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可藏本《天游閣集》題記 甘遁
究齋先生得《天游閣集》,皆當日手訂原稿,凡詩五卷,中缺第四卷,余亦多有割裂,蓋未定之本也。太清與明善主人,同生艷于嘉慶四年已未,主人生朝在上元后一日,太清更稍前數日。集中紀年始于丙戌,乃道光六年,年二十八,至十八年戊戌,主人薨逝,年政四十。詩稿以二十二年壬寅止,則太清年四十四矣。其事實備見詩注,惟卒年無考。此集未知曾刊行否 明善主人詩曰《流水編》。尚有傳本,記俟搜訪。宣統己酉春日,珍重假觀因題卷端,甘遁。
風雨樓本《天游閣集》前識語 冒廣生
鈍宦曰:少時聞外祖周季貺先生(星詒)言太清遺事綦嘩,其后以計偕入都,與臨桂王幼遐侍御(鵬運)論詞,至滿洲人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語。幼遐藏詞至多,獨以未見漁樵二歌為憾,謂朱希真《樵歌》及太清《東海漁歌》也。太清為貝勒(奕繪)側室,貝勒自號曰太素道人。前年余從後齋將軍(溥侗)假得太素所著《明善堂集》,嘗刺取太清遺事賦六絕,嘉興沈子封提學(曾桐)亟嗟異之。今年春,黃陂陳士可參事(毅)得此冊於廠肆,凡詩五卷,缺第四卷,詞四卷,缺第二卷,中多割裂,蓋當時未經寫定之本。略為排此,間加考證,以詒好事。太清姓顧,或曰吳人,或曰顧八代之裔。宣統己酉七月。
風雨樓本《天游閣集》詩補按語 冒廣生
鈍宦曰:余錄《天游閣集》竟,復從《國朝閨秀正始集》得其詩六首,皆集中所無者,不知編集時手自刪去,抑在原缺之第四卷中耶?臨桂況夔笙舍人周頤曾云,在京師地攤買得此集。夔笙頃流寓江南,無從借勘。《正始集》小傳稱太清字子春,有《子春集》,其集名亦與此異。
陳士可藏本《東海漁歌》題記 甘遁
甘遁邨萌校定天游閣詞,曰《東海漁歌》者,舊凡四卷,中缺其一。而首卷篇葉特多,因分析之,以足四卷之數。別錄一本中有《金縷曲 為阮相國題宋本<金石錄>>>。其后段云:“南渡君臣荒唐甚,誰寫亂離懷抱。抱遺憾、訛言顛倒。賴有先生為昭雪,算生年、特紀伊人老。”自注:“相傳易安改適事,相國及靜春居劉夫人辨之最詳。”三復斯言,悄然興感。夫以幽棲居士,遭泆女之譏,惠齋夫人,騰棋客之謗。才嬡不幸,大抵如斯。異代相憐,端在同病。如易安者,汴京故家,建炎命婦,流離多難,已愈四旬,喘息僅存,惟欠一死。庸詎蒙羞多露,靦汗下堂,跋彼讕言,徒乖雅道。敬援風人托興之旨,以助前哲辯誣之論,后有覽者,當鑒其衷。宣統紀元已酉三月京師寓廬寫記。
西泠印社本《東海漁歌》序 況周頤
光緒戊子、己丑間,與半塘同客都門,于廠肆得太素道人所著《子章子》及顧太清(春)《天游閣詩》,皆手稿。太清詩楷書秀整,惜詞獨缺如。其后僅得聞《東海漁歌》之名,或告余手稿在盛伯希處,得自錫公子;或曰文道希有傳鈔本,求之皆不可得。思之思之,二十年于茲矣。
癸丑十月,索居海隅,冒子甌隱自溫州寄《東海漁歌》來,欹床炳燭,雒誦竟卷,低徊三復而涵詠玩索之。太清詞得力于周**,旁參白石之清雋,深穩沈著,不琢不率,極合倚聲消息。求其詣此之由,大概明以后詞未嘗寓目,純乎來人法乳,故能不煩洗伐,絕無一毫纖艷涉其筆端。
