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西明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21)
關鍵詞:圖書館館藏建設;優化;圖書館館藏結構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職院校圖書館館藏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結合高職教育應用實踐性、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和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館藏結構的實際,對優化館藏結構提出了一些粗淺的思考和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3)02-0093-03
收稿日期:2013-01-09
作者簡介:蔣西明(1963-),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館員。
高職院校圖書館是服務于職業教育的應用性、實踐性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知識庫和信息庫,是為學院的教學、科研提供強有力知識信息支撐的后勤基地,在高等職業院校加強內涵建設中具有強勁的助推作用,其服務質量的好壞與館藏資源結構建設密切相關。因此高職院校圖書館要十分重視館藏結構建設,不斷調整和優化文獻資源體系的結構,建立一個各類文獻資源體系相對平衡合理的館藏結構。為了對高職院校圖書館館藏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首先要了解一下目前的館藏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高職院校圖書館館藏的現狀和問題
1.1高職院校圖書館館藏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圖書館基本上都形成了集印刷型、電子型和網絡型文獻信息資源有機結合的具有本校專業和學科特色的復合型館藏,資源收藏由原來單一的紙質型收藏發展到印刷型、電子型、網絡信息資源等并存的復合型文獻資源收藏,為學校的教育、科研和讀者提供多元化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
1.2高職院校圖書館館藏建設中的問題
高職院校建設起步較晚,大多數高職院校是通過改制職工業余大學、成人高等學校以及中專學校升格或與其他學校合并而來。而隨之改制、升格為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工作任務、服務職能有所增加,原有的館藏文獻資源體系無法滿足新的學科、專業及教學形式的要求。另外,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和電子信息資源的迅猛發展給圖書館館藏結構的改變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館藏結構中原有的不適應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資源層次和結構問題隨之浮現出來,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2.1館藏建設理念滯后。改制前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是中專或者是成人類大學的師生讀者,對圖書館的服務職能和館藏建設的要求不是很高,每年學校購書經費的投入有限,圖書館的館藏建設也沒有多大的動力。改制后從層次低的圖書館轉變為層次較高的高職院校圖書館。但是在圖書館建設理念上的轉變較慢和較難,許多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工作重心放在組織機構的擴大和管理體制的調整上,忽視了圖書館服務理念的學習和推廣。因此大多數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服務、建設理念滯后,沒有制定明確的藏書發展規劃、年度購書計劃、采訪原則和標準,只是根據學校圖書經費的投入情況,憑經驗和直覺購買各類圖書,藏書建設的質量沒有保證。雖然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給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理念的創新發展帶來了機遇和動力,但是為了達到圖書館評估指標的要求,大多數高職院校圖書館都是采取突擊購買大量的紙質圖書以達到標準,沒有很好地考慮與本校學科、專業特色建設是否相適應,只是指標任務式的購書,館藏建設理念沒有新的轉變,仍然處于滯后的狀態。
1.2.2館藏時間結構不合理。 館藏時間結構就是館藏文獻資源中不同時期的文獻的關系和構成狀態。改制后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我校是2004年由原廣西供銷學校與原廣西區直干部業余大學改制合并而成)把原有館藏全部承接過來,其中一定數量的藏書是中專時期和成人大學的圖書,在時效上已沒有什么利用價值。中專圖書館藏書是針對中等技能人才的培養,層次上與高職有相當大的差別,且文獻在時間構成上也有較大的跨度,但是中專或成人大學年進書量有限,時間比較長遠的圖書也在館藏中充數(以本館為例:其中80年代以前的圖書占館藏的6.9%、1981年~2000年的圖書占館藏的35.6%、2001年~2004年的圖書占館藏的15.3%,由此可以看出改制前的圖書占現有館藏的一半多)。而高職教育是致力于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掌握當下最先進、最前沿的職業操作技能。因而,在教學實踐中要使用最新的知識和最新的教材,改制前的大部分圖書已沒有了利用價值,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計劃經濟的專業文獻利用率幾乎為零。但為了評估,這些書還得列入高職院校圖書館館藏,以求達到評估指標。另外,高職院校改制后到評估以前這段時期,學院的重心放在體制構成和學科、專業的建設上,圖書館的藏書建設進展緩慢,新的文獻資源的補充有限,館藏文獻資源的時間結構改進不大,舊書占多數,新書占少數,這些因素導致了館藏時間結構的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