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后德篇》女范捷錄 江寧劉氏作品集

【題解】此章列舉多位歷史上的賢明后妃,講述她們如何輔助君主創立蓋世功勛。

鳳儀[1]龍馬[2],圣帝之祥。

〔箋注〕舜時鳳凰來儀,伏羲時龍馬負圖,皆圣主之瑞應也。此啟下文之意。

【注釋】

[1]鳳儀:鳳凰來舞,儀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2]龍馬:傳說圣主出,有龍馬龜鳳等背負傳授天命的圖文以獻。

【譯文】鳳凰來儀和龍馬負圖,是圣主在世的祥瑞相。

〔箋注白話〕大舜皇帝時,鳳凰來儀;伏羲皇帝時,龍馬負圖,都是圣主在世的祥瑞感應。這是為了引出下文。

麟趾[1]關雎[2],后妃之德。

〔箋注〕“麟趾”、“關雎”二詩,皆詠文王妃太姒之德。言麒麟之足不踐生草,不履生蟲,比后妃之仁。雎鳩生有定偶,并游而不相狎,比后妃之德。

【注釋】

[1]麟趾:指《詩經·周南·麟之趾》。

[2]關雎:指《詩經·周南·關雎》。

【譯文】《詩經》中《麟之趾》和《關雎》兩篇,都是歌頌后妃的仁德。

〔箋注白話〕《麟之趾》和《關雎》兩篇詩,都是歌頌文王妃太姒的德行。麒麟的腳不踐踏生長的青草,不踩踏活著的昆蟲,比喻后妃的仁愛。雎鳩鳥生來就有固定的配偶,比翼雙飛卻親近莊重,比喻后妃的德行。

是故帝嚳[1]三妃,生稷[2]、契[3]、唐堯[4]之圣。

〔箋注〕帝嚳元妃姜嫄,祀郊禖而生后稷。次妃簡狄,降玄鳥而生契。三妃慶都,娠十四月而生唐堯。三妃恭儉慈良,三子賢明仁圣也。〇嫄音原。禖音梅。

【注釋】

[1]嚳〔kù〕,即帝嚳,姓姬,名俊,號高辛氏,河南商丘人,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前承炎黃,后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

[2]稷:帝嚳的長子、周王的先祖、農耕業的始祖。曾經被堯舉為“農師”,被舜命為后稷。

[3]契:帝嚳之子,商部族的杰出首領,被尊為“玄王”。他是商朝開國君主成湯的先祖。

[4]唐堯:中國古代傳說的圣王,姓伊祁,號放勛。因封于唐,故稱“唐堯”,堯選擇舜為其繼任人,死后由舜繼位。這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推崇的禪讓。

【譯文】所以帝嚳有三位后妃,生了稷、契、堯三位圣人。

〔箋注白話〕帝嚳的元妃是姜嫄,祭祀郊禖神(古帝王求子所祭之神)后,生下了后稷;第二個妃叫簡狄,吃了玄鳥蛋而生了契;三妃慶都懷胎十四個月生下唐堯。三位王妃恭敬、節儉、慈悲、賢良,三個兒子都是賢明仁德的圣人。

文王百子,紹[1]姜[2]任[3]、太姒[4]之徽[5]。

〔箋注〕紹,繼也。徽,美也。詩曰:“太姒嗣徽音,則百斯男。”言太王之妃太姜,王季之妃太任,文王之妃太姒,皆仁厚慈孝,相承其美,而生王季、文王、武王,身有天下,而衍百男之慶也。

【注釋】

[1]紹:連續,繼承。

[2]姜:太姜是周朝先祖太王(古公亶父)的正妃,太姜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個兒子。

[3]任:太任是王季之妻,周文王之母,歷史上有記載的胎教先驅。

[4]太姒:太姒是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之母。

[5]徽:美德,美善之行。

【譯文】文王有百子,繼承了太姜、太任、太姒的美德。

〔箋注白話〕紹是繼承的意思。徽是美德的意思。《詩經》上說:“太姒繼承太任、太姜的美德,必能多生兒子。”這是說太王妃太姜,王季妃太任和文王妃太姒,都有仁愛寬厚慈悲孝順的品德,代代傳承了美德,后生下王季、文王和武王,一統天下,而衍生出多子多孫的喜慶。

媯汭[1]二女,紹際唐[2]虞[3]之盛。

〔箋注〕唐堯以舜有圣德,降二女于媯汭以事舜。二女,娥皇、女英。敬承舅姑,恭順大舜,不以帝女之貴,而驕其夫家。堯之女,舜之妻,父與夫皆圣人,故曰“際唐虞之盛”。

【注釋】

[1]媯汭〔guī ruì〕:媯水隈曲之處,傳說舜居于此,堯將兩個女兒嫁給他。

[2]唐:唐堯,堯帝。

[3]虞:虞舜,舜帝,受堯“禪讓”而稱帝。

【譯文】下嫁給舜到媯汭的兩位女子,繼承了堯帝和舜帝時期的興盛。

〔箋注白話〕堯帝因為舜有圣人的德行,把兩個女兒下嫁給舜到媯汭。兩個女兒分別叫娥皇和女英,她們孝順公婆,恭敬大舜,不因為皇帝女兒的尊貴而驕橫于夫家。她們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父親和夫君都是圣人,所以說是“堯帝和舜帝時期的興盛”。

