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科文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廣州510110)
關鍵詞:外借現刊;復本數;流通率
摘要:針對圖書館不同種類的外借現刊流通率差異過大,造成熱門期刊供不應求,冷門期刊無人問津的現象,提出一種依據上年相關流通數據來確定當年外借期刊復本數的數學算法和采購策略,達到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使有限的資源效益最大化。
中圖分類號:G25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2)04-0081-02
收稿日期:2012-05-15
作者簡介:郭科文(1977-),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員。
1改變外借現刊復本數調整該種期刊流通率
單種期刊復本數和該種期刊的流通率是存在內在聯系的。單種期刊流通率是指一年內讀者借閱該種期刊總冊次占該種期刊可供外借總冊數的比率。不同品種期刊流通率的差距通過貼在期刊上的還書期限表上的日期印戳就能很直觀地反映出來,筆者檢查不同品種外借期刊還書期限表上的日期印戳時發現,熱門期刊蓋滿了印戳,而冷門期刊印戳寥寥無幾,有些甚至找不到一個印戳。印戳數量實際代表的就是單冊期刊的流通率。印戳多的期刊流通率高,說明讀者需求大,供不應求,需要增加復本,增加復本數后單冊期刊的印戳數必然減少,該種期刊的流通率將降低;印戳少的期刊則流通率低,說明讀者需求不大,供過于求,需要減少復本,減少復本數后單冊期刊的印戳數必然增多,該種期刊的流通率將升高。如果出版超過一年的期刊沒有印戳,則可稱為零借閱期刊,可考慮取消訂購。通過改變原來不同品種期刊的復本數來使得相差較大的印戳數趨同,也就是所有期刊單冊的流通率趨同。這跟政府通過調整稅率來縮小收入的差距具有相似的道理。
為什么要通過增加復本數來降低熱門期刊的流通率呢?圖書館的目的不是盡可能地提高圖書的流通率嗎?這是因為:首先,圖書館追求的是整體圖書流通率的升高,而不是僅僅某一部分圖書流通率的升高。通過增加熱門期刊的復本數和減少冷門期刊的復本數能夠提高期刊的整體流通率。其次,圖書館追求的圖書流通率應該是以充分滿足讀者需求為前提的,而不是靠圖書的緊缺來提高流通率。熱門期刊流通率過高反映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讀者可能不太容易借到該種期刊的最新期數,通過增加復本數能夠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這跟政府不僅僅追求GDP的增長而更注重民眾的幸福感具有相似的道理。
2影響采購外借現刊復本數的因素
(1)期刊流通率。期刊流通率反映的是該種期刊的讀者需求量,讀者需求多的書應該多買,讀者需求少應該少買,這是一條基本規律,也是采購工作的起碼要求之一。因此期刊流通率a與復本數y的關系為:a∝y。
4可依此算法編程,增強圖書館系統的功能
吳慰慈先生曾對復本研究作了中肯的評論,他說:“對于怎樣計算復本率,目前有些文章已提出了幾個公式,但這些公式的運算都是建立在對圖書館流通統計的數據的基礎上,在缺乏系統的基本統計數據的情況下,對復本率作精確的定量研究無疑是十分困難的。”吳慰慈先生說這段話的時間是在1989年,現在,很多圖書館系統都有流通數據的統計功能,例如ALEPH系統,提供了按圖書借閱次數排行榜的功能。編程人員可以在此基礎上,依據筆者提出的公式進行編程,將原始借閱數據加工并轉化成對圖書館業務有指導作用的更加直觀的數據,如增加圖書流通率排行榜的功能,增加期刊復本采購建議功能。
5結語
筆者提出依據上年相關流通數據來確定當年外借期刊復本數有一定的局限性。這種方法從根本上說是經驗法,經驗法的落后性在于僅僅是對既往事實的評論,對現實的指導意義和應用未免有“落伍癥”。以期刊為例,同一品種的期刊,上年期刊的內容和當年期刊的內容是不一樣的,以某種期刊的上年流通數據來推知內容不同的當年期刊的流通率,從而計算該種期刊的復本數,自然就存在不合理的一面。但是,由于期刊內容的不可預知性以及讀者群的變化,任何試圖計算合理復本數的方法都不能避免這種局限性。也正因為如此,才要求每年都重新確定不同品種的期刊復本數,以使期刊復本數盡可能趨于合理。筆者認為,在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發展較為成熟的今天,已經具備運用系統的數據統計功能對復本率進行精確的定量研究的條件。圖書館每年在進行外借期刊采購時,應當依據對上年流通數據的分析,并結合讀者薦購期刊的信息,對外借期刊品種及復本數作適當調整,以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提高期刊資源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