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菉友著《教童子法》一卷,附《四書說略》后,雖只十三紙,卻頗有精采語,即使未能上比古人,亦足與張香濤《軒語》競爽矣。如云,“學生是人,不是豬狗。讀書而不講,是念藏經也,嚼木札也。”又云,“小兒無長精神,必須使有空閑。”均清楚爽利可喜。又謂作詩文必須放,放之如野馬踶跳咆哮,不受羈絆,久之必自厭而收束矣。此則可通于文藝制作,尤有見識,非平常為父師者之所能知矣。《四書說略》雖多為作時文而設,亦多有雋語明通語。有一處云,“古人帶經而鋤,樊遲何故學之,即學之又何用請之?請之者,浮海之意也。”案李氏《焚書》卷三,《卓吾論略》中云,“年十二,試老農老圃論,居士曰,吾時已知樊遲之問在荷蕢丈人間,然而上大人丘乙己不忍也,故曰小人哉樊須也,則可知矣。”上下三百余年,意見暗合,此亦難得而可貴也。山東學者似特別多情味,不佞所喜者有三人,即桂未谷郝蘭皋與王菉友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