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卷三百十一 折傷門》普濟方 朱棣作品集

  傷折疼痛(附論)

  凡筋骨傷折疼痛。人之一身。血榮氣衛。循環無窮。或筋肉骨節誤致傷折。則血氣瘀滯疼痛。倉卒之間。失于條理。所傷不得完。所折不得續。輕者肌膚腫。重者髀臼挫脫。治法宜先整其骨折之所。然后施貼封裹之劑。

  方

  麒麟竭散

  (出圣濟總錄)

  治筋骨損傷疼痛。

  麒麟竭沒藥(研)自然銅(醋淬七次研)赤芍藥當歸(切焙)白芷蒲黃大黃(生用各半兩)桂(去粗皮)細辛(去苗葉各一兩)骨碎補(去毛炒二兩)干荷葉(三分)上為散。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

  附子散

  (出圣惠方)

  治一切傷折。疼痛不可忍。

  附子(炮裂去皮臍)當歸(銼微煨)芎桂心沒藥澤蘭亂發灰檳榔(各一兩)敗龜(涂醋炙微黃)虎脛骨(涂醋炙微黃各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麝香(一分細研)上為細末。入麝香研勻。不拘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桃仁散

  (出圣惠方)

  治傷折疼痛。接骨止痛。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當歸(銼微炒)延胡索生干地黃芎(各一兩)川大黃(銼研微炒)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各二兩)亂發(如雞子大)川椒(半兩去目及合口者微炒出汗)上為細末。用酒二升。先煎發并阿膠如糖。用綿濾去滓。然后下諸藥末。調勻焙干。搗細為散。每服以溫酒調下二錢。日三四服效。

  趁痛散

  (出德生堂)

  治男女跌傷。疼痛不可忍者。

  草烏(炮治碎別炒入藥)白芷川芎(各一兩半)炒當歸(二兩)炒烏藥(五兩)乳香(半兩)紫金皮(大塊童子小便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用半斤)沒藥(半兩)南星(半斤)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半錢。溫酒調服。病在上食后。病在下食前服。

  當歸散

  (出圣惠方)

  治傷疼痛。青腫滯血。

  當歸(銼微炒)桂心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銼碎微炒)赤芍藥(各一兩)敗蒲(二兩燒灰)沒藥骨碎補(各一兩半)上為細末。每服以溫酒調下二錢。

  日三四服。

  桂附散

  (出御藥院方)

  治因傷損后。筋骨疼痛。

  桂(去粗皮)附子(生去皮臍)白礬細辛(去苗葉)白芷(各二兩)五加皮桑葉(各二兩)上為散。每服二兩。入連根蔥白十莖。水一斗。煎四五沸。候冷淋渫洗立效。

  地黃金粉煎

  (出圣惠方)

  治傷折筋骨。疼痛不止。宜散瘀血。理新血。續新

  筋骨。止疼痛。

  生地黃(三斤凈洗令干卻入酒內浸二復取出紙袋盛火焙令干為度)天雄(二兩炮制去皮臍)桂心當歸芎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微炒各一兩)上為末。入金粉內和勻。

  用酒一斗。以文武火煎成稠煎。每日空心、午前、夜臥時。各以酒調下匙頭。

  當歸血竭散

  (出圣惠方)

  治傷折筋骨。疼痛不可忍。

  麒麟竭(另研)沒藥(另研)當歸赤芍藥桂(各一兩)白芷(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應病丸

  (出醫方大成)

  治折傷后。為血氣所侵。手足疼痛。

  破故紙(一斤半炒一斤)生蒼術(一斤)骨碎補(一斤去毛)舶上茴香(十二兩炒)穿山甲(去膜皮炒脹為度紫灰亦可)生草烏(一斤銼如麥大)上鋤草烏一斤。用生蔥連皮。

  生姜各二斤擂爛。草烏一處淹兩宿。焙干。連前藥一處焙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湯送下。忌熱物。

  內固接骨丹

  (出圣惠方)

