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圣女貞德解奧爾良之圍
1422年10月21日,亨利五世駕崩幾周后,他患病的岳父法王查理六世也撒手人寰。因此,依據《特魯瓦和約》的規定,英格蘭和法蘭西的王位都應該由幼小的溫莎的亨利繼承。可以預料到的是,隨著亨利五世這位鐵腕征服者的駕崩,英格蘭必將失去對法蘭西的統治,亨利五世的強大權力也必將被多人瓜分。被人們稱作“布爾日國王”的法蘭西太子查理不是深得民心的能干之人。他身邊的文武官員大都是無能之輩,不可能抓住上天賜予的機會去開辟新的天地。只要年輕的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不忘殺父之仇,仍與英格蘭人結盟,法蘭西民族獨立派就無法推進抗擊入侵者的事業。
病重的查理六世
亨利五世駕崩后,他的三弟貝德福德公爵蘭開斯特的約翰和四弟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就分別成了法蘭西和英格蘭的攝政王。貝德福德公爵蘭開斯特的約翰在履職時盡心盡力,與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保持著良好的關系,調集一切資源控制法蘭西戰爭的局面。為了與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保持更緊密的關系,他還娶了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的妹妹勃艮第的安妮[1]。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的性格與沉穩勤勉的兄長截然不同。他反復無常,表現得自私自利、急躁易怒、偏執好斗,但偶爾會表現得舉止優雅,并且因資助有識之士發展大眾藝術而被支持者稱為“好公爵漢弗萊”。雖然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擔任英格蘭的攝政王,但議會非常擔心他會做出一些不計后果的事情,所以限制他的權力。與獨立決斷的攝政王不同,他只是“護國公和國王的首席顧問”而已,他所有的重大決策都需經過十五名成員組成的攝政顧問團同意。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的主要對手是能力出眾、意志頑強的溫徹斯特主教亨利·博福特。亨利·博福特完全不信任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的能力,而攝政顧問團的多數成員都站在亨利·博福特一邊。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大多數時間都在與反對派爭執,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
貝德福德公爵蘭開斯特的約翰
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
溫徹斯特主教亨利·博福特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亨利五世駕崩后,英格蘭在法蘭西北方的勢力范圍竟然沒有縮小。相反,六年多來,承認亨利五世幼子溫莎的亨利為法蘭西國王的地區還在慢慢增多。貝德福德公爵蘭開斯特的約翰雖然只能從英格蘭獲得少得可憐的經費,但仍在不遺余力、兢兢業業地治理著英格蘭在法蘭西的屬地。在很大程度上,他依靠法蘭西的財力和雇傭軍努力維護目前的局面。法蘭西太子查理曾兩次率軍試圖攻占英格蘭在法蘭西的屬地——1423年7月31日的克拉旺戰役和1424年8月17日的韋爾納伊戰役,但均以慘敗告終。在韋爾納伊戰役中,道格拉斯伯爵阿基博爾德被殺,蘇格蘭盟軍幾乎全軍覆沒。法蘭西太子查理再難獲得蘇格蘭的援助了,因為英格蘭不但將長期監禁的詹姆斯一世釋放回了蘇格蘭,而且將主教亨利·博福特的侄女瓊·博福特嫁給了他。詹姆斯一世承諾,蘇格蘭會與英格蘭保持世代友好的關系。
