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向漢達瓦底東部的莫塔馬方面進軍
國王在漢達瓦底第七行宮中整整住了一個雨季。緬歷975年9月6日(公元1613年11月7日)日曜日自漢達瓦底出發,向東部進發。到達莫塔馬時,得到耶城方面奏報。國王即派御弟明耶登克都、御弟色固王、東吁的明耶底哈都、底寶土司率4支人馬,共有戰象80、駿馬1000、士卒40000。于9月19日(公元1613年11月20日)金曜日夜三更許由莫塔馬向土瓦進發。國王自己也由莫塔馬向耶城進發。御弟等人的大軍到達土瓦時,土瓦侯帶領大軍出城迎戰,遇到先鋒底寶土司時,即用火槍從左右射擊。此時,一位持槍勇士下定決心要在這場戰斗中立功。于是持槍藏在竹叢中等待時機,當底寶土司與土瓦侯騎著大象對陣,兩只大象以牙相抵廝拼之時,突然從竹叢中射出子彈。土瓦侯中彈而死從象背上跌落下來,大象亦掉頭逃跑。三軍全力攻之,土瓦人馬潰敗。10月15日(公元1613年12月15日)火曜日奪回實皆王及土瓦全城。御弟明耶登克都等人征服土瓦后,便將良象駿馬、精強兵勇全部接收,留下守城人馬后,返回王兄所在地耶城。國王問道:“是誰與土瓦侯單騎作戰?是誰將他殺死的?”底寶土司奏道:“是臣騎象與其對陣,土瓦侯的坐象掉頭逃跑時,土瓦侯中彈而死的。”但持槍青年說:“當兩象以牙交叉廝拼時,奴射出子彈,土瓦侯中彈死去。爾后,象才掉頭逃跑的。”國王說:“朕此時還不能賞賜,需傳土瓦侯象鞍中座來問。”審問時,象鞍中座乘坐者奏道:“象牙交叉攻擊時中彈死亡,爾后象才掉頭跑掉的。”國王說:“兩人均有功。”于是賞賜底寶土司以金桿傘兩頂、長柄金杖兩支、銀嗩吶兩把、痰盂、鼓7面。賜給持槍青年以耶道勃亞封號,賜食德金村,并賜10名土瓦人做其隨從。同時把其親戚從槍隊轉入明耶馬兵隊任職。此外,對一切有功人員都酌情給予賞賜和晉升。為土瓦侯出謀獻策者,經過審訊后皆處死。將土瓦的百匹騎兵組成一馬兵隊,任命辛沙葉為首領。將其余公職人員組成盾衛隊繼續任職。
(286)調查德林達依情況
在征服土瓦后,國王即派底寶土司、東吁明耶覺廷、蒲甘底里達馬道加、東吁明耶底哈都率領4支人馬,共有戰象120、駿馬1200、士卒40000,前往德林達依打探情況。大軍于10月26日(公元1613年12月26日)土曜日由耶城出發。11月6日(公元1614年1月5日)火曜日,人們開始進入漢達瓦底。1月2日(公元1614年3月1日)月曜日,國王從耶城返回莫塔馬。明耶底哈都等率領的大軍到達德林達依時,因大河阻隔,只能在河邊停留。阿瑜陀耶王為阻止大軍前進,將巨木大竹放倒于路上將路切斷。明耶底哈都等4支人馬無法派人與國王聯系。水路方面也因缺少船只,不能很快到達。他們砍樹,將兩根三根木頭捆扎在一起成木筏,人乘坐其上趁夜間前往,白日則怕馬來野人襲擊躲于林中。
(287)國王在莫塔馬時清邁發生事變
國王在莫塔馬時得知清邁發生事變。清邁王瑙亞塔明紹的王妃共育一女三子:女,即被寫入埃欽詩的王妹。長子杜朗,次子明耶岱巴,三子德多覺。女嫁予阿瑜陀耶王,被封為王后。長子杜朗在父王在世時,與阿瑜陀耶公主成親,在阿瑜陀耶被立為王儲。清邁王瑙亞塔明紹死后,清邁的鄂底隆、丹蘭等人便前往阿瑜陀耶請杜朗王子回清邁登基為王。于是杜朗王子率大軍前來,但尚未到達前,清邁的鄂底隆、丹蘭等人卻又突然改變主意,立明耶岱巴為王。當杜朗王子到達清邁得知他們另有企圖時,便將將士集中于城外。但此時,王子咽喉出血,嘴部奇腫,入藥不進,病情日漸嚴重,最后終于死去。來自阿瑜陀耶的大軍遂返回。不久,清邁臣相們又另出主意,將明耶岱巴廢黜,令其削發為僧。又推王弟德多覺為王。緬甸國王得知后立即調集24支人馬進軍清邁。《緬甸大史》中稱杜朗王子為大王子。其實杜朗王子并非最長。公主王妹最長。此事系據清邁的那瓦德詩作中所述。詩人在《王妹埃欽》詩中寫道:“生辰年月,查考翔實,九百四十,暑季中期,三月初四,木曜星日,涼爽黃昏,日落之時。”史書上則記載說:緬歷941年(公元1579年)進軍清邁,到達杜朗山時出生,故取名為杜朗王子。
(288)戰勝阿瑜陀耶軍向清邁進發
阿瑜陀耶王決定調奧亞溫、彬尼亞烏等將率8支人馬向德林達依進軍,去攻在該地的阿瓦人馬。明耶底哈都、明耶覺廷等待阿瑜陀耶軍接近時,即擺開陣勢,策象攻擊。奧亞貝西、奧亞杜溫那勞的人馬頓時被擊敗。潰不成軍,掉頭后撤。見到阿瑜陀耶軍后撤,阿瓦方面4支人馬同時出擊。阿瑜陀耶方面8支人馬全被擊潰返回。阿瓦方面俘獲大量象馬和士卒。 注
國王得到戰勝阿瑜陀耶軍的奏報后,說:“朕親率大軍前往清邁。卿等4支人馬也向清邁進發。”于是,國王于緬歷976年2月21日(公元1614年4月18日)正午,由莫塔馬向清邁進發。但由于清邁人在路上布滿巨樹大竹等路障,故行進困難。于是懸賞山里人以幫助指路做向導,才得緩慢前進到達目的地。當明耶覺廷到達時,國王也到達勒布翁。國王得知勒溫侯也率部隊前來時,即令大軍攜帶充足的糧秣包圍勒溫城。當將士們到達清邁城下時,高喊:“我等無仗可打,不如一起進軍勒溫。”
得到奏報后,國王于閏4月24日(公元1614年7月19日)火曜日向勒溫進軍。在離城不遠處安營扎寨。此時得知戰士供應匱乏的情況。同時詢問莫塔馬、毛淡棉、耶城、沙格魯方面提供糧秣是否困難。王子王弟及臣相們奏道:“如今進軍部隊戰士眾多,攜帶的糧秣不多,令莫塔馬、毛淡棉方面供應糧秣,交通不便,實屬困難,不能大量到達。就地尋求供應亦不可能。”聽奏后,國王說:“如此說來,必須從速行事。”于是命令大軍迅速包圍城地,只與護城河保持7肘尺左右的距離。于是17支人馬連夜包圍城池,在檢查各部是否遵旨與護城河相距7肘尺時,發現孟乃土司的人馬有漏洞,便將此事奏告國王。國王不語。孟乃土司卻因懼怕王威,待了一兩天即帶領士卒出逃。國王便命巴亞南都、驃甘馬等人帶領大隊人員去追捕孟乃土司。但巴亞南都等人不知孟乃土司的確切去向,只得奏告國王。國王道:“任他去吧!難道他是只大鳥還能飛向天涯海角不成?”遂將追捕者召回。同時讓部隊緊緊包圍住城池。話說土司逃回孟乃后,即收拾金銀細軟及象馬人員離開孟乃,跑到景棟以東梅本河的一側,緊靠萬象堅守。
* * *
[1] “佛歷2518年(公元1614年),緬出兵占摩爾門及頓遜,皇出兵往援被敗,自是頓遜一帶地,又再轉屬緬。”《泰國古今史》第30頁。
(289)清邁事件 國王征服擁有五十七座城鎮的哈梨奔猜國
清邁王德多覺在得知國王開始率軍前來征討時,便向萬象吁請援軍了。萬象人到達后,大軍進入清邁城內扎營駐守。出家為僧的明耶岱巴去世。
