敚 華智冰 ? 1天前 ? 漢語字典 ? 閱讀 6 部首 攵部 總筆畫 11畫 部外筆畫 7畫 結構 左右結構 拼音 duo dui 聲調 duó duì 五行 火 五筆 UKQT 倉頡 CUOK 鄭碼 UDRM 四角 88240 統一碼 655A 筆畫 [43251353134] 點、撇、豎、橫折、橫、撇、豎提、撇、橫、撇、捺 異體字 奪 敓 敚字拼音是duó,duì 部首是攵, 五行屬火, 總筆畫是11畫, 敚字是左右結構。 敚字概述 〔敚〕字拼音是duó,duì 部首是攵, 總筆畫是11畫。 〔敚〕字是左右結構 五行屬火。 〔敚〕字倉頡碼是CUOK 五筆是UKQT 四角號碼是88240 鄭碼是UDRM 〔敚〕字的UNICODE是655A。 十進制為25946,UTF-32:0000655a,UTF-8:E6 95 9A。 〔敚〕字的異體字是 奪 敓 敚的意思 敚 1duóㄉㄨㄛˊ基本解釋 ①同“奪”,強取:“百姓既相抄~,敬兒至江陵誅攸之親黨。” ②姓。 詳細解釋 動詞 1.“奪”的本字。 2.強取,后作“奪” take by force。如:抄敚(抄沒強取) 3.通“對”。答對 answer。如:敚曰(答道) 敚 2duìㄉㄨㄟˋ基本解釋 ◎古通“對”,答對。 敚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卯集下 部首: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25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471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418頁,第21字 音《廣韻》、《集韻》、《正韻》??徒活切,音捝。《說文》:彊取也。《周書》曰:??攘矯虔。〇〔按〕《書?呂??》今本作奪攘。 例又,姓。見《廣韻》。 例《說文》從攴作??。 注解 〔敓〕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攴部。 〔敓〕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uó、duì,左右結構,可拆字為兌、攵。 〔敓〕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duó] ⑴ 強取。後作“奪”。《説文?攴部》:“敓,彊取也。《周書》曰:‘敓攘矯虔。’“⑵ 通“對”。答對。《晏子春秋?內篇間上五》:“敓曰:‘請卑辭重幣,以説於諸侯。’”⑶ 姓《廣韻?末韻》:“敓,姓。” 敚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天天國學網整理。敚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敚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三下反切徒活切頁碼第98頁,第6字續丁孫 敓 異體敚 彊取也。《周書》曰:「敓攘矯虔。」從攴兌聲。 附注段玉裁注:「此是爭敓正字。後人假奪為敓,奪行而敓廢矣。」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六反切徒活反頁碼第262頁,第1行,第2字述 強取也。《周書》曰:「敓攘矯虔。」從攴兌聲。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三下反切徒活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495頁,第3字許惟賢第222頁,第2字 彊取也。 段注此是爭敓正字。後人假??爲敓。奪行而敓廢矣。 《周書》曰:敓攘矯虔。 段注呂?篇文。今《尙書》作奪。此唐天寶衞包所改。凡《尙書》之字。有古文家改壁中相沿已久者。有衞包肊改者。皆可分別考而知之。詳見《古文尙書撰異》。唐人尙用敓字。《陸宣公集》有敓??是也。 從攴。兌聲。 段注徒活切。十五部。 敓字的相關索引 # 書籍 索引 1 汲古閣本 第193頁,第4字 2 陳昌治本 第265頁,第3字 3 黃侃手批 第210頁 4 說文校箋 第129頁,第17字 5 說文考正 第124頁,第10字 6 說文今釋 第442頁,第1字 7 說文約注 第757頁,第2字 8 說文探原 第1780頁,第1字 9 說文集注 第641頁,第3字 10 說文標整 第78頁,第17字 11 標注說文 第129頁,第1字 12 說文注箋 第963頁,第2字 13 說文詁林 第3663頁【補遺】第16547頁 14 通訓定聲 第2610頁,第1字 15 說文義證 第262頁【崇文】第1045頁 16 說文句讀 第372頁 17 章授筆記 第144頁,第3字 18 古字詁林 第三冊,第661頁,第1字 19 古字釋要 第336頁,第7字 敚的字源字形 戰國 金文 戰國早期 楚〔戰國〕 簡 包山 楚〔戰國〕 簡 上博 楚〔戰國〕 簡 秦家嘴 楚〔戰國〕 簡 天星觀 楚〔戰國〕 簡 望山 楚〔戰國〕 簡 楚〔戰國〕 簡 郭店 楚〔戰國〕 簡 新蔡葛陵 楚〔戰國〕 簡 九店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敚字組詞 敚魄 敚攘 抄敚 訛敚 掠敚 剽敚 攘敚 推敚 爭敚 椎敚 軋敚排很 更多… 含敚字的成語 人謀敚天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