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河南大學圖書館,河南開封475004)
關鍵詞:圖書館國際化;中原地區圖書館;中原經濟區
摘要: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深入發展,促使中原地區的經濟與文化活動提高到國際化的高度。作為占據中原重要文獻資源的中原地區圖書館,要使其管理理念、服務理念不斷與國際接軌。積極探索區域圖書館國際化的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9.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2)01-0099-02
作者簡介:張麗麗(1979-),河南大學圖書館采編中心館員。
1引言
1.1圖書館國際化是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演進,要求知識與信息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跨國界共享。圖書館理應在世界知識、信息、跨文化交流中發揮其重要的作用。促使作為信息和知識主要集散地的圖書館的建設與服務順應潮流,把眼光放在國際化大環境中,各項工作應站在國際化的高度上來思考與定位,逐步推進其國際化進程。圖書館國際化,簡單地說,就是圖書館作為國際圖書館系統中的一員,開展國際化圖書館活動。包括多文種、多元文化的圖書館館藏,國際化的圖書館服務,采用國際圖書館標準與規范,開展國際間的圖書館交流與合作。
推進圖書館國際化是國際圖聯的核心任務,并長期致力于制定能夠反映各國圖書館發展情況、本國和國際上都行之有效的、其他國際組織支持的工作規范和原則,一如既往的倡導版權平衡制度。這些都是國際圖聯在推進圖書館國際化方面所做的努力。目前,國內已經公開發表的關于圖書館國際化方面的學術論文,不僅作了國際化的內涵、意識、目標定位、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探討,而且論述了圖書館國際化與教育國際化、科技發展、都市發展等的關系問題,對某一國家、某一經濟發達地區圖書館國際化發展的宏觀規劃。這些研究成果顯示,東部一些發達地區的圖書館已在積極探討與推進圖書館的國際化進程。
1.2中原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給中原地區圖書館國際化提供了土壤
建設中原經濟區是中原人民的渴盼。以河南為主體,涵蓋周邊的中原地區,是一個山水相連、血緣相親、文脈相承、經濟相連、使命相近、客觀存在的經濟區域。帶動與牽引中原經濟區的中原城市群是中部六大城市群之一,近年來保持著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經濟實力不斷提高,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成為中部地區具有較強支撐力的區域性增長極。同時,中原地區又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我國公認的八大古都有其四,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積淀豐厚。
由此看來,中原經濟區不僅發展勢頭強勁,而且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區域經濟的互動與帶動,外資的引進,勢必促進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搭建良性互動的多語種、多元文化交流平臺,已然成為大勢所趨。經濟與文化的發展,給中原地區圖書館的國際化提供了賴以生存、不斷壯大的土壤。
1.3中原地區圖書館國際化亟待提上議事日程
當前,中原地區圖書館作為中部一個欠發達地區的圖書館群體,如何借助中原經濟區建設這一宏大規劃,從而推動本區域圖書館的國際化進程,是中原地區圖書館界面臨的一項緊迫的任務。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經濟區建設由理論探討到宏觀規劃,逐步進入實施階段。由此帶來的區域經濟的繁榮與發展,勢必推動文化產業的繁榮與發展。而作為占據中原重要文獻資源的圖書館,必須認清形勢,使管理理念、服務理念不斷與國際接軌,在經濟區的帶動下逐步形成中原地區的區域圖書館群。深入挖掘中原圖書館的特色文獻信息資源,量身打造服務品牌,最終在國際化的圖書館中成為重要的一個服務群體。
2中原地區圖書館國際化的模式及宏觀策略
中原地區圖書館要實現國際化,就要在充分考慮當地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圖書館國際化的經驗,在遵循圖書館界的統一操作標準與規范的前提下,找到一條適合中原地區圖書館國際化的路子。經濟欠發達的現實情況,依靠圖書館各館的力量去推行國際化的目標有點力不從心。但是,在中原經濟區的帶動下,就比較容易形成地區的凝聚力,也有利于該區域圖書館界聯合起來,形成區域圖書館群,凝聚眾館的力量,積極推進區域圖書館的國際化。
張麗麗:中原地區圖書館國際化模式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