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午,由市旅文局指導,市圖書館主辦的“百姓講壇”,邀請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李景新教授做“崖州的貶謫文化與貶謫文學”專題講座。講座采取線上直播、線下聽講的形式開展。
貶謫是古代的一種懲罰制度。貶謫可以分為正向貶謫和負向貶謫兩大類:正向貶謫是指遭貶主體的罪行確該受此懲罰,實是罪有應得;負向貶謫是指遭貶主體不該受此懲處,他們人品高潔,大公無私,因種種原因被冠以“罪名”而遭貶謫。后一種貶謫人物歷來備受人們的敬重和同情。
李景新教授說,海南雖然自西漢已納入中央政權的版圖,但由于特殊的地理條件,在相當長的歷史階段,海南一直處于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中,發達的中原文化影響甚微,造成了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局面,被中原文化環境中的人士視為蠻荒之地。
李景新教授說,海南的貶謫文化在唐宋達到高峰。被貶謫到海南的人士多是科舉唐宋體制培育的飽學之士,是當時政治文化領域“重量級”的人物,如北宋的盧多遜、丁謂接位至宰相,蘇軾是名滿天下的政治家文學家,“南宋四名臣”李綱、胡銓、趙鼎、胡銓都是當時學富品高的高官。
“這種身份與素質使他們具有了很強的文化能量與影響。他們到貶地后,或著書立說,或傳道治學,加速了唐宋以來中原文化在海南的傳播,使海南的文化教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可以說,貶謫文化對海南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海南貶謫文學則是海南貶謫文化最為重要的載體。
李景新教授說,崖州(宋元時為吉陽軍)是唐宋重要的貶謫地,唐宋時代有一批注明人物貶居此地,無論是正向貶謫還是負向貶謫,他們對崖州乃至海南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文學創作方面,表現突出的有盧多訓、丁謂、趙鼎、胡銓、王士熙等人。李景新介紹了的生平經歷、遭貶原因、在貶所的生活創作狀況,分析了他們的代表作。他對正向貶謫和負向貶謫的人士進行了有區別的評價。
李景新教授說,北宋的盧多遜和丁謂雖然屬于正向貶謫,在明清海南士人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陰暗的,但他們客觀上對海南文化還是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南宋的趙鼎、胡銓和元代的王士熙則一直為海南人民所尊重,在文學創作上也取得更加重要的成就,在海南古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趙鼎在海南的詞作,感情悲涼、筆調凄婉、意境幽遠,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胡銓在海南的詩詞雖也有憂愁之情,但與趙鼎相比,少了趙鼎那種回腸蕩氣的凄苦悲切,而多了幾分蘇東坡式的明快超達。王士熙的《崖州八景》是其海南文學創作的代表作,實為海南“八景文學”和“八景文化”的開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