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同治二年》曾國藩家訓譯注 曾國藩作品集

諭紀澤(“耐勞忍氣”四字上做工夫)

字諭紀澤兒:

蕭開二來,接爾正月初五日稟,得知家中平安。羅太親翁①仙逝,此間當寄奠儀五十金、祭幛一軸,下次付回。

羅婿性情乖戾②,與袁婿同為可慮,然此無可如何之事。不知平日在三女兒之前亦或暴戾不近人情否?爾當諄囑三妹柔順恭謹,不可有片語違忤③。三綱之道——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地維所賴以立,天柱所賴以尊。故傳曰:“君,天也;父,天也;夫,天也。”《儀禮》記曰:“君至尊也,父至尊也,夫至尊也。君雖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吾家讀書居官,世守禮義,爾當誥戒大妹、三妹忍耐順受。吾于諸女妝奩甚薄,然使女果貧困,吾亦必周濟而覆育之。目下陳家微窘,袁家、羅家并不憂貧。爾諄勸諸妹,以能耐勞忍氣為要。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勞忍氣”四字上做工夫也。

┃ 今譯 ┃

蕭開二來了,接到你正月初五日的信,得知家中一切平安。羅太親翁仙逝,我這邊應當寄去奠儀五十兩、祭幛一軸,下次交付寄回。

羅家女婿性情乖張、暴戾,與袁家女婿同樣讓人憂慮,然而這實在是無可奈何的事情。不知道他平時在三女兒面前,是否也會如此暴戾不近人情?你應當諄諄囑咐你三妹柔順、恭謹,不可以說一點違逆的話。三綱之道——君為臣綱,為子綱,夫為妻綱,地維賴之以確立,天柱賴之以尊貴。所以傳中說:“君,天也;父,天也;夫,天也。”《儀禮》記載說:“君至尊也,父至尊也,夫至尊也。君雖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我家讀書做官,世代都遵守禮義,你應當告誡大妹、三妹多一些忍耐、順從。我給幾個女兒的嫁妝比較少,不過如果女兒們真的貧困,我也必定會周濟、養育她們。眼下陳家稍微窘困一些,袁家、羅家并不擔心貧困。你勸導幾個妹妹,要將耐勞忍氣作為最重要的原則。我做官多年,也常常在“耐勞忍氣”四個字上頭做工夫。

┃ 簡注 ┃

①羅太親翁:指親家翁羅澤南之父羅嘉旦,曾國藩的三女曾紀琛嫁給羅澤南之子羅允吉。

②乖戾:乖張,暴戾。

③違忤:違背,抵觸。

┃ 實踐要點 ┃

曾國藩的三女婿羅允吉性情乖戾,雖比那不成器的大女婿袁秉楨好一些,但同樣讓人擔心。于是曾國藩要曾紀澤留心考察,如有不近人情之處,則當有所防范;如有貧困,則當予以周濟照顧。另一方面則對女兒加以勸導,說那傳統的“三綱”,乃是天之九柱、地之四維,所以說做女人就要“柔順恭謹”,就要“耐勞忍氣”。這是曾國藩太過于固守傳統道德的一種表現,最終導致了兩個女兒的不幸。現代對女孩子的教育自然不必固守傳統,對于傳統道德應當以揚棄的態度來認識,某些傳統則依舊值得發揚。

此間近狀平安。自鮑春霆正月初六日涇縣一戰后,各處未再開仗。春霆營士氣復旺,米糧亦足,應可再振。偽忠王復派賊數萬續渡江北,非希庵與江味根①等來,恐難得手。

余牙疼大愈,日內將至金陵一晤沅叔。此信送澄叔一閱,不另致。

滌生手示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四日)

┃ 今譯 ┃

這邊近來的狀況平安。自從鮑春霆(鮑超)正月初六日在涇縣打了一仗之后,各處沒有再次開仗。春霆營中的士氣恢復旺盛,米糧也充足,應該可以再度振作。偽忠王(李秀成)又派賊軍數萬繼續渡到江北,如果不是希庵(李續宜)與江味根(江忠義)等人來,恐怕難以得手。