曩閱某詞話謂:“鐵嶺詞人,顧太清與納蘭容若齊名。”竊疑稱美之或過。今以兩家詞互校,欲求妍秀韶今,自是容若擅長;若以格調諭,似乎容若不逮太清。太清詞,其佳處在氣格,不在字句,當于全體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闋為論定,一聲一字為工拙。此等詞,無人能知,無人能愛。夫以絕代佳人,而能填無人能愛之詞,是亦奇矣。夫詞之為體,易涉纖佻,閨人以小慧為詞,欲求其深隱沈著,殆無一二焉。吾友南陵徐君乃昌,刻《閨秀詞》至百家,旁搜博采,幾于無美不臻,而唯太清未備,亦遺珠之惜也。
末世言妖競作,深文周內,宇內幾無完人。以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云之滓。變亂黑白,流為丹青,雖在方聞騷雅之士,或亦樂其新艷,不加察而揚其波;亦有援據事實,鈎考歲月,作為論說,為之申辯者。余則謂:言為心聲,讀太清詞可決定太清之為人,無庸斷斷置辯也。
余有詞癖,唯半塘實同之。曩在京師,搜羅古今人詞,以不得漁樵二歌為恨事,宋朱希真《樵歌》及《東海漁歌》也。洎余出都后數年,半塘乃得《樵歌》刻之;今又十數年,而余竟得《漁歌》。而半塘墓木拱矣。嗟乎!一編幸存,九原不作,開茲縹帙,能無悁悁以悲耶!《東海漁歌》凡四卷,缺第二卷。曩閱沈女士善寶《閨秀詞話》。得太清詞五闋,錄入《蘭云菱夢樓筆記》。今此三卷中適無此五闋,當是編入第二卷者,則是第二卷亦不盡缺。惜乎不得與半塘共賞會也。上元癸丑仲冬,桂林況周頤夔笙序菸海上寓廬。
西泠印社本《東海漁歌》后記 況周頤
右詞五闋,見錢塘沈湘佩女史善寶《閨秀詞話》,適為三卷中所無,當是編入第二卷者。甲寅六月,蕙鳳詞隱記。
《東海漁歌》三卷,附補五闋,甲寅荷花生日校畢。各闋后間綴評語。太清詞亦未即卓然成家,閱者能知其詞之所以為佳,再以評語參之,則于倚聲消息思過個矣。蕙風再記。
過錄陳士可藏《東海漁歌》鈔本題記 冒廣生
況夔笙借此詞排印,刪改均出其手。又刪去眉批,間于詞后附其評語。至宋詞目后余所跋語,乃將“鈍宦”二字改作“周頤”,則盜名矣。此本當時未寄還,越三十八年乃復見之。鈍宦冒廣生,庚寅清明日年七十八歲記,時在上海。
顧太清《宋詞選》目錄(殘)后記 冒廣生
右太清所錄《宋詞》一卷,凡七十四首。詩集中有《選宋詞三卷遂以詞中七言句集為三十八絕》云云,知此卷亦是殘稿也。為寫目錄一通,附《天游閣集》后,俾知作者抉擇之旨所在。庚戌十月鈍宦記。
詞學季刊《東海漁歌》第二卷后記 龍沐勛
右太清(春)《東海漁歌》二,紹興諸貞壯先生(宗元)舊藏,號稱海內孤本者也。余從彊邨老人所假得錄副。貞壯原跋云:“余既得其原稿,復移錄此冊,以便校印。”其書樓不戒于火,原稿恐早蕩為飛煙,貞壯旋歸道山,副本亦無從蹤跡矣。往年況蕙風先生得《漁歌》二卷,存卷一、卷三、卷四,而缺卷二。當付西泠印社,用活字版印行,而為之序曰:“曩在京師,搜羅古今人詞,以不得漁樵二歌為恨事。”又稱:“太清詞得力于周**,旁參白石之清雋,深穩沈著,不琢不率,極合倚聲消息。求其致此之由,大概明以后詞,未嘗寓目,純乎宋人法乳。故能不煩洗伐,純無一毫纖艷涉其筆端。曩閱某詞話謂:‘鐵嶺詞人,顧太清與納蘭容若齊名。’竊疑稱美之或過。今以兩家詞互校,欲求妍秀韶令,自是容若擅長;若以格調論,似乎容若不逮太清。