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曉凡
(遼寧省圖書館,遼寧沈陽110015)
關鍵詞:服務器;虛擬化;圖書館;數字化
摘要:文章針對圖書館目前服務器架設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分析了在圖書館內應用服務器虛擬化技術的可行性。指出在實現服務器虛擬化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并就實施服務器虛擬化存在的風險給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3)04-0092-03
收稿日期:2013-03-19
作者簡介:南曉凡 (1978-),遼寧省圖書館館員。
1圖書館傳統服務器架設存在的問題
1.1服務器數量增加
忙碌的生活節奏加之網絡技術的發展,使讀者們逐漸習慣于在網絡上來學習、研究,獲取自己需求的信息資源。而圖書館為了滿足多方面的讀者需求,除了需要利用自身的館藏創建本館特色資源數據庫外,還需要不斷從數據商處購買各種電子資源數據庫。再有,圖書館網站、讀者OPAC檢索等網絡服務也都要安裝在服務器上并向讀者發布,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不做合理整合,圖書館服務器的數量會越發龐大。
1.2服務器硬件資源使用率低
各家電子資源數據商使用的技術沒有統一的標準,而各自對服務器的軟、硬件運行環境要求也有所不同。就筆者所在單位而言,雖然中國知網(清華同方)系列數據庫和重慶維普的中文期刊數據庫都要求使用Windows2000及以上的服務器操作系統和IIS(Inter Information Services)即互聯網信息服務,但是前者需要清華同方自主研發的KBase全文數據庫管理系統,而后者則要求SQL Server2000及以上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具體應用中還會遇到需要UNIX、LINUX或者Oracle等操作環境的其他服務。如果將多種網絡服務簡單地安裝在一臺服務器上,那就有可能會引起多種服務之間的軟件沖突或不兼容等一系列問題;即使多種服務之間不發生干擾,但當其中一個應用出現問題,需要宕機維護的時候,其他應用也將無法使用,這就給設備維護和讀者使用帶來相當程度的不便。因而很多圖書館在無奈之下,只能采取一種服務配置一臺服務器的方法,這樣就造成了服務器硬件使用率低下。
1.3運維成本增加
傳統服務器架構之下,圖書館服務項目的增加意味著服務器數量的增加,而服務器數量的增加就導致其運維成本大幅增加,包括機房空間、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即不間斷電源)、耗電量和人力管理成本等。服務器散發的熱量、噪聲對環境也有污染,灰塵、熱量等輕則使服務器運行不穩定,重則縮短服務器使用壽命,使服務器的運維成本大大增加。
2虛擬化技術在圖書館應用的可行性
2.1服務器虛擬化概述
服務器虛擬化(Server Virtualization)是將服務器的物理資源如CPU、內存、磁盤、I/O等硬件抽象成邏輯資源,使服務器硬件變成可以動態管理的“資源池”,將一臺服務器變成幾臺甚至幾十臺相互獨立的虛擬服務器,在這些虛擬的服務器上可以安裝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這樣一臺物理服務器上可以同時運行Windows、Linux 和 Unix等多個操作系統,使我們不再受到物理硬件上的局限,提高了硬件資源的利用率,優化了系統管理,達到了物理服務器整合的目的,讓服務器的配置和使用更加適合圖書館的發展趨勢。
每個被虛擬化的服務器系統被稱為Virtual Machine,也就是常說的虛擬機,這些被虛擬出來的機器就和平時我們使用的真實的計算機工作方式一樣,可以安裝操作系統以及各類服務應用程序,也可以利用虛擬機來訪問網絡。因此,當我們在虛擬機中對各種軟件進行使用測評時,由于某些原因可能也會造成虛擬系統的“崩潰”,不過,這種所謂的“崩潰”,只是虛擬機上的操作系統,所以不用緊張,只要調用虛擬機系統自帶的“UNDO”功能,馬上就可以恢復到該虛擬機在本次軟件安裝之前的原始系統狀態。
傳統的服務器架構和虛擬化服務器架構的差別可由圖1和圖2清楚地表明。
在傳統的架構中,物理硬件是與操作系統緊密相關的,一臺電腦上只能運行一個操作系統,在這一個操作系統上允許運行多個應用。一旦操作系統出現問題,所有的應用都隨之停頓,一個應用出現問題,也可能影響到其他的應用。同時,應用的遷移也十分困難,應用必須停止,脫離物理硬件之后,才能遷移到另一個操作系統或者另一臺服務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