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瑞玲
(衛輝市圖書館,河南衛輝453100)
關鍵詞: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難點;措施
摘要:文章從我國信息資源共享的概念及現狀入手,找出當前建設過程中的難點,并且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為我國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建設提出建議。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3)09-0062-03
收稿日期:2013-08-11
作者簡介:牛瑞玲(1965-),衛輝市圖書館館員。
1當前我國圖書館資源共享模式構建的現狀及難點
1.1我國圖書館資源共享的現狀
1.1.1取得了政府及社會各界的認同與支持
自從全國文獻信息共享協作會議以及由國家文化部與財政部牽頭組織的“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施以來,信息共享工作被全國各級政府以及各級圖書館部門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其意義也開始在全社會達成共識。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國圖書館界的聯合越來越多,實現了跨系統、跨地區、跨行業的協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例如,一些圖書館將信息資源與現代高科技手段相結合,使各類信息資源的精華得到更加細致的數字化處理與整合,并且在互聯網上建立了中華文化網絡信息中心,以及覆蓋全國的文化信息資源網路傳輸系統,實現了更多優秀的信息資源在全國甚至更大范圍內的共享。
1.1.2在網絡技術上實現了一定突破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技的不斷進步,經過長期的建設與努力,我國當前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的網絡基礎設施,完全具備了通過網絡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技術環境。不僅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絡以及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與全國各大學、科研單位、其他教育機構等單位相連建立了多個全國、地區信息中心。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的建成將600多所的高校圖書館鏈接為一體,使我國建成了亞洲目前規模最大的數字圖書館。
1.2豐富的數字化資源為實現資源共享奠定了基礎
數字化信息資源是實現信息共享的必要基礎,而我國目前的數字化資源已經相當豐富,不僅具備了市場信息資源共享所必須的數字化文獻,而且加大了社會對于資源共享的需求,推動了人們對資源共享工程意義的認知。在中文圖書數字化方面,我國擁有數字圖書以每天20萬頁的超高速度遞增的超星數字圖書館和中國數字圖書館。在中文期刊方面,我國已經擁有了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等內容可以覆蓋各個知識領域的綜合性的數據庫。在人們越來越依賴電腦的今天,電子圖書的閱讀需求量甚至超過了紙質圖書,有著更為廣闊的市場和適用人群。數字化圖書資源的不斷增加為實現資源共享奠定了基礎,而資源共享的實現也將為讀者提供更多高質量的電子信息資源。二者相互推動,意義十分重大。
2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實施的三大難點
2.1缺乏良好的管理體制和有效的運行機制
首先,我國的圖書館系統是傳統的政府行政系統中的一個事業單位,其主管機構也是按照行政隸屬關系分配的,目前我國的圖書館是由文化部、教育部和科學院分別履行不同的職能對圖書館的各項活動進行管理。三者各自為政,多數情況下以自己的利益為重,很少就圖書館的運行進行溝通、協調,難以為其他部門考慮,顧全大局。因此,造成我國圖書館系統不僅無法得到統一的管理,甚至還會由于各主管機構的指令不合而不知所措,造成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其次,我國的資源共享工程基本是在政府的統一指導下進行的,行政命令多為一視同仁,很難結合到每一個地區的每一個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對于經濟、資源條件較好和較為貧困的圖書館無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這導致很多圖書館在共享工程中處于被動狀態,受到行政命令的約束,缺乏行動的靈活性。
2.2缺乏強有力的法律制約
網絡技術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一系列便捷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弊端,一些網站提供的免費閱讀下載以及復制粘貼、病毒等都對著作權人的利益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同時,加大了圖書館進行資源共享傳播過程中的被他人偷用、篡改甚至丟失的風險。雖然我國目前也有一些相應的立法,但是大都過于寬泛,例如新著作法中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有相應網絡信息合法傳播的規定,缺乏細致的規定使得法律有很多漏洞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加上現實的情況更為復雜,現有法律根本無法滿足。網絡傳播急需專業的法律法規嚴格規范,以提高網絡的誠信度。再加上信息資源共享中涉及眾多行業的不同機構、人員,其中的利益關系也需要法律的政策的保護,各方面的行為也離不開政策法規的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