我牙疼已經大愈,近日將到金陵去會晤你沅叔。此信送給你澄叔一閱,不另外致信了。

┃ 簡注 ┃

①江味根:江忠義,字味根,江忠源之堂弟,湖南新寧人。與李續宜(希庵)同為湘軍后期重要將領,后官至廣西提督。

┃ 實踐要點 ┃

在談完要緊事之后,此處再就軍情以及自己的身體狀況等,向兒子作了交代,傳遞了一份親情。

諭紀澤(處亂世而得寬閑,千難萬難)

字諭紀澤兒:

二月二十一日在運漕行次,接爾正月二十二日、二月初三日兩稟,并澄叔兩信,具悉家中五宅平安。大姑母及季叔葬事,此時均當完畢。

爾在團山嘴橋上跌而不傷,極幸極幸。聞爾母與澄叔之意欲修石橋,爾寫稟來,由營付歸可也。《禮》云:“道而不徑,舟而不游。”①古之言孝者,專以保身為重。鄉間路窄橋孤,嗣后吾家子侄凡遇過橋,無論轎、馬,均須下而步行。

┃ 今譯 ┃

二月二十一日在運漕的船上,接到你正月二十二日、二月初三日的兩封信,以及你澄叔的兩封信,知道了家中五宅平安。你大姑母以及季叔的安葬之事,此時都應當完畢了吧?

你在團山嘴的橋上跌了下來而沒有受傷,真是極其幸運。聽說你母親與澄叔的意思是想要修座石橋,你可以寫信過來,由我從軍營里寄錢回去即可。禮書之中說:“道而不徑,舟而不游。”古人說到孝,都以保養身體為重。鄉間路窄而橋少,今后我們家的子侄凡是遇到橋,無論坐轎、騎馬,都必須下來步行。

┃ 簡注 ┃

①此句本出《呂氏春秋》之“孝行覽”引述曾子的話:“父母生之,子弗敢殺。父母置之,子弗敢廢。父母全之,子弗敢闕。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徑,能全支體,以守宗廟,可謂孝矣。”

┃ 實踐要點 ┃

曾紀澤從團山嘴橋上跌落,于是曾氏家族協商修橋之事,曾國藩表示贊許與支持。再說保重身體,曾國藩在信中強調,鄉間“路窄橋孤”,曾氏子孫過橋時,無論是坐轎還是騎馬,都要下來步行。現在的孩子,也許多有冒險精神,如果讓他們多從父母的角度去想想,那么保養身體之類的囑咐,也就能夠聽進去了。

吾本意欲爾來營見面,因遠道風波之險,不復望爾前來,且待九月霜降水落,風濤性定,再行寄諭定奪①。目下爾在家飽看群書,兼持門戶。處亂世而得寬閑之歲月,千難萬難,爾切莫錯過此等好光陰也。

┃ 今譯 ┃

我的本意是想讓你來營中見面,因為遠道而多有風波之險,就不想讓你來了,暫且等到九月霜降水落,風濤的性情穩定,再寄信給你商量定日子吧。眼下你就在家里飽覽群書,兼以主持門戶。處于亂世而得以有些寬閑的歲月,千難萬難,你一定不要錯過了此等好光陰啊!

┃ 簡注 ┃

①定奪:決定。

┃ 實踐要點 ┃

同樣是為了保身,曾國藩要紀澤在家讀書,等風濤性定再來軍營,何況處亂世而得寬閑,莫要錯過好光陰。年輕人往往會抱怨沒有機會一展身手,其實在該讀書的時候認真讀書,不急不躁,才能在有機會的時候做一番事業。

余以十六日自金陵開船而上,沿途閱看金柱關、東西梁山、裕溪口、運漕、無為州等處,軍心均屬穩固,布置亦尚妥當。惟兵力處處單薄,不知足以御賊否。余再至青陽一行,月杪①即可還省。南岸近亦吃緊:廣匪②兩股竄撲徽州,古、賴③等股竄擾青陽。其志皆在直犯江西以營④一飽,殊為可慮。