涂[1]莘[2]雙后,肇開[3]夏商之祥。

〔箋注〕夏禹妃涂山氏,方娶四日,而禹治水,八年不歸。涂山能教其子,啟賢能承敬以家天下。湯妃有莘氏,恪恭誠順,莊敬賢明。皆能開國承家,以啟夏商之業。

【注釋】

[1]涂:涂山氏,大禹的妻子。

[2]莘〔shēn〕:有莘,商湯的妻子。

[3]肇開:開始,發端。

【譯文】涂山氏和有莘氏兩位皇后,開始了夏商兩朝的事業。

〔箋注白話〕夏朝大禹的王妃涂山氏,結婚才四天,大禹就出外治水,八年都沒有回家,涂山氏教育好他們的孩子啟,啟賢能恭敬,繼承父位,從此帝位在一家中世代相傳。商湯的王妃有莘氏,恭敬誠順,莊重賢明。兩位后妃都能開創新朝承繼家業,開辟了夏商兩朝的事業。

宣王[1]晚朝,姜后有待罪[2]之諫。

〔箋注〕周宣王日晏始朝,姜后脫簪珥,待罪于永巷。王乃勤政。

【注釋】

[1]宣王:周宣王,姬姓,名靜,中國周朝第十一位王。在位時間(前827年~前781年),周厲王之子,宣王即位后,整頓朝政,使已衰落的周朝一時復興。史稱“宣王中興”。

[2]待罪:等待治罪。

【譯文】周宣王上朝遲了,姜后就用等待大王治罪的方式規諫周宣王勤政。

〔箋注白話〕周宣王天色已晚才開始上朝,姜后脫下發簪耳環,在永巷等待被治罪。周宣王從此勤于政事。

楚昭[1]晏駕,越姬[2]踐[3]心許之言。

〔箋注〕晏駕,薨也。昭王出游而樂,曰:“寡人死。誰從之者?”諸姬皆曰:“愿從。”而越姬獨不言。及王薨于軍,諸姬皆不從。越姬曰:“向者不從,不欲從王好樂而死也。雖不從,而實心許之矣。今王為國而薨于軍,敢不踐心許之約?”遂死從王。

【注釋】

[1]楚昭:春秋時期楚昭王熊壬,楚昭王可謂是楚國的一位中興之主。

[2]越妃:越王勾踐之女,楚昭王妃。

[3]踐:履行,實行。

【譯文】楚昭王去世了,越妃履行心中暗許的誓言,隨從楚昭王而死。

〔箋注白話〕晏駕,是指諸侯過世。楚昭王外出游玩取樂時說:“我要是死了,誰愿意跟我一起死?”各位姬妾都說:“愿意跟您死。”只有越姬沒說話。等到楚昭王死于軍中時,各位姬妾都不愿意隨同而死,越姬說:“以前沒說隨王去死,是不想在大王取樂時說這樣的話,雖然嘴上不從,心里已經默許會從王而死。現在大王為國而死于軍中,我怎么敢不履行心中暗許下的約定呢?”于是隨大王而死。

明[1]和[2]嗣[3]漢,史稱馬[4]鄧[5]之賢。

〔箋注〕漢明帝馬皇后、和帝鄧皇后,皆賢明恭儉,仁厚愛民,而東漢以治。

【注釋】

[1]明:指漢明帝劉莊(28年~75年),東漢第二任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的第四子。明帝之世,吏治比較清明,境內安定。

[2]和:指漢和帝劉肇(79年~105年),東漢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終年27歲。

[3]嗣:接續,繼承。

[4]馬:明德馬皇后(38年~79年),漢明帝劉莊唯一的皇后,伏波將軍馬援的三女兒。

[5]鄧:和熹鄧皇后(81年~121年),諱鄧綏,東漢和帝之皇后,東漢女政治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垂簾聽政的皇后。

【譯文】漢明帝和漢和帝繼承了漢室王朝,他們的皇后明德馬皇后和和熹鄧皇后都是賢明女子,史稱“馬鄧之賢”。

〔箋注白話〕漢明帝馬皇后和漢和帝鄧皇后都是賢良智慧恭敬勤儉的人,仁愛寬厚愛民如子,正因此東漢有這段太平之治。

高[1]文[2]興唐,內有竇[3]孫[4]之助。

〔箋注〕唐高祖竇皇后、太宗長孫皇后,匡贊二君,以成帝業。長孫后尤賢,每事盡其規諫,太宗嘉納之。

【注釋】

[1]高:唐高祖李淵(566年~635年),字叔德,唐朝開國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戰略家。

[2]文: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3]竇:唐高祖竇皇后,是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與北周武帝姐姐襄陽長公主的女兒。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

