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畫
8畫
bao bo
bāo bō
XGIJ 86 、 XIJH 98
VELN
ZMKK
22900
525D
[5512413422] 撇折、橫撇/橫鉤、橫、豎鉤、點、提、撇、點、豎、豎鉤
剝

剝字拼音是bāo,bō 部首是刂, 總筆畫是10畫, 剝字是左右結構。
剝字概述
〔剝〕字拼音是bāo,bō 部首是刂, 總筆畫是10畫。
〔剝〕字是左右結構
〔剝〕字倉頡碼是VELN 五筆是XGIJ 86 、 XIJH 98 四角號碼是22900 鄭碼是ZMKK
〔剝〕字的UNICODE是525D。 十進制為21085,UTF-32:0000525d,UTF-8:E5 89 9D。
〔剝〕字的異體字是 剝
剝的筆順
剝的意思
剝剝
1bāoㄅㄠ
基本解釋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東西。~皮。~花生。
詳細解釋
動
1.[口]∶去掉物的外皮或殼(多用於口語)shell; skin; peel; peel off。
或剝或烹。 —— 《詩·楚茨》
剝花生;剝碗豆;剝牛皮;剝蔥皮
2.另見 bō。
剝剝
2bōㄅㄛ
基本解釋
◎義同“剝”( bāo ),用於複合詞。~奪。~削( xuē )。~落。~蝕。生吞活~。
詳細解釋
動
1.會意。從刀,從錄,“錄”又兼作聲符。“錄”,《說文》:“刻割也。”本義:削;剝離;剝脫,即去掉物體表面上的東西。
2.同本義pare cut apart。
剝,裂也。 —— 《說文》剝,離也。 —— 《廣雅》或剝或亨。 —— 《詩·小雅·楚茨》然不剝脫,不砥厲,則不可以斷繩。 —— 《荀子·強國》。注:“剝脫,謂颳去其生澀。”冬日至,令剝陰木而水之。 —— 《周禮·秋官》。注:“刊、剝互言耳,皆謂斫去次地之皮。”溪頭臥剝蓮蓬。 —— 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剝除(削去);剝割(割削);剝製(剝取或削除外皮,加工製作);剝皮(剝去外皮)
3.割裂divide; sever; cut apart。
是剝是菹。 —— 《詩·小雅·信南山》
4.脫落fall off。
實熟則剝。 —— 《莊子》漢隸歲久,風雨剝蝕,故其字無復鋒芒。 —— 陸游《老學庵筆記》
剝落(剝損脫落;落地,沒有選上);剝缺(剝落殘缺);剝壞(剝落損壞)
5.強制除去denude。
裸剝士女。 —— 房玄齡《晉書》
剝廬(剝奪他人蔭庇之所;窮困的居所);剝放(斥退)
6.盤剝;掠奪exploit; rob。
故爲吏牧民者競相剝削。 —— 《梁書·賀琛傳》患在於剝奪之不已。 —— 元稹《錢貨議狀》
剝害(盤剝傷害);剝褫(革除;褫奪)
7.罷免,革除 recall。
剝坐(革職治罪);剝辱(謂革職之辱)
8.傷害injure。
剝喪元良。 —— 《書·泰誓中》
剝喪(傷亡);剝戮(傷害殺戮);剝喪(傷亡;喪亂)
9.衰微;減少 decay。
剝極(時運不利或事物衰敗到了極點)
10.另見 bāo;pū。
剝剝
1bōㄅㄛ
詳細解釋
動
1.脫落。
《廣雅?釋詁》:“剝,脫也。”《莊子?人間世》:“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屬,實熟則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谷水注》:“文字剝缺,不復可識。”
2.脫去。
唐?白居易〈新樂府?杜陵叟〉:“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粟。”《水滸傳?第四三回》:“朱貴慌忙攔住,李逵方才住了手就士兵身上,剝了兩件衣服穿上。”
3.除去物體外表的皮殼。
剝橘子、剝花生、抽絲剝繭。
4.強制除去。
〈后漢書?卷七八?宦者傳?序〉:“狗馬飾雕文,土木被緹繡。皆剝割萌黎,競恣奢欲。”
剝削、剝奪。
名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剝落之象。
剝剝
2bāoㄅㄠ
詳細解釋
◎(一)之語音。
剝剝
1bōㄅㄛ
詳細解釋
1.去除。
剝削、剝奪、抽絲剝繭、生吞活剝。
2.物體脫落。
文字剝落、字跡斑剝、油漆剝蝕。
3.《易經》六十四卦之一。參見【六十四卦】。
剝剝
2bōㄅㄛ
詳細解釋
◎去除物體的表皮或外殼。
剝皮、剝殼、剝栗子。
剝剝
3bóㄅㄛˊ
詳細解釋
◎通“駁”。
剝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子集下 部首:刀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7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1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69頁,第13字
古文: ??