┃ 今譯 ┃

我在十六日從金陵坐船而上,沿途視察了金柱關、東西梁山、裕溪口、運漕、無為州等地方,軍心都很穩固,布置也還比較妥當。只是兵力處處都較為單薄,不知道是否足以抵御賊軍。我再到青陽走一次,月底就可以回到省城。南岸近來也有些吃緊:兩股廣東匪軍竄過來進攻徽州,古(隆賢)、賴(文鴻)等股竄擾青陽。他們的目標都在直接進犯江西,以圖謀一飽,甚是可慮。

┃ 簡注 ┃

①月杪:月末、月底。

②廣匪:指太平軍,其舊部來自廣東、廣西。

③古、賴:指太平軍奉王古隆賢、匡王賴文鴻。

④營:謀求。

┃ 實踐要點 ┃

此處雖是介紹軍情,好讓家人放心,推而廣之,其實多讓孩子了解一下父親正在憂慮什么,在這種氛圍之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就不太會亂來。

澄叔不愿受沅之封①,余當寄信至京,停止此舉,以成澄志。爾讀書有恒,余歡慰之至。第所閱日博,亦須札記一二條,以自考證。腳步近稍穩重否?常常留心。此囑。

滌生手示(泥汊舟次)

澄叔此次未另寫信,將此稟告。

(同治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 今譯 ┃

你澄叔不愿接受沅叔的轉贈,我將寄信到京里,停止此舉,從而滿足澄叔的意愿。你讀書能夠有恒心,我欣慰之至。只是你所閱讀的書日漸增多,還是要做些札記,以幫助自己做點考證。你的腳步近來稍微穩重一些了嗎?要常常留心。此囑。

你澄叔處此次未曾另外寫信,將此信稟告于他。

┃ 簡注 ┃

①(yí)封:轉贈,移授。,通“移”。

┃ 實踐要點 ┃

此處又詢問其子的腳步輕佻之病,可見其深深的關愛。有時候父母只是順便督促一兩句,而不多加嘮叨,孩子應當不會覺得厭煩。

諭紀澤(以精確之訓詁,作古茂之文章)

字諭紀澤兒:

接爾二月十三日稟并《聞人賦》一首,具悉家中各宅平安。

爾于小學訓詁頗識古人源流,而文章又窺見漢魏六朝之門徑,欣慰無已。余嘗怪國朝大儒如戴東原、錢辛楣①、段懋堂、王懷祖諸老,其小學訓詁實能超越近古,直逼漢唐,而文章不能追尋古人深處,達于本而閡②于末,知其一而昧③其二,頗覺不解。私竊有志,欲以戴、錢、段、王之訓詁,發為班、張、左、郭之文章(晉人左思、郭璞小學最深,文章亦逼兩漢,潘、陸不及也)。久事戎行,斯愿莫遂,若爾曹能成我未竟之志,則至樂莫大乎是。即日當批改付歸。

┃ 今譯 ┃

接到你二月十三日的信與《聞人賦》一篇,家中各宅平安,我也都知道了。

你對于小學訓詁的學習,頗能識得古人的源流,而文章的學習,又能窺見漢魏六朝文章的門徑,讓我欣慰不已。我曾經感到奇怪,本朝的大儒,如戴東原(戴震)、錢辛楣(錢大昕)、段懋堂(段玉裁)、王懷祖(王念孫)等老先生,他們的小學訓詁確實都能超越近古,直逼漢唐,然而文章卻不能追尋古人的深處,能達到其本而又阻隔于其末,知曉其一而又蒙昧于其二,頗為不解。我私下里曾有過志向,想要將戴、錢、段、王的訓詁,引發而成為班(固)、張(衡)、左(思)、郭(璞)那樣的文章(晉人左思、郭璞的小學功底最為深厚,文章也能直逼兩漢,潘岳、陸機不能及也)。由于長期從事軍務,這個愿望未能實現,如果你們能夠完成我的未竟之志,我一生最大的快樂則莫過于此了。即日我就會批改好寄回。

