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近年以nyrv方式建設了獨具特色的應用平臺,未來要建設成一套全省文化共享工程的資源建設體系、運行管理體系、運營保障體系、播出平臺和基層服務點,形成可運營、可管理、可延伸、可拓展的共享工程管理服務體系。
1 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現狀發展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1.1現狀分析
河南文化共享工程起步于2002年,從2007年開始,與河南省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相結合,探索出一條通過利用IPTV平臺逐步實現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由于這種技術路線易于操作、價格便宜、維護方便等優勢,從之前僅靠文化部門推廣衛星模式不足百家.發展到目前全省包括4.8萬個行政村和31萬個人戶站點.使得基層網絡覆蓋取得了跨越性發展。那么如何抓住國家各項工程協調發展的契機,實現文化共享工程的延伸服務和可持續發展是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工作的重點。
1.2發展特點
1.2.1 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的技術特點
1.2.1.1 系統平臺建設
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國家補貼和省、市、縣財政補貼幾部分組成。國家主要補貼在縣和村,全省的資源接收、加工、發布平臺都在省分中心。因此河南省采取了首先加強省分中心的建設,建立好資源的加工、發布,存儲平臺,然后逐步實現各縣、鄉鎮文化站、村級站點的接入。在技術方面采用了可擴展的寬帶多媒體技術體系構建共享工程的技術平臺.該模式終端接人靈活快捷,設備操作簡單,耐用,實用性強。并隨著IPTV和互聯網技術與3G網絡的融合,共享工程資源在3G網絡平臺的應用將成為未來的重要的傳播渠道之一。
1.2.1.2資源體系建設
在省分中心構建資源加工、存儲、分發中心,以接收國家中心優秀文化資源為基礎.整合本省特色文化資源為主體,以基層群眾需求資源為補充,互聯網信息、電子圖書資源為拓展,形成具有本地特色,切實滿足群眾需求的文化資源建設體系。
近年來.河南省在開展文化共享前期探索的基礎上,通過互聯網絡逐步形成了建設省、市、縣、鄉、村級基層服務網點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利用本省發達的信息網絡,整合多方資源,建立全省統一的省級中心資源庫。實現了國家資源一點接收,特色資源本地插入的資源建設模式。并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等相關單位合作.逐步實現全省數字圖書資源建設和網絡化管理.形成文化共享工程與數字圖書館建設協調發展的文化建設體系。基層用戶通過基層服務站反饋資源需求,省中心通過資源反饋了解基層群眾需求,進行資源收集和加工,做到按需建設資源,按需發送資源,為基層群眾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適用對路、通俗易懂、切實需要的文化資源,形成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資源建設體系。
1.2.1.3運行管理體系建設
運行管理系統目前正在研發并試運行。通過該系統,可以根據用戶類型分配系統管理員、省文化廳、省圖、市圖、縣圖管理員共五級管理員,還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增加管理員,并分配給不同的管理權限。
嚴格按照運行管理規范進行管理操作.可及時了解全省站點建設情況、資源建設情況、資源使用情況和用戶使用情況,對資源點播情況分欄目、分地區、分時段進行統計,并生成相應的統計圖表,以統計數據為依據.可對資源建設和資源服務進行績效評估。還能自動生成的多種統計數據報表,功能強大,簡單便捷,可輕松實現基層數據統計和分類數據上報。
1.2.1.4終端服務模式創新
通過與黨員遠程教育的接入網絡、站點管理、活動場地的共享.實現文化共享工程村級接收站點的快速覆蓋,降低了文化共享工程的運行成本。基層服務站點采用多種形式如機頂盒+電視機滿足在文化活動室播放.機頂盒+投影/幕布+音箱滿足在文化廣場播放.PC+PC點播軟件滿足使用電腦進行播放.3G手機點播滿足用戶移動播放。不僅要提供面向電視機用戶的基層服務點,還要提供面向電腦、3G手機等高端用戶的服務模式,在滿足室內播放的同時,還可以滿足流動播放,進一步加大覆蓋力度。
1.2.2河南省文化共享工程運行管理系統的特點
1.2.2.1投入低。可以共享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的省級網管系統、綜合計費系統、圖文網站系統、視頻直播系統、省級節目分發系統:市平臺的市級網管系統、市級節目分發系統、播出管理系統:縣平臺的視頻直播系統;村級終端站點的相關場地、人員和設備。節約了大量的建設經費和維護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