太清詞,其佳處在氣格,不在字句,當于全體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闋為論定,一聲一字為工拙。此等詞,無人能知,無人能愛。夫以絕代佳人,而能填無人能愛之詞,是亦奇矣。”蕙風論詞,以重、拙、大為主,而于太清之作,備極推崇,可想見其格調之高矣。頻年兵燹,舊籍日稀,今此殘帙,既合刻未能,輒先揭載,以資流布,亦庶幾稍彌蕙風之缺憾云。傳聞日本鈴木虎雄博士藏有《漁歌》六卷足本,不知視此奚如。合浦珠還,定在何日?聊志數語,以待后緣。癸酉仲夏沐勛附記。
竹西館本《東海漁歌》序 王佳
丁丑春,老友慶博如先生出示國朝閨秀顧太清《天游閣詩集>>。因而錄之。集后附詞四闋,有況夔笙筆記,稱太清詞集名《東海漁歌》。求之逾十年不得。予窺見一斑,更思睹其全豹,向往之股,殆同況氏,然亦無從尋覓也。
庚辰六月,表弟張霈卿于齊君景班齋中假得《東海漁歌》詞,為蕙風排印本。嗣又得朱彊邨鈔本《漁歌》一卷。沉氏稱四卷缺第二卷,附補遺五闋,朱氏本適足補卷二之缺。數日之間,于況氏未曾夢見者一并見之,可謂有美必合者矣,于是盡兩日工,錄副以歸之。因念縹緗易散,已少留傳,竹簡久磨,頗難尋覓,忍使既合之璧,隨故國以飄零,遺物之編,作空山之風雨也哉?爰用聚珍板合印一通,以貽海內同好,并以太清軼事數則,附諸卷首,以資街論。
傳聞日本鈴木博士藏有《漁歌》六卷。況氏疑《閨秀詞話》所載之五闋,是編入第二卷者,今考鈔本中與補遺重見者只二闋,余三首未載入。又《天游閣集》有《柳枝》十二首,冒鈍宦注稱此十二首有太清朱筆自注:“此詞移入《東海漁歌》集。”今此四卷中亦未見此十二首,是此外猶有遺帙也。海外有《漁歌》六卷,其信然歟?尚冀旦暮遇之,俾成足本,是又予所私幸者也。辛巳首夏,王佳壽森于竹西小隱。
鈔配本《東海漁歌》題序 李一氓
清顧春(女)撰,四卷。木活字本三卷,鈔配一卷。顧詞在清代僅有極少傳鈔本,徐乃昌匯刻清《閨秀詞》時,亦未見刊入。況夔笙一九一三年得鈐本,缺第二卷,一九一四年由杭州西泠印社以木活字排印發行。余藏此本。王佳毒森一九四零年得朱祖謀鈔本一卷,恰為第二卷,遂加三卷于一九四一年鉛印發行。齊燕銘有藏本。一九七七年假得,依活字本規模,框行為同一式,用羅紋紙墨印鈔配第二卷,遂成全帙。
書前,余倩潘絜茲同志寫作者圖像一幅。后悉啟功先生藏作者“聽雪小照”——作者有《金經曲》一闋,自題此圖,再倩絜茲同志重橅一過,置于第三卷之首。書分訂二冊,重加裝整,復護以錦套,甚闊矣。《香珊瑚館詞》載:“家藏善孚齋‘王孫乘槎載妓圖’,中有天游老人(即顧春)《齊天樂》一闋,為集外之作。”茲轉錄于次:“眾香國里香風起,靈槎御風而下。天女腰肢,維摩眉宇,聞是王孫自寫。欲何為也?有百八牟尼,一函般若。不著纖塵,屏除一切更嫻雅。 本來心在云水,現官身說法,恁般瀟灑。不染峰巒,不增泉石,一片青天光射。翠鬟嬌姹。豈謝傅東山,管弦游冶。載個人兒,散天花侍者。”此詞意味,與《漁歌》合調,當為顧作,惜況、王均未留意,補刊入卷。況刊補入之五詞,見沈善寶《閨秀詞話》,僅兩闋在第二卷,多出三闋,以此,集外《補遺》,應為四闋也。楊鐘義《白山詞介》。選錄奕繪詞十二首,而不及顧詞,不知何故。復見王世襄同志藏有“天游閣”古琴一張,為顧氏原物,記之可補太清軼事。
