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東北大學圖書館,遼寧 沈陽 110819)
[摘 要]針對高校學位論文自建庫和商業性學位論文數據庫的建設和使用情況進行了調研與分析。提出了完善學位論文數字化建設的具體措施,包括學位論文著作權的完善方法和數字化學位論文共建共享的途徑。
[關鍵詞]學位論文 數字化資源 著作權 共建共享
[分類號]G255.9
學位論文是指高校學生為取得學位資格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的學術研究型論文。目前,作為灰色文獻的學位論文已經成為高校圖書館重要的特色館藏之一。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學位論文從最初的單純印刷版收藏方式逐步過渡到電子文本館藏階段。因此,學位論文數字化資源建設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合理而有效地建設學位論文數字化資源是發揮其文獻價值的可靠保障。
1 學位論文數字化資源開發現狀
1.1 高校自建學位論文數據庫
國務院198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中明確規定:“已通過的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論文,應當交存學位授予單位圖書館一份[1]。”由此,各高校對本校的學位論文開始科學而系統地收藏和管理。這一段時期的學位論文收藏以紙本為主。2000年前后,各高校開始收集軟盤或光盤形式的電子版學位論文。此后幾年中,以自行開發或者購買技術等為手段各高校陸續建設起自己的學位論文系統,對本校的學位論文資源進行數字化轉換。
由表1可知,目前在我國高校內部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本校學位論文數字化資源。除香港大學對校內外用戶提供免費的全文瀏覽下載外,其他高校均根據自己的標準將對外開放程度劃分為:校園網用戶有權使用文摘和全文信息、校園網用戶有權使用文摘信息、校內外用戶均可使用文摘信息、校內外用戶通過授權可使用全文信息等。收藏類型以博碩士論文為主,其中清華大學學位論文數據庫不僅收藏了本校博碩士論文,同時還收藏了博士后研究報告和學士論文;港臺地區高校的學位論文收藏年限較大陸地區跨度大,香港大學收錄了1941年以來的大部分學位論文信息。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我國各高校對于早期論文的回溯持有不同的態度,這直接影響了數據收集的完整性,同時由于涉及版權等問題,各高校圖書館學位論文數據庫中的論文都不能保證獲得所有全文信息。
1.2 商業性學位論文數字化資源
國家科技部于上世紀80年代就提出要建立我國學位論文的收集、整合和共享服務體系。目前我國商業性學位論文數字化資源服務體系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并展開了相應的服務[2]。其中幾個主要的學位論文數據庫為廣大讀者和用戶檢索并獲取學位論文全文提供了有力幫助。常用的中文數據庫有: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萬方)、CALIS高校學位論文數據庫、中文學位論文庫(NSTL);外文數據庫有:PQDT(ProQuest Dissertation & Theses)、NDLTD(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OCLCWorldCat-Dissertations等。
由表2可知,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和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在國內高校的影響力較大。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作為中國知網平臺的重要部分以其高查全率、查準率和便捷完備的功能得到用戶的認同,因此它已經成為包括港臺地區在內的各地高校必備的學位論文數據庫;除了港臺地區大學外,內地各高校也均購買了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在外文學位論文數據庫的選擇方面,各高校圖書館均購買了PQDT數據庫;其中近一半的高校購買了NDLTD博碩士論文網絡數字圖書館和OCLC成員館可用學位論文目錄數據庫。PQDT作為全球性的學位論文資源數據庫以其多語言支持、多功能檢索以及全文收藏量大等優點在我國的高校用戶中得到了廣泛的支持。與之相比,NDLTD和OCLC在資源覆蓋區域以及使用費用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其中甚至包含了香港及臺灣的學位論文數據資源,但是其文摘和可獲取全文量均不能滿足用戶的需要,因此只能作為對國外學位論文的補充型資源[3]。
2 學位論文數字化資源利用現狀分析
2.1 學位論文數據庫的使用情況
通過可獲取手段來分析學位論文數字資源的利用情況,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和分析該數字資源建設的價值和意義,對未來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筆者利用CNKI數據庫平臺,將該平臺上收錄的以“東北大學”為作者單位的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進行比對,以期了解學位論文數字化資源的利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