包圍勒溫城的部隊糧食緊缺,有三分之一士卒挨餓。御弟明耶登克都奏道:“今日之舉實難成功,故班師回朝為宜。目前我軍只剩3籮糧食,人員銳減。”于是國王召集各部統領監軍們商議道:“眾卿意下如何?”統領監軍們答道:“此次班師回朝,待過一兩年補充象馬兵卒,再次進軍定可輕取。”這時,東吁明耶底哈都奏道:“被臣包圍的敵軍即將潰散,再堅持半月左右吧!傷病員可慢慢先撤走。過七八天后,托國王之福,必將如愿以償。”國王說:“勃東侯所說甚是。”明耶底哈都決定將扎營地山坡墊高,與城頭齊平,這樣騎象即可直接沖入城內。但因城內設有層層木柵,未能進入,只能扎營在城頭高處。國王聽此消息非常喜悅。過一兩天后,阿南侯攜帶60頭馱帶大米的馬匹來投,國王將獻來的大米分發給士兵們。5日后,即9月5日(公元1614年11月25日)火曜日,清邁王德多覺去世,手下臣相們將名為贊布杰德耶的大象及王用全副儀仗獻給國王。于是國王命令清邁大臣前去勒溫城,說:“德多覺已去世,緬王已征服清邁城。”勒溫侯得悉清邁王已在不世,自己也待不下去了。于是在9月21日(公元1614年12月11日)出城投降。到此,征討之舉勝利完成。擁有57座城鎮的名為哈梨奔猜國的清邁全部被征服。同時俘獲了來自萬象的全部援軍。征討大業到此全部結束。國王非常喜歡東吁的明耶底哈都,所以高喊:“吾弟。”再封其為明耶底哈都。讓其繼續乘坐帶篷金轎,并將阿南城賜與他。同時決定將清邁城賜與阿南侯。
清邁王瑙亞塔明紹的王妃們生子女有:長女欽梅米,獻給阿瓦后獲賴亞瑞當久封號,食彬牙城;二女明阿臘;三女欽阿推;四女明阿艾,達龍王時代被選入宮,生女埃加巴塔;子明耶古德,其妃為杜馬那黛維;五女萬象王妃信米瓜,子信薩埃。共育一子五女共六人。德多覺王,其后無子嗣,王妃生育子女有:長子貌布、次子奈蓬開、幼子奈格尼密敦王、長女明阿壘、次女明蓬突、幼女明拉,計三子三女共六人。
在征服清邁后,將上述從漢達瓦底到清邁的勇士子孫們組織起來,分別任命瑙亞塔明紹之奴明拉瑞當、瑙曬、丁巴、丁隆等人為五十夫長。此外又對眾多的五十夫隊進行了調整。同時對包括贊布界德耶大象在內的象只馬匹、臣相等進行了挑選收留。在清邁居住期間,國王于緬歷977年2月4日(公元1615年4月20日)水曜日,賜子以明耶岱巴封號。2月23日(公元1615年5月9日),國王攜清邁王之子及臣相將士,由清邁班師回朝。4月12日(公元1615年6月20日)到達漢達瓦底,住于第七行宮。7月間(公元1615年9月),由于若開王前來索取檳榔島、椰子島,國王大怒,決定親率大軍征討若開。即令亞扎丁堅、勒溫侯、彬尼亞勞、彬尼亞勃仰、明耶底哈都率5支人馬,有戰象150、駿馬1500、士卒50000,沿烏迎布一線向丹兌進軍。到丹兌時受到丹兌侯猛烈抵抗。士卒們奮力攻擊,最后終于戰敗守軍,攻克丹兌城。國王得到取勝奏表后,即下令大軍押解俘虜返回。
12月(公元1616年2月至3月初)國王為瑞摩牟陶佛塔外的神廟、塔升寶傘。緬歷978年3月3日(公元1616年5月7日)月曜日,在蓬西雅達地區建立營地,進行了搬遷。4月14日(公元1616年6月16日)土曜日,為41人剃度為僧。國王將漢達瓦底境內破舊倒塌的佛塔寺廟進行了修繕。緬歷979年9月15日(公元1617年12月2日)月曜日,日落后二時,國王進入漢達瓦底城內。造了大批古囿船;向布翁尼亞佛塔貼金箔。9月25日(公元1617年12月12日)木曜日,埃格巴使臣佐亞坎到達丁因。由蓬道乃岸木遂亞達馬監護下,以一條船上建有三間連艙的勞加船去接。船上還帶有鼓和鈸。不久,加爾加答王又派使節來緬。國王接到丁因方面奏報后,即派登克道侯和登克奈二人用一條船上建有二間連艙的紅色勞加船前往丁因迎接使臣。此時,又得到丁因方面奏報,格維貝薩意王使臣來到,派艾基代侯和清邁人亞·默哈默德兩人用勞加船去接使臣。到達漢達瓦底時,便在德潘彬尼亞地區使節館驛下榻。11月15日(公元1618年1月30日)木曜日鑄造一口大鐘。
緬歷980年11月(公元1619年1月)得到丁因方面奏報。得知亞齊王使臣到來,派比亞達拜、艾基代侯、德別拉侯、梅木亞、登克奈5人用帶有四面坡頂船艙的紅勞加船前往丁因迎接使臣。到達那伽港時,將底包迎及仰薩洛兩頭象套上紅繩供亞齊王使臣乘騎。另外派25匹馬、32名壯士跟隨。送到德潘彬尼亞地區建造的使節館驛下榻。12月17日(公元1619年2月19日)木曜日,向大金塔敬獻王冠。12月19日(公元1619年2月21日)水曜日晚,國王令4位使臣到樞密院。收下使臣們敬獻的貢品。國王退朝后使臣們才離開。
緬歷981年5月21日(公元1619年7月21日)昴星靠近月亮。8月(公元1619年10月)刮大風。從新康至馬圭河水猛漲。緬歷982年4月5日(公元1620年5月24日)金曜日,阿瓦發生地震。6日土曜日布翁尼亞佛塔遭雷擊。8月9日(公元1620年10月23日)月曜日國王賜御弟明耶登克都以德多達馬亞扎封號,并將卑謬王德多達馬亞扎一應儀仗賜與他。將德婁城以及色林城、皎古城、彬牙城全賜與明耶登克都。國王賜小弟色固王以明耶覺蘇瓦封號,將原阿瓦王明耶覺蘇瓦宋一應儀仗賜與他。并將色固城以及甘尼城、彬文那城、彬比牙城賜予色固王。賜父王之幼子信錫乃王子以明耶瑙亞塔封號及檳榔盒、咸茶罐。賜西都覺廷以明耶烏茲那封號及檳榔盒、咸茶罐,并任命其為阿瓦鎮守。
(290)為介果佛塔升寶傘 國王命東吁明耶覺廷和明耶覺蘇瓦追捕孟乃土司
緬歷983年3月(公元1621年5月)國王為介果佛塔升寶傘。11月21日(公元1622年1月21日)火曜日,國王下令追捕孟乃土司。派底寶土司、底里達馬道加、東吁明耶覺廷、御弟明耶覺蘇瓦4支人馬前往景棟。任命巴亞加馬尼為大軍的監軍。4支人馬共有戰象150、駿馬1500、士卒40000。孟乃土司向萬象請求援兵。將人馬牢牢地駐守在梅本河一帶。明耶覺蘇瓦等于夜三更許到達河邊。此時,明耶覺廷叫人告明耶覺蘇瓦應立即渡河攻擊孟乃土司和萬象的兵馬。因為若天亮后再渡河對方必不敢抵抗,所以必須現在去攻。明耶覺蘇瓦囑道:“國王有令,不讓我與姐丈分開,我們的兵馬尚未到齊。再有,我們也還不清楚對方力量眾寡,所以今晚暫待,明日清晨渡河進攻為宜。”明耶覺廷等3支人馬依照明耶覺蘇瓦的安排遂扎營休息。翌日清晨渡過河去,發現對方星夜撤退,不知去向。大軍只得摸索前進。
孟乃土司在萬象方面軍隊撤離后,自知死路難逃,遂攜帶大量貢品前來歸降,并奏道:“奴并非抗命出逃,只因畏懼而走。”明耶覺蘇瓦問國王奏告:“孟乃土司歸來。萬象軍隊不敢抵抗已逃走。”國王命東敦侯、底寶土司、監軍巴亞加馬尼同孟乃土司一起,立即前來京城謁見。御弟明耶覺蘇瓦遵旨將上述人員送到漢達瓦底。到達漢達瓦氏后,被傳至朝中詢問:“為何不設法抓住萬象王士兵進行攻擊?”奏道:“奴等無言可答。”國王下令將撣人送至耶城。將委達比亞侯送往土瓦。遵命送訖。國王下旨將東敦侯囚在囚籠內7日。明耶覺廷死于囚籠之中。當晚火化,底寶土司也死于耶城。對上述人員進行懲處后,緬王命明耶底哈都和彬西王為統領,賴亞仰達都為監軍。于緬歷984年2月17日(公元1622年4月15日)月曜日向景永進發。抵達后,明耶覺蘇瓦、明耶底哈都、景棟土司合兵一處向景永進發。景棟侯將其女寧坎寶連同奴婢隨從等一并獻給國王。明耶覺蘇瓦等5支人馬到達景永時,景永土司已加固了城堡、壕塹、胸墻等,嚴陣以待。孟賽城也集中了大量象只馬匹,由景永土司之弟堅守。景永土司也叫嚷說:“我們此地無戰事,請向孟賽進軍。”明耶覺蘇瓦等人又向孟賽進軍,并圍之。國王考慮到御弟明耶覺蘇瓦等進軍路途遙遠,又靠近中國,故派御弟德多達馬亞扎等率領戰象50、駿馬500、士卒10000,于緬歷985年9月21日(公元1623年12月2日)日曜日黃昏后出發前往景永。到達不久,明耶底哈都去世。德多達馬亞扎用白傘、棺柩隆重地火化安葬。在包圍孟賽時,因孟賽地處山頂,故無法使用象馬攻擊,只能圍困。約兩個月后,孟賽城內糧食匱乏,只得好言上奏,就此孟賽臣服,也解決了景永問題。在取勝孟賽、景永后,即沒收當地良象駿馬及勇士押回獻給國王。至于景永土司,在讓其宣誓效忠后仍由其掌管景永。其子女則帶至國王身旁安置。由于國王命令,御弟德多達馬亞扎雨季過后即向萬象進發,先留在景永儲備糧秣,進行準備之際,緬歷985年(公元1623年)景康發生叛亂。國王一面派耶多巴亞去征討,又命令御弟德多達馬亞扎由景永出發前往景康。兩支人馬會合后,英勇地擊敗了阿南城的抵抗,由此繼續向景康進發,將其包圍。
