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歲圖
圖 11. 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中見太宮土運。歲土太過。氣化營運先天。太宮下加太陰。
天休其其味甘。其音宮。其數五。其在人也。其藏脾。其主口。其養肉。其病痞。此歲運所主也。
天地之氣。上見太陽。左間厥陰。右間陽明。故天政所布其氣肅。下見太陰。左間少陽。右間少陰。故地氣靜而其令徐。水土合德。則上應辰星。鎮星。其谷玄。寒臨太虛。其政大舉。陽氣不令。澤無陽焰。則火發待時。少陽中治。時雨乃涯。止極雨散。還于太陰。云朝北極。濕化乃布。澤流萬物。寒敷于上。雷動于下。寒濕之氣。持于氣交。民病寒濕。發肌肉痿。足痿不收。濡瀉血溢。
歲半之前。天氣太陽主之。太陽有本標之化。寒政大舉。熱氣時應者。天氣得中也。
歲半之后。地氣太陰主之。太陰之化從本。雨濕甚者。地氣之應也。寒化六。溫化五。
是為是以虛邪治初之氣。自癸酉年大寒日申初至是歲春分日午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
客氣乃作宜玄位少民病宜黍氣太不稷厥大谷位化則熱不為邪。終之氣。自小雪日子正至大寒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氣太陰土。中見土運。氣與運符會。地氣正。濕令行。陰凝太虛。埃昏郊野。民乃慘凄。寒風以至。反者孕乃死。宜治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間谷宜麻。則濕不為邪。是氣也。不可犯涼。司氣以涼故也。歲氣雖平。或有邪氣。則中執法。經曰。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也。
乙亥歲圖
圖 12. 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中見少商金運。歲金不及。氣化營運后天。上角與正角同。
在下行。
勝復復同歲物然木為天氣。火為地氣。金運在中。地氣勝運。運化勝天。其化不絕。天氣虛。地氣盈。
宜歲半之前。天氣厥陰主之。厥陰以中氣為化。當是時、風從火化者。天氣之和也。若風氵?所不通法歲半之后。地氣少陽主之。少陽之化從本。若火氵?于內。則焰明郊野。寒熱更至。民病注泄之化其夏有光顯郁蒸之令。則冬有嚴凝整肅其眚西。其病內舍膺脅肩背。外在皮毛延及顛頂發熱。甚則心痛。治宜以酸和初之氣。自甲戌年大寒日亥初。至是歲春分日酉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
客殺間谷宜黍。是氣也。司氣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氣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數以苦堅之。以辛潤之。歲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
乃時舉。民病泣出。耳鳴間谷宜稻。四之氣。自火。中見金運。又值在腫。宜治少陰之客分日巳初、至小雪得位。與土相和。
之。以苦瀉之。以凡六十日有奇。主水不冰。地氣大發咸之。歲谷宜丹太陰復之。其治各
丙子歲圖
圖 13. 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中見太羽水運。歲水太過。氣化營運先天。水運臨子。
是謂其其其藏腎。其主二陰。其養骨髓。其病厥。此歲運之化也。天地之氣。上見少陰。左間太陰。
右間厥陰。故天政所布其氣明。下見陽明。左間太陽。右間少陽。故地氣肅而其之氣。以寒交暑。天地之氣。以熱加燥。云馳雨府。濕化乃行。時雨乃降。金火合德。上應熒惑太白。其谷丹犯而爭于中。民病腫上。蓋火為天氣介蟲育。歲物之宜也。毛蟲耗。羽蟲不生。地氣制之也。燥熱相加。天氣盈。地氣虛。歲有平水。不取化源。
氣之谷。以辟虛邪。味宜以歲半之前。天氣少陰主之。少陰有本標之化。其應寒熱得中。
歲半之后地氣。陽明主之。陽明以中氣為化。其應溫燥相半。當其時而至者為平和。非其時初之氣、自乙亥年大寒日寅初。至是歲春分日子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
客燥痛谷正布宜治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歲谷食丹。間谷食稻。則風不為邪。三之氣。自小滿日亥初。至大暑日酉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氣少陰火。中見水運。
火居火位。歲水間之。天政布。大火行。庶類蕃鮮。寒氣時至。民病氣厥心痛。寒熱更作。
咳喘目赤。宜治少陰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酸收之。歲谷食丹。間谷食豆。則熱不為邪。四之氣。自大暑日酉正。至秋分日未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宮土。客氣太陰土。
