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銘瑜
(無錫市圖書館,江蘇無錫214021)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農民工子女;服務;閱讀
摘要:論文分析了公共圖書館服務農民工子女的優勢和目前在為農民工子女開展服務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著重介紹了無錫市圖書館在為農民工子女提供文化服務方面所做的探索,最后就公共圖書館如何深化為農民工子女服務提出了幾點設想。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3)07-0009-03
收稿日期:2013-05-09
作者簡介:許銘瑜(1980-),無錫市圖書館館員。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形成了龐大的農民工群體,與此同時也形成了龐大的農民工子女群體。農民工子女主要分為跟隨父母進城的流動兒童以及留在老家的留守兒童。他們的教育、生活等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不可回避的問題。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傳遞知識、傳播文明的社會功能。為廣大農民工子女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引導他們樹立圖書館意識,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公共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1公共圖書館服務農民工子女的優勢
1.1館藏優勢
圖書館是文獻信息資源的集散地,也是傳播文獻信息資源的樞紐,擁有大量適合各個年齡段兒童閱讀的資源,包括圖書、報刊、雜志以及音像、電子文獻等。在這里,廣大農民工子女可以徜徉在知識的海洋,吸取知識,獲取信息。這對于經濟并不寬裕的農民工家庭來說是非常需要的。
1.2人才優勢
圖書館擁有一批專業人士,他們不僅具備圖書館的基本業務技能和專業素養,而且還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們能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孩子們的心理特點、閱讀需求等,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服務工作。廣大農民工子女在圖書館里必定能享受到專業、優質的服務。
1.3環境優勢
圖書館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精神并具備有形無聲的教育功能,在這樣的環境中,讀者們將不自覺地受到影響和教育。舒適的閱讀環境、濃厚的文化氛圍,加之工作人員的正確引導,必然能夠使農民工子女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從而激發他們對閱讀、學習的興趣[1]。
2公共圖書館服務農民工子女現狀
2.1服務缺乏系統性、計劃性
近年來,隨著服務理念的提升,公共圖書館不斷拓展服務內涵,豐富服務手段,為廣大農民工子女服務的意識顯著增強。不可否認,公共圖書館為吸引農民工子女走進圖書館,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實效。然而,目前圖書館內部多少存在著“送溫暖、搞活動”的思維定式[2],如何針對農民工子女的身心特點,結合各地實際情況,開展有效高質的服務,如何將服務系列化、常態化,讓圖書館的文化影響深入持久,是我們圖書館員所需要考慮的。
2.2服務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從為農民工子女服務的形式來看,相對比較單一,集中在征文、圖書捐贈、參觀圖書館等方式,存在著內容貧乏、形式單調、缺乏吸引力、缺乏新意等問題。要想吸引廣大農民工子女的注意力,公共圖書館就必須在服務形式、服務手段上下足功夫,否則只能是形式主義走過場。
2.3服務表層化,缺乏深度內涵
目前,公共圖書館為農民工子女提供的服務大都還只是停留在閱讀指導、捐衣贈物等淺層次,真正關注農民工子女的內心,從他們身心特點出發,提供多元化、深層次的服務還非常少。與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年兒童相比,農民工子女更需要我們走進他們的內心,為他們提供一些能提高自信、拓展能力的服務。
3無錫市圖書館服務廣大農民工子女的探索之路
無錫,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經濟發展,科技進步。這個充滿生機的城市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朋友投入到城市發展的各行各業,他們及他們的后代與城市不斷融合,成為了這個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4年無錫市被評為“城市中國系列活動”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之一,并榮獲“農民工滿意獎”。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無錫市圖書館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近年來,在關愛農民工子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服務力度不斷加大。
3.1特色服務內容
3.1.1開設農民工子女“第二課堂”,倡導愛心助學
無錫市圖書館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常年開設農民工子女“第二課堂”,通過形式新穎、內涵豐富的活動,傳遞愛心、共享知識。組織圖書館青年黨員、團員等,開展愛心助學,每周日定期為農民工子女提供學習輔導;每月定期推出一場專題講座,如“學習做好閱讀筆記”、“古詩文朗誦技巧”等,引導他們勤于探索、感悟生活;圍繞重要節日、社會熱點等,策劃開展特別專場活動,如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舉辦“辛亥歷史人物故事會”、辭舊迎新之際舉辦“同在愛的陽光下”迎新年聯歡會等,以多元化的主題活動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農民工子女“第二課堂”自2006年開設以來,累計參與學生達15,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