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凱(河西學院圖書館,甘肅張掖734000)
關鍵詞:贈書;圖書館;特色館藏
摘要:接收贈書作為充實圖書館館藏資源的重要形式,不但能夠節約購書經費,而且有利于促進特色館藏建設。因此,對贈書進行科學管理,以使贈書能夠最大限度為讀者服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3-1588(2012)03-0054-03
1贈書的概念
對于贈書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與看法。如陳秀華等人提出:“所謂‘贈書’是指圖書館所獲得的,由各種捐贈者無償捐贈的書刊”[1]。李娜等人提出,“圖書捐贈工作,是指圖書收藏者將其保存的有價值的圖書資料自愿贈送給圖書館,由圖書館長期收藏和管理,供廣大讀者使用”[2]。我們在行文當中所說的贈書,是指國內外公民個人或社會團體向圖書館捐贈的具有一定學術價值以供廣大讀者使用的文獻資料。所以接收贈書直接涉及贈書者、圖書館和讀者,并間接地影響到社會。
2接收贈書的意義
如果我們要談接收贈書的意義,就不得不從贈書者、圖書館、讀者與社會等四個角度來談。
2.1就贈書者而言,可以讓自己受益的著作或珍藏的文獻資料,通過捐贈給圖書館這種方式,使這些文獻資料從捐贈者的私有財產變成公共資源。這不但擴大了這些文獻資料的使用范圍,而且能夠起到弘揚文化與傳承知識的作用。
2.2就高校圖書館而言,接受贈書既有利于豐富館藏資源,發展特色館藏建設,還有利于拓展館藏建設的深度。具體來說:(1)有利于豐富館藏資源。目前高校圖書館的購書經費來源主要是行政撥款。無論哪個圖書館都存在購書經費不足的問題。近年來圖書價格,尤其是外文圖書飛速增長,學校圖書館的購書經費的增加額度跟不上圖書價格的增長幅度。尤其是海外發行的圖書,其價格簡直是高得令人瞠目。區區幾十頁或百十頁的原版外文圖書動輒數百元,甚至上千元。對一般高校圖書館來說,購置大量的外文原版圖書簡直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學術是無國界的,如果專家學者無法獲取國內外同行的相關研究成果,想在該學術領域取得驕人的業績,那簡直是癡人說夢。讀者總是希望圖書館能夠有豐富的館藏以滿足其學習與科研的需要。但是圖書館的購書經費有限,不可能將各種學術資源全部購買過來。這就構成了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一個永恒的、最直接的矛盾——供求矛盾。如果圖書館能夠通過接收贈書這種方式來獲取資源,將會大大降低圖書館的購書經費開支并提高館藏質量。例如我校圖書館通過亞洲基金會獲取的英文原版圖書,每冊費用僅為18元。不但遠遠低于原版圖書的價格,甚至還低于國內圖書的價格。通過接收贈書不但可以豐富館藏,緩解采購壓力,彌補經費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能夠為讀者進行學習與科研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2)有利于發展特色館藏建設。贈書尤其是大宗贈書往往都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學術領域。如果是海外贈書的話即便不能完全集中在某一學科領域,但是最少可以相對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外國語。這非常有利于特色館藏建設。例如大連外國語學院圖書館是國內接收日本科學協會贈書最多的高校圖書館,1999年-2009年的10年中,共接收日本科學協會贈書292,693冊,折合購書經費近2,000 萬元。這些贈書的數量占到該館外文原版圖書的80%以上,確立了大連外國語學院圖書館在國內日文文獻建設方面的領先地位[3]。再如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收藏了1.5萬多種藏文古籍“是中國高等學校中收藏藏文古籍最多的單位”,使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成為國內收藏藏文古籍最多的圖書館。(3)有利于拓展館藏建設的深度。所謂館藏深度,是指“學科文獻的縱向積累”[5]。在沒有該學科領域文獻縱向積累與基礎文獻支持的情況下,就開展該學科領域的深層次的研究的話,在該學科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概率甚至要比地球與月球相撞的概率還要低。因此,拓展館藏深度是高校圖書館館藏建設的一項重要使命。從文獻采購的角度來說,圖書館采購某一學科領域新近出版的圖書資料比較容易,但是要采購出版年代久遠的圖書資料就相當困難了。即便圖書館有充足的購書經費,要采購早年出版的資料也是相當困難的。采購國內出版的圖書資料尚且如此,更別說采購外文原版資料了。但是,圖書館接收的贈書既有新出版的書籍,也有一部分早年出版的書籍,甚至會有幾個世紀以前的版本。這使圖書館在縱向積累上跨度越來越大,能夠不斷地拓展該學科領域的縱向深度。例如河西學院圖書館所接收的有關西路軍方面的文獻資料,不僅有新近出版的,還有一些更早的,甚至還有一些解放前的。這些文獻資料為深入研究西路軍在河西地區的活動提供了充足的資料保障,使對西路軍在河西地區的活動成為河西學院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4)有利于獲得一紙難求的古籍。古籍不僅價值昂貴而且是一紙難求。對購書經費一直處于捉見肘狀態的高校圖書館來說,固然古籍的學術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面對高昂的價格,也只能望洋興嘆。通過接受贈書這種途徑,卻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難題。例如1902 年京師大學堂成立之際建立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時的78,000 冊古籍善本當中,由廣州方功蕙碧琳瑯館后人捐贈的舊藏珍籍就有18,000 余種、22,000 余冊,時值白銀12,000 兩[6]。又如李鼎文先生1959年向河西學院圖書館捐贈的包括宋版《唐選粹》,明版《王文成公全集》等非常珍貴的古籍89種3,000冊[7]。這些珍貴典籍大多是經過幾代藏書家輾轉傳遞才流傳至今,不僅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更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