然而,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的一次任性之舉為英格蘭在法蘭西的統治埋下了隱患。他居然娶了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的表妹荷蘭與埃諾女伯爵杰奎琳。荷蘭與埃諾女伯爵杰奎琳是有夫之婦。在拋棄丈夫布拉班特公爵約翰四世后,她與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私定終身。這令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勃然大怒。在偽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三世同意荷蘭與埃諾女伯爵杰奎琳離婚后(其有效性尚存爭議),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便娶了她,從而成了埃諾的主人。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不愿看到自己的領地佛蘭德斯旁邊是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的領地,于是便和布拉班特公爵約翰四世聯手奪回了埃諾。要不是妹夫貝德福德公爵蘭開斯特的約翰好言相勸,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很可能早就與英格蘭一拍兩散了。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丟掉了本屬于妻子荷蘭與埃諾女伯爵杰奎琳的領地,逃回了英格蘭。荷蘭與埃諾女伯爵杰奎琳被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抓住,進了監獄。薄情寡義的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并未為荷蘭與埃諾女伯爵杰奎琳爭取自由而據理力爭,而是承認他們的婚姻不具法律效力。不久,他就娶了肯特的一位貴婦——埃莉諾·科布漢姆。
排除了弟弟愚蠢行為造成的隱患后,貝德福德伯爵蘭開斯特的約翰又遇到一個更大的難題。他率領英軍慢慢向法蘭西南部地區推進,抵達了盧瓦爾河以北法蘭西人最后的一個據點奧爾良。為了圍攻這一戰略要地,他命令索爾茲伯里伯爵托馬斯·蒙塔古——理查二世的羅拉德派朋友之子——調集所有兵力。即便如此,英格蘭兵力也不過區區四千人。英軍的進攻能力很弱,防守能力更糟。索爾茲伯里伯爵托馬斯·蒙塔古只能設置幾處堡壘——士兵們將其稱為“巴士底獄”,命令將士們觀察奧爾良各城門的一舉一動。因為兵力有限,英軍無法完全封鎖奧爾良。法蘭西人幾次試圖解奧爾良之圍,但均以失敗告終,其中以“鯡魚戰役”最著名。1429年2月12日,一支運送咸魚與其他四旬齋[2]食的英格蘭補給部隊從巴黎前往奧爾良。途經魯夫雷時,英格蘭補給部隊遭到太子查理軍隊的襲擊。英軍用貨車排成了臨時防御障礙,他們的弓箭手大發神威,輕松擊退了襲擊者。不過,奧爾良守城法軍沒有放棄抵抗。不久,奧爾良守城法軍用加農炮將在城下刺探軍情的索爾茲伯里伯爵托馬斯·蒙塔古炸死了。
克拉旺戰役
韋爾納伊戰役
鯡魚戰役
“鯡魚戰役”后,太子查理感覺奧爾良有可能失守,于是只好聽天由命了。但1429年初,戰局出現了轉機,英格蘭人的好日子將一去不返。法蘭西各地愛國人士對一個事實痛徹心扉:無休止的內亂將臣民分成了兩個敵對的陣營,而外敵則趁虛而入,統治和蹂躪法蘭西長達十五年。英格蘭入侵者的人數微乎其微,如果不是有賣國賊的幫助,在法蘭西根本就無法立足。而大部分法蘭西人對奧爾良派和勃艮第派的爭斗袖手旁觀,任由兩派自相殘殺,最終兩敗俱傷。就這樣,法蘭西鄉村日益荒涼,城鎮開始走向衰敗,深陷戰爭泥潭的整個國家期盼救星的到來。然而,救法蘭西于危難之中的人出人意料:她就是來自洛林邊境多穆雷米村的年輕女孩讓娜·達克,即圣女貞德。圣女貞德從小就有很強的幻想能力和預言能力。每當想到祖國遭受苦難時,她就會陷入冥想。在冥想中,她會看到自己的守護神圣母瑪利亞、天使長米迦勒[3]和圣凱瑟琳[4]出現在面前。他們要求她團結所有法蘭西人一起救國,并樹立行動的榜樣。經過幾番猶豫,圣女貞德還是動身前往希農的宮廷去找心灰意冷的太子查理,商量驅趕英格蘭入侵者的大計。她懇請查理太子振作起來,借助她帶來的神力,一舉將英格蘭人趕出法蘭西。冥冥之中,圣女貞德覺得自己有責任去解奧爾良之圍。同時,她力勸查理太子到蘭斯加冕。查理太子相信了圣女貞德的神奇預言。為了實現其政治目的,他最終同意圣女貞德率領一支遠征軍去完成解奧爾良之圍的偉大使命。出征的圣女貞德一身騎士裝扮,腰掛一把據說是在圣凱瑟琳教堂偶得的寶劍,身后還打著白色的戰旗。遠征軍的將領起初認為圣女貞德不過是個騙子或瘋子,但士兵們堅信她就是上天派來的密使,所以表現出阿讓庫爾戰役后從未有過的高昂斗志。1429年4月30日,圣女貞德率軍抵達奧爾良,隨后便對奧爾良城外的英格蘭工事連續發起攻擊。她總是身先士卒,沖在部隊的最前頭。守城的法軍將士深受鼓舞,與她里應外合,接連破敵。英軍撤到了奧爾良附近的雅爾若和博讓西。圣女貞德率軍乘勝追擊,一舉攻克了雅爾若和博讓西。1429年6月18日,圣女貞德指揮法軍在帕泰擊敗了殘余的英軍與約翰·塔爾博勛爵從巴黎帶來的援軍。