中見水運。土居其位。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民病寒熱。嗌干黃癉。鼽衄飲發。宜治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歲谷食白。間谷食麻。則濕不為邪。五之氣。自秋分日申初。至小雪日午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氣少陽火。中見水運。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乃榮。民乃康。其病溫。歲水制之。其病乃微。
宜治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之。歲谷食白。間谷食豆。則火不為邪。終之氣。自小雪日午正。至大寒日辰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氣陽明金。中見水運。
水當其位。以金相和。燥令行。余火內格。腫于上咳喘。甚則血溢。寒氣數舉。則霧翳。
病生皮腠。內舍于脅。下連少腹。而作寒中。地將易也。宜治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泄之。歲谷食白。間谷食黍。則燥不為邪。是歲也。水氣之平。由于歲會為行令。邪或中之。民有持久之病。經所謂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也。
丁丑歲圖
圖 14. 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中見少角木運。歲木不及。氣化營運后天。委和之紀。
曰上天地之氣。上見太陰。左間少陽。右間少陰。故地氣上騰而其政肅。下見太陽。左間厥陰。
起。
寒寒厥拘急宜。則晚。不及然土為天氣。水為地氣。土勝水。天氣盈。地氣虛。宜取化源。以平天氣。益其歲氣。
無使發不也。歲半之前。天氣太陰主之。太陰所至其令濕。若濕氵?所勝。則沉陰且布。雨變枯槁。民病咳止歲半之后地氣。太陽主之。太陽所至其令寒。若寒氵?于內。則凝肅慘栗。民病少腹控睪。
引堅降緩勝瘡初之氣、自丙子年大寒日巳初。至是歲春分日卯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少角木。
客氣以犯見時三之氣。自小滿日寅初。至大暑日子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氣太陰土。中見木運。木生火。火生土。其化順。天政布。濕氣降。地氣騰。雨乃時降。寒乃隨之。感于寒濕。**病身重腫。胸腹滿。宜治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
為害。四之氣、自大暑日子正。至秋分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寒風曉瘧。
玄。間谷宜豆。雖有火邪奇。主位太商金。客氣陽黃落。寒氣及體。君子周歲谷宜玄。間谷宜黍。則主位少羽水。客氣太陽冰。陽光不治。感于寒以苦補之。以咸瀉之常也。歲氣之交。濕勝
戊寅歲圖
圖 15. 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中見太征火運。歲火太過。氣化營運先天。太征上臨少陽。
其性其果其物脈。其音征。其數化也。天地之氣。上見少陽。左間陽明。右間太陰。故天氣正而其陰。右間太陽。故地氣擾而其令撓。風乃暴舉。木偃沙飛。炎火乃火木同德。上應熒惑歲星。其谷丹蒼。歲氣之化。火化七。風化蟲育。歲物所宜也。蟲耗。清毒不生。地氣制之也。歲半之前。天氣少陽主之。少陽所至為炎暑。其令暄者。少陽之政也。歲半之后。地氣厥陰主之。厥陰所至為風府。風從火化者。
厥陰之令也。風熱參布。云物沸內為泄滿。圣人遇之。和而不是歲火為天氣。木為地氣。風火相值。其氣專。其化淳。又遇火運統之。運與天符。火化升明。先取化源。抑其運火。贊其金氣。則暴過不生。苛疾不起。歲宜咸寒調其上。以辛涼調其下。以甘和調其中。滲之泄之。漬之發之。運同風熱。宜多寒化。治之常也。初之氣。自丁丑年大寒日申初。至是歲春分日午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少角木。客中見火運。氣與運同。地氣遷。風勝乃搖。寒乃去。候乃大溫。草木早榮。
乃起。其病氣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頭痛。血傷脅滿。膚腠中瘡。宜調少之。以甘瀉之。以酸收之。歲谷宜丹。間谷宜豆。二之氣。自春分日午正。
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氣太陰土。中見火運。濕土之客。火反郁。
雨府。風不勝濕。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熱郁于上。咳逆嘔吐。瘡發于中。