┃ 簡注 ┃

①錢辛楣:錢大昕,字辛楣,上海嘉定人,著有《二十二史考異》《十駕齋養新錄》等。

②閡(hé):阻隔不通。

③昧:暗,蒙昧。

┃ 實踐要點 ┃

曾紀澤在其父的指引下,小學訓詁與文章修辭二者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于是曾國藩大加贊賞,然后再就如何將二者結合而在古文寫作上有所創新進行講解。曾國藩主張漢宋兼采,所以提出必須將戴震、王念孫等大儒的訓詁之學,與班固、張衡、左思、郭璞的修辭之學結合起來,也即下文所說的“以精確之訓詁,作古茂之文章”。

爾既得此津筏①,以后更當專心壹志,以精確之訓詁,作古茂之文章。由班、張、左、郭,上而揚、馬,而《莊》《騷》,而《六經》,靡不息息相通;下而潘、陸,而任、沈,而江、鮑、徐、庾,則詞愈雜,氣愈薄,而訓詁之道衰矣。至韓昌黎出,乃由班、張、揚、馬而上躋②《六經》,其訓詁亦甚精當。爾試觀《南海神廟碑》《送鄭尚書序》諸篇,則知韓文實與漢賦相近。又觀《祭張署文》《平淮西碑》諸篇,則知韓文實與《詩經》相近。近世學韓文者,皆不知其與揚、馬、班、張一鼻孔出氣。爾能參透此中消息,則幾矣。

┃ 今譯 ┃

你既然已得到這一訣竅,以后就更應當專心致志,用精確的語言訓詁,創作古樸、豐茂的文章。由班固、張衡、左思、郭璞,向上而至揚雄、司馬相如,再至《莊子》《離騷》以及《六經》,無不息息相通;向下而至潘岳、陸機,而至任昉、沈約,再至江淹、鮑照、徐陵、庾信,則詞語愈來愈雜,氣息愈來愈薄,而訓詁之道就衰落了。直到韓昌黎(韓愈)出來,方才再由班固、張衡、揚雄、司馬相如而上至于《六經》,他的訓詁也很精當。你試著讀讀《南海神廟碑》《送鄭尚書序》等篇,就會知道韓愈的文章其實與漢賦相近。再讀《祭張署文》《平淮西碑》等篇,就會知道韓愈的文章其實與《詩經》相近。近代學韓文的人,都不知道他與揚雄、司馬相如、班固、張衡等人是一個鼻孔出氣。你能參透其中的消息,那么也就差不多了。

┃ 簡注 ┃

①津筏:津即渡口,筏即筏子,比喻門徑、要訣。

②躋(jī):登,上升。

┃ 實踐要點 ┃

曾國藩講解古文,效仿的典范還是韓愈,因為《南海神廟碑》《送鄭尚書序》與漢賦相近,《祭張署文》《平淮西碑》與《詩經》相近,所以說韓愈古文乃由班固、張衡、揚雄、司馬相如而上,再至《莊子》《離騷》以及《六經》。至于向下的一路,由潘岳、陸機,再至于任昉、沈約與江淹、鮑照、徐陵、庾信,則因為訓詁弱而詞雜、氣薄,不值得太多關注。曾國藩反復講解韓愈詩文之特點,對于現代人學習韓愈的文章,應當極有幫助。他的這些講解也極為深入淺出,如對照一下韓愈的那些名篇,自然能夠明白。

爾閱看書籍頗多,然成誦者太少,亦是一短。嗣后宜將《文選》最愜意①者熟讀,以能背誦為斷,如《兩都賦》《西征賦》《蕪城賦》及《九辯》《解嘲》之類,皆宜熟讀。《選》后之文,如《與楊遵彥書》(徐)、《哀江南賦》(庾)、亦宜熟讀。又經世之文如馬貴與《文獻通考》序二十四首②,天文如丹元子之《步天歌》③(《文獻通考》載之,《五禮通考》載之),地理如顧祖禹之《州域形勢敘》④(見《方輿紀要》首數卷,低一格者不必讀,高一格者可讀,其排列某州某郡無文氣者亦不必讀)。以上所選文七篇三種,爾與紀鴻兒皆當手鈔熟讀,互相背誦,將來父子相見,余亦課爾等背誦也。

