禗 華智冰 ? 1天前 ? 漢語字典 ? 閱讀 13 部首 礻部 總筆畫 13畫 部外筆畫 9畫 結構 左右結構 拼音 si 聲調 sī 五筆 PYLN 倉頡 IFWP 鄭碼 WSKW 四角 36230 統一碼 7997 筆畫 [4524251214544] 點、橫撇/橫鉤、豎、點、豎、橫折、橫、豎、橫、點、斜鉤、點、點 禗字拼音是sī 部首是礻, 總筆畫是13畫, 禗字是左右結構。 禗字概述 〔禗〕字拼音是sī 部首是礻, 總筆畫是13畫。 〔禗〕字是左右結構 〔禗〕字倉頡碼是IFWP 五筆是PYLN 四角號碼是36230 鄭碼是WSKW 〔禗〕字的UNICODE是7997。 十進制為31127,UTF-32:00007997,UTF-8:E7 A6 97。 禗的意思 禗 sīㄙ基本解釋 ◎〔~~〕不安而想走。 禗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午集下 部首: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23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845頁,第12字 標點整理本: 第806頁,第1字 音《廣韻》:息茲切;《集韻》:新茲切,??音思──禗禗,神不安欲去意。《前漢?郊祀歌》:靈禗禗,象輿轙。 音又,《韻會》、《正韻》??想里切,音徙──義同。 注解 〔禗〕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示部。 〔禗〕字拼音是sī,左右結構,可拆字為礻、思。 〔禗〕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sī] ⑴ 〔~~〕不安而想走。 禗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天天國學網整理。禗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禗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