身熱。昏憒膿瘡。宜治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三之氣。自小滿日巳初。至大暑日卯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氣運。歲火當位。上為天符。下為司氣。天政布。炎暑至。少陽臨上。雨乃涯瞑血溢。膿瘡咳嘔。鼽衄。。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是歲火氣平。
即不至橫暴。經曰。相火之下。水氣承之。亢則害。承乃制是也。宜調少陽以甘瀉之。以咸之。歲谷宜丹。間谷宜豆。是氣也。司氣以熱。用熱遠暑日卯正。至秋分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宮土。客氣陽明金。中涼乃至。炎暑間化。白露降。民氣和平。其病滿身重。宜調陽明之客。以以苦泄之。歲谷宜蒼。間谷宜黍。五之氣、自秋分日寅初。至小雪日子主位太商金。客氣太陽水。中見火運。火本勝金。水反制之。寒氣為客雨乃降。氣門乃閉。剛木早凋。民病寒邪。君子周密。宜調太陽之客。
以苦堅之。以辛潤之。歲谷宜蒼。間谷宜稷。終之氣。自小雪日子正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氣厥陰木。中見火運。火木同德。而行順化。地氣正。風乃至。
萬物反生。霧以行。其病關閉不禁。心疼。陽氣不藏而咳。宜治厥酸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蒼。間谷宜稻。是歲天符為執法。火氣自法。民有急卒之病。經所謂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也。
己卯歲圖
圖 16. 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中見少宮土運。歲土不及。氣化營運后天。天地之氣。
上見地氣明而其令暴。陽專其令。炎暑盛行。物燥以堅。淳風乃治。風燥橫運。流于氣交。多陽少陰。云趨雨府。濕化乃敷。燥極而澤。其為氣也。清熱之氣。持于氣交。風化清化勝復同。
是謂邪氣化度也。清化九。雨化五。熱化七。是謂正化度也。金火合德。其在天也。
白、熒惑。其在物也。歲谷白丹。間谷命太征者。歲物所宜。則介蟲靜。羽蟲育。地氣所制。
則介蟲耗。寒毒不生。其耗白甲品羽。蟄蟲乃見。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熱栗癃閉。清先而勁。毛蟲乃死。熱后而暴。介蟲乃殃。然金為天氣。火為地氣。火能勝金。
土運間之。其邪乃微。天氣微虛。宜資其化源。以助金氣。兼安其運土。無使受邪。食白丹之谷以安其氣。食間氣之谷以去其邪。歲宜以咸瀉之。以苦泄之。以辛汗之。清之散之。運同清氣。宜多地化。治之常也。歲半之前。天氣陽明主之。燥氵?所勝。則木乃脫。草乃晚生。
筋骨內變。民病左脅痛。寒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脅診在足太沖之脈。法宜歲半之后。地氣少陰主之。熱氵?于內。則焰浮川澤。陰處反明。民病腹中常鳴。氣上沖胸喘以咸不令其則其氣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少角木。客氣太陰土。中見土運。氣與運同。風不勝濕。地氣遷。陰始凝肅。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熱脹。面目浮腫。善眠。鼽衄。嚏欠嘔。小便黃赤。
甚則淋。宜治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白。間谷宜麻。雖有濕邪。不能為害。是氣也。司氣以涼。用涼無犯。二之氣。自春分日酉正。至小滿日未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氣少陽火。中見土運。二火同治。陽乃布。民乃舒。物乃生榮。
厲大至。民善暴死。
宜治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之。歲能為害。三之氣。自小滿日申初。至大暑日午初。凡六十中見土運。火生土。土生金。下生上。天政布。涼乃行宜治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泄之。歲谷雖有燥邪。不能為害。四之氣。自大暑日午正。至秋分日辰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宮土干引以苦至草乃生榮。民氣和。宜調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丹。間谷宜稻。雖有風化。不能為邪。終之氣。自小雪日卯正。至大寒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氣少陰火。中見土運。氣能生運。陽氣布。候反溫。蟄蟲來見。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溫。宜治少陰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酸收之。歲谷宜丹。間谷宜豆。雖有熱邪。不能為害。此六氣之常也。歲氣之交。天氣勝則有少陽之復。地氣勝則有太陽之復。其治各根據其勝復法。