  治傷折疼痛。

  古字錢(二兩先于火內燒令通赤醋淬如此十度)自然銅古硫黃(各一兩)以上三味為末。入車瓶子內。以坯子泥封瓶口。候干。倒下放火燒令通赤。俟冷取出。搗勻。入水銀一兩。同研水銀星盡。后用白薄紙裹藥似球子。后以藥入臼內。滴水爛搗。裹藥球入糠火內燒七日。冷了出之。細研后。入。

  朱砂末麝香末犀角末(各一分)上研令勻搗。生地黃絞取汁。于銀器中熬為膏。

  和藥末。丸如酸棗大。如有患病者。以溫酒半盞。入地黃膏一錢。攪勻。下藥一粒。服后如吐青綠水。或瀉青綠水三二合。勿怪。是病已出也。更易頻服。以瘥為度。

  接骨如神散治傷骨損折疼痛者。

  水蛭(糯米炒黃去米)白綿(燒灰)沒藥(另研)乳香(另研各等分)血余(童子小發十五團燒灰)上為末。五十以上服一錢。二十以下服半錢。小兒服半字。溫酒調下。

  接骨散

  (出圣惠方)

  治傷折痛疼。

  栗黃(一斤曬干)雄黃豆(半斤)沒藥(二兩)麝香(半兩細研)桑根白皮(一斤銼)上為散。每服三錢。以醋一中盞。煎至半盞。用漿水二合解服。不過三服。疼痛即止。

  筋骨藥治一切疼痛及諸風。

  川烏(一個)草烏(二兩去皮生用)乳香當歸天麻(各半兩)虎骨(醋炙)沒藥自然銅芍藥川芎萆獨活(各一兩)上為細末。酒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數丸。溫酒下。

  干地黃散

  (出千金方)

  治骨折筋斷傷疼痛者。

  熟地黃當歸羌活(一方用獨活)苦參(各等分)上咀。每服七錢。白水煎服。

  或為末。酒調下。

  海桐皮散

  (出圣惠方)

  治傷折。辟外生風疼痛。

  海桐皮(銼)黑豆(炒熟)附子(泡制去皮臍各一兩)防風(二兩去蘆頭)上為細末。

  每服以溫酒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治傷折疼痛不可忍。

  (出圣惠方)當歸(一兩)白芷桂心吳茱萸(各一兩)上為粗末。銼生龜一枚。入藥搗令勻。

  用封裹傷折處。

  至圣黑龍丹

  (出御藥院方)

  治一切筋骨損傷疼痛。

  米粉(四兩于銀器內炒成塊子黃色放冷研為細末后入二味)乳香(細研)沒藥(研細各半兩)上研極細。每用以好酒或醋調如膏。攤在紙花上。貼患處。

  紫金散

  京三棱(銼炒黑色)連翹(半兩)黃(三錢)甘草(炙三錢)羌活(半兩)上為粗末作一服。水一盞煎。去滓。食后服。

  飲蛇龜酒

  (出圣惠方)

  治一切筋骨肌肉折。疼痛。

  飲蛇龜(一枚)糯米(五升蒸作釀飯)好酒(二斗)上為銼龜釀飯。同入酒甕中。

  封七日。每用暖一盞服之。日三五服。

  雙靈膏

  (出御藥院方)

  治一切筋骨肌肉疼痛。

  良姜(一兩炒銼)白芥子(半兩微炒)上為細末。每用藥二錢半。頭白面半兩。水調成膏。攤在紙上。貼患處。

  沒藥散

  (出圣濟總錄)

  治墜折傷損。疼痛不可忍者。

  沒藥(另研)乳香(另研)延胡索當歸(切焙)甜瓜子(各一兩)丹砂(研半兩)上為細散拌勻。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又取藥散二三錢。以黃米作粥。攤作餅子。糝藥散在上。

  用貼痛處。以帛封扎定。一二日換佳。

  治折骨傷筋。痛不可忍。

  (出集驗良方)生地黃藏姜瓜舊糟(各一斤)赤小豆(半斤)生姜(六兩)上研爛。同炒勻令熱。水布帛裹罨傷處。用杉板夾縛。不過三日。令安。

  圣靈丹

  (出御藥院方)

