鮡 華智冰 ? 12小時前 ? 漢語字典 ? 閱讀 9 部首 魚部 總筆畫 17畫 部外筆畫 6畫 結構 左右結構 拼音 zhao 聲調 zhào 五筆 QOIQ 86 、 QOQI 98 倉頡 NFLMO 鄭碼 RVRD 四角 22313 統一碼 9BA1 筆畫 [35251214444341534] 撇、橫撇/橫鉤、豎、橫折、橫、豎、橫、點、點、點、點、撇、點、提、豎彎鉤、撇、點 異體字 鮡字拼音是zhào 部首是魚, 總筆畫是17畫, 鮡字是左右結構。 鮡字概述 〔鮡〕字拼音是zhào 部首是魚, 總筆畫是17畫。 〔鮡〕字是左右結構 〔鮡〕字倉頡碼是NFLMO 五筆是QOIQ 86 、 QOQI 98 四角號碼是22313 鄭碼是RVRD 〔鮡〕字的UNICODE是9BA1。 十進制為39841,UTF-32:00009ba1,UTF-8:E9 AE A1。 〔鮡〕字的異體字是 鮡的意思 鮡 zhàoㄓㄠˋ基本解釋 ◎〔~魚〕體小,前部平扁,后部側扁,胸部平坦,無鱗。有的胸前有吸盤。生活于溪澗中。 詳細解釋 名詞 ◎鮡科魚 a kind of fish。全身無鱗,頭部扁平,有的種類胸部前方有吸盤。生活在溪水中。 鮡 zhàoㄓㄠˋ詳細解釋 名 ◎動物名。一種生活在小澗溪水中的魚類。全身無鱗,體側扁平,胸前有一個吸盤,背鰭、胸鰭均具硬刺,且有四對須。主要分布于大陸地區華南和西南一帶,為當地經濟魚類之一。 鮡 zhàoㄓㄠˋ詳細解釋 ◎魚名。種類很多,多為中國大陸特有魚類,分布于云南金沙江、四川大渡河、甘肅白龍江等。全身無鱗,體側扁平,有的種類胸前有吸盤。生活在山澗溪流中。 鮡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亥集中 部首:魚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18頁,第1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69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66頁,第18字 音《唐韻》:治小切;《集韻》:直紹切,??音肇。《說文》:魚名。《廣韻》:似鮎而大。《類篇》:似鮎,白色。《爾雅?釋魚》:魾,大鱯,小者曰鮡。 音又,《廣韻》、《集韻》??田聊切,音迢。又,《集韻》:餘招切,音遙。又,杜皓切,音道──義??同。 注解 〔鮡〕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鮡〕字拼音是zhào,左右結構,可拆字為魚、兆。 〔鮡〕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zhào] ⑴ 〔~魚〕體小,前部平扁,后部側扁,胸部平坦,無鱗。有的胸前有吸盤。生活于溪澗中。 鮡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天天國學網整理。鮡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鮡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一下反切治小切頁碼第389頁,第23字續丁孫 鮡 異體?? 魚名。從??兆聲。 附注桂馥義證:「魚名者,本書:魾,大鱯也,其小者名鮡。」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二反切池沼反頁碼第943頁,第4行,第3字述 魚名也。從魚兆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一下反切治小切古音第-部頁碼第2324頁,第4字許惟賢第1011頁,第6字 魚名。從魚。兆聲。 段注治小切。按字見《爾雅》。鱯之小者也。叚令許錄此字。當與鱯篆相屬。 鮡字的相關索引 # 書籍 索引 1 汲古閣本 第769頁,第17字 2 陳昌治本 第984頁,第6字 3 黃侃手批 第740頁 4 說文校箋 第511頁,第15字 5 說文考正 第462頁,第18字 6 說文今釋 第1700頁,第4字 7 說文約注 第2878頁,第3字 8 說文探原 第5758頁,第3字 9 說文集注 第2473頁,第1字 10 說文標整 第306頁,第15字 11 標注說文 第492頁,第2字 12 說文注箋 第4093頁,第2字 13 說文詁林 第11480頁【補遺】第17748頁 14 通訓定聲 第1311頁,第3字 15 說文義證 第1018頁【崇文】第4069頁 16 說文句讀 第1666頁 17 古字詁林 第九冊,第405頁,第3字 18 古字釋要 第1077頁,第9字 鮡的字源字形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