庚辰歲圖
圖 17. 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中見太商金運。歲金太過。氣化營運先天。天地之氣。
上見地氣雨乃土合蟲靜病寒濕發。肌肉萎。足痿不是歲水為天氣。土為地氣。中見金運。土能勝水。天化為虛。金運統之。土生金。金生水。
扶其上。以甘熱調下。以辛溫調中。運同寒濕。以燥熱化。治之常也。
歲半之前。天氣太陽主之。若寒氵?所勝。則寒氣反至。水且冰。血變于中。發為癰瘍。
民病心手歲半之后。地氣太陰主之。若濕氵?于內。則埃昏巖谷。黃反見黑。至陰之交。民病飲積。
心髀金收其變肅殺凋零其病喘。胸憑仰息。其化兼其所勝。故曰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
民且反側初之氣。自己卯年大寒日寅初。至是歲春分日子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少角木。
客熱谷宜位太氣郁雖有燥六十日病寒。
苦堅之至秋分又遇太注下赤邪。不少陰火陰之客之氣。
土生反者濕邪如治
辛巳歲圖
圖 18. 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中見少羽水運。歲水不及。氣化營運后天。天地之氣。
上見地氣其病火化七。正化度也。風化為司天。苦化在泉。玄化為司運。柔化清化為間氣。灼化為居氣。
是為歲物所宜。介蟲耗。寒毒不生。是為地氣所制。然歲氣天化虛。地化盈。宜資化源。以助天氣之木。化源雖虛。水運在中。水能生木。邪乃微也。必贊其運水無使邪勝。以辛涼調上。以咸寒調下。畏火之氣。無妄犯之。
歲半之前。厥陰主之。若風氵?所勝。則太虛埃昏。云物以擾。寒生春氣。流水不冰。民病胃閉。
歲半之后。少陽主之。若火氵?于內。則焰明郊野。寒熱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疼溺赤。甚則血便。其法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歲運之化。水不及。紀曰涸流秀滿所不蕩振自庚中補之凡施咸間谷宜稷。是氣也。無犯司氣之寒。三之氣。自小滿日寅初。至大暑日子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氣厥陰木。中見水運。歲運民病泣出。耳鳴掉眩。宜治厥陰之客。以辛補之稻。四之氣。自大暑日子正。至秋分日戌正。凡見水運。溽暑濕熱。相持于左之上。民病黃癉。
瀉之。以酸收之。歲谷宜丹。間谷宜豆。五之氣。自秋分日亥初有奇。主位太商金。客氣太陰土。中見水運。客土刑運。燥濕更沉陰乃布。寒氣及體。風雨乃行。宜治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客氣發。
丹。
之復
壬午歲圖
圖 19. 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中見太角木運。歲木太過。氣化營運先天。熱化為天氣。
柔故地氣肅而其令切。
寒交暑。熱加燥。云馳雨府。濕化乃行。時雨乃降。金火合德。上應熒惑、太白。其谷丹白病咳熱蟲耗木運。無使暴過而生其病。食丹白之谷以全真氣。食間氣之谷以辟虛邪。歲宜咸以之。而調其上。甚則以苦發之。酸以收之。而安其下。甚則以苦泄之。運同天氣。以寒清化。故曰其化上咸寒。中酸涼。下酸溫。藥食宜也。
歲半之前。少陰主之。熱氵?所勝。則怫熱至。火行其令。民病胸中煩熱。嗌干。右滿。
皮盆甘。以酸收之。
歲半之后。陽明主之。燥氵?于內。則霧清瞑。民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之化木太過。紀曰發生。是謂啟陳。土疏泄。蒼氣達。陽和布化。陰氣乃遷。生氣淳化。萬物以拔。
冤腸甚而初之氣。自辛巳年大寒日申初。至是歲春分日午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
客霜復降。風乃至。陽乃郁。民反周密。關節禁固。腰痛。炎暑將起。中外瘡瘍。宜治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咸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歲谷宜丹。間谷宜稷。雖有寒邪。不能為害。二之氣。自春分日午正。至小滿日辰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氣厥陰中見木運。氣與運同。
陽氣布。風乃行。春氣以正。萬物應榮。寒氣時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氣郁于上化。