  治一切打撲傷損。及折傷疼痛不可忍者。

  乳香(五錢)烏梅(五個去核)白米(一捻)萵苣子(大盞炒黃取二兩八錢)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十丸。細嚼熱酒下。如痛再服。一方米湯送下。病在上食后。

  在下食前。

  托里煎

  黃白茯苓(各一兩)甘草(半兩)乳香(一錢另研)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酒半盞。

  慢火煎成膏子。再入酒一盞。調勻溫服。

  蓬莪湯治傷撲疼痛。

  莪術(五錢)沒藥(一兩)當歸(一兩半)上粗搗篩。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

  去滓溫服。日三。若為細末。熱酒調下亦得。一方無沒藥。

  烏梅煎

  (出肘后方)

  治折傷疼痛。墮作瘀血方。

  用烏梅五升去核。以飴糖五升煮。稍稍食之自消。一方烏梅煎湯。調百草霜服。

  又方

  取茅連根葉搗。絞取汁一二升服之。不過三四服愈。冬用根。

  太岳活血丹

  (出和劑局方)

  治男子婦人。外傷內損。狗傷蟲咬。車馬撲墜。

  手足折傷。一切疼痛。腹中血瘀。刺脅筑心。左癱右瘓。走注疼痛。癰疽痔漏。及婦人

  冷氣入腹。血脈不流通。產后敗血。灌注四肢。及吹乳腫痛。血氣撮痛病。宜服之。

  花桑根(如臂大者燒灰盡浸米泔中焙干)栗楔(栗實一球三顆之扁者薄切日干各一斤)細墨(半斤一半用蓖麻子三兩細研涂墨涂盡黃紙包泥固濟干灰火五十七次燒赤冷地上出火兩時一半用醋化煙沙涂墨上火多令干燥)皂角刺(一斤燒赤淬中炙干)大黑豆(一斤濕布揩去垢黑皮焙干)亂發(二斤皂角水洗凈用清油二斤炒頓捻看脆即止為末)乳香(四兩通明滴乳香細研入米醋一碗熬熱)硼砂(三兩洗凈者醋化涂墨上)上為末。杵三千下。丸如彈子大。

  醋糊丸。重者一丸。輕者半丸。以無灰酒一盞。乳香一豆大。先磨乳香。次磨藥盡。煎三五沸。臨臥溫服。以痛處就床。欲汗則覆被。仍用藥涂傷處。切忌一切動風物。再服入當歸末一錢。孕婦勿服。一方無硼砂。

  治折傷

  。

  取栝蔞根以涂。重布裹之。熱除痛即止。

  熟干地黃丸

  (出圣濟總錄)

  治遠年傷折。近因風氣不和。舊傷處疼痛不忍。

  熟地黃(焙干四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牛膝(去苗酒浸焙各兩半)苦參(細銼焙干)菟絲子(酒浸焙干)肉蓯蓉(酒浸切焙)萆(炒各一兩)桂(去粗皮)青木香(生用各一兩)訶黎勒(煨熱去核半兩)升麻(三分)上除杏仁外。搗細為末。入杏仁別搗。

  再羅勻。煉蜜和搗三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二十丸至三十丸。

  治折傷。

  以水獺一個。入罐子內以泥固濟。放干燒灰細末。以黃米煮粥。于傷折處攤。以水獺末一錢上糝。便用帛子裹系。立止疼痛。

  治折傷止痛化血。

  (出本草)取能。生搗其肉及血敷之。(能即三足鱉也)

  治傷折跌筋骨。生肌破血。

  (出本草)用每月王日。酒水煮濃汁飲之。

  治折傷先用止痛湯法。

  (出本草)搗白礬為末。每用一匙匕。沸湯一碗沖了。以手拍蘸。乘熱熨傷處。立時止。然后排整筋骨貼藥。

  治斷指

  (出本草)以蛇含膏封之。抱樸云。連已斷之指。

  治刀筋及折傷。

  (出朱氏集驗方)上用烏狗血和酒。連吃數碗。蓋犬血能去惡血也。淮西總管李貴。見效邕莞易。因會之于南樓。墜樓者二十余人。亦以此收功。

  治折傷

  用(音甜)菜搗敷之。

  卷三百十一 折傷門

  傷折惡血不散(附論)

