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碩果累累啟新程——寫在全省兩會召開之際(上) http://www.liqianming.com http://www.liqianming.com/gov/2021-01/1312051.html   江源平  1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經歷了極不平凡的2020年,我們迎來“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  2020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我們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和各族干部群眾共同奮斗,新青海建設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碩果累累啟新程——寫在全省兩會召開之際(上)


  江源平

  1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經歷了極不平凡的2020年,我們迎來“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

  2020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我們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和各族干部群眾共同奮斗,新青海建設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勇毅前行的這一年將五年的句號畫圓,是堅守使命、不懈奮斗的延續與拓展。

  五年,是一個刻度,標注著發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著發展的幅度。

  宏偉藍圖,激蕩胸懷。五年間,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奮力推進“一優兩高”,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和各族干部群眾登高望遠、自信開放、團結奉獻、不懈奮斗,奏響了新青海繁榮發展的激揚樂章。

  2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

  這是青海生態宜居的五年。扛起生態責任,走綠色發展之路,建設好三江源國家公園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環青海湖、河湟地區生態環境質量越來越好,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共同體貢獻“青海力量”。

  這是青海綻放活力的五年。以推動青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抓手,綠色有機農畜產品響徹全國,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影響力不斷提升,清潔能源規模化發展取得階段性成績,新舊動能接續穩步推進,對外開放平臺越來越廣……創新發展帶來的活力,源源不斷注入青海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這是青海厚植民生的五年。養老、醫保覆蓋面越來越廣,教育、就業、精準脫貧投入持續加大……民生普惠邁出堅實步伐,人民群眾滿滿的獲得感,正堅實地托起青海這座高原明珠省份穩穩的幸福。

  舒展今日青海的畫卷,“十三五”時期所展現的精神面貌昂揚奮進,所取得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

  回首這五年,我們也深刻明白,只有在改革開放中以變促進,在迎接挑戰中以穩應變,在化解風險中以進固穩,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才能不斷攻堅克難,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作出青海貢獻。

  3

  五年堅定信心,山清水秀的青海釋放巨大活力。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強調,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我們牢記囑托,站在“國之大者”的高度馳而不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地位更加穩固。

  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相繼試點以來,這些地區水涵養量逐年增長,草地覆蓋率、產草量逐年提高,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加。前不久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內,相關調查團隊首次記錄到18只長耳鸮越冬群體和灰伯勞冬季活動。

  湟水河曾經是青海人印象中的“黃水河”,如今成為水清岸綠景美的一處城市景觀。到2019年,長江、黃河、瀾滄江及境內西北內陸諸河水質優良率均為100%,青海湖等重點湖庫水質保持優良,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以上,地下水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以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確定的6方面23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11項約束性指標全部提前完成;扎實推進三江源保護和建設二期、祁連山等重大生態保護工程,實施祁連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西寧市湟源縣、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海東市平安區、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區)。

  這是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的五年,是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今天,我們基本搭建了符合中央要求、具有青海特色的“四梁八柱”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取得實質成效。

  4

  五年奮發有為,日新月異的青海故事精彩紛呈。

  2015年全省生產總值2417億元,2020年生產總值達到3005.92億元,我省經濟發展實現新突破。

  五年來,旅游業成長為全省戰略性支柱產業,城鄉區域發展格局優化升級,蘭西城市群合作共建開啟新篇章;西寧機場三期加快建設,蘭新客專恢復運營,大電網實現縣縣通;縱深推進各領域改革創新,工業數字化轉型蹄疾步穩;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聚集優勢因時發力,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加快推進。

  2016年,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與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約的年產10GWh動力電池生產項目一期6GWh已在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區投產下線。第十九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上,雙方再次簽約年產14GWh動力電池生產項目。

  冬日,走進海南州大數據產業園(一期),5000平方米的區域內,527個機架上,8000臺標準服務器正在緊張工作,這里是全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是我省大數據產業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

  新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正不斷壯大,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等全產業鏈不斷完善和升級,高原型風機制造及配套裝備形成規模。省內21家發電企業,206座清潔能源電站已入駐青海省能源大數據中心,總裝機容量達6310.23兆瓦。注重培育高原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品牌,農牧業向特色化、優質化發展,全國重要的有機畜產品生產基地和最大的冷水魚網箱養殖基地建成。

  這是改革不斷向縱深延展的五年,是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的五年。今天,我們已初步形成以“五個示范省”建設為載體,以“四種經濟形態”為引領的經濟轉型發展新格局。