李一氓鈔配本《東海漁歌》題跋 齊燕銘
顧太清詞集《東海漁歌》。詩集《天游閣集》,初未有刊本。一九零九年即宣統元年己酉,黃陂陳士可(毅)得兩稿于北京廠肆,詩五卷“缺第四卷,詞四卷”缺第二卷。冒鶴亭(廣生號鈍宦)鈔得后,以詩集第五卷前半析出,聊補第四卷之缺,并加考證,付風雨樓以鉛字排印。越四年,以詞集寄況夔笙(周頤號蕙風),次年況復據沈善寶《閨秀詞話》所載五首,輯為《補遺》付西泠印社以木刻活字排印,原缺第二卷仍之。一九四一年王壽森(佳)得朱彊邨鈔本《漁歌》一卷,適足補原第二卷之缺,又輯近人筆記有關太清者為《太清軼事》一卷,附集排印。一氓同志見而喜之,乃出所**泠排印木,倩人鈔配第二卷,并錄王序及所輯軼事于后。又《天游閣集》迻錄《柳枝詞》十二首于《補遺》之后。此十二首者,太清在集中自注移入《東海漁歌》云。至此,《東海漁歌》乃成今日所見最完善之本,一氓可謂好事者矣。
論有清一代詞人,向以太清與納蘭并稱。余嘗以為容若詞自秀雅,而太清之真淳本色,則非容若所及。況蕙風云:以格調論,似容若不及太清,可稱讜論。
太清為貝勒奕繪側室,生于清嘉慶四年己未(一七九九年),卒年不詳。考《詩集》注明年月者,最后為壬寅夏四月二十二日。壬寅者,道光二十二年(一八四二年),則卒年當在此后,約五十余歲。太清或云吳人,或云顧八代之后(滿洲鑲黃旗伊爾根覺羅),或云鄂文端(鄂爾泰)曾孫女,姓西林覺羅氏,幼經變故,養于顧氏。疑莫能明。考太清詞《清平樂 謝人贈蕓苔菜》序云:“不食此味已二十六年矣!”蕓苔俗名金花菜,上海人謂之草頭,江南甚多。“五 四”時代以前,京中絕無此物。又《定風波 謝人贈蜜清荔枝》云:“二十七年風景變,曾見連林閩海野人家。”閱此,則太清十歲左右,不僅在江南,而且亦曾游閩海。又奕繪詞《浣溪沙》:“此日天游閣里人,當年嘗遍苦酸辛。”又云:“曠劫因緣成眷屬”云云。則“幼經變故”之語,似亦可信,特不詳其經過耳。
奕繪號太素,為清高宗第五子榮純親王永琪之孫,榮恪郡王綿億之子,與太清同年生,卒于道光十八年戊戌(一八三八)。府邸在太平湖,今中央音樂學院,即其舊址。奕繪正室妙華夫人,以一八二九年卒。《天游閣集》有“載鈞以長子承襲貝子,行頗乖忤”,似即妙華所生。太清生三男三女(按:應為三男二女):男載釗、載初、載同,同夭瘍;女孟文(按此不為太清所生)早嫁,次叔文、以文。太素卒后,太清不得于其姑,被遣出府。《天游閣集》有詩,小序:“七月七日先夫子棄世,十月二十八日奉堂上命,攜釗、初兩兒,叔文、以文兩女移居邸外,無所棲遲,賣金鳳釵,購得住宅一區(另詩注在西城養馬營)。賦詩記之。”詩云:“仙人已化云間鶴,華表何年一再回。亡肉含寃誰代雪?牽蘿補屋自應該。已看鳳翅凌云去,剩有花光照眼來(原注:此宅庭中海棠最多)。兀坐不堪思往事,九回腸斷寸心哀。”“亡肉含寃”見《漢書 蒯通傳》。里婦夜亡肉,姑以為盜,怒而逐之。以后鄰母代雪,遂呼婦還。世傳龔定庵事,涉及太清。況周頤所謂:“末世妖言競作,深文周納,宇內幾無完人。以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兔于微云之滓。”“亡肉含寃”,豈指此事歟?太清文字交游極廣,集中為人題詩、作畫,時有所見。