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波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湖南長沙410100)
關鍵詞:法權;圖書館;核心價值體系;法制化
摘要:筆者通過對圖書館在全球文明史的發展中的基本情況以及我國圖書館法制化發展的淵源進行了簡述,并重點分析了法權視角下的圖書館核心價值體系,最后就圖書館的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提出了幾點對策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D0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3-1588(2013)09-0108-02
收稿日期:2013-08-18
作者簡介:馬艷波(1958-),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副館長。
1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在全球文明進程中的體現
作為具有公益性和服務性雙重特點的圖書館行業,非盈利性是其顯著特點,服務大眾又是其運營的重要目標。從世界歷史來看,最早的圖書館發現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巴比倫王朝,當時大量的泥板文獻被收集匯總在一起,保存于一座荒廢的寺廟旁邊。而其他的國家,如古羅馬、古希臘和古埃及等也分別在不同時期建立了自己國家的圖書館,號稱王和貴族圖書館。從以上歷史資料來看,隨著世界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必然會產生以文獻的形式記錄歷史并以圖書館的形式保存這些文獻。圖書館不僅為我們保存了人類發展進步的歷史資料而且為我們提供各種百科全書、各時期的社會法典,不斷促進了人類文明體系的構建和完善。
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她們共同奠定了當代世界文化基礎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而各種文明的文化法權現象,又促進了世界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和兼容性。由此可見,圖書館存在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價值就是記錄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歷史以此來指導人類文明社會向著更好更健全的方向發展。從圖書館記載的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世界的文明源于民族文明,當今世界文明的多樣化正是基于各文明古國民族文化的多樣化。當然,世界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夠同時存在,共同發展還是由于文化的法權,才使得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和借鑒。
2我國圖書館法制化及其法制理念的傳承
在周代,掌管禮書文獻的是大吏、小吏、內吏、外吏和御吏等“五吏”,但他們由于官職不同,而所掌管的禮書文獻而不同。“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就是對其最好的表述,說明了禮制的法權和存在的等級層制。從以上可以看出,禮書文獻在我國各朝代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和等級制、法制等特性。到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禮制的衰退,逐漸出現了私家收藏文獻和書籍的形式。它的出現加快了民間各種文化的傳播,促進了不同國家治理方案或是政治路線的競爭以及學術上的百家爭鳴。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對藥書、卜巫、秦朝歷史和綠化種植書籍進行了保存,而其他的如對詩歌、百家語等都一概燒掉,即歷史上的“焚書坑儒”,從這里可以看出,秦始皇在政治上主張法制而在文化上主張專制。其實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開始對科技類的文獻書籍和藥學類的文獻書籍加以保存并設置博士官來專門負責這些文獻書籍的保存管理,對我國后來的發展尤其是圖書館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自公元前206年的漢朝到1911年的清朝,我國實行的中央集權的政治主張,在這一政治主張下,官府藏書的形式逐漸出現并不斷發展和完善,而且藏書形式由單純的宮廷逐漸下放到官府進而到書院、寺廟甚至到私家形式。但這些書籍不管是在編纂過程還是印刷出版過程以及后來的收藏過程都有封建社會的高度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的烙印。如我國的很多歷史文獻比如說清朝時期的《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明朝保存的《永樂大典》以及出現于宋朝時期的《資治通鑒》等都是經過批準才得以保存下來的歷史名著,這些書籍不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體現出我國各朝代時期所倡導的法制和文化價值理念。
3法權視角下我國圖書館核心價值的體現及其內容分析
3.1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是人類歷史文化發展的產物
通過語言文字形式或是圖文并茂的形式以文化為載體而形成的文獻經由專門人員和管理機構進行管理就是我們所說的圖書館。圖書館的出現一方面促進了社會群體語言和文字等的發展和普及;另一方面也促進了社會群體間的溝通交流,進而促進我國文化的交流和發展,將各個民族凝聚在一起,促進國家整體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世界的和諧發展。
3.2圖書館的核心價值以記事、載史和育人為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