音《唐韻》、《集韻》、《韻會》??北角切,音駁。
《說文》:裂也。從刀,彔聲。
《玉篇》:削也。
《廣韻》:落也、割也、傷害也。
《楚辭?九思》:怫鬱兮肝切剝。
例又,《增韻》:褫也、脫也。
例又,卦名。
《易?剝卦》:剝也,柔變剛也。
例又,《周禮?秋官?柞氏》:冬日至,令剝隂木而水之。〔註〕謂斫去次地之皮。
例又,殺牲體解之名。
《詩?小雅》:或剝或亨。
例又,《禮?檀弓》:喪不剝奠也與。〔註〕剝者,不巾覆也。脯醢之奠不惡塵埃,故可無巾覆。
音又,《集韻》:普木切;《正韻》:普卜切,??音璞──力擊也。
《詩?豳風》:八月剝棗。〔註〕擊也。
音又,音卜。魏劉楨〈魯都賦〉:毛羣隕殪,羽族殲剝;填崎塞畎,不可勝錄。
例《集韻》或作??,亦作??。
注解
〔剝〕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剝〕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āo、bō,左右結構,可拆字為彔、刂。
〔剝〕字造字法是會意。從刀,從錄,“錄”又兼作聲符。“錄”,《說文》:“刻割也。”。本義是削;剝離;剝脫,即去掉物體表面上的東西。
〔剝〕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bāo] ⑴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東西㈡ [bō] ⑴ 義同“剝”( bāo ),用於複合詞
剝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四下反切北角切頁碼第135頁,第29字續丁孫
剝
異體剝
裂也。從刀從錄。錄,刻割也。錄亦聲。
??
異體??
剝或從卜。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八反切逼朔反頁碼第350頁,第5行,第1字述
裂也。從刀彔聲。一曰彔,刻割也。
反切………頁碼第350頁,第5行,第2字述
剝或從卜。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四下反切北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719頁,第1字許惟賢第320頁,第2字
裂也。
段注《衣部》曰:裂,繒餘也。謂??破也。《夏小正》。二月剝鱓。以爲??也。八月剝瓜。畜瓜之時也。剝棗。剝也者,取也。栗零。零也者,降也。零而後取之。故不言剝也。按剝鱓者,謂殘其皮。剝瓜棗者,謂殘其實。其用一也。《皮部》曰:剝取獸革。與剝鱓合。孔子《易傳》曰:致飾。然後通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竆上反下。故受之以復也。按此是剝訓盡。裂則將盡矣。《豳風》假剝爲攴。八月剝棗。毛曰:剝,擊也。音義云:普?反。故知剝同攴也。《小正》傳云取。《毛傳》云擊。此後人訓詁必密於前人也。
從刀彔。彔,刻也。
段注說從彔之意。彔下云:刻木彔彔也。破裂之意。
彔亦聲。
段注北角切。三部。
一曰剝,割也。
段注此別一義。與上義相通。按此篆解說,合二徐本及尚書泰誓《正義》宋刻本參定。
剝或從?。
段注?聲也。
白話解釋
剝,割裂皮膚的極刑。字形采用“刀、錄”會義。錄,表示刻、割。“錄”也是聲旁這。,這是“剝”的篆文異體字,采用“卜”作聲旁。
字形解說
《說文?刀部》:「剝,裂(割裂)也。從刀、從錄。錄,刻割也。錄亦聲。」甲骨文剝作「」、「」二形。,從刀、彔聲,與篆文構形相同。彔表示音讀,兼表用刀割裂之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說文》另收從卜之異體「?」,與甲骨文「」形相同,從刀、卜聲。卜,模擬龜卜灼龜剝裂的聲音,表示音讀,兼表兆璺兆裂之義。《說文?卜部》:「卜,灼剝(灸而裂之)龜也。」聲符卜、彔、剝古音相近,可相互替換。剝,本義是割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戰國文字、篆文、隸書及楷書並以「剝」為正字,以「?」、「剝」為異體。臺灣標準字作「剝」,規範字作「剝」,聲符「彔」筆形小異。
剝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69頁,第1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361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7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79頁,第1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69頁,第1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607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067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482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887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08頁,第1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76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387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4658頁【補遺】第1669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76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362頁【崇文】第144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533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186頁,第6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561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445頁,第7字 |
剝字的翻譯
- peel, peel off, to shell, strip
- absch?len, sch?len; abbalgen, das Fell abziehen (V)
- écorcher, peler, éplucher, peler, écailler
剝的字源字形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章節列表
- 2024 年 9 月 26 日 ?