閨友之外,并世名流亦時有唱和,舊社會豈能容此。集中《金紐曲 為阮蕓臺題宋本<金石錄>》有句:“更誰究、妖言顛倒,賴有名言為昭雪。”(阮文有辯李易安事)亦有感而言也。大凡中國文人,于女子有才智者,率好造作蜚語,肆意詆誣而后快,前有易安,后有太清,是其著者。漱玉尚有俞理初為之辯誣,考證極詳;太清事,尚未見有援據實事為之申辯者,亦憾事也!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一氓鈔補本裝成后,屬題數語,因拉雜書之,請正。 燕銘
奕繪《明善堂集》,北京圖書館有其書,鈔本八冊。聞之葉遐庵。《南谷樵唱》(變繪詞集),亦藏陳士可家。陳書于全國解放后,悉歸中國科學院,不知其書尚在否?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九日又識。 燕銘
李一氓鈔配本《東海漁歌》題跋 王愛蘭
《國朝閨秀正始集》、《蘭閨寶錄》二書,乃先曾祖見亭公諱鱗慶助其母惲太夫人,匯集清代之養詩詞書畫諸女名流者也。惲太夫人名珠,字星聯,一字珍浦,山自惲南田家,素秉南田翁家法,善書畫,詩詞亦佳,與太清女史往還甚密。曾祖見亭公道光年任江南河道總督,足跡遍宇內,著有《鴻雪因緣圖記》諸書。此書每篇后皆附一圖,為當時名手賀煥文所繪,其中載有助其母匯編《國朝閨秀正始集》、《蘭閨寶錄》之篇。繪集中,載有太清女史之傳略。一氓李公雅好詩詞,搜藏甚富,當亦收有以上諸書也。所考太清女史舊址,原為清高宗第五子榮純親王永琪之府邸,光緒朝改為醇賢親王奕譞之府邸,位太平湖之東岸,德宗誕生于此府邸。按前朝之成例,醇賢親王遷于什剎后海北岸,即慣稱為攝政王府者,今乃衛生部等所在地,內子溥韞娛及其兄溥儀即出生于此府。因與太清女史舊址及吾兩家素有源緣,故題數語于后。 一九七八年元月,愛蘭題記。
李一氓鈔配本《束海漁歌》題跋 茅盾
無錫王西神(余與王為商務印書館編輯所同事),江浙騷客,競相推許,認為能手。王之詞,常見于當時王所編之《小說月報》。西神輯有《清閨秀詞捕遺》。未刊行。藏有鉛字排印本《東海漁歌》殘本,僅第一卷之半,西神視為至寶。今讀一氓兄所得西泠印社活字本,并鈔配第二卷,輯錄王序及太清軼事若干則,幸得誦讀,快何如之!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日,茅盾。
李一氓鈔配本《東海漁歌》題跋 周叔弢
清代木活字本,始于乾隆年武英殿聚珍版,繼之者不下千余家。辛亥革命以后,西泠印社最為有名,字仿趙宋,宣紙徽墨,光彩奪目,超越前人。一氓同志出示此書,卷二手鈔補足,卷首摹詞人小照,益為此書增色。拜讀數過,歡喜無量,謹志歲月于后云。一九七九年八月周叔弢,時年八十有九。
詞學季刊《寫春精舍詞》后記 季刊編者
右奕繪《寫春精舍詞》一卷,戴亮吉先生(正誠)藏手稿本。本刊所載《東海漁歌》作者太清西林春,為奕繪側室。奕繪亦號太素道人,著有《子章子》。《漁歌》經王半塘、況蕙風諸先生之揄揚,已大顯于世,而奕繪詞乃湮沒無聞。今得此本,庶幾雙壁。承戴君錄副見寄,合并附志謝忱。編者附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