  5

  五年一心為民,幸福祥和的民生畫卷不斷鋪展。

  “十三五”期間,青海省每年保持75%以上財力用于民生投入,民政事業總投入285.27億元,累計救助困難群眾231.82萬人次。截至2020年7月底,35種大病貧困患者有23073人,已經救治23071人,救治率達99.99%。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復雜的挑戰,我們以“六穩”“六保”為著力點,出臺一系列復工復產政策舉措,快速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兜住民生底線,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張廣順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東峽鎮田家溝村的一名村民,2015年被確診為直腸癌。近5年間,他累計住院救治15次,治療總費用花了近30萬元。全面開展大病救治以來,張廣順通過基本醫療報銷近12萬元,大病保險報銷5萬多元,醫療救助報銷7萬多元,他還通過“健康保”商業補充保險、民政臨時救助等途徑獲得報銷費用,最終個人自付部分不到3萬元,報銷比例達91.46%。

  這是補短板,破解群眾生活難點的五年,是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的五年。今天,青海處處洋溢“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的氛圍。法治青海、平安青海建設成效顯著,文化體育事業展現蓬勃生機,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來越多。

  6

  五年砥礪奮進,青海正向著小康社會闊步前行。

  絕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這是我們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16年,6個縣、400個村、11萬人實現“脫貧摘帽”。2020年,42個貧困縣(市、區)全部摘帽退出,53.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前一年全部“清零”。5年間,我省先后兩批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1.49萬名,他們用真心扶真貧,實現貧困群眾的脫貧夢、致富夢。易地扶貧搬遷、危舊房改造任務相繼完成,1622個貧困村光伏扶貧電站全部并網發電,全面完成30.14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清零”任務。

  冶八斤曾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察汗烏蘇鎮西園村的貧困戶,在村干部和第一書記的幫助下,2016年他嘗試種植青稞和油菜,當年實現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萬余元,收入遠超脫貧標準。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他從貧困戶華麗轉身,成為本村及其他脫貧戶爭相學習的榜樣。

  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平安區平安鎮結合實際,統籌9個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和中央扶持發展資金,抱團式發展,聯合投資建設“平安坊·古驛步行街”項目,通過與大型餐飲管理服務企業合作,以對外承包形式經營,年收益約21萬元左右。

  這是脫貧質量不斷提升的五年,是鄉村振興開局良好的五年。今天,“九大后續鞏固行動”“補針點睛”專項行動扎實推進,不斷鞏固提升脫貧攻堅質量和成色,一個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鄉村振興愿景藍圖在青海大地徐徐鋪開。

  7

  五年團結一心,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民族團結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是青海各族人民的生命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建設,推動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在更高層次上統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全力打造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青海樣板”。

  西寧市城東區慈幼社區是個漢族、回族、撒拉族、東鄉族、藏族等多民族聚居的轄區,在北園巷37號院里,各族居民自發結對認親,每天學習、工作、生活都在一起。居民謝海英說:“在這個院子里,居民們互相幫助就像親戚,一家做飯百家香,一家有難大家幫。”

  這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五年,是各民族守望相助,攜手奮進的五年。今天,青海8個市(州)全部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成為第一個一次性榮獲全國模范集體縣市區數量最多的省,譜寫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新篇章。

  8

  五年奮斗不止,黨的建設工作更加堅強有力。

  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根本性建設是領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現實需要。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提出“扎扎實實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五年來,我們聚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引領推動全省各級黨組織落細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毫不動搖地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出臺《青海省干部政治素質考察辦法》,在加強干部政治素質考察方面實現破題。

  2017年,全省所有農村社區黨支部書記走進省委黨校,接受省級層面的全覆蓋培訓;2018年,我省實施黨員進黨校集中輪訓工程,并持續開展“黨課開講啦”活動;2020年,我省向全社會宣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第一書記”等各領域優秀黨員干部先進事跡,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黨員干部群眾。

  這是扎扎實實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五年,是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五年。今天,在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全省政治穩定、社會安定,各族人民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向心力、凝聚力空前增強,“四個自信”更加堅定,為順利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9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過去的努力,都是為未來積蓄的動力。而我們渴求的也必將在下一個五年的接續奮斗中款款而來。

  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起步,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開啟的歷史交匯點,奮進的青海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開啟“十四五”的壯闊征程,書寫下一篇精彩時代華章。

  讓我們砥礪前行,繼往開來,在奮進中發展,在變革中新生,用百折不回的毅力,有計劃地克服所有的困難。

  冬日的陽光普照大地,下一個五年也一定會如我們所愿,山河錦繡、國泰民安,和順致祥、幸福美滿! (本文執筆楊燕玲)

回到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