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邦。元年西楚霸王項籍。衡山文王吳芮。臨江王共敖。九江王英布。常山王張耳。齊王田榮。雍王章邯。燕王臧茶。殷王司馬卬。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元○冬,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嬰降○項羽入關。欲擊沛公。張良購解得止○春,羽陽尊楚王為義帝,徙之郴。羽自稱西楚霸王。分天下以王諸侯。以沛公為漢王。徙趙王為代王。齊王為膠東王,燕王為遼東王,魏王為西魏王。而立楚將英布為九江王,共敖為臨江王,吳芮為衡山王,秦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趙將張耳為常山王,司馬卬為殷王,申陽為河南王,齊將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燕將臧茶為燕王,諸侯由是不服○田榮擊殺田市,田都,田安,拜王三齊○臧茶擊滅遼東王廣○漢王用韓信策,還定三秦○項王殺韓王成而立鄭昌。
二代王陳余齊王廣韓王信元○冬。項籍弒義帝○陳余逐張耳。復立趙王歇。歇立余為代王○項王擊殺田榮○河南王殷王來降○韓王孫信滅韓。立信為韓王○春。漢王以諸侯伐楚。入彭城。項王大破漢兵。獲太公呂后○秋,韓信滅魏。
三冬,韓信滅代及趙,復立張耳為趙王,燕、齊皆聽命。○英布來降○夏,項王圍漢王于滎陽,用陳**間,逐楚謀臣范增。紀信詐降漢王,乃得脫。出軍宛、葉間。彭越反梁地,項王東擊之,反,拔滎陽,殺周苛,又東擊彭越。
四冬,王大破楚軍汜水上,殺曹咎、司馬欣。項王還,與漢臨廣武而軍,射王傷胸○。韓信滅齊,破殺楚將龍且,因自立為齊王。○秋,楚兵疲食盡,與漢割鴻溝以和。王用陳平、張良,策復追楚。
五冬,大破項王于垓下,滅之。
臣光曰:世稱項王不王秦而歸楚,故失天下。觀其擁百萬之眾,西入函谷,擅天下之勢,裂山河以王諸侯,自謂可以逞其私心,而人莫敢違。安行無禮,忍為不義,欲以一夫之力,服億兆之心,才高者見疑,功大者被絀。推此道以行之,雖得百秦之地,將能免于敗亡乎?○立齊王信為楚王,彭越為梁王○春,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都洛陽。令天下皆罷兵○婁敬說帝徙都關中。從之○秋,燕王臧茶反,滅之。立盧綰為燕王。
六冬,帝會諸侯于陳,執楚王信,廢為淮陰侯○悉封兄弟庶子以大國,以鎮服天下○夏,尊太公為太上皇○徙韓王信于太原。秋,匈奴圍馬邑,信降匈奴。
七冬,匈奴圍帝于平城,七日不火食,用陳平秘計得免○春,徙都長安。○與匈奴約和親。
八、冬,帝擊韓王信、余寇于東垣,過趙,趙相貫高謀為逆,不果○春,帝如洛陽。
九冬,初徙郡國豪杰以實關中○帝如洛陽○貫高事覺,廢趙王敖為宣平侯。○甲辰。
十、夏,太上皇崩。○秋,代相陳豨反,帝自擊之,至邯鄲。
十一。冬,遣將軍周勃擊豨。○淮陰侯信謀反,伏誅○或告彭越謀反,越坐廢死○夏,帝還長安,遣太中大夫陸賈拜秦南海尉趙陀為南越王○秋,淮南王布反,帝自擊之。
十二冬,布敗走死長沙○周勃斬陳豨○燕王綰。陰與豨通,事覺,亡入匈奴○夏,帝崩。初,帝以太子仁弱,欲以少子趙王如意代,群臣固爭,乃止○帝豁達寬仁,知人善任使,故能平一海內。又使叔孫通制禮儀,蕭何次律令,雖日不暇給,規摹宏遠矣。惠帝盈。元年冬,太后殺趙王如意及其母戚姬。帝由是不意,稱病不聽政。
二冬,齊王來朝,獻城陽郡,為魯元公主湯沐○夏,大旱○秋,相國蕭何薨,以齊相曹參代之。
