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圖書館營銷:圖書館管理;管理模式摘 要:營銷與圖書館的發展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營銷是推動圖書館發展的重要力量和有效手段。而如何將營銷理念引入我國圖書館界.以及如何使營銷真正融入圖書館的管理當中去則是有待研究的核心與關鍵問題。本文基于圖書館營銷的管理模式的構建,為圖書館管理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式,對全面提高圖書館管理水平、促進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09)05-0060-021 業務流程重組1.1 改善現存科層組織
對現存科層組織的改善.即將傳統機械死板的科層組織轉變成靈活的有機組織.不同情況的圖書館可在營銷型理念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任何變化形式。吳駿認為重組后的圖書館可由以下幾個部門組成:信息資源管理部門。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不再以印刷型文獻為中心,而是以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為中心,通過網絡訂購付款:分類編目則通過網絡獲得分類編目數據;對網上信息資源進行選擇、整理、加工;組織信息上網發布等。用戶服務部門。網絡時代的圖書館將完全以用戶為中心,用戶服務部門將是數字圖書館中直接面對用戶的窗口.除了打破原來的藏閱分開的格局,實施藏閱合一外還要為用戶提供各種專門服務(包括外借、閱覽、視聽咨詢等服務),為用戶提供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并指導用戶去獲取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中的所需信息。這無疑是對現存科層組織改善的有益探索。1.2建立圖書館內部供應鏈機制
圖書館內部供應鏈的建立是對科層組織的革新。絕大多數圖書館的組織形態是傳統的科層制,即企業的整個組織從上至下被劃分為若干層次.從而形成等級分明的金字塔型。為了消除傳統的科層組織與市場均衡過程中的局限性.設想將供應鏈引入圖書館組織,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即在保留核心部門的情況下,將非核心部門均外部化.二者之間為“供應商”和“客戶”的契約關系,而不是命令控制關系。由圖書館根據其實際情況,劃分核心與非核心部門。非核心部門不僅依據契約向核心部門提供產品和服務.還可以在不違背契約的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向組織以外的“客戶方”提供產品和服務。1.3構造以營銷為核心的業務流程
管理學者錢德勒指出:“結構應追隨策略”。在營銷型理念指導下的圖書館組織必然是以營銷為核心的組織。只有這樣的組織才能動態的合理配置資源對企業環境的變化作出迅速的響應。以市場為導向、以顧客為中心是這種組織的明顯特征,也是它的優勢所在。現行不少圖書館的組織結構是按照經營順序設置相應的業務部門,以研究開發為起點,用戶為終點.依次設置采編部、流通部、閱覽部、信息部、參考咨詢部等,這種模式從圖書館的角度來看是合理的,但部門之間缺少合作,跟不上以用戶需求為主導的市場變化趨勢。設立以用戶既為起點又為終點的,營銷部門能參與、協調整個圖書館管理過程的循環式核心業務流程,是基于營銷的圖書館管理模式的具體表現和基礎。這種流程的特征是:第一,通過滿足用戶需求而非通過促使用戶接受產品實現圖書館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第二,在圖書館內部通過營銷部門協調各種工作,讓所有的部門樹立需求導向觀念,最終實現圖書館的社會使命。2人力資源建設
基于信息營銷的人力資源建設,其實質在于培養能為信息找用戶,能創造并滿足用戶信息需求的素質全面、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同時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使整個團隊的價值得到最佳體現。以達到“以最低的代價,為最多的讀者,提供最佳的讀物”的目標。
因此.圖書館有必要形成適合圖書館開展營銷的營銷型人力資源隊伍。同其它組織一樣對圖書館營銷型人力資源建設,也要經歷崗位設置、招聘、調配、培訓、考核、激勵等過程,基本程序類似,同時也具備一些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人員素質要求、培訓內容和激勵方式三個方面。
圖書館營銷型人力資源建設包括人力資源的獲取、整合、保持與激勵、控制與調整、開發與管理等方面。但就目前我國大部分圖書館的機構設置,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現代人力資源的理念把握和技術實施上來看,都不可能建立如此全面、規范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案。因此,根據目前我國圖書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現實特點,只要抓住人力資源管理的關鍵,在崗位職責、工作績效考核、工資分配等方面,充分體現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認識人性、尊重人性、以人為本”的核心和本質,就可以走出我國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困境,構建與我國圖書館實際相符的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從而推動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3 組織文化的塑造3.1 培育學習型組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