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
(桂林圖書館,廣西桂林541002)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數字閱讀;公共圖書館
摘要:文章分析了全媒體的內涵、全媒體時代對閱讀的影響、數字閱讀的特點,并針對當前圖書館數字閱讀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圍繞數字資源、閱讀終端、圖書館員、讀者等四個數字閱讀體系基本要素,提出了完善圖書館數字閱讀工作的措施。
中圖分類號:G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4)03-0026-03
收稿日期:2014-02-02
作者簡介:白薇(1977-),桂林圖書館館員。
1全媒體的內涵與數字閱讀的特點
1.1全媒體的內涵
全媒體是現代信息傳播技術發展的產物,是在具備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表現手段基礎之上進行不同媒介形態之間的融合,產生質變后形成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全媒體通過提供多種方式和多種層次的各種傳播形態來滿足受眾的細分需求,使受眾獲得更及時、更多角度、更多聽覺和視覺滿足的媒體體驗。[1]具體表現在:①內容層面。融合了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介要素,多元化架構內容的表現形態。②傳播渠道,融合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構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傳播系統。③傳播網絡。融合了廣電網絡、電線網絡以及互聯網絡。④獲取工具。融合了電視、計算機、手機、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等多種終端。⑤目的。能夠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1.2全媒體時代對閱讀的影響
全媒體時代同一知識內容可以以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影像等各種符號表現出來,表達方式的多樣化,使閱讀體驗、閱讀效果更加強烈,而且根據知識內容表現的側重點,讀者可按照自己的個人喜好、閱讀習慣以及所處環境自由選擇不同的閱讀媒介進行閱讀。閱讀媒介的多樣性,使包括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方式在內的數字閱讀逐漸普及,數字閱讀規模不斷擴大。2013年4月,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數字化閱讀方式,包括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DA/MP4/MP5閱讀等的接觸率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個百分點。其中,18至70周歲國民中有31.2%進行過手機閱讀。[2]在各種方式的數字閱讀中,手機閱讀成為最為流行的閱讀方式。
1.3全媒體時代下數字閱讀的特點
1.3.1內容豐富。一方面,數字閱讀的對象是所有數字化的、公開發布的信息。就網絡上的數字信息而言,其數量龐大、類型多,既有資訊類、娛樂休閑類的信息,又有學術類、經典類的信息,涵蓋范圍廣。另一方面,數字閱讀的對象形式多樣,直觀生動,既有文字、圖像等靜態信息,又有視頻、音頻等多媒體信息。
1.3.2可移動與隨意性。數字閱讀不受時空的限制,在任何場所、任何時間都可以隨心所欲地閱讀。讀者可以通過下載資料信息到移動閱讀終端隨身攜帶隨時閱讀,又可以隨時通過無線上網閱讀網絡上的信息資源。
1.3.3開放性與交互性。開放的閱讀環境是全媒體時代下數字閱讀的重要特征。信息資源在全世界范圍內可以交流和共享,讀者可以隨意閱讀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并可以即時在線與其它讀者進行交流分享。傳統的閱讀是一對一的、單向的,而數字閱讀可以是一對多的形式。
1.3.4選擇性與即時性。讀者進行數字閱讀時可以先瀏覽標題、目錄、文摘、參考文獻、圖表、關鍵詞等內容,根據其內容選擇性地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或者必要時才會閱讀全文。
1.3.5受眾面廣。數字閱讀方便、快捷、費用便宜,適合任何群體,尤其是弱視讀者、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體。據調查統計,2012年,我國18至70周歲國民上網率為55.6%,其中97.9%的網民表示是上網進行與閱讀相關的活動。
1.3.6閱讀體驗豐富。閱讀媒介的多樣性使數字化閱讀從文字、圖像閱讀擴展到視頻、聲音和影像等多媒體集成信息閱讀,使閱讀效果聲、文、圖并茂,更形象、生動,給讀者提供了豐富的閱讀感觀體驗。數字閱讀必須依賴閱讀終端才能進行,受設備、網絡及電路等的限制,如果發生故障將不能進行閱讀。
2圖書館數字閱讀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國家圖書館實現全館無線網覆蓋
國家圖書館為讀者提供外借電子閱讀器服務,提供數字資源一站式檢索平臺“文津搜索”,開通 “掌上國圖” 移動數字圖書館,推出國家圖書館數字頻道“國圖空間”。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由圖書館制作的專業電視頻道、利用CIBN、CNTV的互聯網電視及IP電視通道,通過廣電及電信的中央播控平臺提供全國化圖書館數字電視服務。[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