┃ 今譯 ┃

你閱讀的書籍很多,然而能夠背誦的卻太少,這也是一個短處。今后應當將《文選》一書最為合意的篇目熟讀,以能夠背誦為標準,如《兩都賦》《西征賦》《蕪城賦》以及《九辯》《解嘲》之類,都應當熟讀。《文選》之后的文章,如《與楊遵彥書》(徐陵)、《哀江南賦》(庾信),也應當熟讀。還有,經世方面的文章如馬貴與(馬端臨)《文獻通考》的序二十四篇,天文方面如丹元子的《步天歌》(《文獻通考》中有記載,《五禮通考》中也有記載),地理方面如顧祖禹的《州域形勢敘》(見《方輿紀要》起首的幾卷,低一格排版的不必讀,高一格排版的可以一讀,其中排列某州、某郡之類沒有文氣的也不必讀)。以上我所選的文章七篇、書三種,你與紀鴻兒都應當手抄、熟讀,互相背誦,將來我們父子相見,我也要考考你們的背誦。

┃ 簡注 ┃

①愜意:稱心,合意。

②馬貴與:馬端臨,字貴與,江西樂平人,宋元時期著名學者。著有《文獻通考》,該書包括二十四門:田賦、錢幣、戶口、職役、征榷、市糴、土貢、國用、選舉、學校、職官、郊社、宗廟、王禮、樂、兵、刑、輿地、四裔、經籍、帝系、封建、象緯、物異。其中的“序”也即各門內容的概要。

③丹元子:隋代隱者,其所撰七言歌訣《步天歌》,按三垣二十八宿將整個天空劃為三十一大區,對于初學天文者認識主要星座與恒星極有幫助。

④顧祖禹:字景范,江蘇無錫人,清初著名學者。著有《讀史方輿紀要》,其第一部分為《歷代州域形勢》九卷。

┃ 實踐要點 ┃

曾國藩給紀澤、紀鴻兄弟開列“七篇三種”背誦書目,“七篇”為辭章之學,包括班固《兩都賦》、潘岳《西征賦》、揚雄《解嘲》與徐陵《與楊遵彥書》、庾信《哀江南賦》;“三種”為經世之學,包括馬端臨《文獻通考》二十四首序、丹元子《步天歌》、顧祖禹《州域形勢敘》。曾國藩特別強調背誦的篇目要達到一定的數量,否則學好古文和寫作就是一句空話,這一點也應當引起現代人的警示。

爾擬以四月來皖,余亦甚望爾來,教爾以文。惟長江風波,頗不放心,又恐往返途中拋荒學業,爾稟請爾母及澄叔酌示。如四月起程,則只帶袁婿及金二甥同來;如八九月起程,則奉母及弟妹妻女合家同來。到皖住數月,孰歸孰留,再行商酌。目下皖北賊犯湖北,皖南賊犯江西,今年上半年必不安靜,下半年或當稍勝。爾若于四月來謁,舟中宜十分穩慎;如八月來,則余派大船至湘潭迎接可也。

余詳日記中。爾送澄叔一閱,不另函矣。

滌生手示

(同治二年三月初四日)

┃ 今譯 ┃

你打算在四月來安徽,我也很想你來,以便教你文章之道。只是長江上的風波讓我很不放心,又擔心你在往返途中荒廢了學業,你還是稟告你母親和澄叔,斟酌著再決定。如果四月起程,那就只帶袁家女婿以及金二外甥同來;如果八九月起程,那就侍奉著你母親以及弟妹、妻子女兒全家同來。到安徽住上幾個月,誰回去誰留下,到時候再商量。眼下皖北的賊軍進犯湖北,皖南的賊軍進犯江西,今年上半年必定不太安靜,下半年應當會稍微好一點。你如果四月就來,在船上應當做到十分的穩妥、謹慎;如果在八月來,那么我就派大船到湘潭去迎接也是可以的。

