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村舍、新農村主題的特色文化墻、古色古香的廊亭……隆冬時節,大通縣景陽鎮寺溝村顯得十分安逸,村民忙著備年貨、打掃院落,年味十足;湟中縣李家山鎮陽坡村顧煥啟家的釀酒作坊里,酒香四溢、人來人往,到了年下,顧煥啟忙著釀酒備貨,妻子則將院落打掃得窗明幾凈,小小院落透亮、整潔,屋里的裝飾一點不比城里的房子差;鋪村道、建廣場、改造危房……為提高農牧民居住條件,提升住房安全,十三五期間,我省實施了1500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讓數十萬戶農牧民的住房實現了“有沒有”向“好不好”提升。
阿懷祿是土生土長的朔北藏族鄉小龍院村人,如今住在寬敞明亮的房子里,家里水、電、天然氣一應俱全,小洋房里里外外收拾得一塵不染。“我們以前的房子都是土房子陳年老舊,特別不安全,現在的房子又安全又舒適,這是我們最大的實惠。”阿懷祿感慨道。
村民不離故土不離鄉,在家門口就能致富,就能享受更好的公共資源,越來越多的農牧民回到農村,共建共享高原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獲悉,五年來,我省立足城鄉統籌發展,深入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大力實施農牧民危舊房改造和居住條件改善工程。按照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統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一體化水平明顯提高,環衛設施建設進展明顯,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廣大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基礎。
“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完成農牧民危舊房改造20萬戶,按照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全省14.54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鑒定安全、改造安全、保障安全”三種方式全部實現現行標準下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非貧困戶危房也得到同步解決。農牧民人均居住面積提高到39平方米,累計實施1500個高原美麗鄉村和6萬戶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工程,農牧區住房從“有沒有”向“好不好”進一步提升,農牧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開展農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全面加強農牧區生活垃圾治理,全省約3800個村莊建立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和環衛設施,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得到處理的行政村占比達到91.7%,農牧區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率達到100%。 (張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