太子查理
圣女貞德
這一系列神奇的勝仗讓法蘭西人信心倍增,而英格蘭人怎么也想不明白他們會接連吃這么多的敗仗,于是就稱圣女貞德為“女巫”,說她是魔鬼派來的密使。一位當代編年史學家寫道:“在她帶兵之前,英軍兩百人就能打敗法軍五百人。現在,法軍兩百人痛擊英軍四百人綽綽有余。”在接下來的戰爭階段,法軍多數時間處于攻勢,而英格蘭入侵者則處于守勢。
帕泰大捷之后,圣女貞德護送查理太子抵達蘭斯,并于1429年7月17日將查理太子送上了法蘭西國王的寶座[5]。完成自己的使命后,圣女貞德想回鄉退隱,但法王查理七世認為她對法蘭西軍隊的影響非同一般,勸她留在軍中。圣女貞德答應了查理七世的請求,并建議他立即攻打巴黎。法軍雖然實施了該計劃,但因行動遲緩,指揮不善,最終敗北。圣女貞德本人也在督戰時受傷。她在軍中的威信受到了一些影響。但在這個過程中,桑利斯、博韋、拉昂和蘇瓦松都重歸查理七世所有。由于圣女貞德的出現,英格蘭人放棄了香檳和法蘭西島[6]的大部分地區。他們對巴黎和諾曼底的控制也受到了嚴重影響。
圣女貞德率軍在奧爾良城下與英軍激戰
圣女貞德進入奧爾良
第35章
圣女貞德殉難
1430年春,圣女貞德又出現在了戰場上,但忘恩負義的法王查理七世只給了她一支戰斗力不強的部隊。圣女貞德稱,雖然她的征途快要結束了,但她仍然會勇敢地堅持戰斗。在取得一些小勝后,她率軍突破勃艮第軍隊的防線,進入被圍攻的康比涅。在率領守城將士突圍的過程中,圣女貞德從馬上摔落,被敵軍俘虜。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以一萬克朗的價格將她賣給了英格蘭人,英格蘭人隨即將她囚禁起來。一向睿智公正的攝政王貝德福德伯爵蘭開斯特的約翰在處置圣女貞德這件事情上毀掉了自己的聲譽。他宣稱,自己不會對“魔鬼的爪牙”——對圣女貞德的蔑稱——有半點憐憫。在圣女貞德被關押的那段時間,英格蘭人殘酷虐待她,希望她能承認自己并非受上帝之命來攻打英格蘭人。但圣女貞德從始至終都堅持自己的信念,她的勇氣和虔誠是對獄卒的最大羞辱。最后,貝德福德伯爵蘭開斯特的約翰命令博韋主教皮埃爾·科雄將她視為女巫來發落。1431年5月30日,在接受了宗教法庭的審判后,圣女貞德在魯昂被處以火刑。圣女貞德殉難,英格蘭人固然罪責難逃,但法王查理七世難辭其咎。法王查理七世手中有約翰·塔爾博勛爵等英格蘭戰俘。他雖然可以用交換戰俘或以殺害對方戰俘相要挾的方式讓圣女貞德免遭迫害,但最終未做任何努力去解救自己曾經的救星。
圍攻康比涅
博韋主教皮埃爾·科雄審問圣女貞德
圣女貞德被處以火刑
圣女貞德含恨而死,但由她發起的抗英運動方興未艾。她沉重打擊了英格蘭人無往不勝的自信,激發了法蘭西人的愛國熱情,使國內敵對的派系不計前嫌,聯合起來一致對外。從圣女貞德為法蘭西挺身而出的那刻起,勃艮第派便慢慢與英格蘭人撇清了關系。勃艮第派知道,查理七世盡管有諸多的缺點,但堅持為法蘭西的獨立而戰,如果繼續與英格蘭入侵者勾結并和查理七世作對,簡直就是十惡不赦。貝德福德伯爵蘭開斯特的約翰竭力與命運抗爭。雖然他的軍事才華能保證英軍在法蘭西多待上幾年,但他知道,歷史潮流不可逆轉。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終于愿意放下殺父之仇,并與查理七世握手言和。對英格蘭人來說,這是致命的打擊。在1435年9月10日召開的阿拉斯會議上,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公開宣布結束與英格蘭的同盟關系,并與查理七世和解。四天后,操勞一生的貝德福德伯爵蘭開斯特的約翰在魯昂逝世。在法蘭西十二年時間里,他兢兢業業地操持政務,不敢有絲毫懈怠,但最終還是看到了大廈將傾的一刻。
七個月后,英格蘭人在法蘭西中部的最后據點——巴黎——也陷落了,貝德福德伯爵蘭開斯特的約翰在法蘭西多年的經營化為烏有。1446年4月,曾經與勃艮第派及英格蘭人站在一起的巴黎市民為法蘭西軍隊打開了城門,守城的羅伯特·威洛比勛爵帶著英格蘭駐軍倉皇而逃。現在,英格蘭人除了在吉耶納公國、波爾多周邊、諾曼底北部和曼恩部分地區還有據點,其他領地都已被法蘭西收復。不過,耐人尋味的是,英格蘭人竟然在這些據點又待了十六年多的時間。