其余詳見日記之中。你也送澄叔一閱,不另外寫信了。

┃ 實踐要點 ┃

最后就紀澤等來軍營一事,或擔心長江風波,或擔心學業拋荒,故又作了詳細指示,亦可見天下父母之心。對這些句子,做子女的心中應當有所觸動才是。

諭紀澤(抗心希古,大慰余懷)

字諭紀澤兒:

頃接爾稟及澄叔信,知余二月初四在蕪湖下所發二信同日到家,季叔與伯姑母葬事皆已辦妥。爾自櫧山歸來,俗務應稍減少。

此間近日軍事最急者,惟石澗埠毛竹丹、劉南云營盤被圍①。自初三至初十,晝夜環攻,水泄不通。次則黃文金②大股由建德竄犯景德鎮。余本檄鮑軍救援景鎮,因石澗埠危急,又令鮑改援北岸。沅叔亦撥七營援救石澗埠。只要守住十日,兩路援兵皆到,必可解圍。又有捻匪由湖北下竄,安慶必須安排守城事宜。各路交警③,應接不暇,幸身體平安,尚可支持。

┃ 今譯 ┃

剛剛接到你的信以及你澄叔的信,知道我二月初四在蕪湖下所發出的兩封信同日到家,你季叔(曾國葆)與伯姑母安葬的事情都已經辦妥。你自從櫧山歸來后,俗務應該稍有減少。

這邊近幾日的軍事情況最為急迫的,只有石澗埠毛竹丹(毛有銘)、劉南云(劉連捷)的營盤被包圍這一件。從初三日至初十日,晝夜圍攻,水泄不通。其次則是黃文金的大股軍隊,由建德竄入江西進犯景德鎮。我本來想命令鮑(超)軍去救援景德鎮,因為石澗埠的戰事危急,又命令鮑(超)改為支援北岸了。你沅叔也撥了七個營去援救石澗埠。只要能守住十日,兩路援兵都到,必定可以解圍。又有捻軍從湖北下竄,安慶必須要安排守城的事宜。各路軍馬交相發出警告,應接不暇,幸好身體平安,還可以支持。

┃ 簡注 ┃

①毛竹丹:即毛有銘,字竹丹,湖南湘鄉人,湘軍將領,官至按察使銜記名道。劉南云:即劉連捷,字南云,湖南湘鄉人,湘軍將領,后改文職,歷任知府、道員,以按察使記名,加布政使銜。

②黃文金:綽號黃老虎,廣西博白人,太平天國堵王。

③交警:交相警示。

┃ 實踐要點 ┃

湘軍在江北的重要營盤石澗埠被太平軍圍困,與此同時江西的景德鎮也被大股進犯,還有捻軍(捻匪)由湖北而下,危及安慶。真所謂各路皆有警報傳來。然而此時的曾國藩,依舊關心著兩個兒子的教育,這樣的父親也真是難能可貴。

《聞人賦》圈批發還。爾能抗心希古①,大慰余懷。紀鴻頗好學否?爾說話走路,比往年較遲重否?

付去高麗參一斤,備家中不時之需。又付銀十兩,爾托櫧山為我買好茶葉若干斤,去年寄來之茶不甚好也。此信送與澄叔一看,不另寄。奏章諭旨一本查收。

滌生手示

(同治二年三月十四日)

┃ 今譯 ┃

你寫的《聞人賦》,我已經圈點批改后寄回了。你能夠心志高尚,取法古賢,使我十分欣慰。紀鴻還算好學嗎?你說話、走路,比起往年來,更遲重了嗎?

寄去高麗參一斤,以備家中的不時之需。又寄了銀子十兩,你托人去櫧山為我買好的茶葉若干斤,去年寄來的茶葉不太好。這封信送給澄叔看一看,不另外寄信給他了。另有奏章諭旨一本,請注意查收。

┃ 簡注 ┃

①抗心希古:心志高尚,取法古賢。抗,通“亢”,高尚。希,期望。

┃ 實踐要點 ┃

曾國藩讀完曾紀澤的《聞人賦》,為其抗心希古而快慰,然后又叮囑其要注意言行的遲重。他對于孩子的教育幾乎時刻都放在心上,從不松懈,這點值得后人學習。

諭紀鴻(赴省科考,須得老成者照應)

