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珂瑋
(張家港市圖書館,江蘇 張家港 215600)
關鍵詞:網絡;基層圖書館;信息服務;資源;理念
摘 要:網絡技術的成熟改變了基層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外部環境。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網絡環境下開展信息服務,已成為圖書館界思考的問題。在網絡環境下開展信息服務時,我們必須關注讀者需求的變化,關注技術的進步,通過服務模式的創新,為讀者提供主動的服務,以最有效的方式繼續改造數字化信息化的科研空間,推動基層圖書館事業的長遠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1)06-0101-03
1 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概念
信息資源的配置是按照一定原則以不同方法將各種信息資源存貯在不同信息機構的一種信息活動;圖書館信息資源配置是指以讀者的信息資源需求為依據,在廣泛收集相關信息資源的基礎上,經過適當加工、整理,將信息進行合理布局并存貯在圖書館相關信息平臺上的活動過程。它以滿足讀者信息需求、方便讀者查詢為目標,是圖書館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
2 探討基層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新模式的必要性
2.1 網絡圖書館是網絡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
傳統意義上的基層圖書館,每年都要投入相當一部分的資金去購買新書、報刊、雜志,隨著圖書種類的增多,價格上漲,購買圖書費用相對增加,而圖書館經費遠遠跟不上書本的漲幅,購書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時,書籍破損快、折舊率高,每年都在大量減少,新書購買量下降,導致很多圖書館的藏書量在逐年減少。
網絡是相互擲同形成的開放式結構,它不但是信息傳播的載體,更為圖書館的服務活動提供了新的場所。網絡化、信息化的圖書館,開創了全新的管理理念以及服務手段,可以相對減少紙制圖書購買量,不存在破損、火燒、蟲蛀、雨淋等缺陷,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從而改變了圖書館傳統的管理模式以及服務方式。形成了網絡圖書館,可以認為它是未來數字圖書館的初級階段。
2.2 可以有效地避免圖書資源重復建設
傳統的圖書館建設,由于采取封閉式、老死不相往來的舊模式,圖書館間各自為政、互不溝通,無法實現圖書資源的優化配置,難免出現重復建設。文化部部長孫家正曾指出,在網絡問題上,要尤其注重防止重復建設。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就是防止資源浪費以及重復建設的一個有效手段。圖書館間聯網互通形成資源共享,建立起新的網上圖書資源共建體系,真正做到圖書資源共享,從而能有效地避免圖書資源重復建設再度發生。
2.3 網絡圖書館是對傳統圖書館繼承與發揚
與傳統圖書館相比,圖書館的網絡信息化建設就表現出了它特有的優點,網絡圖書館具有更加廣泛的服務內容,它不但可以處理傳統的服務業務流程,還可以處理電子數據信息以及遠程超級鏈接等網絡業務。它基本上只要求有一個大規模的空間,裝上相應的電腦以及網絡設備,就能滿足讀者看報、讀書、查資料等各項要求。網絡圖書館讀者做到了足不出戶就能進圖書館,進入網絡圖書館進行方便、快速地瀏覽館藏資源,這既是對傳統圖書館的繼承,又是對傳統圖書館的發展。
2.4 圖書館網絡信息化建設可以更好地服務社會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經成為圖書館開展工作的主要設備。網絡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推動圖書館管理的重要手段。圖書館采用了各種自動化集成系統建立自己的內部管理環境,由單一功能向多功能轉變。圖書館自動化信息管理系統已經開始得到廣泛應用,其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3 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新特點
3.1 讀者信息需求高效化
信息時代工作以及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有時重視過程,但更愿意直趨結果,因此,人們不再滿足于圖書館的一般性服務,而要求通過知識信息資源共享將分散在本領域及其相關領域的信息加以分析、歸納、綜合,提供以解決問題、形成方案為目標的信息分析,迅速交付讀者使用。
3.2 讀者信息需求多元化
網絡環境下的讀者不再局限于圖書館的傳統服務,對信息載體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質文獻,而是愈來愈多地利用互聯網、數據庫、電子出版物等來獲取信息。同時,讀者迫切需要圖書館可以針對他們所承擔的具體業務,提供內容全面、類型完整、形式多樣,來源廣泛的信息保障,滿足他們多元化的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