[4]孫:唐太宗長孫皇后,隋右驍衛將軍晟之女。善于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并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

【譯文】唐高祖和唐太宗建立唐朝,是有竇皇后和長孫皇后兩位賢內助。

〔箋注白話〕唐高祖竇皇后和唐太宗長孫皇后,匡正輔佐兩位君主成就帝王大業。長孫皇后尤其賢德,每遇事都盡力勸誡諫言,受到唐太宗的贊許和采納。

暨[1]夫宋室之宣仁[2],可謂女中之堯舜。

〔箋注〕宋英宗宣仁高太后,傭孫哲宗,垂簾聽政,任賢不貳,去讒不疑,盡除弊政,史稱女中堯舜。

【注釋】

[1]暨:至,到。

[2]宣仁:宣仁高太后(1032年~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實際執掌朝政9年,起用司馬光等為相,廢除王安石新政,史稱“元祐更化”。

【譯文】到宋朝的宣仁高太后時,可以稱得上是女中的堯帝舜帝。

〔箋注白話〕宋英宗宣仁高太后,擁立她的孫子宋哲宗趙煦繼位,自己垂簾聽政,一心任用賢臣,去除讒言用人不疑,盡力廢除前朝的不良政治措施,史書上稱其為女中的堯舜。

烏林[1]盡節于世宗[2]。

〔箋注〕金主亮遍淫宗婦,葛王妃烏林氏不屈,自縊于車中。后葛王即位,是為世宗,終身不立后。

【注釋】

[1]烏林:烏林答氏,即金世宗完顏雍昭德皇后。烏林答氏知書達禮,文采超群,侍夫教子,賢良無比。

[2]世宗:金世宗完顏雍(1123年~1189年),金朝第五位皇帝,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孫,在位29年。金世宗對金朝中期占有相當的重要地位,他也被譽為“小堯舜”。

【譯文】烏林答氏作為金世宗完顏雍的妻子,為保全節操而犧牲生命。

〔箋注白話〕金主海陵王完顏亮,奸淫遍了宗族內的女子,當時葛王完顏雍的妻子烏林答氏寧死不屈,自殺在途中。后來葛王登上皇位,成為金世宗,終其一生沒有立皇后。

弘吉[1]加恩于宋后[2]。

〔箋注〕宋降于元,太后謝氏入朝。元世祖后弘吉氏,事之如姊姒,恩禮有加。

【注釋】

[1]弘吉:南必皇后,弘吉剌氏,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二任皇后。

[2]宋后:謝道清(1210年~1283年),宋理宗皇后,歷史上有名的謝太后、南宋女政治家。

【譯文】元世祖皇后弘吉氏給予謝太后恩典。

〔箋注白話〕宋朝向元朝投降,謝太后來到元朝京師。元世祖皇后弘吉氏,待她如同姐妹妯娌一樣,施以恩惠禮遇有加。

高帝[1]創洪基于草莽[2],實藉孝慈[3]。

〔箋注〕明高帝孝慈皇后馬氏,與帝同起草野。知百姓之艱難,規諫太祖勤儉愛民,寬仁慈愛,庶子二十余,待如己子。

【注釋】

[1]高帝: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原名朱重八,明朝開國皇帝,結束元朝在中國的統治。

[2]草莽:草野,民間。

[3]孝慈: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馬氏(1332年~1382年),史載馬氏仁慈、聰明、有見識,朱元璋稱帝前后,馬氏給了很多幫助。

【譯文】明太祖朱元璋從普通百姓,創立明朝宏偉基業,其中也借助了孝慈高皇后馬氏的力量。

〔箋注白話〕孝慈高皇后馬氏與明太祖朱元璋一同發跡于民間,知道百姓的艱難,經常規勸進諫宋太祖勤儉愛民,寬仁慈愛,明太祖有二十多個嬪妃生的孩子,她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

文皇[1]肅內治于宮闈,爰資仁孝[2]。

〔箋注〕成祖仁孝文皇后徐氏,中山王達女也。性仁恕孝敬,作《內訓》二十篇,以教諸公主,以及臣庶之女。

【注釋】

[1]文皇: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受封為燕王,后奪位登基,改元永樂。

[2]仁孝:仁孝徐皇后(1362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嫡后,明開國功臣徐達嫡長女。女四書之《內訓》的作者。

【譯文】明成祖整肅后宮的秩序,是依靠仁孝文皇后徐氏。

〔箋注白話〕明成祖的仁孝文皇后徐氏,是中山王徐達的女兒。生性仁愛寬容孝敬,她寫了《內訓》二十篇,用來教化各位公主和臣子平民的女兒。

稽古[1]興王[2]之君,必有賢明之后,不亦信哉。

〔箋注〕言創業之君,必有賢明之后,以成內治也。

【注釋】

[1]稽古:考察古事。

[2]興王:開創基業的君主。

【譯文】考察歷史上凡是開創基業的君主,一定有賢明的后妃,豈不確實可信嗎?

〔箋注白話〕這是說創立基業的君主,一定有賢明的后妃,來輔助君王成功治理國政。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