田武軍
(鹽田區圖書館,廣東深圳518081)
關鍵詞:館藏評價;公共圖書館;評價方法
摘要:圖書館館藏評價是衡量圖書館信息服務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檢驗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優劣的重要依據。各種館藏評價方法均有其局限性,本文結合基層公共圖書館的實際,分析了館藏評價中時常遇到的問題,而且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3)02-0052-03
收稿日期:2013-01-22
作者簡介:田武軍(1976-),鹽田區圖書館辦公室主任,館員。
圖書館館藏是指一個圖書館收集、整理、保存各類文獻資源的總和,圖書館館藏可根據館藏的存在形式分為實體館藏和虛擬館藏。當前,在我國絕大多數公共圖書館的館藏中,以印刷型文獻為代表的實體館藏占據主導地位, 而以電子圖書為代表的虛擬圖書館館藏的比重卻在不斷上升。評價一個公共圖書館的館藏,其實是對圖書館信息資源體系的狀況及其發揮的功能進行檢測和評估的過程;對圖書館館藏質量優劣評價的目的,是為擬定文獻采集方針、合理分配文獻采集經費、調整文獻資源建設策略和制定圖書館館藏長遠發展規劃提供依據[1]。
1基層公共圖書館館藏評價的必要性
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事實證明,人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人類社會所涉及的所有文獻知識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公共圖書館的用戶對各種文獻資源的需求也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這是圖書館館藏動態變化始終存在的內在因素。每個圖書館的存儲空間是有限的,數量不斷積累的實體館藏,給絕大多數公共基層圖書館帶來存儲空間嚴重不足的現實壓力。館藏是有時效性的,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納贊提出的圖書館學第一定律就是“書是為了用的”,對于大多數基層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而言,當它們失去了被讀者利用的價值時,就必須對其進行徹底更新。
圖書館的館藏必須是動態的,這是由事物發展的內在因素和圖書館的現實壓力所決定的,圖書館館藏必須根據不同時期,不同類型讀者的現實需求,以及學科的發展現狀不斷“吐故納新”,只有這樣,一個圖書館才能始終保持館藏的科學合理和“保鮮性”。但是,圖書館如何確定館藏應“吐什么故”和“納什么新”,這就需要圖書館專業人員對現有的圖書館館藏進行客觀地、科學地和全面地評價。通過客觀科學和全面的館藏評價,找出自己圖書館現有館藏的一些優勢和不足,并結合本館不同類型用戶的現實需求,及時調整本館文獻采集的取舍和側重,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指導確立今后一個時期本館文獻資源建設的新方向。由此可見,定期對基層公共圖書館進行館藏評價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客觀科學和全面的館藏評價來提升圖書館館藏的質量,進而達到為圖書館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目的。
2基層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現狀
2.1圖書館片面追求館藏數量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國家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也呈持續增長勢頭,加之黨和政府對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實現公民文化權利的重視,各級地方政府對各級公共圖書館的經費投入在不斷加大。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2012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2](以下簡稱《規范》)和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的評分標準中,對館藏總量、人均館藏量、年新增館藏量都有明確的標準,例如:《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中規定印刷型文獻省級館館藏總量應達到135萬冊以上;地級館館藏總量應達到24萬冊以上;縣級館館藏總量應達到4.5萬冊以上。年新增印刷型文獻藏量省館應達到每百人1.7冊以上,地級館年新增藏量應達到每百人1冊以上,縣級館年新增藏量應達到每百人0.6冊以上。但《規范》中卻沒有針對館藏文獻質量的相關標準,造成部分圖書館片面地一味追求館藏的數量,而忽視了對館藏質量的要求,花費大量人力、財力所采集加工的文獻,存在學科結構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現象。
2.2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受制于圖書供應商
在深圳地區,公共圖書館年度圖書的采購一般都以公開招標方式進行,當某一圖書供應商中標后,招標方圖書館所需要的所有圖書均由中標方提供,即招標圖書館采購圖書只能在中標的圖書供應商采購。這樣在實際操作中,圖書采購往往受制于供應商所能提供的圖書種類和數量。有些圖書館出現了圖書供應商中標后無法提供足夠種類圖書的現象,甚至在圖書館表示只要是本圖書館館藏沒有的圖書,每種都可以采購的情況下,圖書供應商還是不能夠滿足招標方圖書館的要求,從而嚴重地影響了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