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薛瑄著。十一卷,續錄十二卷,共二十三卷。是作者一生讀書、 講學的筆記。分《讀書錄》和《續錄》兩部分。黃宗羲說此 書大意是為《太極圖說》、《西銘》、《正蒙》作義疏,多重 復,“蓋惟體驗身心,非欲成書也。”書中所討論多是程 朱理學問題,在理氣、道器、太極陰陽等關系問題上不 完全同意朱熹觀點,主張理在氣中、道在器中、太極在 陰陽中,公開批判朱熹“未有天地之先,畢竟先有此理” 以及理能生氣的說法。提出“一氣流行,一本也”等命 題。后為羅欽順等人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則完全接受 朱熹觀點,宣揚“復性說”,認為性是天地萬物之源,“性者萬理之統宗歟,理之名雖有萬殊,其實不過一性”(卷 五)。以“復性”為根本目的。明萬歷二十四年刻本未分 次。清乾隆十一年刻本分《讀書錄》、《續讀書錄》各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