三春,大發民城長安○夏,立閩越君繇為甌王○發諸侯徒隸城長安。
四冬,立皇后張氏。○春,除挾書律。
五春,發男女十四萬五千人城長安。秋,城成。
六○七秋,帝崩,無子。太后詐取他人子,名之為孝惠子,殺其母,立以為帝。太后臨朝稱制。立兄子臺為呂王。太傅王陵免。○甲寅。高后雉。元年夏,立所名孝惠子五人皆為侯。
二秋,行五銖錢。
三夏,江、漢溢,流四千余家。秋,伊、洛、汝水溢,流千余家。
四夏少帝知太后殺其母,出怨言,太后幽□之,詔群臣曰:皇帝久病昏亂,其廢之。更立常山王義為帝。以太后稱制,故不改元。義,亦所名,孝惠子也。
五春,南越王反,自稱南越武帝○秋,發河東、上黨騎士屯北地,備匈奴。
六夏,匈奴寇狄道○行五分錢。
七冬,匈奴寇狄道。○春,趙幽王友幽死于邸。徙梁王恢為趙王。夏,趙王恢自殺。太后廢其嗣,立其兄子呂祿為趙王○秋,燕靈王建薨。太后殺其子,立兄孫呂通為燕王○南越侵長沙,遣隆慮侯周灶將兵擊之。
八秋,太后病,使呂產、呂祿將南北軍。太后崩。產、祿欲作亂,齊王襄發兵以誅諸呂。產使大將軍灌嬰擊之,嬰留滎陽不行。大尉周勃使人詐呂祿,奪其軍;使朱虛侯章擊呂產,殺之。悉誅諸呂。廢少帝,迎立高帝子代王恒。文帝恒。元年春,立皇后竇氏○立子啟為太子○秋,丞相周勃謝病免○陸賈使南越,越復去帝號稱臣。
二○甲子。
三夏,匈奴寇北地,遣丞相灌嬰將兵擊之。衛將軍軍長安○帝幸太原○濟北王興居反○秋,太旱○帝自太原還○將軍柴武擊濟北王,殺之。
四○五夏,除盜鑄錢令,更造四銖錢。
六冬,帝弟淮南厲王長謀反,發覺,徙蜀,道死。
七○八○九夏,大旱。
十冬,帝幸甘泉。
十一、冬,帝幸代。春,至自代。○匈奴寇狄道。
十二冬,河決東郡、酸棗,潰金堤。○甲戌。
十三、夏,詔除肉刑,以笞代,重者笞五百○。又詔除民田租。
十四、冬,匈奴單于將十四萬騎入蕭關,燒回中宮,候騎至雍。帝遣三將軍屯隴西、北地、上郡,衛將軍周舍、車騎將軍張武屯渭北,大將軍張相如、將軍欒布擊匈奴。匈奴出塞,師還。
十五、夏,帝幸雍,始郊見五帝畤。
十六夏,分齊為六國,立悼惠王子六人;淮南為三國,立厲王子三人,皆為王。是時諸侯驕恣,賈誼知其必為患,請稍裁抑。帝不能用。后元○二夏,帝幸雍,還,幸棫陽宮。○匈奴和親。
三春,帝幸代○。秋,大雨。藍田山水出,流五百余家。漢水溢,壞民室八十余家,所殺三百余人。
四夏,帝幸雍。
五春,帝幸隴西,又幸雍。○秋,幸代。
六冬,丐奴三萬騎入上郡,三萬騎入云中。使將軍李勉屯飛狐口,蘇隱屯句注,張武屯北地;又使劉禮屯霸上,徐厲屯棘門,周亞夫屯細柳,以備胡。月余,匈奴退軍皆罷○夏,大旱、蝗。○甲申。
七夏帝崩。帝寬惠恭儉,百姓富樂。景帝啟:元年夏,復收民田半租。
二御史大夫晁錯患諸侯強大,請以過稍削其攴郡;諸侯怨怒。
三春,吳王濞、楚王戊、膠西王卬、趙王遂、濟南王辟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反,南連越,北連匈奴,天下震動。帝誅晁錯,遣太尉周亞夫將三十六將軍擊之。吳楚攻梁,不克,亞夫擊破之,七國皆滅。于是始貶削諸侯權,宗室寖微。
四夏,立栗姬子榮為皇太子。
五○六○七春,帝怒栗姬,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夏,立膠東王徹為王太子,太子母王氏為皇后。取平陽公主女陳氏為太子妃。中元○二○甲午。
三夏旱,秋蝗。
四夏,蝗。
五○六夏,帝行幸雍。○夏,詔減笞法不過二百,自是笞者始得全○。匈奴入雁門、武威、酒泉、上郡取苑馬,吏卒戰死者三千余人。后元○二春,匈奴入雁門,殺太守。發車騎、材官屯雁門。
三春,帝崩。帝守文帝之業,家給人足。太子即位,年十六。武帝徹。建元元年春,行三銖錢。