  夫脈者血之府。血行脈中。貫于肉理。環周一身。因其肌體外固。徑隧內通。乃能流注不失其常。若因傷折。內動經絡。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積則為腫為痛。治宜除去惡瘀。

  使氣血流通。則可以傷完也。

  方

  牛黃散治大損后。化惡血。理好血。止疼痛。

  牛黃(細研)真珠(細研)龍腦(細研各一分)琥珀牡蠣(燒為粉)朱砂(研細水飛過)桂心當歸(銼微炒)蒲黃(各一兩)麝香(半兩細研)金箔(五十片細研)銀箔(五十片細研)上研令勻。不拘時候。以桃仁湯調下二錢。

  白僵蠶丸治骨折筋傷后。惡血攻。疼痛不止。

  白僵蠶(炒)當歸(炒)桂心(炒)補骨脂(炒)神曲(炒黃)半夏(湯浸七次去滑)檳榔赤芍藥(各一兩)芎薯蕷(炒黃)白附子(炮)芫花(醋拌炒各半兩)上為末。

  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二十丸。日三服。

  黃散治傷折。惡血凝滯腫痛。

  黃芍藥生干地黃(焙)附子(炮)當歸(切焙)續斷(切)桂(去皮各半兩)干姜(炮)大黃(生各一兩)椒(去目若閉口者炒出汗)上銼如麻豆。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芍藥散治打撲筋骨。惡血不散。迷悶疼痛。小便下血。

  (一名當歸散)赤芍藥當歸(銼微炒)續斷白芷生干地黃黃芩甘草(炙微炒銼)牛膝(去苗)蒲黃(各一兩)上為細末。不拘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一方無蒲黃。

  芍藥湯治傷折惡血不散。腫痛不消。

  赤芍藥黃附子(炮制皮臍)當歸(切焙)續斷桂(去粗皮)羌活(去蘆頭)蜀椒(去目并閉口者各一兩)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芎湯治傷折腫痛。氣血不散。

  芎甘草(炙銼)蜀椒(去目合口者炒出汗)澤蘭附子(炮制去臍)桂(去皮一兩)當歸(切焙)大黃(醋炒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溫酒調下。不拘時。

  蒲黃散治骨折筋傷。惡血攻心煩悶。

  蒲黃(三分)芎當歸(銼微炒)桂心(各半兩)白芷細辛(各一兩)上為細末。

  每服以生姜酒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烏頭散治傷折。惡血結滯不散腫痛。

  桃仁散治從高墜下。及落車馬。胸腹中有惡血。喘自不得。

  川大黃(銼碎微炒)川硝石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蒲黃(一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微炒)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入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芎湯

  (一名桂芎湯)

  治傷折。惡血瘀結不散。

  蒲黃鯉魚散治車馬墜撲傷折。惡血沖心迷悶。

  蒲黃(二兩)鯉魚鱗(五兩炒灰)蕓苔子(一兩末)生地黃汁(五合)上先將蒲黃、蕓苔子于沙盆內。以慢火旋滴地黃汁于內。炒令汁盡。以干為度。并鯉魚鱗灰。一時研為末。

  不拘時候。以童子熱小便。調下二錢。

  杉木節散治從高墜損心胸。惡血不散。

  杉木節(七片細銼)蘇枋木(五兩細銼以水一斗煎取一升去滓)醋(五合入于蘇枋木汁內)上將杉木于一沙盆內。以慢火炒。施滴蘇枋木醋汁相和。炒令汁盡。停冷搗為細末。

  每服以童子小便調下二錢。日三四服。化下惡血為效。

  蠶砂膏治傷折。惡血不散。

  原蠶砂(二升炒研)麥麩(三升)上和勻。以米醋四升煮稠。瓷器內盛。量損處多少涂敷。以絹帛裹。日再。

  糟米涂方治傷損。惡血不散疼痛。

  酒糟(二升)糯米(半升)上同和酒煮稠得所。取出乘溫涂患處。外封裹之。日再易。

  地黃膏

  (出圣濟總錄)