緬歷986年6月6日(公元1624年8月8日)火曜日,昴星宿靠近月亮。7月(公元1624年9月)刮大風。漢達瓦底大樹也被刮倒。船隊被吹毀。8月(公元1624年10月)征服景康。緬歷987年(公元1625年)景永土司、孟賽土司再次背信棄義進行叛亂。兩位御弟又從景康舉兵征討景永,奪得孟賽。緬歷988年9月(公元1626年11月)孟賽兵敗,又奪得景永城。于是以極刑處死了景永侯和孟賽侯。占卜師們認為漢達瓦底有發生動蕩之預兆,認為搬遷王宮為宜。于是決定將王宮臨時遷至羌迪以西。緬歷989年4月15日(公元1627年6月16日)土曜日,為名叫羅漢的僧侶修建寺廟。6月(公元1627年8月),阿瓦下暴雨,南部江河湖泊決堤。寺廟、住宅、土地被淹,人畜死亡。8月(公元1627年10月),國王將良瑞土司之女、八莫土司之女、孟拱土司之女、孟養土司之女、孟密土司之女、底寶土司之女、囊蒙土司之女、亞紹土司之女、賴恰土司之女、明耶代巴梅道等妃子由羅陀那補羅帶至漢達瓦底。緬歷990年2月(公元1628年3月末至4月)僧侶們**在阿瓦瑞喜宮佛亭討論僧侶該不該持扇。同年正4月8日(公元1628年5月29日)木曜日,國王被其子明耶岱巴 注 謀害而死。
* * *
[1] Minredeippa,舊譯彌利提波。
(291)阿瑙白龍王遭其子明耶岱巴謀害原委
謀害事是這樣的:王子明耶岱巴與父王一起住在宮內,與父王妃子景棟土司之女寧坎寶有染并使該妃懷有身孕。太監將此事奏告國王。國王即召寧坎寶問道:“汝之身孕究竟是誰的?”寧坎寶認為事已敗露,非死不可,遂從實招供,奏道:“是王子明耶岱巴的。”于是國王便召王子明耶岱巴前來審問:“汝同寧坎寶私通,屬實否?”王子承認確有其事。國王并沒有發火,只是威嚇說:“汝觸犯刑律,該下油鍋。”明耶岱巴以為此次必死無疑,便與壞人計謀,竟滅絕人性地殺死了父王。但國人直至閏4月1日(公元1628年6月21日)才得知國王駕崩。
(292)阿瑙白龍王之后妃、子女及功德事業
尊號為摩訶達馬亞扎的國王生辰系火曜日。28歲登上阿瓦金殿,在位23年又4個月。享年51歲。在駕崩前彬牙瑞喜宮梯萊辛佛塔顯靈,出現據說是仙女、帝釋的文字;小河中出現大量鱷魚;海島岸邊發生崩塌;兀鷹在阿瓦瑞喜宮佛塔上棲息;石板在水面上漂浮而下;狗唱歌等等。摩訶達馬亞扎王本是巴勃叟之子。因威德無比,只要臉部出現笑容,便能克敵制勝;陰雨連綿時,只要他一揮劍,頓時雨停;海潮猛漲時,只要他一揮劍,潮水即停止不動,不再上漲;麾下兵勇們只要威嚇道是摩訶達馬亞扎王之奴仆,毋庸說人,就是神祇鬼怪,也會銷聲匿跡。國王所建善事功德有:京城西南角壘基地區的比亞德金寺;為父王之功德事業摩訶妙牟尼佛塔全塔貼金,升寶傘;在摩訶妙牟尼佛塔建杜達馬佛亭;將四層金寺修成,布施給信摩訶僧伽那塔高僧;修繕了先祖列宗們建立的功德事業寺廟佛塔,并升寶傘;向布翁尼亞信佛塔全塔貼金;在漢達瓦底國內除瑞牟陶大佛塔外,還建造了納德貢佛發塔,并獻王冠。為了輪回中的利益,國王朝拜了很多寺廟佛塔。國王正欲征討祖父白象之主時代屬于緬甸版圖的,在伯父劫抵東吁王時代叛離的阿瑜陀耶、萬象、勒外、密那米等地時駕崩歸西。
摩訶達馬亞扎王后未生子女。妃子所生子女有:父王之女瓦亞都亞親王之妹生明耶岱巴,明耶岱巴與寧坎寶私通生內謬達塔,到五塔施主王時代,內謬達塔任新英侯,卑謬王時代任美德侯。
孟拱班特瓦侯之女欽莫妙生子明耶昂丁。亞扎馬尼蘇拉佛塔施主王時代明耶昂丁與瑞辛杜公主結婚,被賜食邑西博達亞鎮。五塔施主王時代被授予明耶底哈封號。
賴威仰達梅之女欽山達生子德欽博,德欽博之妻為實皆四層佛寺施主明耶覺蘇瓦之女欽馬拉山漂。五塔施主王時代被賜食邑辛古鎮。卑謬王時代被賜明耶底哈都封號。長女妙莫勃巴,18歲時去世。小女夭折。
妃子們共育三子二女共五人。
摩訶達馬亞扎王駕崩后,在漢達瓦底的臣相們進行了磋商。他們認為,我主的兩位王弟目前正遠在景永,無法迅速回來,所以一致同意推明耶岱巴為王。明耶岱巴登基后,即令全緬各地王子王弟、臣相們宣誓效忠。并向在阿瓦的姑母、王后贈禮,并奏告登基稱王之事。同時向實皆王明耶烏茲那贈禮。并讓其效忠。
兩位王叔為了由景永去景丁河,正在修造戰船。傳聞明耶覺蘇瓦受國王之派遣,前去謀害德多達馬亞扎。同時也傳說德多達馬亞扎受國王之命前往謀害明耶覺蘇瓦。
德多達馬亞扎是一位謹慎警覺、多謀善斷、樂善好施、精進勤奮之王。故在征伐云國前,就在漢達瓦底準備了報警快馬,以便一旦發生事變即可速來報告消息。漢達瓦底王于4月8日(公元1628年5月29日)木曜日駕崩。10日傳出漢達瓦底王駕崩消息。10日探馬即由漢達瓦底騎馬出發,同月19日(公元1628年6月9日)月曜日夜三更許抵達景丁營地。得到探馬報告后,當天即將駐在河邊的部隊開進景丁城內。清晨即動員御弟明耶覺蘇瓦將人馬進駐父王所在京城羅陀那補羅。御弟認為此議甚善,故奏道:“讓各隊統領監軍們宣誓效忠。”德多達馬亞扎就派御弟明耶覺蘇瓦將各部統領監軍們至各級將領召集在一起,于正4月22日(公元1628年6月11日)木曜日舉行宣誓效忠儀式,并進行犒賞。漢達瓦底方面派遣前來的使臣于4月22日金曜日達到景丁營地。看到來報得知情況后,便問使臣:“是事實嗎?”使臣奏曰:“臣是被役使的奴隸,像耕田的牛。因受派遣故來此地。事實上是明耶岱巴謀殺王兄后為王的。”問:“此信是誰交給你的?”奏道:王之弟和瓦亞都亞親王交給臣的。交信時孟達侯和孟拱土司在場。問完就讓使臣去見明耶覺蘇瓦。隔二天后,明耶覺蘇瓦決定率領象馬大軍攻打兄長的部隊。各軍統領、監軍們得知后,急忙出來圍攻。丁貝和明耶覺蘇瓦的坐象象牙交叉進行了長久的廝拼。后其他援軍趕到。明耶覺蘇瓦被迫投降。事件結束后,王兄召御弟來說:現明耶岱巴已謀害王兄后自立為王。現你我率大軍前去父王所在京城羅陀那補羅,設法在那里安身,再見機行事。如果輕信小人讒言,進行叛亂那是不該的。摩訶達馬亞扎沒有更多地斥責明耶覺蘇瓦。只是將為明耶覺蘇瓦出謀劃策的為首臣相處死。爾后安排了15支人馬由景丁出發開向阿瓦。到達孟昆時,作為先頭部隊的清邁王進入孟昆固守。聽到這消息說清邁侯不守信義,暫且不去管它,仍下令繼續向父王的京都羅陀那補羅進發。沒有對先頭部隊采取敵對行動。但因正值雨季,江河橫溢,大軍行動十分緩慢。
(293)阿瓦城明耶烏茲那叛亂
在阿瓦的明耶烏茲那表示效忠明耶岱巴后,與阿杜拉山達黛維王后商量,決定集中央米丁、瓦底、因道、良淵等地象馬人員反叛。他還集中了伊洛瓦底江沿岸各城所有象馬兵員。爾后,把人員集中起來駐守于色林和央米丁。