二○三春,河決平原,大饑,人相食○秋,閩越圍東甌,東甌來告急。帝使太中大夫嚴??發會稽兵救之,未至,閩越走○秋,起上林苑。○甲辰。
四夏,旱。
五春,罷三銖錢,行半兩錢。初置五經博士。○夏,蝗。○六秋,閩越圍南越。南越守天子約,不敢發兵。遣大司農韓安國將兵出會稽,大行王恢出豫章救之。兵未逾嶺,閩越王弟余善殺王降,漢,乃罷兵。南越遣太子入侍。元光元冬,初令郡國貢孝廉一人。○春,車騎將軍李廣屯云中,程不識屯雁門,以備匈奴。六月,罷。
二冬,帝幸雍○。自漢興與匈奴和親,匈奴數敗約,漢驅之出塞而止。至是,王恢始建議伐匈奴,令馬邑豪聶壹誘致單于。夏,遣韓安國等五將軍伏兵三十余萬于馬邑旁。單于入塞覺之,亡去。漢追至塞,不及而罷,誅王恢。
三春,河徙自頓丘,東南入于渤海。夏,河決濮陽,泛濫十六郡,發卒十萬救河。
四中郎將唐蒙使南越,見蒟醬、筇竹杖,請通西南夷以制越。
五夏,發巴蜀卒通西南夷道,徭役費用甚多,皆閉昆明道不得成,巴蜀民始愁苦。○又發卒萬人,治雁門險阻。○秋,螟。
六冬初算商車。○春。穿漕渠通渭○匈奴入上谷。遣將軍公孫敖出代,公孫賀出云中,李廣出雁門,衛青出上谷。青頗斬首虜,諸將皆無功。李廣為匈奴所得,逃歸○夏。大旱蝗○帝幸雍○秋,匈奴盜邊。遣韓安國屯漁陽。元朔元春,立衛皇后。○赦○。秋,匈奴入遼西,殺太守,入漁陽雁門,敗都尉。遣衛青出雁門,李息出代,獲首虜數千級○。東夷穢貊君南閭等二十八萬口降,置滄海郡。○甲寅。
二春,令諸侯王得分郡邑封子弟為侯。○匈奴入上谷、漁陽。遣衛青、李息出云中,西至符離,獲首虜數千級。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遣校尉蘇建筑朔方城。夏,募民徙朔方十萬戶。○徙郡國豪杰于茂陵。
三夏,匈奴單于入代,殺太守;入雁門,殺略千余人。○西南夷道累年不通。御史大夫公孫弘請罷之,專意朔方。秋,罷西南夷屯,筑朔方城。
四冬,帝幸甘泉○、匈奴入代、定襄、上郡,殺數千人。
五春,大旱。○遣衛青出高闕,公孫賀、蘇建、李蔡出朔方,李息、張次公出右北平,凡十余萬騎擊匈奴。青圍右賢王,僅以身免,獲裨王十余人,男女萬五千余人。還,即軍中拜青大將軍,三子皆封侯,諸將侯者六人○秋,匈奴入代,殺都尉。六春,遣衛青率公孫敖等六將軍凡十余萬騎出定襄,斬首虜三千級。還,休士馬于定襄、云中、雁門。夏,衛青復將六將軍出,逾漠北,大克獲。右將軍蘇建及前將軍趙信以三千騎獨遇單于,戰敗,信降匈奴,建僅以身免。元狩元冬,帝幸雍○淮南王安、衡山王賜謀反,伏誅○大雪,民多凍死○夏,立子據為太子○匈奴入上谷,殺數百人。
二冬,幸雍。○春,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西,擊匈奴,過焉耆山,斬獲甚眾。夏,又出北地,過居延,獲三萬余級。匈奴入雁門。張騫、李廣出右北平,騫失期,廣為匈奴所圍○。秋,昆邪王以其眾四萬余人來降,置武威、酒泉郡。匈奴由是稍衰。
三夏,大旱○秋,匈奴入定襄、右北平,殺略千余。是時縣官費眾,倉庫空竭,貧民流徙,縣官無以賑之。帝寵貴河南人,卜式以諷百姓,莫有應者。○減隴西、北地、上郡戍卒半。○責吏卒穿昆明。
四春,作白金皮幣,銷半兩錢。○置均輸鹽鐵官。○夏,衛青將四將軍出定襄,霍去病出代,各萬余騎,步兵數十萬。青到漠北,圍單于,斬首萬九千級,追至闐顏山乃還。去病與右賢王戰,斬首七萬余級,封狼居胥山而還。
五○甲子。元鼎元○二夏,大水。○關東饑,下邑蜀粟以賑江南。
三冬,初令人告緡○。夏,關東饑,人相食。
