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飛,張曉煒,邱志豪
(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圖書與檔案資料科,遼寧 沈陽 110005)
關鍵詞:圖書館;創新模式;事業單位
摘 要:創新能力是研究型事業單位發展的前提,而在此期間離不開圖書管理部門的創新。研究型事業單位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整體框架及其分解,旨在探索事業單位圖書館發展、創新的方向及相關機制與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1)06-099-02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圖書館原有的功能與服務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有用戶的需求。研究型事業單位的圖書管理部門亦是如此。而其創新又不能是簡單的某一方面的創新,需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要系統的、全面的創新,還要注重其可行、可控、可操作性。所以,探索其創新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1 圖書館創新模式
研究型事業單位圖書館的創新應充分發揮現代先進的數字化信息技術,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涵蓋管理創新、觀念創新、服務創新與機制創新,同時還需注意各部分之間的因果關系,把握好它們之間的聯動機制。技術創新是基礎和核心,是企事業單位圖書館創新模式不可或缺的實質內容;服務創新是創新模式的體現過程,建立在技術創新成功的基礎之上,有著很寬廣的定義,涵蓋諸多方面的內容,需整體把握;觀念創新要求參與圖書館創新的所有相關人員充分認識當代研究型事業單位圖書館創新的重要性,不斷學習前瞻性的理念;管理創新是將上述幾點創新貫穿起來的重要紐帶,同時也是機制創新與模式創新成功與否的關鍵。
應努力通過各種途徑賦予創新的全過程以生命力。因為各個環節是一個整體的過程,缺一不可,需要不斷的循環、發展才能實現。總而言之,雖然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但各部分之間還互為核心,互為因果,要予以全面的重視。
2 創新內容與過程
2.1 以技術創新為基礎建立事業單位數字化圖書館
當代事業單位圖書館應重視網絡化建設。重點從網絡信息開發與服務方面出發,建立系統、全面的數字化圖書館和數字化圖書管理平臺。全面、系統地整合國內外優秀數據庫中的期刊、年鑒、學位論文、工具書、科技成果等各類數字資源,應用知識挖掘、推送等技術,實現按需定制資源,建立全單位的個人數字化圖書館,滿足不同專業人員的不同需要。這樣有助于提高單位整體創新能力,促進單位科研項目的申請、實施以及評價,也能更近一步實現日常工作的穩定發展。
技術創新是核心。要整體設計,嚴格把關,考慮現狀與未來發展,實現目前功能性的滿足與未來單位發展的技術可擴展性。同時,打造一個信息化功能強大、方便使用、簡單快捷的數字化網絡平臺,促進及完善研究型事業單位的信息化建設。
2.2 服務創新與內容
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系統化、全方位服務體系。通過定制、挖掘以及相似性比較等技術,及時提供并定時發送各學科最新科研信息動態,讓各部門充分了解該領域最新研究現狀,把握研究的整體結構,分析并預測其發展趨勢,增強單位科研創新的整體競爭能力。依托單位數字化文獻檢索系統,全面匯集整合、及時準確提供國內外各類文獻資源。通過智能關聯、個性化定制、智能推送等技術,對各部門的科研項目提供全方位跟蹤服務。包括項目的設計、申報、評價等。最終提高科研項目的產出數量,提高科研論文的質量,并提高申報科學技術獎項的成功率。
在單位科研項目管理方面,可以充分體現出圖書館服務創新的理念。鼓勵員工申請科研項目,幫助員工學習項目設計與管理的相關知識,完全發揮按需服務的理念,幫助單位打造一支優秀的為科研創新服務的隊伍。同時還要不斷地到外單位交流與學習,借鑒他人的先進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服務理念與服務體系。
2.3 觀念創新與機制創新
圖書館的發展也離不開觀念與機制創新。因為不僅僅需要圖書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轉變觀念,更重要的是要讓單位領導在觀念上重視,加大圖書館數字化網絡建設的投入。比如,圖書館為單位的科研項目工作做好服務,增強單位的科研競爭能力,拿到更多、更有影響力的國家項目,領導會更加認可對圖書館現代化建設的投入。這樣就會反過來促進技術創新,讓整個創新模型動起來。除此之外,也要讓單位的各個部門充分認識圖書館創新性建設與服務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與圖書館部門人員一起建設創新的圖書館,更全面地為大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