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精神在基層:圍爐暢談新變化 http://www.liqianming.com http://www.liqianming.com/gov/2021-01/1311633.html   1月20日,農歷臘月初八,伴隨著越來越重的年味兒,家家戶戶都開始籌備年貨。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察汗烏蘇鎮西園村,村委會的會議室里火爐燒得通紅,一大早鄉親們就圍坐在火爐旁聽著駐村第一書記崔天增宣講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精神。  “鄉親們,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上說了,要把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作為目標追求,接下來咱們還得好好努力,把咱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精神在基層:圍爐暢談新變化


  1月20日,農歷臘月初八,伴隨著越來越重的年味兒,家家戶戶都開始籌備年貨。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察汗烏蘇鎮西園村,村委會的會議室里火爐燒得通紅,一大早鄉親們就圍坐在火爐旁聽著駐村第一書記崔天增宣講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精神。

  “鄉親們,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上說了,要把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作為目標追求,接下來咱們還得好好努力,把咱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自打你們工作隊來了,咱村里的變化一年賽過一年,貧困的帽子摘了不說,大伙兒的日子是越來越有盼頭了。”爐里的火苗正旺,鄉親們紛紛說起這幾年各自家里的新變化。

  西園村前身是察汗烏蘇鎮良種站,2002年為實施農網改造項目組建西園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多年來,由于群眾思想觀念落后、精神消極,“等、靠、要”意識較重、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再加上農戶種植結構單一、農作物產量較低,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空殼村”,村民一直在貧困線上徘徊,逐步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窮村。

  精準扶貧工作實施以來,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為全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出點子、想辦法、找出路,制定出了《西園村發展賓館服務業實施方案》,依托縣城區位優勢發展產業,利用政府的50萬元扶貧產業發展資金,在察汗烏蘇鎮錦都花園購買商品房,建起了賓館。

  賓館2016年當年建成投入使用,當年實現收入10.5萬元,到2020年底,賓館四年收益達31.5萬元,全村村民及建檔立卡戶分紅共計24.5萬元,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村集體經濟率先“破零”。

  “當初看著賓館建成,咱不少人心里還犯著嘀咕,可當看著大批游客往來入住的時候,大家無不佩服崔書記眼光長遠,要不是當初崔書記一次次給我們講道理,擺例子,我們怎么也不會想到開賓館能這么掙錢!”村支部書記王金村一語道破了鄉親們的心思。

  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村里還成立了西園村互助協會,誰家想發展新的產業缺資金了,都可以向互助協會借錢。到目前,全村入會會員41戶,占總戶數的87.23%,從2016年開始協會與會員簽訂《互助資金使用協議書》,每年會員借款率93%以上,還款率達100%,今年全村35戶使用借款,發放借款50.2萬元,借款率達到98.43%,有力支持了協會成員的農業生產。

  “要說變化,你們誰有我家的大。以前我家住的啥房子,再看看現在,五間大瓦房除了自己住,我還租出去了兩間呢!”看著大家紛紛講述這幾年的變化,村民樊發倉打開了話匣子。

  今年37歲的樊發倉年輕時因為一場車禍落下殘疾,年紀輕輕遇到這樣的變故擊垮了樊發倉的精神,日子過得渾渾噩噩,一家人還住在多年前蓋的土坯房中。

  扶貧先扶志,剛到村里沒多久的崔天增了解了情況后,耐心鼓勵樊發倉擺脫自卑心理。在房屋改造項目補貼的5萬元的基礎上,自己又向原單位爭取了5萬元的補助,幫助樊發倉家蓋起了五間大瓦房,其中兩間作為鋪面對外出租。

  “現在兩間鋪面一年能有五六千塊錢的房租收入,沒有崔書記哪有我現在的好日子,你們說我們家的變化大不大!”

  “要謝還得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沒有這些個好政策我就是把腿跑斷了,給你也要不來這么些個補助不是?”面對村民由衷的感謝崔天增一向如此謙虛。

  “要我說,咱家家戶戶的都是小變化,咱們村才是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呢。”今年75歲的何生元是土生土長的西園村人,這幾年村子里的變化何生元看在眼里,明在心里。

  乘著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的東風,縣里邀請了西北建筑設計院的設計人員到西園村實地察看,2017年3月,西園村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舉行開工儀式,全體村民歡欣鼓舞,積極配合施工方進行現場丈量勘測,為施工隊提供用水、用電等便利。

  經過三年實施,村里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柏油路通到了村民的家門口,91盞明亮的路燈不僅為西園村村民照亮了夜行的路,更為西園村長了“精神”提升了“顏值”。以往村上“臟、亂、差”的現象如今得到了徹底整治,隨之而來的整潔干凈、靚麗優美人居環境,讓村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加快共富進程,持續辦好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實事,著力提升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崔天增說,“在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報告中,進一步制定了‘十四五’民生發展藍圖,我們這座小村莊和村民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好。”(馬振東)

回到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