四冬,帝幸雍,遂幸汾陰。初祠后土○幸洛陽○膠東人欒大以方技見上,月余,佩四金印,拜五利將軍,待以不臣之禮,使入海求神藥。于是燕齊迂怪之士爭言有禁方,能神仙者以萬數○夏,得寶鼎汾陰,迎置甘泉。
五帝幸雍,遂逾隴,登崆峒而還。初立泰畤于甘泉,親祠太一○夏,南越相呂嘉反,殺其王及漢使者。秋,遣路博德等五將軍五道擊之○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六十人○欒大詐覺,伏誅○西羌反○匈奴入五原。
六冬,將軍李息將十萬卒擊西羌,平之,以其地為五郡。○帝幸緱氏○秋,東越王余善反,將軍韓說擊之。元封元冬,帝北巡上郡,至朔方,登單于臺,勒兵十八萬。匈奴詟,不敢出,乃入塞,罷兵,歸甘泉。○東越殺王余善降,悉徙其民于江淮○春,帝幸嵩、高,遂東巡。夏,封太山,禪肅然,坐明堂。巡海上,至遼西、碣石,厲北邊,還甘泉。
二冬,帝幸雍○春,幸緱氏,遂至東萊,候神人不見,乃禱萬里沙,過祠太山,發卒數萬人,自臨塞決河,筑宣防宮,導河北行,為二渠○作通天臺、甘泉前殿,始廣諸宮室○朝鮮王右渠反,遣將軍楊仆、荀彘擊之。
三夏,朝鮮王來降,以其地為四郡。軍還,荀彘坐爭功棄市。陽仆贖為庶人○秋,武都氐人反,分徙其人于酒泉。○甲戌。
四冬,帝幸雍,通回中道,遂北出蕭關厲獨鹿鳴澤。自代而還,幸河東。○夏,大旱,民多渴死○秋,匈奴寇邊。遣拔胡將軍郭昌屯朔方。
五冬,帝南巡,至南郡,祀虞舜于九疑。登灊天柱山,自潯陽浮江,舳艫千里,薄樅陽而出并,北至瑯邪,并海。春,還至太山,增封,因朝諸侯,受計于明堂。夏,還甘泉○。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六冬,帝幸回中○春,作首山宮于蒲坂○帝幸河東。○益州昆明反,遣郭昌將兵擊之○秋,大旱蝗。太初元冬,帝幸太山,祠上帝,禪嵩里,望祀蓬萊,還受計甘泉○春,起建章宮,千門萬戶○夏正律厲,以寅月為正首○遣公孫敖□受降城于塞外○秋,帝幸安定○帝聞大宛有善馬,求之不得,使將軍李廣利將數萬人伐大宛。
二春,帝幸河東○籍吏民馬補車騎馬。○秋,蝗。○遣浚稽將軍趙破奴將二萬騎出朔方擊匈奴,不還。
三春,帝東巡海上。夏,還。增封太山。禪石閭○遣光祿大夫徐自為筑五原塞外列城,西北到盧朐山。遊擊將軍韓說將兵屯之。強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城○。秋,匈奴單于入定襄、云中,殺略數千人,破壞光祿諸亭障。又入張掖、酒泉,殺都尉。
四春,大宛殺王毋寡降,得馬三千余疋而還。于是外國震恐,爭遣使入朝貢,以窺漢之廣大。上每巡狩,常從胡客,多為侈靡,以夸示之。○冬,幸回中○。天漢元春,幸甘泉、河東。○夏,大旱。○秋,謫戍屯五原。
二春,帝幸東海,還幸回中○夏,李廣利將三萬騎出酒泉擊匈奴,斬首萬余級。都尉李陵以步卒五千出居延,與單于戰,斬首萬余級,力盡,降匈奴○東方盜賊群起,遣繡衣使者暴勝之等分道捕逐,僅能克之。○甲申
三春,帝幸雍,遂至安定、北地。匈奴入五原、酒泉。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商丘成將二萬人出西河,馬通將四萬騎出酒泉○夏,丞相劉屈牦坐與李廣利謀立昌邑王為嗣,皆族誅。廣利戰不利,遂將其眾降匈奴,歸者千人中唯一二。
四春,帝幸東萊,臨大海;又幸太山修封。夏,還甘泉○。是時,天下疲于兵革,上亦悔之,下哀痛之詔,深陳既往之悔。禁苛暴,止擅賦,務本勸農,民稍蘇息。后元元春,幸甘泉,遂幸安定。○夏,侍中仆射馬何羅謀反,伏誅。○甲午。二春。帝幸五柞宮○戾太子既死。皇子燕王旦廣陵王胥多過失。帝欲立少子弗陵。恐母后亂國。乃先誅其母鉤弋夫人。上疾篤。立弗陵為太子。年七歲。霍光金日?上官桀受遺詔輔政。上崩○冬。匈奴入朔方。昭帝弗陵。始元元年夏,益州反,遣水衡都尉呂破胡擊之。○秋,大水○燕王旦自以年長不得立,與齊王澤、中山王長謀反。事覺,秋,澤、長等伏誅,旦以至親,勿治。