字諭紀鴻兒:

接爾稟件,知家中五宅平安,子侄讀書有恒,為慰。

爾問今年應否往過科考①。爾既作秀才,凡歲考②、科考,均應前往入場,此朝廷之功令③,士子之職業也。惟爾年紀太輕,余不放心,若鄧師能晉④省送考,則爾凡事有所稟承,甚好甚好。若鄧師不赴省,則爾或與易芝生先生同住,或隨睪山、鏡和、子祥諸先生同伴,總須得一老成者照應一切,乃為穩妥。

┃ 今譯 ┃

接到你的信件,知道家中五宅平安,子侄輩讀書頗有恒心,我深為欣慰。

你問今年應不應該去參加科考。你既然做了秀才,凡是歲考、科考,都應該前往入場,這是朝廷的法令、士子的職業。只是你的年紀太輕,我不放心,如果鄧汪瓊先生能夠進省城去送考,則你凡事都有個照應,那就很好了。如果鄧(汪瓊)先生不能去省城,那么你或者與易芝生(易良翰)先生同住,或者與睪山、鏡和、子祥等先生同伴,總得需要有個老成的人照應一切,方為穩妥。

┃ 簡注 ┃

①科考:三年一次的鄉試之前舉行的甄別**,也由學政主持。

②歲考:每年由學政對所屬府、州、縣生員舉行的**。

③功令:法令。

④晉:進。

┃ 實踐要點 ┃

曾紀鴻因為是次子,不能由蔭襲而得到官職,故而在考中秀才之后,曾國藩便要求他參加歲考、科考。并且叮囑他進省城**時,或由塾師鄧汪瓊送考,或與易良翰同住,或是有其他同伴,總之須有老成持重者相伴,以便照應一切。就現代社會而言,孩子們的許多事情也不可能都是父母陪同,那么就需要提醒孩子一定要覓得幾個老成持重的同伴,生活經驗的積累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爾近日常作試帖詩否?場中細檢一番,無錯平仄,無錯抬頭①也。此次未寫信與澄叔,爾為稟告。

滌生手示

(同治二年五月十八日)

┃ 今譯 ┃

你近日常作試帖詩嗎?在考場之中,要細細檢點一番,不要錯了平仄,不要錯了抬頭。此次未曾寫信給你澄叔,代為稟告一下。

┃ 簡注 ┃

①抬頭:古代書信、公文的行文,每遇尊長或對方姓名,要有抬頭,以示尊敬。如空抬,即空一格再寫;平抬,換一行再寫。

┃ 實踐要點 ┃

就其子考場之中應注意的要緊事項,曾國藩再次提醒一番。這樣的提醒,也適用于現在的父母,寧可被當作廢話,也不可忽視。

諭紀鴻(重母家輕夫家,效澆俗小家陋習)

字諭紀鴻兒:

接爾澄叔七月十八日信并爾寄澤兒一緘,知爾奉母于八月十九日起程來皖,并三女與羅婿一同前來。

現在金陵未復,皖省南北兩岸群盜如毛,爾母及四女等姑嫂來此,并非久住之局。大女理應在袁家侍姑盡孝,本不應同來安慶,因榆生在此,故吾未嘗寫信阻大女之行。若三女與羅婿,則尤應在家事姑事母,尤可不必同來。余每見嫁女貪戀母家富貴而忘其翁姑者,其后必無好處。余家諸女當教之孝順翁姑,敬事丈夫,慎無重母家而輕夫家,效澆俗①小家之陋習也。

┃ 今譯 ┃

接到你澄叔七月十八日的信與你寄給澤兒的一封信,知道你侍奉母親八月十九日起程來安徽,并且三女兒與羅家女婿也一同前來。

現在金陵還沒有收復,安徽的長江南北兩岸,群盜多如牛毛,你母親以及四女兒等姑嫂來此地,并非長久之計。大女兒理應在袁家侍奉婆婆以盡孝道,本不應該一同來安慶的,因為袁榆生(袁秉楨)在此地,故而我未曾寫信去阻止大女兒之行。如果是三女兒與羅家女婿,則尤其應當在家里侍奉婆婆、侍奉母親,更可以不必同來了。我每次見到已經出嫁的女兒貪戀母家的富貴而忘了翁姑的,今后必定沒有什么好處。我家的幾個女兒應當教導她們孝順翁姑,恭敬地侍奉丈夫,千萬不要重娘家而輕夫家,效仿輕薄的小戶人家的陋習。