漢達瓦底明耶岱巴聞此消息后,即召在土瓦的巴亞加馬尼作為先頭部隊,另派孟拱土司、由阿瓦王明耶覺蘇瓦宋之子皎意王殿后。3支人馬共有戰象100、駿馬1000、士卒10000,由陸路進發。水路方面有白象主之子孟達王和良淵王之子明耶瑙亞塔的2支水軍,共有戰船300,由漢達瓦底向阿瓦進發。緬歷990年6月7日(公元1628年8月25日)月曜日,明耶烏茲那登基。9月20日(公元1628年12月5日)金曜日,阿瓦水軍在皎德隆受挫兵敗。次日9月21日土曜日,明耶烏茲那軍敗北。漢達瓦底方面士兵繼續追擊。明耶烏茲那人馬被打敗后,即逃至宮內奏請王后救命。王后說:“快去云國的我的兩位王弟處吧!”但明耶烏茲那又奏道:“我不想去。只請設法救我一命!”王后只是“呸”地啐了他一口。
再說漢達瓦底方面統領監軍們已得到命令不準實皆王逃脫。所以再三請求王后說:“若不把實皆王交出,奴等必死無疑。”所以王后只得傳來實皆王。將其交給統領監軍們。將領們獲明耶烏茲那后,即將明耶烏茲那及為其出謀劃策的11名大臣一起送至漢達瓦底。到達漢達瓦底后,明耶烏茲那作為道德敗壞者被處死,為其出謀劃策的11名大臣也被處死。阿杜拉山達黛維王后也欲前往漢達瓦底。故令內傅拘道仰達梅制造舫御。總管奏道,不宜前往。但王后表示:“不能停留,非去不可。盡速制造船舫。”于是將兩艘勞加船上修造兩層樓閣,并由眾多奴才隨從相隨出發前往。到達漢達瓦底后,國王修建華麗殿閣供其居住。任命總管拘道仰達梅在姑母王后處充當侍從。命巴亞加馬尼、孟拱土司、皎意王3支人馬堅守阿瓦。將明耶瑙亞塔、孟達王召回。后任命良淵王之子明達紐為阿瓦鎮守,率大軍駐守。
(294)王兄弟二人由孟乃返回 戰勝阿瓦明耶烏茲那部下 活捉明耶岱巴 處死同謀者 底拉黛維與明耶瑙亞塔成親
王兄弟二人因路途遙遠,又因群山連綿、道路艱難,故進軍速度緩慢。到達良瑞后請來一位精通占卜術的高僧。一路上將象馬人員都收編起來。于緬歷990年11月13日(公元1629年1月26日)月曜日夜三更許到達彬牙勝利營地。就地扎營休息。次日清晨,布陣修筑工事駐守。阿瓦方面守將明達紐得知王兄弟二人返回,將人馬圍著當巴魯準備抵抗。此時部隊4位將領前去請四層寺法師們出面說情,請顧及所有生靈的安危。法師們前往彬牙營地,問及來意時,法師們奏道:“望用智慧考慮到全體民眾之安危。”王兄弟二人說:“明達紐乃是父王之皇親國戚,亦是我等之弟。孟拱土司受到父王及王兄特別之照顧,一直在國王身邊侍候。巴亞加馬尼一直在父王及王兄手下任職,并受到抬舉重用。所以我等此來無意與他們為敵。我等只是想進父王京城內居住。所以他們沒有理由半路阻攔。”法師雖再三奏請,但未能成功。最后王兄弟二人請法師們返回。但向法師布施了齋飯用品。將領們得知法師們游說不成返回當巴魯后,即加固城防嚴陣以待。
德多達馬亞扎王知道己方人馬鎮不住阿瓦守軍。阿瓦守軍也嚇不了自己的人馬。但現在若進攻阿瓦,必使將佐兵勇蒙受重大損失。若從長遠計,天下必定屬于自己。于是便將班基十鄉一帶所有人等全部送往布坎基,派巴亞覺都和德瓦甘巴留守。北方一帶村長等行政長官送來糧食及禮物。將當敏、當德曼等覺西一帶漢達瓦底公職人員的妻室及南面壘敦地區公職人員妻室全部投入囚籠監禁起來。
若開方面,由于明耶岱巴謀害父王引起騷亂。故于緬歷991年3月19日(公元1629年5月30日)土曜日,派杜因巴拉和神夫隊統帶自彬牙營地出發。漢達瓦底方面認為時間長久不利,遂派孟達王和明耶岱巴舅父瓦亞都亞親王兩支人馬自漢達瓦底出發,開往阿瓦,與阿瓦駐軍聯合向叔父的人馬開戰。孟德王等兩支人馬自東敦基開往鄂達耀和德婁,再由德婁沿著伊洛瓦底江向阿瓦進軍。
德多達馬亞扎王得知此消息后,就指派御弟明耶覺蘇瓦帶領大臣及3支人馬向德婁進軍,堅守德婁城。阿瓦方軍得知明耶覺蘇率軍前來,巴亞加馬尼表示,他將擊敗明耶覺蘇瓦。便領一支人馬沿著江邊向德婁行進。到達德婁后,明耶覺蘇瓦部署象馬兵員準備作戰。巴亞加馬尼道:“吾豈敢與王子作戰!”此時,明耶覺蘇瓦乘名為瑞卑丹的大象,見到巴亞加馬尼離開便下令擊鼓。爾后又部署攻打孟德王、瓦亞都亞親王之人馬。孟德王及瓦亞都亞親王均奏道:“吾等不敢對陣。”色固王攻克了實皆城。此時,鄂底貝出來與巴亞加馬尼對陣。巴亞加馬尼決心與撣人打一仗,即朝鄂底貝迎上前去。鄂底貝見巴亞加馬尼靠近,便殺了過去。兩頭象雖然互相攻擊,但無法抵撞。于是二人先讓大象后退,再策鞭沖擊拼殺。日落,大約過了四鼓,鄂底貝所乘大象精疲力竭、左右晃動時,巴亞加馬尼用象鞭砸下,砸中鄂底貝的身上。巴亞加馬尼道:“撣奴,汝竟敢同吾較量。”言畢,即收兵回營。鄂底貝也退兵返回。回到軍營,象背中座當著眾人面說:“當巴亞加馬尼舉象鞭砸來時,王向后倒,虧我及時扶住才未跌落象下。”鄂底貝心想,汝竟敢當眾讓我出丑,便在營中將其斬首。巴亞加馬尼心想,若這樣下去情況不妙。于是翌日清晨,從碼頭渡向布坎基。
再說瓦亞都亞親王將部隊留守在德婁城附近。明耶覺蘇瓦的3支人馬也在德婁城牢牢駐守。漢達瓦底的明耶岱巴得知上述情況后,認為當前阿瓦方面以及德婁方面都沒有取得進展,倘若這里的人馬和叔父的人馬會合在一起,我將處于困境。于是就決定率人馬投奔若開王。在漢達瓦底的侍衛隊統帶們前去明耶瑙亞塔住所,請求其出來阻止。明耶瑙亞塔便把統帶們的意見奏告明耶岱巴。但明耶岱巴下令:“誰敢不跟隨于我?將不愿跟隨者全部戴上腳鐐帶走。”侍衛軍們得知在阿瓦的妻室家人被德多達馬亞扎王囚禁在囚籠之中,心里都很郁悶。于是他們齊心一致于緬歷991年6月1日(公元1629年8月8日)土曜日進宮捕捉明耶岱巴,押送給明耶瑙亞塔。又,阿瓦方面也出兵攻打巴亞加馬尼駐守的布坎基城。并于緬歷991年6月1日土曜日攻克布坎基城。在彬牙營地的德多達馬亞扎王得知此消息后,便把從良瑞請來的精通占卜術的高僧請出來問道:“如今布坎基已攻陷,下一步該如何辦?”良瑞高僧奏曰:“別擔心,布坎基攻陷后,白古也將被攻克。”爾后又把懂得三藏經及占卜術的學者們請來求教,他們根據箴言讖語奏道:“陛下將兵不血刃,不損一兵一將,如愿以償。”漢達瓦底方面逮住明耶岱巴交給明耶瑙亞塔后,明耶瑙亞塔為了不讓城鄉人民擔憂受驚,命鳴鑼告之:“我讓御弟堅尼亞王及侍衛隊統帶們把明耶岱巴逮捕起來,奪回王位。”同時將此事奏告德多達馬亞扎王。阿瓦王在漢達瓦底得知此事詳情后,即把侍衛隊完成使命之事告之在阿瓦、德婁、布坎等地的部隊。部隊首領得知此情后,攜帶大量禮物前去彬牙營地要求釋放。但他們到達彬牙后就被囚禁起來。鄂紐和瓦亞都亞等人都是父王的遠房親戚,所以王兄非常器重他們,讓其在身旁服役。他們本應加倍效力。可現在卻受壞人煽動蠱惑。干了壞事,豈能容忍,故處以極刑。孟德侯是先祖之遠親王兄,對其非常器重,而他卻不知報效,聽信壞人蠱惑,豈能容忍,故處以極刑。小小的色采隆得到王兄特別照料,不僅得到土司的全副儀仗,并被賜邑食孟拱城。但他也受壞人之挑唆,不好好在孟拱任職,竟然在國王身旁侍候干壞事,豈能容忍,故處以極刑。皎意侯和委達比亞侯這兩個在王兄駕崩時不在跟前,一人在耶城,一人在土瓦,雖不知實情。但本該為我效勞,而卻為他人服務,以致使將士們疲于奔命,故將此兩人囚禁起來。丞相根據王之諭旨一一照辦不誤。王在彬牙營地逗留期間,緬歷991年8月11日(公元1629年10月26日)金曜日,突然刮起大風,將王及御弟明耶覺蘇瓦軍營之中之鋪蓋、筒裙、衣衫都卷到上空,掉落在北部當巴魯地區。同年8月14日 注 (公元1629年10月29日)月曜日,日出之時,國王由彬牙營地遷移到當巴魯營地。同年8月18日(公元1629年11月2日)金曜日,西南角突起大風,御弟明耶覺蘇瓦帳篷倒塌。該月,御弟明耶覺蘇瓦向河邊四層寺廟捐獻建筑物頂端飾物。明耶覺蘇瓦親自挖土立之。將父王舊宮拆毀,修筑新宮。令比翁辛里正等建筑師們負責修造,并指派4支人馬在上緬甸伐樹取木。