二冬,發習戰射士詣朔方,屯田張掖郡。
三○四春,立皇后上官氏。后,霍光外孫,上官桀之孫也。以后父安為驃騎將軍。○冬,大鴻臚田廣明擊益州。
五春,夏陽男子張延年詣闕,詐稱衛太子,京兆尹雋不疑收案誅之。○秋,田廣明破益州,斬首捕虜三萬人。
六。夏,大旱。○秋,罷榷酤。元鳳元春,武都氐人反,遣執金吾馬適擊之。○夏,上官桀與霍光爭權,詐為燕王旦,上書言光罪。帝知其詐,益親厚光,有毀光者輒怒之。桀乃與蓋長公主、桑弘羊謀殺光,廢帝,立燕王。事覺,皆族誅。光威震天下。
二○三冬,遼東烏桓反,遣度遼將軍范明友擊之。○甲辰。
四夏,平樂監傅介子使樓蘭,因斬其王首而歸,以威示西域。
五○六。夏,烏桓復犯塞,遣范明友擊之。元平元。夏,帝崩,無嗣,霍光迎武帝孫昌邑王賀立之。即位,淫亂,光復白太后廢之,誅昌邑群臣二百余人,迎衛太子孫病已于民間,以為昭帝嗣,時年十八,更名詢。冬,立皇后許氏。宣帝詢。本始元年春,霍光稽首歸政,帝不許。事皆先聞光,然后奏御。公卿皆以定策安宗廟功增邑受封。
二○三春,霍光夫人顯鴆殺許后○夏,旱○。匈奴侵烏孫,遣田廣明等五將軍兵十五萬與烏孫合擊匈奴,獲名王已下四萬余級。冬,單于自擊烏孫,值大雪,人畜死者什七八,因以饑饉,諸國羈屬者皆瓦解,攻盜不能治,匈奴遂衰。
四。春,立皇后霍氏,光女也。地節元○二春。霍光薨。以光子禹為左將軍。兄子云為侍中。奉車都尉山領尚書事。皆封侯○上始親政事。勵精為治○夏。許后子奭為皇太子。○甲寅。
三○四。帝知霍氏毒殺許后事,稍斥退其親黨。秋,霍禹憂懼,謀反,族誅,廢霍后,連坐誅滅者數十家。元康元○二春,立皇后王氏。
三○四○。神爵元春,上幸甘泉。河東○先零羌豪楊玉反,遣后將軍趙充國討之。○秋,大旱○趙充國誘罕開種羌以擊先零,大破之。罷騎兵,留萬人屯田,稍以爵賞壞其支黨。
二夏羌人斬楊玉首降○衛司馬鄭吉擊車師,破之。匈奴大亂,日逐王將其眾萬余人詣吉降。○初置西域都護中西域而立幕府,以鎮撫諸國,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匈奴遣名王奉獻和親。
三○四夏,匈奴單于遣弟呼留若王來朝。○甲子。
五。鳳元春,上幸甘泉。○冬,左馮翊韓延壽棄市。
二春,上幸雍○。秋,匈奴楃衍單于為其眾所叛,自殺。五單于爭立,更相殘滅。冬,匈奴呼遫累單于率眾來降,封為列侯。
三春,上幸河東○。置河西屬國都尉,以處匈奴降者。
四。春,匈奴呼韓邪稱臣,遣弟谷蠡王入侍。以邊塞無寇,減戍卒什二○。大司農丞耿壽昌奏言:故事,歲漕關東谷四百萬斛以給京師,用卒六萬人,宜糶三輔、弘農、河南、上黨、太原郡,足給京師,可減關東漕卒之半。從之。甘露元春,上幸甘泉○呼韓邪單于遣子右賢王入侍。呼韓邪兄左賢王自立為郅??單于,亦遣子入侍。冬,呼韓邪單于遣弟左賢王來朝賀。
二春,珠崖郡亂。夏遣護軍都尉張祿擊之。
三春,上幸甘泉○呼韓邪單于為郅??所破,稱臣入朝。遣衛將軍、車騎將軍將萬六千騎送單于還幕南,保光祿城。郅??初以呼韓邪不能復還,乃西收右地;聞漢兵至,懼,引兵西,滅呼偈堅昆丁令而都之。
四○。黃龍元。春,上幸甘泉。呼韓邪單于來朝。○冬,帝崩。帝綜核名實,信賞必罰,官不數遷,是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元帝奭。初元元年春,立皇后王氏。○匈奴來告饑,轉云中、五原谷二萬斛以給之。○以太子太傅蕭望之為前將軍,少傅周堪為光祿大夫,及宗正劉更生皆寵任用事。○甲戌。