┃ 簡注 ┃

①澆俗:澆風,浮薄的風氣。

┃ 實踐要點 ┃

曾紀鴻侍奉著歐陽夫人即將趕赴安徽,三女曾紀琛與女婿羅允吉等人也將一同前來。于是曾國藩便寫信給紀鴻,希望阻止三女與羅婿,一是因為安徽一帶戰局不穩,二是因為擔心出了嫁的女兒們貪戀母家、輕視夫家。“重母家而輕夫家”則是“澆俗小家”,難免生出芥蒂。至于長女曾紀靜來安慶則是因為女婿袁秉楨也在軍中,三女一家則完全應該在家侍奉公婆,還有次女曾紀耀與女婿陳遠濟,也不可帶著前來。做父母的,還是應當提醒女兒如何處理夫家與母家的關系,此處似乎有些“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意味,但是他的說法還是不無道理。即便是母家富貴,夫家貧寒,嫁過去之后的女兒,還是要與夫家好好相處,才能真正幸福。

三女夫婦若尚在縣城省城一帶,盡可令之仍回羅家奉母奉姑,不必來皖。若業已開行,勢難中途折回,則可同來安慶一次。小住一月二月,余再派人送歸。其陳婿與二女,計必在長沙相見,不可帶之同來。俟此間軍務大順,余寄信去接可也。

此間一切平安。紀澤與袁婿、王甥,初二俱赴金陵。此信及奏稿一本,爾稟寄澄叔,交去人送去。余未另信告澄叔也。

滌生手示

(同治二年八月初四日)

┃ 今譯 ┃

三女兒夫婦如果還在縣城、省城一帶,完全可以讓他們仍舊回到羅家去侍奉母親、婆婆,不必到安徽來。如果已經出發,勢必難以中途折回,那么可以一同來安慶一次。小住一兩個月,我再派人送他們回去。至于陳家女婿與二女兒,預計必定會在長沙與你們相見,不可帶他們同來。等到這邊的軍務大為順利之后,我再寄信去接他們也是可以的。

這邊一切平安。紀澤與袁家女婿、王家外甥,初二日都到金陵去了。此信以及奏稿一本,你寄給澄叔,交給從這邊去的人送過去。我沒有另外寫信告知你澄叔。

┃ 實踐要點 ┃

子女成家之后就有一大堆的親戚,如何引導子女將其中的關系理順,也是做父母的應當特別重視的家教之一。特別是在各家境遇有一定差距的情況下,許多芥蒂、遺憾,都是因為人際關系處置不當而發生的。

諭紀鴻(不可誤掛帥旗,不可驚動官長)

字諭紀鴻兒:

爾于十九日自家起行,想九月初可自長沙掛帆東行矣。船上有大帥字旗,余未在船,不可誤掛。經過府縣各城,可避者略為避開,不可驚動官長,煩人應酬也。

余日內平安。沅叔及紀澤等在金陵亦平安。此諭。

滌生手示

(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 今譯 ┃

你于十九日從家中起程,想必九月初就可以從長沙掛帆東行了。船上雖然有大“帥”字旗,但是我不在船上,不可誤掛。經過的府、縣各城,可以避開的盡量避開,不可驚動官長們,麻煩他們前來應酬。

我近日都很平安。你沅叔以及紀澤等人在金陵也平安。此諭。

┃ 實踐要點 ┃

曾國藩告誡其子,偕同家人從長沙一路坐船沿江向東,不可誤掛大“帥”字旗,也不可驚動沿途府縣各城的官長,以免煩人應酬,耗費錢財。曾國藩對家人管束嚴苛,為官場表率。做官的人如何管束家人,也是我們在當下應該特別注意的。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