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春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廣州510110)
關鍵詞:智庫;決策信息;圖書館;信息服務
摘要:以智庫的發展和服務價值理念,探索圖書館決策信息服務的社會發展、決策信息價值和未來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3)03-0031-03
收稿日期:2013-01-09
作者簡介:何麗春(1969-),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員。
1圖書館決策信息服務社會地位
智庫也稱為智囊團、腦庫、思想庫,我國現有智庫大概分為三類,即官方智庫、民間智庫和大學依附型智庫。中國智庫大部分依然是官方和半官方的事業單位研究機構,作為政府體制內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圖書館的機構實體是官方建立的,在經費和人事上并沒有和政府完全分離,作為官方智庫之外的政府輔助智囊機構,圖書館決策信息服務的智庫職能(角色)游離于官方和民間機構之間,因此具有官民結合的地位。沿襲重官輕民、重朝輕野的傳統習慣性思維,政府學界仍然認為圖書館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機構,是儲存文獻信息和提供書刊借閱的地方,沒有意識到現代圖書館科學決策研究對公共政策的重要性。
胡錦濤同志出任總書記以來,中央政治局平均每隔45天左右就要聽講不同主題的課程,涉及法律、經濟、黨建、民主、民生、三農、國防、環保等各個方面,軍事、科技、文化、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話題也成為高度關注的內容,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形成上行下效的引領效應。科學決策需要一個完善的基礎結構來輔助決策,圖書館決策信息服務借此走入各級政府決策領域。目前,全國有超過六成的圖書館以不同的形式為兩會提供信息服務,有超過八成的圖書館為地方政府開展信息服務。國家圖書館形成部級領導干部歷史文化講座、文津講壇、文津讀書沙龍、中華典籍與文化、藝術家論壇、科學家論壇、教育家論壇、企業家論壇等十余個講座系列。在2012年全國省級公共圖書館館長座談會上,國家圖書館提議擬籌備建立領導干部講座共享平臺,與各地方圖書館廣泛合作,共同策劃選題,實現課件資源和主講人資源的共享。
2圖書館決策信息服務發展深化
2.1和我國智庫發展同步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智庫的發展出現三次活躍期。20世紀80年代初,知識分子大量進入國家政策部門參與決策制定和咨詢,形成中國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官方智庫。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第二次全國圖書館工作會議提出為中央立法決策群領導機關服務,為領導機關提供立法決策咨詢成為圖書館決策信息服務的發展方向。國家圖書館首推為立法決策群領導機關和社會各界提供高質量的定題文獻情報服務,此后首都圖書館的《首圖快遞》、上海圖書館的《上圖專遞》等省級館立法決策服務如火如荼開展。
20世紀90年代初,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中國智庫進入多元化和多領域發展階段,官方智庫門類眾多、人員龐大、資源豐富,如中國社科院;代表民間力量的民辦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如北京思源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由外資獨立運營的研究機構,如洛克菲勒中國研究發展中心,這些智庫從事學術研究、政策分析,也做企業咨詢和商業規劃等。國家圖書館、省級公共館、絕大部分高校(黨校)館、科技館擁有相對全面系統的文獻資源,擁有各類型專業人才,同時具備先進設備和信息技術,紛紛開展決策信息服務,如福建省圖書館的《決策參考信息》、遼寧省圖書館的《領導決策參考》,其中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于1991年創辦《決策內參》及系列內部刊物,開創了我國圖書館界開發利用海外華文文獻為黨政軍高層決策機關提供智囊服務的先河,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層次之高、評價之好至今獨步于國內同行。
進入21世紀以來,哲學社會科學界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從事和參與中國政策關系研究的學者和機構越來越多。2009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成立,標志著半官半民高級智庫的質的飛躍。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為圖書館發揮決策信息咨詢服務、決策影響作用提供了良好契機。調查顯示,2010年全國有20多家省級圖書館開展為兩會代表參政議政提供全方位的咨詢服務,在開展立法決策服務的圖書館中,有半數建立了特色資源庫和立法決策信息服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