二春,上幸甘泉。夏,立子驁為皇太子。○冬,中書令石顯譖蕭望之下獄自殺,及周堪、劉更生皆被廢逐。公卿已下畏顯,皆重足而立。
三春,珠崖反,用待詔賈捐之議,廢其郡。○夏,旱,罷建章、甘泉衛士,令就農。
四春,上幸甘泉、河東。
五。春,上幸雍○。郅支單于怨漢,擁護呼韓邪,殺漢使者谷吉,自以負漢深,又聞呼韓邪益強,乃西奔康居。王以女妻郅支,尊禮之,欲倚其威以脅諸國○罷鹽鐵官。永光元春,上幸甘泉。
二秋,西羌反,遣右將軍馮奉世擊之。奉世請兵四萬人,期一日可克。帝與之萬二千人,不克;益王六萬人,乃克之。
三冬,以用度不足,復鹽鐵官。
四春,帝幸雍○冬,罷祖宗廟在郡國者。
五。春,帝幸甘泉,遂至河東。○冬,幸長楊,大獵。○毀太上皇、孝惠廟園。建昭元春,帝幸雍。○甲申。
二春,帝幸甘泉,遂至河東。○冬,大雪,深五尺。○魏郡太守京房譏刺石顯,顯譖殺之。
三郅支益強,西域皆長服之。冬,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矯詔發城郭軍兵四萬人襲擊郅支,獲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六十余人,威振西域。丞相、御史及石顯皆害其功,軍還, 賞不行。
四春,以討郅支功告祠郊廟。
五。秋,帝寢疾,盡復祖宗園廟舊祀。竟寧元。春,呼韓邪單于來朝,請罷備邊卒。郎中令侯應以為不可,乃止。○夏,帝崩。帝優游不斷,漢業始衰。太子即位,尊王皇后為太后,以太后弟衛尉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王氏始專政。成帝驁。建始元年夏,封舅譚、商、立、根、逢五人為關內侯。○冬,作長安南北郊。罷甘泉泰畤、河東后土祠。
二春,罷雍五畤○。立皇后許氏○夏,大旱。
三秋,關中雨四十余日。四。春,罷中書宦官。初置尚書員五人。○初,河決金堤、兗、豫諸郡。冬,河堤使者王延世塞之,二十六日而成。河平元春,匈奴復株累單于新立,遣右賢王伊祈黃渾來朝。伊祈黃渾乞降,光祿大夫谷永、議郎杜欽以為不可受,從之。果詐降者。○甲午。
二○三○四。春,單于來入朝。○王鳳嫉丞相王商之賢,誣以罪,商嘔血死。陽朔元冬,京兆尹王章言王鳳過惡,章坐死,妻子徙合浦。自是天下莫敢譏斥王氏。
二○三夏,穎川鐵官徒申屠圣等百八十人劫庫兵為群盜,遣使討平之。○秋,王鳳薨。以鳳從弟音為大司馬車騎將軍,秉政。鳳弟譚素倨,故鳳不薦譚而薦音自代也。
四○。鴻嘉元春,帝幸昌陵。○初作昌陵。
二春,帝幸云陽○徙郡國豪杰五千余戶于昌陵。
三冬,許后坐姊為媚道廢。陽阿公主侍者趙飛燕及其女弟始得幸。姊弟專妒,帝由是絕嗣。○廣**鄭躬作亂。○甲辰。
四。秋,河決勃海、青河,用李尋議,遂不塞。○鄭躬黨浸廣,至萬余人。冬,詔發廣漢、蜀郡二萬兵擊滅之。永始元夏,封舅曼子莽為新都侯。莽善飾名譽,士多稱之。○立趙飛燕為皇后,女弟為昭儀。封太后姊子淳于長為侯。○昌陵作數年不成,府庫空竭,天下遍被其勞。秋,罷昌陵。
二春,王音薨。以鳳弟商為大司馬,輔政。
三冬,尉氏人樊并、山陽鐵官徒蘇令皆劫略吏民,賊殺長史,詔討平之。○□甘泉太畤、河東后土、雍五畤祠。
四。春,帝幸甘泉、河東。元延元春,帝幸雍。○冬,王商薨,弟根代為大司馬。○時人多譏切王氏,帝亦疑焉。故丞相張禹常為帝師,帝虛心問禹,禹曰:鄙儒亂道誤人。帝由是不疑王氏。○是歲,后宮許美人、曹才人皆生子,趙昭儀妒殺之。
二春,帝幸甘泉河東○冬,幸長楊。縱胡人校獵○烏孫末振將殺大昆彌而病死,右中郎將假會宗誅其太子番丘。
三春,帝幸雍。