少陰厥心。間主嗌干黃癉。鼽衄飲發。宜治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白。間谷宜麻。雖有濕化。不能為邪。五之氣。自秋分日寅初。至小雪日子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氣少陽火。中見木運。木生火。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榮。民乃康。其病溫。宜治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之。歲谷宜白。間谷宜豆。雖有火邪。不能為害。終之氣。自小雪日子正。至大寒日戌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
客則之氣之交。熱氣勝者。必有太陽之復。燥氣勝者。必有少陽之復。其治皆如治復之法。
癸未歲圖
圖 20. 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中見少征火運。歲火不及。氣化營運后天。濕化為天氣。
丹清極。
。間谷命太角者。寒化雨化勝復同。邪氣化度也。雨化五。火化二。寒化六。正化度也。陰凝于上。寒積于下。寒水勝火。則為冰雹。陽光不治。殺氣乃行。蟲靜。鱗蟲育。是為歲物所宜。羽蟲不成。熱毒不生。是為地氣所制。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氣之化也。民氣亦從之。其病寒濕。腹滿身。腫痞逆。寒厥拘急。是歲濕土在上。寒水在下。土能制水。天氣盈。地氣虛。宜取化源。以平土氣。益其歲氣。無使邪勝。食玄之谷以全其真。食間氣之谷以保其精。歲宜以苦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泄之。不發不泄。則濕氣外溢。肉潰皮坼。而水血交流。必贊其陽火。令御甚寒。運異寒濕。其化宜少用燥熱。故曰其化上苦溫。中咸溫。下甘熱。藥食宜也。
歲半之前。太陰主之。濕氵?所勝。則沉陰且布。雨變枯槁。民病腫。骨痛陰痹。陰痹者、病本散而歲半之后。太陽主之。寒氵?于內。則凝肅慘栗。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上沖。心痛血見。
嗌紀承彰伏變易。其發痛。其病昏惑悲忘。其化兼所不勝。夏有炳明光顯之化。則冬有嚴肅霜寒之政絡民雨咸初之氣。自壬午年大寒日亥初。至是歲春分日酉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
客氣條舒。風濕相搏。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宜調厥陰之客。
以春居相搏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酸收之。歲谷宜。間谷宜豆。雖有熱化。不能為邪。三之氣。
自小滿日申初。至大暑日午初。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氣太陰土。中見火運。歲火當位。濕化郁之。天政布。濕氣降。地氣騰。雨乃時降。寒乃隨之。感于寒濕。**病身重。腫胸腹滿。宜治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歲谷宜。間谷宜麻。雖有濕邪。不能為害。四之氣。自大暑日午正。至秋分日辰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宮土。
客氣少陽火。中見火運。氣與運同。畏火臨。溽蒸化。地氣騰。天氣否隔。寒風曉暮。蒸熱相搏。草木凝煙。濕化不流。則白露陰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心腹滿熱。臚脹。甚則腫。宜治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之。歲谷宜玄。間谷宜豆。雖有火邪。不能為害。是氣也。無犯司氣之熱。五之氣。自秋分日巳初。至小雪日卯初。
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氣陽明金。中見火運。氣與運同。慘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黃落。寒氣及體。君子周密。民病膚腠。宜調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
以苦泄之。歲谷宜玄。間谷宜黍。雖有燥化。不能為邪。終之氣。自小雪日卯正。至大寒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氣太陽水。中見火運。水當其位。而能勝火。寒大舉。濕大化。霜乃積。陰乃凝。水堅冰。陽光不治。感于寒。則病患關節禁固。腰痛。寒熱持于氣交而為疾也。宜調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咸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歲谷宜玄。
間谷宜稷。雖有寒化。不能為邪。此六節之氣也。氣交之化。天氣勝者。則有厥陰之復。地氣勝者。則有太陰之復。
各根據其勝復法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