王命漢達瓦底開來的兵勇在摩訶妙牟尼佛塔宣誓效忠。這樣,王在羅陀那補羅居住一月光景,將國事安排停當后,于緬歷991年9月11日(公元1629年11月15日)日曜日日出時,由當巴魯營地出發,前去漢達瓦底。到達漢達瓦底后,有人替明耶岱巴奏道:“請允許明耶岱巴削發為僧。”國王說:“一個殺父之人出家為僧,難道會得到善果?”對明耶岱巴按罪懲處。接著便問:“在謀害王兄時,當場有誰在?”奏道:“東吁南達約達之女辛山瓦底正在為國王揉腿。”于是傳妃子前來詢問。奏道:“奴正為陛下揉腿,只見一幫人手持刀、棒來到陛下近前,奴即搖晃陛下的腿奏道:陛下快起,有許多人來了。就有奴一人在。正要跑,一個人用刀砍來削去了奴的頭發。”王道:“這小女子真是個忠誠的奴仆。”遂賞其3緬斤白銀,賜其十家奴仆,放其出宮生活。
王賜長女以底拉黛維之封號。許配給明耶瑙亞塔。對侍衛隊各級統帶首領均酌情賞以金錢、稻谷或布匹衣料。同時齋請漢達瓦底的村居派和林居派僧侶們,向他們布施了袈裟衣料、寬幅布等物。
* * *
[1] 原文誤寫為4日,現更正之。
(295)若開王派來使臣
緬歷991年11月29日(公元1630年1月31日)日曜日,若開王派來使臣杜因覺、曬加都等人。帶來證書中寫道:統治畢撒馬西部一帶各大國的稱為阿瑜阇補羅之若開金殿之主、紅象白象之主底里杜達馬亞扎致書親密的阿瓦皇帝金殿之主。希望兩位金殿之主和睦相處,兩國猶如一國一樣,黎民百姓僧俗眾生安居樂業,使佛教大業弘揚昌盛。在阿瓦王駕崩阿瓦王子繼位之際,愿仍像祖輩那樣同心同德和睦相處。特遣使呈書陛下,根據先王對子孫之遺訓,陛下遣使來敝國,朕才明確了解到漢達瓦底未按常規朕等同意之法統治國家,故希去攻漢達瓦底,可見陛下才智過人。若欲朕親自率軍出征,如情況允許,朕定率部前來。今先派杜因覺、曬加都等前來,以便陛下了解確切消息。11月29日日曜日杜因覺、曬加都一行抵阿瓦。鄂耶妙在巴坦佛亭由澤亞丁卡、亞扎德曼等用馬去馱來詔。命仰瑪錫、鄂耶丁、神騎手喬巴擔任護衛。留若開使臣停留一月之久。阿瓦王與群臣商議復使之事。后遣巴林侯岡突木出使若開。在詔書上寫道:孤欣聞統轄畢撒馬西部一帶各大國的若開紅象白象之主親愛的底里杜達馬亞扎陛下告與金殿之主世代一起行善,兩王永遠友好相處,兩國之間如水面無隙,僧俗黎民間坦誠愉快。佛教大業亦如當空日月大放異彩。而在當今陛下與孤王之時,勝似先王年代。真是有識者恰逢有識之人。今陛下遣杜因覺、曬加都一行前來傳遞此友好敬重之消息,表明陛下不愧為先王之優秀子孫。故倍感欣慰。孤已向杜因覺、曬加都等表述了內心意愿。為使陛下了解這些愉快消息,特遣巴林侯岡孟木等出使貴國。只有迅速派出巴林侯岡孟木等陛下才能了解全部情況。因尚未灌頂加冕所以在詔書行文抬頭未寫入更多頌詞。詔書用金葉書寫,置象牙盒內,裝在絲絨袋中。另贈若開王禮物有:麝香10副,茶葉10筐。使臣于緬歷991年1月6日(公元1629年3月19日)土曜日乘倫錦船前往。
緬歷992年4月(公元1630年6月)緬王在第七行宮傳旨說,朕之奴仆中有上、中、下三類,但區分不清。只有考核清楚,分成各組,朕之子孫才能明確區分開來。于是經挑選后組成五十夫隊組織。將東吁南達澤亞丁克亞、德勒帕耶、卑謬侯烏登覺廷、稱為補亞明耶的南達覺都、德多丹侯巴亞澤亞等人的子孫組織起來任命東吁四十刀衛扎巴底哈、界茂侯為五十夫長;將東吁四十刀衛南達底里、底里約達、南達澤亞、仰布翁昆、盾牌手南達巴拉、澤亞仰達梅、奈魯林等人的子孫組織起來,任命東吁盾牌手約**韋路東德亞為五十夫長;將東吁人歐達約、遂亞丁延、賴威仰達都等組織起來,任命岡孟木、瓊瑙榜人甘都侯杜因西都為五十夫長;將稱之為賴亞澤亞丁堅的南達西都伽馬侯之弟鄂推、本因侯耶覺木、瓊當侯、梅塔侯、美耶康雷木、界夏侯、南達勃堅、明覺廷之弟瓦亞等人組織起來任命(伽馬侯之弟鄂推) 注 為五十夫長;將東吁因瑪侯之子鄂德萊、鄂楚基、鄂堅、謬迪艾侯、杜因登西、杜因登卡之子吳優囊等人的子孫組織起來,任命東吁茵瑪侯之子鄂堅為五十夫長;將東吁四十刀衛子弟奴仆之長鄂達亞、勇士首領鄂臘、紅盾兵首領鄂謬道、禮品官之孫兌加、德瑪湯木等人的子孫組織起來,任命宋侯為五十夫長;將東吁、漢達瓦底村鎮食邑者們的子孫,伽馬尼之子、迦毗羅侯、艾桑木、絕木等人組織起來,任命耶博木為五十夫長;將德曼德都、那都耶木、仰竇巴、岡皮辛木、鄂耶內侯即丹迪侯、山達侯、鄂謬博、宮翁侯之子鄂布翁等人組織起來,任命吉坎侯為五十夫長;挑選撣邦土司毛甘侯之子孫們組成了青年侍衛組織,后來又增補了一些土司之子孫。先父與王兄在位時組成了拜丁仰五十夫隊組織。當緬王任王儲時,曾任命鄉鎮食邑者子孫們為左、右佩刀隨從。一些士紳貴人的子孫們也被組成佩刀侍衛組織。一些舊官員和下屬鄉鎮食邑者們的子孫組成左、右十衛士組織;將一些老隨從和奴仆的子孫們組成賴亞澤亞都五十夫隊、賴威皮五十夫隊、敏貢侯五十夫隊、烏奈永侯五十夫隊、彬達牙侯五十夫隊;將南達澤亞等組成五騎士組織;將舊部屬孟刀侯隨從鄉鎮食邑者們組織起來,任命澤亞巴拉為五十夫長,后來又補充進去一些馬龍人;因為在岸宋按組織分區居住,故稱之為岸宋馬軍;將賜給王后之人員也補充編進其中;將覺蘇瓦公主之內傅、內侍、侍檳榔官、侍水官、阿壘尼亞侯迪巴鄂包推、覺廷公主內傅、內侍、侍檳榔官、侍水官鄂翠貌、鄂德偉、鄂端抱等也補充進入馬軍之中。上述4組織人員皆由第七行宮皇親國戚大臣采邑們的子孫中選出組成。還選了一些大臣子弟補充到馬軍五十夫隊中去。
* * *
[1] 經核《緬甸大史》,《琉璃宮史》原文漏掉括號中幾個字,補正之。
(296)若開王再次派使前來 緬王將舊部屬組成五十夫隊組織并命名
緬歷992年5月28日(公元1630年7月26日)火曜日,若開使臣曬加都、耶突木等人來到。來詔用金葉寫成,置象牙盒內,裝于絲絨袋中。6月7日(公元1630年8月3日)火曜日在彬底卑佛亭由馬軍大頭領南達梅等與迎使官鄂漆巴和東吁澤亞、鄂耶妙等引導前來。行文抬頭與前同,只內容有所不同而已。象披金鞍紅韁。詔書置金盤之上,曬加都端坐象首捧著,使臣耶突木則坐于象鞍中央。到達大殿,由鄂耶妙接過,放在御前所鋪細席上的高腳盤中。過了一段時間緬王才走出內宮。然后使臣攜禮物入內。收禮官把禮物放在禮品架上。王與使臣就座以后,由鄂耶妙宣讀來詔。王與之寒暄后,侍從便為來使奉上用花邊金盤盛放的檳榔與拌咸茶。過了片刻使臣告退,緬王退朝入內。留若開使臣停約一月之久,也向若開派出使臣。詔書行文抬頭與前同,僅內容不同。用金葉寫成,蓋上金獅寶印,裝在象牙盒內,放入絲絨袋中,送交若開王。同時帶去中國布2大匹、14中匹、6小匹共計22匹,漆盒6個,漆片細席10張,茶葉8大筐,囑送若開長老、官員與長者。兩小簍茶葉供巴亞南都、勃林侯與御象官、盾牌長途中食用。從漢達瓦底出發,用一只勞加船載詔書及禮品由御象官與盾牌長乘坐押送。巴亞南都和勃林侯乘一船,若開使臣另乘一船。到丁因之后換乘10艘倫錦船前行。賜給鄂拉盛、那色葉二人每人銀元10塊;賜劃倫錦船的22名船夫每人4塊銀元。