四。春,帝幸河東甘泉○。帝以定陶王子欣為賢,王,祖母傅太后亦私事趙后,昭儀及王根,三人皆欲自托,爭稱譽之。綏和元春,立欣為皇太子○帝幸雍○夏,廢丞相御史大夫官,置三公○冬,王根病免。王莽告淳于長及紅陽侯立罪而去之。莽代根為大司馬,乃折節散財交士以立,名聲傾諸父焉○初罷刺史,置州牧。○甲寅。
二。春,帝幸甘泉。河東還,暴崩。趙昭儀自殺○哀帝即位,尊王太后為太皇太后,趙后為皇太后,父定陶恭王為恭皇祖,母傅太后為恭皇太后,母丁太后為恭皇后。于是下、傅用事,而王氏稍黜。王莽以病免,王根、王立皆以罪廢逐。哀帝欣。建平元年春,傅太后誣中山馮太后祝詛上,馮太后自殺,馮氏死者十七人。
二春,罷司空及州牧,復御史大夫、刺史官,○夏,尊恭皇太后曰帝太太后,恭皇后曰帝太后,尋崩○秋,待詔夏賀良以妖妄誅○丞相朱博自殺○帝屢誅大臣,欲強主威以則武、宣,而嬖幸用事,賞罰益紊矣。
三冬,待詔息夫躬誣告東平王云與后祝詛上,皆自殺。
四。夏,幸臣董賢封為高安侯。上為賢起第,如天子禮。武庫禁兵,上方珍寶,其上等皆在賢家,乘輿所服,乃其副○。尊帝太太后為皇太太后。元壽元春,皇太太后崩○帝欲益封董賢,丞相王嘉封還詔書。上大怒,收嘉下獄,嘔血死。秋,以董賢為大司馬,領尚書事,勢傾海內○單于求朝,帝不許。楊雄諫,乃許之。
二。春。匈奴單于烏孫大昆彌來朝○夏。復置三公官○帝崩無嗣。元后召新都侯莽。委以尚書事。及殿中兵董賢自殺。元后以莽為大司馬。迎元帝孫中山王衎立之。孝成趙后。孝哀傅后皆廢。絀自殺。平帝年九歲。太后臨朝稱制。平帝衎。元始元年春,群臣請尊王莽為太傅、安漢公。莽乃奏紹封諸侯,惠賜庶民,以取悅上下之人;又引劉歆等為羽翼,云欲興禮樂,致太平,上以欺太后,下以惑眾庶,權與人主侔矣。
二夏,旱,○安漢公已下獻田宅,賦貧民。秋,莽遣人諭說江湖賦,令自出;又賂單于,令改名,遣女入侍。所以誑耀媚事太后,下至旁側長御,方故萬端。
三春,納莽女為皇后。○夏,莽奏定上下車服及田宅之制,學校之禮○莽世子宇非莽隔絕衛氏,以血灑莽門。莽殺宇,盡誅衛氏,因連引郡國豪杰不附已者,及紅陽侯立,皆殺之,死者以百數,海內震恐。○甲子。四春,立皇后秦氏,加莽號曰宰衡。○莽諷西羌令獻地,置西海郡,增法五十條,犯者徙西海,徙者以千萬數,民始愁怨。又更易百官及郡縣名制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犯。吏民上書亟請加賞于莽者,前后四十八萬七千余人。
五。春,加莽九錫。○帝崩,莽取宣帝曾孫之子嬰,年二歲,托云:卜相最吉。是月,前??光立之。謝囂奏瑞石文告安漢公莽為皇帝。于是吏民爭獻符瑞。元后怒而力不能沮,乃令莽如周公故事,稱攝皇帝,禮儀一如天子,吏民皆稱臣。
漢孺子嬰居攝元年春,立嬰為皇太子,曰孺子○夏,安眾侯崇起兵欲誅莽,攻宛,不克而死。○西羌反,逐西海太守。
二春,護羌校尉竇況擊破西羌○。夏,改造錯刀、契刀、大錢○。秋,東郡太守翟義起兵誅莽,立嚴鄉侯信為天子,眾十余萬。三輔盜賊趙明、霍鴻等并起,眾且十萬。莽皇懼,作大誥,言將復辟之意。遣王邑等八將軍擊信、義,滅之。初始元春邑還軍,擊斬明鴻等。于是莽自以獲天人之助,謀即真矣。○冬,莽以符命進,稱假皇帝,以應天命,云:俟孺子加元服,復于明辟。梓潼人哀章又獻天璽金策。莽遂即皇帝位,以十二月為正月。新王莽建國元年春,莽。封孺子為定安公。○令人不得私賣買田及奴婢。有敢非井里圣制及挾五銖錢、言大錢當罷者,流諸四裔。于是農商失業,民涕泣于道路。又改易蠻夷印綬。匈奴始怨叛。
二秋戊巳,校尉史陳良、終帶殺校尉,劫略吏民,自稱漢大將軍,亡入匈奴。○更名匈奴單于曰降奴服于○甄豐子尋、劉歆子梤復獻符命,莽怒,殺之,連坐死者數百人。
