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五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春秋左傳注疏第五十三
昭公二十九年
傳相與偕出請相與皆告正誤皆當作偕考異足利本乃以幃裹之幃作帷永懷堂同注放此注以干侯至至作致 二十八年尹固與子朝俱奔楚而道還八作六坤上坤下坤作坤下坤上坤 若能修德可以勉禍
正誤勉當作免釋文食之音嗣下不能食飲食之食同【四葉】元文之食下有夏后二字作飲食之食夏后同 治直使反【五葉】正誤使當作吏 長丁丈反下文同【七葉】文作皆 重直龍反下文同【同上】文作皆 干本亦作干【九葉】下干作干補脫【同上】巽下音遜謹按當在姤古豆反下 坤本又作巛【十葉】上作巛 共音恭注同【十三葉】無注同二字上總掌反【十四葉】總作時 搜本又作搜【十五葉】上作搜
疏又下云劉累懼【六葉右一行】宋板又下云作下文云 若滅棄所掌職事不理【七葉右二行】作若滅棄其官百事不理而以此人之神配之食【七葉左一行】食作匹正嘉同恐非以句芒祭于月【八葉左九行】正誤月當作戸 則上文物
有其官【九葉左三行】文作云 劉?云葢柱地名【十三葉左九行】地作是
補遺宋板傳相與皆告皆作偕足利本同注堯所治也也作地 若能修德可以勉禍勉作免足利本同釋文鄻力勉反【二葉】力作列補脫【同上】具從才用反下同 【同上】衣屨九具反 乘如字【同上】字下有又繩證反四字補脫【同上】隋塹徒火反 食音似【三葉】似作嗣嗣下有下不能食能飲食之食夏后同十二字 治直使反【五葉】使作吏疏當時季氏【一葉左八行】宋板時作是 金刑之神【七葉左五行】作金神之形 祀于月【八葉左九行】月作戸 故名總其用【十一葉右五行】名作別 即命是黎【十二葉右二行】是作重 百官稷為其長【十三葉左二行】官作谷 總應有禍【十六葉右九行】總作縱
昭公三十年
考異宋板經夏六月庚辰上有圈考異足利本傳若好吳邊疆使柔服焉猶懼其至吳作吾永懷堂同 吾又疆其讐疆作彊為是 徐子章禹防其發謹按正嘉二本禹作羽經傳合矣其余諸本經作羽傳作禹但永懷堂經傳作禹注內外棄之內外作外內 吊喪共使喪作葬永懷堂同釋文若好呼報反吳一本作吾【二十葉】元文作吾好呼報反一本作若好吾謹按今本依文妄改釋文非也 雍于涌反【二十一葉】涌作勇疏則徃年未釋之時【十八葉左一行】宋板年在前 為越綍而行事【十九葉右九行】綍作紼 大喪帥六卿之眾庶【同上】卿作鄉
補遺釋文或本作懲【十七葉】作本或作懲誤 挽本又作晚【十九葉】晚作挽疏禮遂葬必執紼【十九葉左二行】宋板遂作送
昭公三十一年
傳以懲不義數惡無禮謹按宋板惡下補足逆字不知據何本也考異足利本注何敢復知耶耶作邪 傳言君弱不得復自在謹按足利本后人記云自在異本作自存 在襄二十二年下二作一宋板永懷堂同 無禮惡逆皆數而不志志作忘 轉宛轉也宛作婉宋板正嘉同釋文臝本又作嬴【二十六葉】元文嬴作裸
補遺宋板疏房辰日【二十六葉左八行】房作是
昭公三十二年
考異宋板經夏呉伐越上有圈傳蝥賤逺屏晉之力也正誤賤當作賊 魏彪傒曰宋板傒作徯正嘉同 趙簡子問于史墨曰謹按宋板正嘉趙簡子上無圈 足利本三后之姓于今為庶王所知也王作主永懷堂同注蝥賊喻災害喻作謂宋板正嘉同 計所當城之丈數也無也字 干為天子震為諸侯而在上在下有干字永懷堂同釋文揣丁累反【二十二葉】元文累作果 糇音侯本又作糇【三十三葉】作書糇音侯本又作糇 從才用反本亦作縱【三十四葉】才作子 名之音武政反【三十五葉】作名之如字又武政反疏周七個一百四十四年【三十葉右六行】宋板周作用 呉越同分而云越福呉禍者【九行】云作得正嘉同 至于牽牛初度乃為申耳【三十葉左三行】申作中 上旣號令下役之事【三十三葉右五行】下作丁謹按上文已有下役字宋板同今本恐亦丁役誤 十月之交大夫刺厲王也【三十四葉右九行】厲作幽
補遺宋板傳蝥賤遠屏賤作賊足利本同 魏彪徯魏作衛足利本同釋文帥所而反【三十三葉】而作類疏而即動也【三十五葉右一行】宋板動作卜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