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譯注
-
《前言》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一、《六韜》的作者與成書時間 《六韜》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兵書,在宋代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相傳為姜太公呂望所撰。但據歷代學者考證,其書并非殷周時賜的作品,而是后人托姜太公之名寫…
-
《卷三 龍韜 選將第二十》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闡述了選拔將領的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首先說明人們并不總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列舉了外貌和內心不相符合的十五種情況,指出“非有大明,不見其際”。因此,應通過實踐來考察…
-
《卷一 文韜 盈虛第二》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盈虛,意為盛衰。本篇闡明了國家的治亂興衰,不是由天命決定的,而在于國君的賢明與否。如果國君賢明,自然“國安而民治”,否則就會“國危而民亂”,接著以前世賢君帝堯為例,進一步…
-
《卷四 虎韜 疾戰第三十三》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論述了突圍作戰的方法。當部隊被敵人包圍,與前后左右的聯系被切斷、糧道被阻絕而成為“困兵”時,在作戰指導上,首先應以最快的速度突圍,迅速擺脫不利處境,所謂“暴用之則勝,…
-
《卷二 武韜 文伐第十五》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文伐,就是“以文事伐人,不用交兵接刃而伐之也”。即不用軍事手段而用政治、外交手段打擊敵人。本篇列舉了十二種“文伐”之法,都是采用權謀詭詐手段,擴大敵人內部矛盾,分化、瓦解…
-
《卷一 文韜 賞罰第十一》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首先闡明了賞罰的目的:“賞所以存勸,罰所以示懲”。而要達到這一國的,必須堅持賞貴信、罰貴必,也就是賞信罰必的原則。 【譯文】 文王問太公說:“獎賞是用來鼓勵人的,懲罰…
-
《卷三 龍韜 王翼第十八》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論述了軍隊統帥部的構成。首先闡明“王者帥師,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接著指出任命股肱羽翼的辦法:“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長。”最后說明了股肱羽翼應有七…
-
《卷一 文韜 六守第六》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首先論述了國君失去天下的原因在于用人不當。接著論述了選拔人才的六條標準:仁、義、忠、信、勇、謀。并進一步說明應用富之、貴之、付之、使之、危之、事之等六種手段來考察,就…
-
《卷四 虎韜 金鼓第三十八》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論述了防敵夜襲、防御反擊及追擊敵人時防止被敵伏擊的方法。防敵夜襲的方法是“以戒為固,以怠為敗”,設置嚴密的警戒,在陣地前派出哨兵,事先規定好口令暗號,隨時作好戰斗準備…
-
《卷三 龍韜 五音第二十八》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介紹了用五音配合五行來觀察和判斷敵情的方法。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從律管發出的聲樂中,可以判斷軍隊力量的消長,預知戰爭的勝負嗎?” 太公回答道:“深奧啊!君王所…
-
《卷四 虎韜 略地第四十》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闡述了攻打城邑的作戰方法。有以下凡個要點:一是加強警戒,扼守交通要道,切斷敵人外援,這樣,城年被圍軍民便會恐慌不安,敵軍最終必會投降。同時警惕敵人假裝投降,乘我懈怠發…
-
《卷六 犬韜 戰騎第五十九》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論述了騎兵作戰的十種戰機和九種不利地形。十種戰機包括“敵人始至,行陳未定,前后不屬”、“敵人行陳不固,士卒不斗”、“敵人暮欲歸舍,三軍恐駭”、“敵人奔走,士卒散亂”等…
-
《卷三 龍韜 論將第十九》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論述了將帥應該具備的品德:勇、智、仁、信、忠。應避免十種個性品德的缺陷:勇而輕死、急而心速、貪而好利、仁而不忍、智而心怯、信而喜信、廉而不愛人、智而心緩、剛而自用、懦…
-
《卷一 文韜 大禮第四》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大禮,是君臣之間的行為準則。本篇首先闡明了君臣之間的行為規范:君主應體察下情,普施恩惠;臣下則應服從命令,安分守職。接著從“主位”、“主聽”、“主明”三個方面著重論述了君…
-
《卷六 犬韜 武騎士第五十七》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論述了選拔騎兵的標準、條件和方法。首先年齡在四十歲以下,身高七尺五寸以上,其次是身體健壯,騎木精湛,箭技高超,能夠“越溝塹,登丘陵,冒險阻,絕大澤,馳強敵,亂大眾。”…
-
《卷四 虎韜 動靜第三十七》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主要論述了在兩軍對陣中,如何運用迂回和伏擊等戰法擊敗敵人。首先論述了在“兩陳相望,眾寡強弱相等,不敢先舉”的情況下,要使敵軍“行陳不固,后軍欲走,前陳數顧”,應該虛張…
-
《卷三 龍韜 立將第二十一》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講述古代君主任命將帥的儀式和方法,闡明了這樣兩個觀點:一是將帥領兵作戰,責任重大,“社稷安危,一在將軍”。因此將帥應做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止”,不輕敵,不冒險,不…
-
《卷一 文韜 守國第八》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首先闡明應根據萬物生長的規律來治理民眾。接著論述了在天下動蕩時,應采取“發之以其陰,會之以其陽”的策略,這樣就會“天下和之”,奪取天下。 【譯文】 文王問太公道:“怎…
-
《卷二 武韜 順啟第十六》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首先闡明了君主應該具備大、信、仁、恩、權、事而不疑六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此六者備,然后可以為天下政。”然后通過利與害、生與殺、徹與夯、安與危的比較、說明“天下者非一…
-
《卷六 犬韜 分合第五十一》六韜譯注 呂尚作品集
【提示】 本篇論述了集結軍隊、約期會戰的原則和方法,部隊平時分駐各地,戰時則應集結起來,這就是分合。要將分散在各地的軍隊集結起來,大將首先必須確定會師的地點和時間,然后再通知所屬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