緬歷992年7月26日(公元1630年9月21日)月曜日向若開進發。緬王用兩個月時間整頓軍隊,補充戰象、馬匹、將舊部屬及父王、王兄原來的部下組成亞扎貢達、亞扎丁堅、德瓦甘馬、亞扎登卡、內謬瑙亞塔5個五十夫隊,在進軍時作為使役組織。將老下屬、土司、侯王等人的子弟組成五十夫隊,后由拜丁延基負責;將從景永帶回的奴仆侍從們組織起來,命埃嘎亞扎為首領;將從孟乃帶回的侍從鄉鎮食邑者們組成賴亞道邁耶五十夫隊;將包括孟乃、景丁撣族士紳子弟們在內組成了以羌松侯瑪尼德瓦為首領的五十夫隊組織;將包括孟乃、景丁撣族士紳子弟們組成了以榜朗侯為首領的五十夫隊組織;任命良辛侯為東吁明耶覺蘇瓦的奴仆鄉鎮食邑者們子孫的五十夫長;任命南達勃亞為東吁明耶覺蘇瓦之奴仆、明耶底哈都之奴仆鄉鎮食邑者們子孫的五十夫長;任命阿木比亞德扎坎為清邁、孟巴、孟洪、孟斑、景朗等撣族鄉鎮食邑者們子孫的五十夫長;任命丁瑪為景永、孟辛鄉鎮食邑者們子孫的五十夫長;任命那賽揚木為東吁明耶覺蘇瓦、明耶底哈都等人奴仆鄉鎮食邑者們子孫的五十夫長;任命敏艾侯都艾道木為澤亞加馬尼、澤亞南都、覺康木、溫多岱木等老神騎手組成的持槍五十夫長,后又將鄂吳加等有同等能力的十神騎、太后之奴仆鄉鎮食邑者與北部南達約達的親戚等補充進來。賜給他們金頂金鞍、五層花短頂盔、黑甲、金槍馬隊標記、黑白旗。從王兄在位時至今宮中人都配有金頂金鞍。在王的侍從馬隊中除了殿前馬隊外,又補充組織了親奴五騎以及御馬監巴亞丁堅之弟底里約達、賴威都拉、亞安迪侯、皎皚盾牌手長、耶突覺康木護衛共十騎。賜給他們金頂金鞍、五層花短頂盔、紅甲、金槍馬隊標記、紅綠旗。從王兄在位時起重要大臣坐騎都配有金頂金鞍,配鑲紅寶石的劍。在殿前馬隊中原有建卑謬王之奴四五十人宮中群臣之子。現又將王兄原賜給王后的人們補充進來。另外宮內馬隊中原有建卑謬王之奴四五十人宮內群臣之子孫仍留在王兄處。王在云國、清邁處理未竟之國事尚未及加冕。緬歷992年8月17日(公元1630年10月11日)日曜日,乘御轎打兩頂白傘于8月28日(公元1630年10月22日)金曜日搬回行宮。班德約營寨被火燒毀。緬歷9月5日(公元1630年10月29日)金曜日起32路人馬由漢達瓦底出發向清邁進軍。由月初到月中15日阿瓦的梯萊辛佛塔顯靈光。10月4日(公元1630年11月26日)月曜日彗星飛過落于西北角,發出巨大地聲。緬王抵清邁后即以32支人馬圍攻清邁城。
(297)征服清邁 孟昆不降發兵攻打
緬歷993年 注 4月29日(公元1631年6月17日)土曜日,若開遣使巴亞延達梅、澤亞巴德亞、德瓦德曼來到漢達瓦底。緬歷994年1月(公元1632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緬王攻打清邁后,又連取清邁周圍52鎮。景永、景棟土司也獻出良象駿馬和子女,以示效忠歸順。唯孟昆城不肯降服,于是緬王命王弟明耶覺蘇瓦、底里達馬道加、巴亞加馬尼與巴亞覺廷4支人馬率戰象100、駿馬1500、士卒40000去攻。抵孟昆后雖幾次攻城,但因城池堅固,且火銃槍炮多,士卒傷亡者甚眾,只得圍困之。
緬歷994年(公元1632年)上半年若開使者被召到清邁。詔書由德瓦德曼捧著,騎著飾有金鞍紅韁之小象,澤亞巴德亞則坐在象鞍中央。巴亞仰達梅在漢達瓦底患病亡故,已被厚葬。南達梅乘象一頭,澤亞丁堅和其他馬軍首領各自騎馬共七騎陪同使節前來。緬歷994年3月15日(公元1632年5月23日)火曜日到達清邁。4月20日(公元1632年6月26日)月曜日過清邁王布施捐建的瑞烏明佛亭土橋。洋槍隊五十夫長鄂沃切和神騎手鄂錫乃被任命為使臣之護衛。4月22日(公元1632年6月28日)水曜日若開使臣前來晉謁。晉謁前,命德瓦約達和仰竇巴率馬百騎和馱運詔書的象一頭帶放詔書的金質高腳盤從大營至使臣駐地迎接。使臣澤亞巴德亞手捧詔書金盤乘象。德瓦德曼坐在象鞍上,有5名開路侍從跟隨。由神騎手鄂瑞梯引導,抵達后,在大營外停候。時辰到時召見。馱詔書的象和抬禮品的人留在議事堂的東南角。使臣被召進議事堂中,鄂昂拉和其他接禮人員及25匹馬待在彩棚外菱形格子大門內。當緬王出來后鄂昂拉才走至象及禮物處,讓大象低下頭來,磕頭禮拜后站起接過詔書,取過禮品,不再磕頭禮拜直接捧向御前。左側彩棚中的馬兵站在后邊。執詔書之人用金托盤將詔書放在大營前鋪著的細席之上。當詔書與禮品拿進大營后,若開使臣才被召見。由使者護衛鄂沃切和鄂錫乃陪同進入。到了緬王面前,若開使臣報告禮品清單。當使臣們落座后再遞上去。由鄂妙向王讀了來詔,王與之寒暄后,由鄂翁、鄂漂從左側彩棚取來兩只金缽,里面盛著檳榔與咸茶,上面蓋著圓樹葉,請使臣享用。大約吃一包檳榔的工夫,使臣們即告退。鄂翁、鄂漂拿起請使臣用的金缽交給彩棚守衛者拿出議事堂。使臣從該處返回住所。若開使臣抵達4月后,緬王與大臣們商議向若開派遣使節問題。最后決定派賴威登西、韋路德曼、拜納耶等人前往。所帶詔書行文抬頭與前同,只是內容不同罷了。詔書寫在金葉之上,裝入象牙小盒,套上絲絨袋,蓋上金獅寶印,再放進木盒內用火漆封妥,置于貢瓦地區出產的紅布袋中。將金獅寶印贈給若開王。送給若開王的禮品有:頭盔,白貝葉經,紅貝葉經,麝香21副,中國布6大匹、6捆,大漆盒6個,漆盤4只,漆片細席12張,漆框紙折6冊,以上禮品將在白古拿取。茶葉4筐、干姜6筐共10筐,漆制大檳榔盒一只將隨后送去。另,賜給賴威登西上等筒裙兩件、衣服一套、麝香3副、漆席3張、漆盤3只、銀元80塊。賜給韋路德曼上等筒裙一件、手織紅布料一塊、細布上衣一件、麝香兩副、漆席兩張、漆盤兩只、銀元30塊。賜給拜納耶上等寬幅筒裙一件、麝香兩副、漆席兩張、漆盤兩只、銀元30塊。還賜給賴威登西漆制權杖、合金鑲邊重10緬錢金缽、重4.75緬錢的金制吃檳榔用石灰盒、重1.9緬錢的金制臘盒、重1.25緬錢的金制牙簽和重10.75緬錢的金制茶壺。賜韋路德曼漆制權杖、重7.9緬錢的金缽、重1.6緬錢的金制臘盒、重5緬錢的合金吃檳榔時用的石灰盒。沒有賜給拜納耶隨身用品。另,給瓦因竇鄂漆瑙、鄂德榜、鄂高山三人每人兩只銀漆環。賜賴威登西仆從4人,韋路德曼仆從3人,拜納耶仆從3人共10人,每人銀漆環一只。給丁因鄂拉盛、那色亞伊和30名劃船手每人發銀元1塊。緬歷994年9月16日(公元1632年11月17日)金曜日將若開使臣澤亞巴德亞、德瓦德曼召至議事堂,由南達梅宣布圣命。緬歷9月20日(公元1632年11月21日)派出使臣赴漢達瓦底。從漢達瓦底乘倫錦船前往若開。
王弟明耶覺蘇瓦率兵攻打孟昆,圍攻8月之久。因城內斷糧,瘟疫四起,無法支持。緬軍士卒趁黑夜攻上城去,占領全城。明耶覺蘇瓦返回清邁,將孟昆城中一切所獲獻與在清邁的王兄。緬王征服了云國、貢國、獲得良象駿馬、賢臣驍將、兵勇士卒甚眾。在清邁派重兵駐守。
