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普及于漢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為推動貴州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在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的精心指導下,貴州省圖書館攜手貴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共同舉辦了“云讀山水.花紅月明”——公共文化服務暨全民閱讀進景區中秋活動,通過拍攝視頻,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景區人文精神相結合,進一步提升景區文化內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繼續打造“多彩貴州 書香高原”全民閱讀品牌,全方位構建全民閱讀服務推廣體系,倡導建設學習型社會。
好花紅村位于貴州省惠水縣,距縣城18公里,是一個以布依族為主體的民族村,是著名布依族民歌《好花紅》的發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國金錢橘之鄉”和“中華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名稱“三塊金牌”。2014年11月,貴州省黔南州第六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惠水縣好花紅鎮好花紅村舉辦,好花紅村也被授予“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首批少數民族村寨”兩塊牌子。2017年11月,好花紅鄉村旅游區正式批準成為國家AAAA級景區。2019年12月31日,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