阿拉斯會議
百年戰爭最后十多年出現了兩位主要人物:約翰·塔爾博勛爵和約克公爵理查德。約克公爵理查德是1415年密謀反對亨利五世的劍橋伯爵康尼斯堡的理查德的兒子。在阿讓庫爾戰役中為國捐軀的約克公爵埃德蒙無后,當時還是孩子的理查德以侄子的身份繼承了約克公爵之位。1425年,約克公爵理查德的舅舅馬奇伯爵埃德蒙·莫蒂默去世。馬奇伯爵埃德蒙·莫蒂默將爵位留給了約克公爵理查德。這樣一來,約克公爵理查德就成了當時英格蘭的重量級人物。因為母親安妮·莫蒂默是愛德華三世的曾外孫女,所以約克公爵理查德自然是愛德華三世的后人。他曾兩次被任命為駐法蘭西英軍統帥。第一次任期是1435年到1437年,第二次任期是1441年到1445年。在約克公爵理查德任期內,諾曼底公國從未失守。約克公爵理查德多次擊退來犯之敵,甚至經常率軍攻至巴黎城下。1437年,約克公爵理查德收復了塞納河上的軍事要塞——蓬圖瓦茲,并且一直占領至1441年。不屈不撓的約翰·塔爾博勛爵四次收復蓬圖瓦茲要塞。1445年,約克公爵理查德被召回英格蘭,薩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接替了他的工作。因為薩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的能力有限,所以英軍在諾曼底的戰斗力大打折扣,許多地方接連陷落。
約克公爵理查德
薩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
其間,英格蘭國內沒有什么大事發生。以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為代表的主戰派與以紅衣主教亨利·博福特為代表的主和派之間的較量一直沒有停止。主和派認為英格蘭國王應該放棄爭奪法蘭西王位這一不切實際的計劃,以換取在法蘭西保留某些領地的實際好處。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在英格蘭王室的影響力日衰。1441年,他的妻子埃莉諾·科布漢姆因對亨利六世施以巫蠱之術而被判處終身監禁,他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從始至終都沒有為妻子埃莉諾·科布漢姆辯護,不知是因為他內心懦弱,還是他認為妻子罪有應得。
亨利六世
主戰派暫時失去話語權后,英法兩國于1444年展開了一系列和平談判。亨利六世現已成年,人們原以為,擺脫攝政顧問團的國王將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但亨利六世本人渴望和平,希望通過迎娶一位法蘭西公主的方式來確保英法兩國長久和平。亨利六世的父親亨利五世擁有英雄般的氣概,他的祖父亨利四世擁有非凡的謀略,但亨利六世本人是英格蘭有史以來最懦弱的國王。他善良溫和但缺少必要的決斷能力,內心充滿美好愿望但缺乏付諸實踐的果敢。他溫順謙遜,做決定時總會受別人意見左右。結果,最終的決定往往背離初衷。亨利六世未到中年就早早表現出與當年的外祖父法王查理六世一樣的精神病癥狀。每當疾病發作,他就要離開宮廷去外面休養一陣子,病情有時好幾個月不見好轉。亨利六世是一位善良的君主,英格蘭人也熱愛這位虔誠而單純的國王,但對他在治國理政方面的表現大失所望。事實上,亨利六世不過是實際控制王室的代言人而已。
亨利六世到底軟弱到什么程度,我們不得而知。1444年,亨利六世讓主和派紅衣主教亨利·博福特麾下的薩福克伯爵威廉·德·拉·波爾與法蘭西人簽署了《圖爾休戰協定》。根據《圖爾休戰協定》,英格蘭保住了波爾多周邊和諾曼底公國的領地,但放棄了曼恩及其他一些邊遠地區。同時,亨利六世迎娶了法王查理七世的王后安茹的瑪麗的侄女安茹的瑪格麗特,瑪格麗特的父親安茹公爵勒內一世是那不勒斯名義上的國王。不過,薩福克伯爵威廉·德·拉·波爾簽署的《圖爾休戰協定》對英格蘭而言不太公平。英格蘭讓出了那么多土地,換回的只是一份不置可否的空頭和約,亨利六世迎娶安茹的瑪格麗特時也沒得到任何嫁妝。