緬歷994年11月(公元1633年1月)王離清邁凱旋而歸。次年1月抵漢達瓦底。將孟昆賴延等人組成養象隊。當年雷擊阿瓦城九下。
阿育王認為登上寶位后應弘揚佛法,故即位為王并未馬上加冕,用了4年時間治理國家各項事務之后,才進行加冕。像阿育王一樣,緬王也在治理國事4年后,在緬歷995年選擇良辰吉日,在王祖所建之京都漢達瓦底西北方勝利之土,命人建造極其雄偉華麗之吉祥宮殿,舉行加冕儀式。在吉祥殿舉行灌頂加冕的程序為:由精通三藏占卜的緬族、孟族相士、學識淵博的緬族、孟族、云國大臣與婆羅門祭司等商量籌劃。參考了從摩訶三末多王至凈飯王共歷334568代帝王所用之儀仗與典禮;從阿阇世王至阿育王共計29代帝王所用之儀仗與典禮;室利差呾羅、蒲甘、彬牙、實皆、阿瓦各朝有威望諸王所用之儀仗與典禮,進行安排。緬歷995年6月5日(公元1633年8月28日)火曜日夜3更3時3拔開始建造灌頂加冕宮殿。
建造的程序是:緬歷995年5月12日(公元1633年8月6日)月曜日在寶地上供奉各星神,平整場地。5月17日(公元1633年8月11日)土曜日用8對長相吉祥的牛系上金韁、銀韁拉上金犁、銀犁,由8位婆羅門引導犁地。由長相吉祥的富戶子孫朝拜各星神后手握金鏟、銀鏟挖地,撒上7種種子用7種水和來自四大部洲的土和7種土加上肥料牛糞一起下地。5月22日(公元1633年8月16日)火曜日供奉星神之后開始打樁、支腳手架。6月3日(公元1633年8月26日)日曜日供奉星神后開始立加冕殿之柱。立柱的程序是:在殿前由婆羅門口念咒詞向天帝釋為首的20位神明擺上全副供品,包括稻谷籮、帶枝等的椰子、敬神花瓶、盤子、缽盆、白米飯、牛奶、黃油、蜂蜜、糖漿、味美的檳榔、拌咸茶,以及油燈、香木、傘、幡等。供桌下面在盛放供品的竹籃中有炸的食品、酒、檳榔、咸茶等供餓鬼們食用。以上僅是簡略概括的描述。6月5日(公元1633年8月28日)火曜日以后,每天都是鼓樂喧天,人們手執金鏟、銀鏟挖土,興建加冕宮殿。
* * *
[1] 原文誤寫為994年,與下文所述矛盾。查《緬甸大史》應為993年,更正之。
(298)加冕大典
緬歷995年9月17日(公元1633年12月7日),上朝大殿和4個尖頂閣同時動工興建。大殿興建的程序安排是:先將在吉祥宮殿正前方的地平整,用7種潔水、7種好土、7種香料噴灑拌勻、大殿門樓柁長6肘尺,檁長7肘尺,后廈寬5肘尺,前廊寬5肘尺半。四周共長108肘尺。門樓用雕花板進行裝飾,上面用畫眉草蓋頂,并吊了頂棚。用布圍繞頂棚四周安排成下垂狀裝飾物,用花色奇異的布制成花邊裝飾其上并掛有珠寶珊瑚等。柱子也用上等布料裝點起來。門樓內則以金、紅兩色油飾一新。大殿柁長9肘尺零1拳。殿門6肘尺2拳,寶座處高出其他地面2拳,尖頂飛檐狀飾物高5肘尺。如此裝飾停當之后取吉祥之水的安排是:大路兩側皆裝飾一新,每個路口都搭臺演出歌舞,蓄水塘也裝點起來,四面八方放上齋飯食品、檳榔、咸茶、香料、油燈、旗幡等,由婆羅門拜祭。取水隊伍以跳舞者為先導;后面抬著8口大甕;再后面是青年們扛著108個水缽,缽內插著蒲桃枝;后面是8位乘轎的婆羅門**;再后面由8名少女分執金罐、銀罐各4只;少女之后又是些青年人;后面是頂傘、披綬帶、裹著包頭巾的大臣們;最后是象兵乘象、馬兵騎馬相隨。來到水塘之后,扮成護水神者問道:“爾等為何來此?”婆羅門國師們答道:“按列祖列宗登基盛典之慣例,如今洪福無量的圣上要舉行登基大典,故來此取水。”護水神又問:“現今洪福無量之圣上是否也能順應天理,為佛教繁榮僧俗利益行事?”婆羅門國師們答道:“就是為了循規蹈禮才來此取水。”護水神說:“祝圣上萬福長壽,為了佛教、圣上以及黎民的利益,世世代代積德行善。”取水的隊伍遂用金花、銀花、金米花、銀米花、金塊、銀塊、九寶油燈、檳榔、咸茶等供奉神明之后,念起來自星相經典的咒詞。婆羅門國師們與少女們盛好水,隊伍由原路依次返回。將水放在國王灌頂洗頭的彩棚內。灌頂洗頭的程序是:在4個尖頂閣樓上的4只敬神花瓶中放滿清水,插上芒果、木雅、孟加拉蘋果、馬六甲蒲桃、茅根5種嫩枝。鋪上細席布單,在盤子上放著帶著嫩枝的椰子。在4門各放一只插著5種嫩枝的敬神花瓶。在尖頂閣樓八方,放著用金子做成的太陽、銀子做成的月亮等八曜星。并按經典規定禮拜。洗頭的具體安排是:將7種大葉解寶葉、金銀等7寶放入7種圣水之中,念過咒語。在王的手指腳趾上各戴上10只指環,嘴中也含一只寶石指環。在緬歷995年9月23日(公元1633年12月13日)金曜日凌晨4更時舉行灌頂洗頭禮。洗過頭后,將原來的衣服飾物脫下放在尖頂閣樓內,換上白色衣服登上尖頂閣。關于王換上新裝登上大殿的程序安排大致如下:先朝拜以天帝釋為首的各星神。然后將長3肘尺1邁,寬3肘尺,厚4指的帶4條腿的,用金色描成蓮花狀的金榻放在大殿殿首之上。鋪上特制的褥墊。在叢生榕木板下撒了5種香料的粉末。在彩棚四面各放一只敬神花瓶,其中插入檳榔花蕾與龍血樹、馬六甲蒲桃、茅根、木雅等嫩枝。王坐于彩棚之內。正東面除有一只敬神花瓶外,還插了4棵根葉果實齊全的香蕉樹,此外還有椰樹枝、檳榔樹枝、各種水果、花朵,點著油燈。在彩棚四周放了108只水罐,每只水罐中都裝有檳榔花蕾、龍血樹、馬六甲蒲桃、茅根、木雅等。在彩棚四周種了鮮嫩的印度榕和叢生榕樹。正東方立起一面大幡。在金盤中放著達雷紅米飯和美味佳肴,還插有椰子、檳榔、香蕉等嫩枝,點著油燈,放著鮮花、檳榔、拌咸茶等。還有一只打扮起來的小公象。東南角立起一面大幡。銀盤之中也放了上述各種物品,還有一只打扮起來的緬甸山羊。正南方立起一面大幡,鐵盤中放了上述物品還有一只打扮起來的雌水牛。西南角立了一面大幡,鉛盤之中放有肉飯和裝飾起來的一家人。正西方立有一大幡,錫盤之中有美味食品和一只打扮起來的驢子。西北角有一大幡,銅盤之上盛有蜂蜜米飯和打扮起來的鹿。北方立一大幡,金盤上放的是五味飯和打扮起來的馬。東北角上一面大幡,金盤之上有上述物品和香味飯和打扮起來的公牛。各大幡之間,種著香蕉樹,點著油燈,還用打扮起來的吉祥象馬圍著。周圍還有身披鎧甲手執盾牌或弓箭的兵勇。從王換裝的尖頂閣至吉祥大殿是從右繞行而去的。在通往大殿的道旁布滿了旗幡、香蕉枝、椰子枝、棕樹枝和燈盞。緬王乘全部裝點著寶石的御輦,在象兵馬兵簇擁下從右繞行來到吉祥宮。到了大殿門前時,緬甸國師們由宮內走出口念頌詞說:“吾王福祿無盡萬壽無疆,為了佛教昌盛,圣上福蔭,僧俗黎民康樂,以及陛下子孫后代之利益特建此宮。請圣上進宮。”緬歷995年9月24日(公元1633年12月14日)金曜日,緬王進入大殿,從右繞行,登上叢生榕寶座。面朝正東,盤膝而坐。由8位婆羅門國師念加冕咒語舉行加冕禮。緬王接過君王登基五寶器,撐起白傘。這時用上朝鼓、銅鈸、木板、扁鼓、小鼓、牛角號、喇叭、笛子、長管號、彎號等奏起樂曲。國師稱緬王尊號為底里杜達馬亞扎摩訶迪勃底 注 。這時8位國師說道:“統治河川大地的皇帝陛下,一定要像所有國王那樣遵循國王之規,履行圣君之責。為了一切黎民百姓的利益與幸福去工作、去布施、去持戒。”隨后用金壺灑下凈水,進行種種布施。緬王正式稱帝,并立誓曰:“朕將以為僧俗黎民謀福之法鞭策自己,望能百病不沾朕身,長命百歲,并獲能戰勝一切兇敵之白象。”