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優化統籌 保障脫貧攻堅“糧草軍需” http://www.liqianming.com http://www.liqianming.com/gov/2021-01/1311647.html “村里環境好了,出門是柏油路,家家都用上了自來水。俺這么大年紀了,還能在村里掙錢,而且不耽誤種地,里外都是收入啊!”1月18日,武鄉縣豐州鎮魏家窯村小菜園里,73歲的貧困戶杜海欠對自己的生活變化,發出了由衷感嘆。  打贏脫貧攻堅戰,資金是重要保障。

優化統籌 保障脫貧攻堅“糧草軍需” ------——我省財政涉農資金整合使用情況調查


  “村里環境好了,出門是柏油路,家家都用上了自來水。俺這么大年紀了,還能在村里掙錢,而且不耽誤種地,里外都是收入啊!”1月18日,武鄉縣豐州鎮魏家窯村小菜園里,73歲的貧困戶杜海欠對自己的生活變化,發出了由衷感嘆。
  打贏脫貧攻堅戰,資金是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間,全省58個貧困縣累計整合涉農資金約622億元,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充足的“糧草軍需”。如何整合使用好涉農資金,改變山鄉面貌、惠及千家萬戶,就像一盤復雜的棋局,考驗著棋手的能力。
  化零為整 統籌發力優勢大
  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在大同,黃花在脫貧攻堅中功不可沒。作為全國黃花的主產區之一,大同黃花種植面積達26萬畝,覆蓋全市8個縣區,1.5萬戶貧困戶通過黃花產業脫貧致富。
  大同云州區把黃花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整合安排各類涉農資金19315萬元,加大對黃花產業的扶持力度。種植補貼、田間管護補貼、土地流轉費補貼、基礎設施支持保障資金、黃花加工扶持和黃花托盤采購項目等多種幫扶手段,加上“支部+合作社+貧困戶”幫扶模式,讓全區90%的貧困戶受益黃花產業,實現人均增收5000元。
  “以前,俺家是村里34戶貧困戶之一,這兩年靠種植黃花摘掉了貧困帽子。”大同市云州區唐家堡村村民郭文智得意地說,這幾年他陸續種了7畝黃花,盛產期一下就賣了8萬多元。
  近年來,我省堅持發揮政府投入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不斷加大財政扶貧投入力度,推進統籌整合財政資金工作,確保政府扶貧投入力度與脫貧攻堅任務相適應。涉農資金的統籌整合使用改變了之前的“散打”局面,形成一個“拳頭”,把分散在各部門的“零錢”變成“整錢”用于脫貧攻堅。
  省財政廳農業處負責人說,統籌整合好涉農資金,首先靠“內部挖潛”。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我省在3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22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開展工作,在整合中央20項資金的基礎上,將所有能傾斜用于貧困縣的省級6類56項涉農資金全部納入整合范圍,修訂多項資金管理辦法,建立了省直13個部門參與的省統籌整合使用財政資金實施精準扶貧聯席會議制度等。其次靠“外部借力”,各級扶貧、農業、水利、林業、交通等涉農資金主管部門積極完善制度,各級紀檢監察、審計和監管部門重點監督檢查,為貧困縣整合涉農資金保駕護航。
  創新模式 財政資金來造血
  凌晨4時多,和順縣青城鎮神堂峪村,岳志清夫婦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下米、撒面、攪拌、慢火細熬……一會兒,一鍋熱氣騰騰的散面粥就熬好了。6時整,準備好小菜和家伙什兒的岳志清準時出攤了。
  在扶貧資金支持下,2018年岳志清一家順利住進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梁余新苑小區后,便干起了早餐生意。
  財政真金白銀的投入背后,是看不見的資金籌集的“千回百轉”。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省組織實施八大工程20項行動,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扶貧等方面成效顯著。全省財政資金創新模式,持續加大扶貧造血支持力度。以就業扶貧來說,我省積極支持貧困勞動力素質技能提升,將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納入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的重點群體,支出培訓補貼及生活費補貼1億余元,惠及近8萬貧困勞動力;開展省級勞務品牌及勞務協作基地評選;開發公崗6805人,年投入資金將近6000萬元等。
  同時,我省積極探索建立財政涉農資金資產收益扶貧機制,鼓勵有條件的貧困縣將財政涉農資金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增加貧困戶財產性收入,助力穩定脫貧。
  連壁村就是典型的例子。該村原來是左權縣最貧窮的區域之一。2019年,連壁村實現集體經營性收入45萬元,全村人均收入9600元,集體經營性資產達1369.49萬元。村黨支部書記郭應林笑瞇瞇地介紹說,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主要有三塊:一塊是出租荒山分紅,按股比集體分紅10萬元,村民分紅20萬元;一塊是光伏發電收益分紅,每年30萬元,60歲以上每人分紅1000元,60歲以下每人分紅300元,其余留存集體;一塊是出租集體非承包耕地租金,年收租金7200元村集體留存為發展基金,村民也可將承包地入股合作社分紅。
  此外,省財政還出資建立山西省扶貧周轉金,在此基礎上貧困縣配套資金,與省農信社、農發行等7家銀行合作,向全省269家扶貧龍頭企業、專項合作社發放扶貧周轉金46.64億元,提升了貧困地區產業扶貧企業的造血能力。
  加強監管 整合使用效益高
  “脫貧攻堅一線流傳著一句話,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劃走、規劃跟著脫貧目標走、目標跟著脫貧對象走。我們力爭將統籌整合的財政涉農資金集中用于開發主導產業、建設基礎設施、扶持合作經營,確保資金走向分明、各盡其用。”晉中市扶貧辦張建東如是說。
  為了確保每一分扶貧資金都用在刀刃上,我省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將相關資金的配置權、使用權完全下放到試點貧困縣,極大地賦予貧困縣自主權限,激發出地方政府內生動力。貧困縣更好利用整合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
  省財政廳緊盯末端,加強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管理,實時監管。資金在下達之前,就已經納入了從源頭到末端的全過程嚴密監控體系。省財政廳探索建立財政扶貧資金動態監控機制,運用監控平臺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監管,通過對監控平臺各類數據的科學分析,及時發現和糾正了一批資金使用不規范問題,保障了財政扶貧資金的安全運行,促進了資金效益的穩步提升。
  據統計,2016年以來,省財政廳先后開展專項扶貧資金事中跟蹤監督檢查、專項扶貧資金專項檢查、統籌整合使用財政資金督查、閑置扶貧資金專項清理等多項檢查。2019年以來,每年開展財政支持脫貧攻堅政策落實情況專項核查。按季度對貧困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將統籌整合財政資金工作納入日常監督。通過監督檢查,扶貧資金使用的安全性、規范性得到進一步增強。
  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省財政廳堅持扶貧資金整合有出處,使用有清單,定期有反饋,成效有激勵,從而構建起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使用的監管閉環,確保整合項目資金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精準安排,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續接。(任志霞)


回到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