《圖爾休戰協定》的細節披露后,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帶頭反對將曼恩割讓給法蘭西的決定。他的觀點得到了許多薩福克伯爵威廉·德·拉·波爾和紅衣主教亨利·博福特反對者的支持。年輕的王后安茹的瑪格麗特對此非常不滿。安茹的瑪格麗特是一位充滿活力、能力非凡的女人,她很快就學會了控制性格溫順的丈夫,大膽使用自己的權力。她活躍在英格蘭政壇上,與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一派展開了激烈的斗爭,成了主和派的領袖。在1447年2月的伯里議會上,王后安茹的瑪格麗特和薩福克伯爵威廉·德·拉·波爾策劃了一場針對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的一場政變。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被捕入獄不久便死去了。雖然人們懷疑王后安茹的瑪格麗特做了什么手腳,但更加可信的是,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因激動引發中風而亡。五周后,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的宿敵——幾年前從政壇隱退的紅衣主教亨利·博福特也撒手人寰。
埃莉諾·科布漢姆的懺悔
現在,英格蘭朝政基本上由薩福克伯爵威廉·德·拉·波爾、王后安茹的瑪格麗特和薩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三人打理,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以國王的名義發號施令。現在,反對派領導人是約克公爵理查德,他比格洛斯特公爵蘭開斯特的漢弗萊有能力。約克公爵理查德對自己在諾曼底開創的事業被薩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接手一事一直耿耿于懷。英格蘭**雖然不惜一切代價,想將臨時性休戰變為永久性和平,但一直無法實現。更糟糕的是,英格蘭**竟然沒有管好遠在諾曼底的英軍。薩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離開諾曼底時,沒有支付部分將士的軍餉。于是,這些人便發動了叛亂,并于1449年3月襲擊了布列塔尼的一些地區。這就為法蘭西人重新開啟法英戰爭提供了借口。
安茹的瑪格麗特
諾曼底被法蘭西人迅速攻陷,英格蘭**的無序管理暴露無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薩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就將約克公爵理查德和約翰·塔爾博勛爵經過長期辛苦奮斗才保住的公國葬送了。1450年4月15日,一支從南安普頓趕來的英格蘭援軍在福爾米尼戰役中被消滅。四個月后,英格蘭在諾曼底的最后一個據點瑟堡向法蘭西投降。這時,除了加來,英格蘭在法蘭西北部的所有領地全部淪陷。
福爾米尼戰役
薩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丟掉諾曼底一事在英格蘭引起了民憤,該事件標志著英格蘭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對外戰爭尚未結束,英格蘭又將迎來內戰——玫瑰戰爭。
注解:
[1] 勃艮第的安妮(Anne of Burgundy,1404—1432),勃艮第公爵大膽約翰與巴伐利亞的瑪格麗特之女,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之妹,嫁給了英格蘭貝德福德公爵蘭開斯特的約翰,婚后無子嗣。
[2] 四旬齋,也稱“大齋節”,**徒齋戒及懺悔的季節,封齋期為復活節的前四十天。
[3] 天使長米迦勒是四大天使長之一,上帝身邊的首席斗士,天使軍團的最高指揮官,右手持劍、左手握秤是其標準形象。米迦勒性情勇猛果敢,雖然好戰,但充滿慈悲之心,是“絕對正義”的化身。
[4] 圣凱瑟琳(Sainte Catherine of Alexandria,約287—305),**教圣人和殉教者,4世紀初著名學者。據傳,圣凱瑟琳時常勸阻羅馬帝國皇帝不要迫害**徒,最終被皇帝下令斬首。天主教會傳統上將圣凱瑟琳視為十四救難圣人之一。
[5] 即查理七世。
[6] 法蘭西島專指卡佩王朝早期法蘭西國王所能有效控制的實際范圍,包括塞納河和盧瓦爾河中游的狹長地帶,以巴黎和奧爾良為中心,只占法蘭西國土面積的大約十五分之一。法蘭西島雖然四周被河流環繞,但并非真正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