三河決清河,召能治水者數百人,問以治河之術,卒無所施行。
四○五元后崩,○西域焉耆叛,殺都尉。○。甲戌。天鳳元置州牧、郡監。
二冬,以災害減吏祿,○莽多遣中郎、繡衣執法監察州郡。其人乘權勢,更相奏舉,章交道路,莽不能察其是非,獄訟連年不決。莽自以專權得漢政,不委信臣下,有司受成茍免,因緣為奸,競為貪苛,谷糴常貴,百姓窮困,始為盜賊焉。
三春,地震。莽下詔曰:地有動有震,震者害,動者不害。夫坤,其動也辟,其靜也翕。一翕一辟,萬物生焉。其自誣飾,皆此類也。山崩,壅涇水,群臣上壽,以為土填水,匈奴滅亡之兆。群下從諛亦如之。
四瑯邪女子呂毋起兵,殺縣長。
五瑯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時青、徐盜賊螽起,皆附于崇,眾至數萬人,擊破探湯侯田況,殺萬余人,所過殘滅,號曰赤眉。
六。莽遣大司馬嚴尤等十三將軍,將四十萬眾,赍三百日糧,欲同時出塞逐匈奴,內之丁,令分其地,立呼韓邪十五子。嚴尤、苦諫,免為庶人。又募伎術之士以萬數,師久屯不行,運轉不已,天下騷然,以至于亡,終不能出塞。地皇元莽自言:受命三萬六千歲,作九廟,提封百頃,黃帝廟方四十丈,高十七丈,余廟半之,費用巨百萬,卒徒死者以萬數。○南方饑饉,綠林賊起,數月至七八千人。
二秋,關東大饑,○綠林賊破荊州,收還,至亡萬余。時民皆饑愁,州郡不能慰安,又不得擅發兵,以故盜賊寖多。唯翼平連率田況發兵擊之,多所摧破。況請毋出大將以擾民,唯選牧尹明其賞罰,賊必可平。莽疑況,召之還。
三蝗饑,民相食○綠林散為下江、新市、平林兵。莽遣將孔仁、嚴尤、陳茂擊下江等兵,王輔、廉丹擊赤眉,丹戰死○漢宗室劉??起兵,春陵、新市、平林皆附之。莽將甄阜、梁丘賜破??于小長安。??弟秀說下江、平林,下之。漢淮陽王玄。更始元年:漢梁王永淮南王李憲元○新市平林共立劉圣公為帝○夏劉秀大破莽將王尋王邑兵百萬于昆陽。郡縣爭應漢。旬月遍天下○隗囂起隴右○公孫述起蜀○更始拔宛。聽譖殺劉??○秋,三輔豪杰共殺王莽。
臣光曰:高祖奮布衣,提三尺劍,八年而成帝業,其收功之速如是,何哉?惟其知人善任使而已。故高祖自謂鎮國家、撫百姓,不如蕭何;運籌策,決成敗,不如子房;戰必勝,攻必取,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所以取天下。韓信亦曰:陛下不善將兵而善將將。斯言盡之矣。呂氏之亂,漢氏不絕如線,然而卒不能為患者,外有宗藩之強,內有絳。灌之忠也。文景之時,天下家給人足,幾致刑措,后世皆知稱慕,莫能及之。夫民之情,何嘗不欲安樂而富壽哉。文、景能勿擾而已矣。孝武喜淫侈,慕神仙,宮室無度,巡游不息,窮兵于四夷,嚴刑而重賦。跡其行事,視秦皇何遠哉!止以崇儒重道,求賢納諫,故其成敗若此之殊也。孝昭以童稚之年,辯霍光之忠,確然不可動,何天資之明也!然光猶專政而不歸,此則光之罪矣。孝宣綜核名實,信賞必罰,使吏稱其職,民安其業,方之孝武,功烈優焉。孝元優游不斷,漢業始衰。孝成荒于酒色,委政外家。孝哀狠愎不明,嬖幸盈朝,陵夷至于孝平,以幼沖嗣位,王莽因之,遂移漢祚。莽恃其詐慝,煩民玩兵,罪盈怨積,而天下叛之矣。○冬,更始北都洛陽,政令無紀,諸將恣橫,民皆思莽朝○以劉秀為大司馬,殉河北○卜者王郎稱帝于邯鄲,燕、趙皆應之○廬江太守李憲自稱淮南王。○甲申。
二成公孫述元○春更始遷都長安隗囂入朝○夏劉秀擊滅王郎更始召秀還秀不應命殺尚書令謝躬略有河北之地○冬赤眉西趣長安劉秀亦遣鄧禹殉關中○梁王劉永與青徐賊張步董憲連兵□據東方○公孫述自稱蜀王
司馬溫公稽古錄卷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