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簡要闡述了高校圖書館實施學科館員制度的歷史與現狀,具體分析了學科館員制度建設的瓶頸,并對高校圖書館如何開展學科館員制度建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學科館員制度;學科聯絡小組
[中圖分類號]G25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 - 6041(2009)03 - 0076 - 03
1學科館員制度歷史與現狀
學科館員的服務模式,最早出現于美國和加拿大的研究性圖書館。1981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圖書館率先推出該服務,稱之為“跟蹤服務”(Track service),繼而俄亥俄大學圖書館相繼推出了“網絡化館員免費導讀”服務( - work librarian andfree guide)。加拿大一些研究型大學圖書館也推行了這種服務模式,受到用戶的歡迎。
國內的研究并不落后,早在1989年就開始了,研究成果不斷涌現。1998年清華大學率先實行學科館員制度,至今已有11年歷史,隨后一些高校圖書館相繼實踐,并形成了學科館員制度熱潮。但就國內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開展的總體情況來說,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效果卻差強人意。
2學科館員制度建設的瓶頸
所謂學科館員是指既有圖書情報專業學科背景,又通曉某一學科信息資源并為院系某一學科提供對口服務的高素質館員。應該說,學科館員制度是一種服務制度的創新,代表了一種嶄新的服務理念。然而國內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建設卻問題諸多,整體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2.1學科館員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欠缺
網絡信息時代,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從傳統印刷型文獻資源建設逐步擴展到電子型、數字型文獻資源建設。電子化、數字化文獻信息系統的出現,增大了用戶檢索和利用的難度;虛擬圖書館的廣泛鏈接功能以及網絡信息資源的持續性和非穩定性,加劇了大量信息與用戶需求之間的矛盾,在這種背景下,學科館員才應運而生。而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館藏結構仍以印本文獻為主,電子館藏為輔。據CALIS提供的數據推算,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料購置經費的20%左右用于購買電子文獻,80%的經費仍用于購買印本文獻(國外圖書館80%的館藏為電子文獻,20%的館藏為印本文獻)。我國在對普通高校圖書館進行評估時仍以印本文獻為主,不計算電子文獻等信息資源。印本館藏復本量小,查找速度慢,查全率、查準率低,在信息資源的廣度和深度上難以拓展,以“信息及時推送”為基本特征的學科館員工作無法展開。
2.2館員素質與學科館員要求差距大
一方面,國內高校圖書館館員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工作人員有的是因為不適宜在教學崗位上而分派來的,有的是由于某些關系安插進來的,還有的是領導、教師的家屬被照顧進來的,因此館員的學歷普遍不高,個人素質也參差不齊。另一方面,目前的部分學科館員達不到應有的素質和能力要求。素質要求:一是學科素質(在具備科學知識的背景下對某一學科專業有一定的造詣,有相當的研究能力,甚至有一定的建樹);二是信息素質(具有比一般館員更高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倫理)。此外,學科館員還必須具備三個基礎核心能力:一是專業能力。學科館員要有相當的專業水平,高學歷應是其中的一個參考標志,因為,一些圖書館啟用某一學科的本科畢業生,很快就發現其學術水平不夠。嚴格地說,學科館員需要與高水平專家對話,為高層次的專家服務,沒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學歷,僅有熱情是無法做好學科服務的。二是信息能力。學科館員的專業能力并不是學科館員的優勢所在,真正的優勢在于他們具有比學科服務對象更強的信息能力,這是決定學科館員服務質量的一個標志。三是咨詢能力。學科館員在服務中從事的不是簡單的一般問題的咨詢,而通常是專業性強、跟蹤學科前沿、解決科研過程中基礎環節的咨詢,這就需要學科館員像咨詢師完成項目那樣,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說,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館員素質的整體水平較低,距離學科館員的要求還相去甚遠,這大大制約了學科館員制度的健康發展。
3高校圖書館開展學科館員制度可行性建議
3.1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奠定學科館員制度物質基礎
數字文獻由于具有全文數據庫的結構和相應的檢索軟件,檢索途徑多、速度快,所以檢索起來非常方便快捷,另外其體積小、存儲容量大,信息存取量非常廣博。數字文獻還可通過因特網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進行遠距離、高速度的傳播,即使眾多讀者對一種期刊的某一篇文章有共同需要,也可以互不干擾,可同時通過網絡進行瀏覽、下載,真正實現了資源共享,解決了圖書館文獻資源不足的問題。近幾年,國內高校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和電子書刊的引進比較迅速,以外文期刊為例,1996年,全國高校圖書館訂購的外文期刊總計只有7000多種,不足全世界學術期刊資源的20%。北大、清華也只訂了1000種左右的外刊,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科研對國外文獻信息的需求。1998年以來,通過CALIS組織的“集團采購”,以比較優惠的價格引進了100多個國外數據庫,在校園網上投入使用,成為圖書館內重要的信息資源,受到了讀者的廣泛歡迎,解決了我國高校外文文獻長期短缺的問題。2003年參加“集團采購”的高校圖書館有400多家,引進的電子版外文期刊(全文)達到13 000多種,對高校教學科研起到了巨大的支撐作用。但是對全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來說,平均所占比例仍很小,所以應加大力度發展數字資源。豐富的數字化館藏資源將為學科館員制度的順利開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以學科信息為主的個性化推送服務便正是建立在相關數字資源的基礎之上。總之,如果沒有了數字資源作為依托,那么學科館員制度建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