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創新目錄學之功 http://www.liqianming.com http://www.liqianming.com/LunWen/2017-02-03/110839.html 田艷艷 (鄭州師范學院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44) 關鍵詞: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目錄學 摘 要:晁公武是宋代著名的目錄學家,他的《郡齋讀書志》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具有解題的私家藏書目錄。以此,通過揭示《郡齋讀書志》的目錄分類體系、著錄方法,說明了《郡齋讀書志》在中國目錄學史上的重要價值、地位和作用,彰顯了晁公武的目錄學成就。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0)06-0161-02 1 晁公武與《郡齋讀書志》 晁公武,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創新目錄學之功


  • 時間:2017-02-07 17:48:01
  • 來源:本站發布
  • 作者:田艷艷

田艷艷

(鄭州師范學院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44)

關鍵詞: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目錄學

摘 要:晁公武是宋代著名的目錄學家,他的《郡齋讀書志》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具有解題的私家藏書目錄。以此,通過揭示《郡齋讀書志》的目錄分類體系、著錄方法,說明了《郡齋讀書志》在中國目錄學史上的重要價值、地位和作用,彰顯了晁公武的目錄學成就。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0)06-0161-02

1 晁公武與《郡齋讀書志》

晁公武,字子止,山東巨野(河南清豐)人,因為世居汴京昭德坊,所以人稱為昭德先生。靖康末年,為避金兵之亂,其父帶全家逃至四川,定居嘉定。晁公武出身于鴻儒門第,其七祖晁迥,是宋真宗朝著名學者,以后幾代也都從事學術研究。晁公武勤奮好學,紹興中(約1131年-1139年)考取了進士。不久,便做了四川轉運使井度(南陽人,在蜀二十多年,家富藏書)的下僚,直到1171年才調回京師,做臨安少尹,后累官吏部侍郎。在四川當地方官期間,他曾幫助井度寫書、編書、刻書。井度罷官以后,便把其二十多年辛苦搜羅的五十篋圖書,慨然贈送給他。于是,晁公武便成為當時的著名藏書家,加之他博學多識.對于《易》、《詩》、《春秋》,都撰有《詁訓傳》,還用國子監刻的《九經》校《蜀石經》,撰成《石經考異》并把所得的《古文尚書》附刻在《蜀石經》之后。在校書、著書的實踐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且對古代目錄學有深刻的研究。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他在守榮州的任上,開始了《郡齋讀書志》的編撰工作。或校讎異同,或論述大旨,共著錄一千九百三十七部.二萬四千五百卷。他在該書的序中敘述聚書和著述的經過說:得井度“書凡五十篋,合吾家舊藏,除其重復,得二萬四千五百卷有奇。今三榮僻左少事,日夕躬以朱黃讎,校舛誤,終篇輒撮其大旨論之。”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具有解題的私家藏書目錄,它以明確的學術分類思想,完整的結構體例.充實的提要文字,在中國目錄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目錄分類

我國目錄學自漢劉歆《七略》至晉荀勖的《中經新薄》就形成了“七分”和“四分”兩種分類法。《隋書·經籍志》之后,經、史、子、集四分法占了主要地位,《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崇文總目》等書目均以四部分類。晁公武由于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就喜愛圖書,在幫助井度寫書、編書和刻書時.對目錄學就很有研究,特別對目錄的分類和提要的編寫,有自己的獨到看法,陳振孫認為:“其所發明,有足觀者”,可見他對目錄分類的研究是有貢獻的。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一書中總結“七分法”和“四分法”的優劣,繼承和參考《隋書·經籍志》等書的分類傳統,并結合當時的實際圖書情況,作了適當改進,創立了自己的分類法。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的體例結構相當完善,全書前有自序,繼有總序.總序之后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著錄,每部之前均有大序:每部之下又分若干小類,每類均有小序,綴于本類第一部書的解題文字里;每書之下,均有解題。自序敘述了藏書源流、收書、讎校由于歷史書和文集比以前大大增加,如果仍依照“七分”法,勢必多寡不均.所以他的《郡齋讀書志》是采用了“四分法”,即分經、史、子、集四部,共四十三類,二十卷。其分類體系和類目設置多仿《崇文總目》,僅在經部增設經解類,他認為:《論語》是“群言之道”,《孝經》是“百行之宗”,附在經部,這是不可改變的。小學類仍依照《漢書.藝文志》附在經部、經解類按《四庫書目》也附在經部。將文史類從集部轉移至史部,稱為史評類,去除了《崇文總目》的氏旅類和歲時類,增加了譜牒類,但基本上是沿襲以前的,與《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崇文總目》比較,分類雖多因前志之舊,但將史評類列于史部,則系晁公武的發明。在史部設史評類,在目錄書中首次提出史學批評著作。晁公武認為.所謂史評,是指集部文史類著作中的“論史者”。被晁公武歸入史評之下的史學著作,既有以客觀歷史事實和歷史過程為評論對象的歷史評論著作,如《歷代史贊論》、《唐史要論》、《唐鑒》等,也有直接以史學本身為評論對象的狹義上的史學評論著作,如唐劉知幾的《史通》。這一類目的設置對后世影響巨大,稍后的宋高似孫《史略》,以及清代修《四庫全書總目》、清末張之洞《書目答問》,均列有“史評”一類。子部將“天文、歷數、算術、五行、卜筮”合并為天文類、歷數類,將道書類改為神仙類,藝術類改為雜藝類。集部又恢復了楚辭類,他認為楚辭是“百代詞章之祖”,應列為一類。這一做法是現在的古籍分類中仍被延用著,至于別集、總集仍依照過去的分法。在集部又增設了文說類.提出歷代文學批評著作,不再出于總集的從屬地位,在我國古籍分類中,終于完成了對文學批評著作的安置。這也是晁公武的獨創。清代《四庫全書總目》的詩文評類源于此。《郡齋讀書志》的體例結構即:

回到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