- 2024 年 9 月 26 日 炣
- 2024 年 9 月 25 日 翹
- 2024 年 10 月 1 日 纊
- 2024 年 9 月 25 日 睙
- 2024 年 9 月 26 日 敫
- 2024 年 9 月 27 日 ?
- 2024 年 9 月 29 日 縐
- 2024 年 9 月 26 日 豰
- 2024 年 9 月 25 日 鏷
- 2024 年 10 月 2 日 刪
- 2024 年 9 月 26 日 胵
- 2024 年 9 月 26 日 姕
- 2024 年 9 月 27 日 ?
- 2024 年 9 月 26 日 浝
- 2024 年 9 月 27 日 ?
- 2024 年 9 月 24 日 ?
- 2024 年 9 月 26 日 鮡
- 2024 年 9 月 25 日 耍
- 2024 年 9 月 28 日 敳
- 2024 年 9 月 29 日 肚
- 2024 年 9 月 28 日 ?
- 2024 年 9 月 28 日 憰
- 2024 年 9 月 26 日 盽
- 2024 年 9 月 26 日 蜯
- 2024 年 9 月 28 日 ?
- 2024 年 9 月 26 日 娀
- 2024 年 9 月 26 日 謝
- 2024 年 9 月 29 日 專
- 2024 年 9 月 25 日 樞
- 2024 年 9 月 28 日 忲
- 2024 年 9 月 27 日 蜤
- 2024 年 9 月 24 日 誸
- 2024 年 9 月 25 日 瀸
- 2024 年 9 月 26 日 辌
- 2024 年 9 月 25 日 ?
- 2024 年 9 月 28 日 艷
- 2024 年 9 月 25 日 藛
- 2024 年 9 月 28 日 鋈
- 2024 年 9 月 26 日 痆
- 2024 年 9 月 24 日 楏
- 2024 年 9 月 26 日 弳
- 2024 年 9 月 25 日 錛
- 2024 年 9 月 27 日 收
- 2024 年 9 月 27 日 秠
- 2024 年 9 月 30 日 憝
- 2024 年 9 月 24 日 豫
- 2024 年 9 月 25 日 螯
- 2024 年 9 月 24 日 婣
- 2024 年 9 月 28 日 誮
- 2024 年 9 月 25 日 劤
- 2024 年 9 月 27 日 偗
- 2024 年 9 月 25 日 腳
- 2024 年 9 月 28 日 賌
- 2024 年 9 月 29 日 ?
- 2024 年 9 月 25 日 勀
- 2024 年 9 月 27 日 緅
- 2024 年 9 月 28 日 啍
- 2024 年 9 月 27 日 釶
- 2024 年 9 月 25 日 鞴
- 2024 年 9 月 30 日 ?
- 2024 年 9 月 27 日 徐
- 2024 年 9 月 25 日 ?
- 2024 年 9 月 24 日 棭
- 2024 年 9 月 26 日 ?
- 2024 年 9 月 30 日 瓄
- 2024 年 9 月 25 日 穻
- 2024 年 9 月 30 日 蓧
- 2024 年 9 月 25 日 ?
- 2024 年 9 月 26 日 檇
- 2024 年 9 月 26 日 怖
- 2024 年 9 月 25 日 ?
- 2024 年 9 月 27 日 ?
- 2024 年 9 月 28 日 攴
- 2024 年 9 月 24 日 鑊
- 2024 年 9 月 27 日 螕
- 2024 年 9 月 29 日 ?
- 2024 年 9 月 27 日 ?
- 2024 年 9 月 28 日 朾
- 2024 年 9 月 26 日 圥
- 2024 年 9 月 25 日 ?
- 2024 年 10 月 2 日 ?
- 2024 年 9 月 26 日 峝
- 2024 年 9 月 29 日 詎
- 2024 年 9 月 24 日 鎻
- 2024 年 9 月 29 日 ?
- 2024 年 9 月 28 日 ?
- 2024 年 10 月 2 日 淸
- 2024 年 9 月 26 日 ?
- 2024 年 9 月 26 日 樏
- 2024 年 9 月 30 日 竒
- 2024 年 9 月 24 日 ?
- 2024 年 10 月 1 日 ?
- 2024 年 10 月 1 日 ?
- 2024 年 9 月 25 日 貧
- 2024 年 9 月 27 日 萌
- 2024 年 9 月 25 日 首
- 2024 年 9 月 24 日 媙
- 2024 年 9 月 26 日 ?
- 2024 年 9 月 25 日 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