誓畢,王子公主、皇親國戚、文武群臣、土司頭人與全體百姓用金銀米花向神供奉,一面高呼:“祝吾王長壽!福威倍增,白象等七寶早日到來!祝國家繁榮昌盛!”之后,由5位富紳向緬王獻上金、銀、鐵、藤圈與白牦牛。從御前拿起登基五寶器,捧起其中放有檳榔花蕾、龍血樹、馬六甲蒲桃、茅根、芒果等嫩枝及念過消災經咒能避邪消災之線團的金罐、銀罐走在最前面。由大殿一直到吉祥宮之間,地上鋪著細席,席上鋪上白布。王邁出右腿,一步一步地在白布上走著。路邊的人們講些吉祥的話。在宮殿正東放著錫與鐵;在東南角放著歡喜天神石板;在西南角置紅毯;正西由少女們手捧金、銀、貓眼石等珍寶而立;西北角放白米飯及各種美味佳肴;正北方放著盛滿清水之法螺;東北角放5口盛滿清水的大水缸;在正中央放著佛龕和經書。在宮殿之下 注 有帶仔母馬和帶仔母牛。到了吉祥宮過廊,拜過三寶、九曜、公正之神和守城神,命8位國師獻上祝福情誼之花。之后緬王抬起右腿,從右門進入宮內。在高貴的寶地之上向三寶、九曜神、天帝、梵天、四大天王、土地神、樹神、宇宙神、護佛法之神、守衛八方之神、護身之神、公正之神等合十禮拜。隨后用寶石盤盛飯進膳,坐于寶座之上,觀賞各種歌舞演出。向王子、王孫、皇親國戚、將相大臣們賜傘、鼓、額帶、綬帶、儀仗、稱號,并賜城鎮鄉村食邑。對建造宮殿的建筑師、工匠們給予厚賞。對城內外佛塔浮屠、佛像、僧侶等也安排了重大布施,一連7日。對國內各地的佛塔寺廟及僧尼也布施了八法器。在觀看王加冕禮時,一婦人產下一子。學者們向緬王奏道,這是陛下子子孫孫皆為王的征兆。他們也將像陛下一樣,視僧俗黎民如親子。雷擊加冕之皇宮,漢達瓦底門扇下方蜜蜂筑巢,則是佛教昌盛王威崇隆的征兆。
* * *
[1] 巴利文音譯如文。意即:吉祥、善良、弘法、偉大的王中之王。
[2] 緬房屋皆系高腳屋,宮殿亦如此。屋下殿下可儲放物品牲畜。
(299)向阿瑜陀耶派出使節 處理漢達瓦底事務
緬歷995年10月23日(公元1634年1月11日)金曜日,緬王向阿瑜陀耶派出使節。詔書的行文抬頭是:管轄緬甸、漢達瓦底、翁榜、八莫、卡隨、貢、景永、清邁各邦及各邦國王,金、銀、琥珀、寶石礦藏之主,金殿之尊,萬物之主宰底里杜達馬亞扎摩訶迪勃底向親愛的阿瑜陀耶陛下致意。將兩面書寫的金貝葉放在嵌著寶石的象牙盒內,外套絲絨袋,裝在紅漆木盒中,然后再套上麻紗袋打封蓋印。詔書底稿用貝葉抄好,與金貝葉同放。王派杜因、達勒巴龍昂等人前往。大元帥巴亞加馬尼也致函阿瑜陀耶大將軍。行文抬頭寫道:對福威崇隆、統轄各國、各寶藏之主、吉祥的寶馬、寶象之主、勵行君王十規、具賢人七德、以坦誠之心像陽光驅散黑暗般制服所有狡猾奸詐者,以波羅蜜才智戰勝五難的王中王底里杜達馬亞扎摩訶迪勃底陛下的永遠忠誠的大元帥友好地致書阿瑜陀耶墮羅缽底國寶殿御前大將軍。書信用金貝葉書寫,置紅漆木盒內,蟲漆加封,裝于中國紅綢袋內。袋內還裝有一份撣文譯稿。兩封書信一樣。書信內容不再贅述。
(300)達龍王 注 在瑞牟陶塔周圍建寺院扎拉甘梅雷等叛亂 若開使臣到來
當達龍王在瑞牟陶佛塔周圍修建4座寺院尚未竣工之前,建廟之工頭扎拉甘、梅雷等人與毛淡棉孟人密謀,于12月6日(公元1634年2月22日)金曜日夜一更許擁入典儀殿到達兵器庫門前。守衛之撣族士兵四五百人手持長槍驅趕,叛亂者多數被殺,一些被生擒,另一些則搶到武器逃往東面毛淡棉固守。緬王命明耶瑙亞塔、巴亞加馬尼、彬尼亞江道率3支人馬,共有戰象200、駿馬3000、士卒30000,向毛淡棉進剿。緬軍趁叛亂者尚未穩住陣腳,進行攻擊。叛亂者不敵,于緬歷996年2月3日(公元1634年4月5日)金曜日全部潰敗。經審問后,緬王下令將主犯處死,可保留其性命者置于毛淡棉,將一些貴族子弟集中于阿瓦,按不同組織分區居住。另有些叛亂者則逃往阿瑜陀耶、若開。緬王還令漢達瓦底一些人遷往阿瓦。
緬歷996年6月(公元1634年8月下半月至9月上旬)若開使臣澤亞德曼、貢那亞扎德曼、德瓦德曼偕10名隨從由敏東一線來到德葉城。緬王派御前的妙覺五十夫長、妙山薄、鄂耶山前往迎接。由卑謬派倫錦船送來。由于在阿臘渠擱淺,只得用獨木長舟去接。7月12日(公元1634年9月23日)月曜日停靠那伽碼頭。來使所帶詔書置檳榔托盤之上,用備金鞍之小公象馱運。3位使臣乘象。司庫昂吞侯手捧檳榔托盤,甘漂侯乘象護衛左右。象隊抵達使驛時,受到底里拜彬率領的100名戎裝宮前馬軍騎士的迎接。使臣被安置在城南德潘彬尼亞地區的驛館內。3位使臣分別住在薩丁德、德倉帕耶、孟養3座樓內。護衛妙山薄、鄂耶山等人則住另一樓內。7月18日(公元1634年9月29日)金曜日,宮廷侍衛鄂聰、神騎馬軍澤亞等人來到驛館傳喚。在馬東漂亭,由彬尼亞仰、仰達梅茲林仰、澤亞覺廷、明拉瑞當等人護送,騎座備紅鞍韂的小公象前往王宮。詔書由德瓦德曼捧著。澤亞德曼、亞扎德曼各騎一象。使臣護衛鄂妙山薄、鄂耶山騎巴走在前面。到達亭子時,鄂妙在亭子門前迎接,由鄂翁開宣讀詔書、鄂妙單抄錄。后把放詔書的高腳托盤和詔書一起放進象牙盒內,然后放入絲絨袋內,蓋上印記放入紅色木盒內,加蓋金獅印。詔書說:統治西部一帶各大國的阿瑜阇補羅若開國君主、白象王底里達馬亞扎親切地向統治東部蘇那波蘭達下屬各國的寶礦之主、阿瓦金宮主人國王陛下致意。陛下派賴威登西、韋路德曼、拜納耶等高舉詔書前來。得知陛下在清邁身心愉快,治理國家有方,使佛教繁榮昌盛,對此感到無限欣喜。陛下送來詔書之內容詳悉,言之有理,無可爭議。陛下來詔中還提及,祖父白象王是富有憐憫與愛心的,所以能和睦相處。在3位國王和睦相處之中,東吁王和祖父白象王不僅形影不分,而且精誠團結。在處理國家之間、君王之間或各國人民之間的事務時,不僅能秉公處理,且注入愛心、友善之心。彼此達到真誠了解,確實是不易的。所以朕在信中提及希望知曉陛下的愛好。學者和仁義之士都稱贊陛下對建立東吁城的3位先王富有情誼。因而使佛教繁榮興旺,為僧俗黎民造福,使子孫后代對情誼永志不忘,對皇親國戚之情也常系心間。由此可見,有了情誼就有正直之心,從而對現世和來世有真正的了解,成為有識有學問的摯友。朕在信中表示希望陛下能牢記此理。朕在珍貴的金貝葉上寫下“愛”字之時,就把陛下認為是朋友。民族是永生不滅的。朕認為陛下應把朕作為心目中眾多朋友中的盟友,是比一般朋友更可信賴的人。被稱為人世至尊的歷位佛祖,在現世輪回中也給眾生以保佑與扶持。人們對陛下都是大力贊頌的。我們之間盟友之情已經生根成長。無論從在還沒有悟道的眾生中,只有眾多帝王、王子的利益,沒有某個帝王的私利,但也難以使所有的人滿意這一點考慮,或從帝王的事業、工作與職責,或為避免學者們的指責,或為了能得到學者們的贊揚,或為佛教大業的弘揚廣大來考慮,我們兩位帝王都必須仔細審視計議。這也需要我們兩人同心同德真誠相待。出于此心,朕寫此信致陛下。切望陛下以博大崇高的智慧進行深思,并復函于朕。因朕實不敢聽信陛下下屬之言。有所聞才進行查實。我確信只有等待澤亞德曼、貢那亞扎德曼、德瓦德曼早日返回后,才能確切得知陛下健康狀況及其他諸事。
* * *
[1] Thalun,舊譯他隆。意即:安然而死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