  治傷折。惡血結滯腫痛。

  生地黃(細切三斤)烏雞(一只去毛腸肚并足和骨細研)上用和搗一二千杵。量患處多少。攤帛上縛之。日再易。

  升涂散膏

  (出圣濟總錄)

  治傷折。惡血瘀滯不散。

  鼠糞(三兩燒存性)生地黃(半斤)上為末。豬脂油和涂患處。日三易。

  治血久不除。變成膿方。

  大黃(和雞子一枚)蚯蚓屎(一枚)上以酒半升。煮三沸服之。

  又方

  虎杖(銼二兩)赤芍藥(銼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神效熨方

  (出十便良方)

  治從高墜下。及被木石所笮。或因落馬傷損。血瘀

  凝積。氣急欲絕。腫疼痛者。

  以凈土五升。蒸之令熱。分半以故布數重裹之。熨病上。勿令大熱恐破內。候冷易之。

  以痛止即已。凡有損傷。皆以此法治之。神效。已死不能言者亦活。三十年者亦瘥。一方和醋蒸熱。封裹所傷處。

  治被打撲。瘀血在骨節。及脅外不去。

  以鐵一斤。酒三升。煮取一升服之。或燒赤投酒服之。

  治血聚皮不破者。

  (出百一選方)用蘿卜葉研細罨。以絹帛包縛傷處。

  治因傷損。血瘀不散。

  (出肘后方)取牡丹皮八分。合豆蟲二十一枚。熬過同為末。每旦溫酒和服寸匕。血當化為水下。

  松節散

  (出圣惠方)

  治從高墜損。惡血攻心。胸膈煩悶。

  用黃松木節五兩細研。童子小便五合。醋五合。于砂盆內慢火炒。旋滴小便并醋。以盡為度。炒令干。搗細為散。每服以童子熱小便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甘草湯治諸傷。惡血積滯腸中。

  甘草(炙銼)白茯苓(去黑皮)白桂(去粗皮)杏仁(去皮尖雙仁各一兩)上粗搗篩。

  每服三錢。水一鐘。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傷損。瘀血不散疼痛。

  (出圣惠方)蒲黃(四兩)附子(一兩炮制去皮臍)上為細散。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傷折。止痛散。

  (出本草)用小麥粉和醋煮之。裹傷處便定。重者再蒸裹之。甚良。

  治破傷血不止。

  (出永類鈐方)真血竭(二錢或用番降節中油代亦可)五倍子(一兩)陳紫蘇葉(三錢)白芷(半兩)海金沙(一兩)上為細末摻之。軍前急救。可不著水至效。

  治久血不除變膿方。

  (出肘后方)大黃(三兩)杏仁桃仁(各四十個)上以酒水各五升。分三服。當下膿血止。不盡更須作。

  卷三百十一 折傷門

  傷折腹中瘀血(附論)

  夫傷折腹中瘀血。因高墜下。倒仆撲。氣血滯經。不得流散。瘀在腹中。速宜下之。

  遲即日漸疼滯。使人枯燥。色不潤澤。則變瘁血瘕之病。

  方

  澤蘭丸

  (出圣惠方)

  治諸傷折。損蹉跌。筋骨疼痛。散瘀血。

  澤蘭蒲黃(各一兩)赤芍藥(銼微炒)當歸(微炒)白芷芎細辛延胡索牛膝(去苗)天雄(炮去皮臍)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桂心生干地黃續斷川大黃(各半兩銼碎微炒)皂莢(去皮涂酥炙令焦黃去子另搗為末一兩)上為末。用酒搗各一升。先將皂莢末煎成膏。入藥末和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通神散

  (出圣惠方)

  接骨續筋。散瘀血。止痛。

  木香沒藥當歸(微炒)生地黃劉寄奴桂心補骨脂(炒)赤芍藥桑根白皮川大黃(銼微碎)敗龜(涂酥炙微黃各一兩)羊脛炭(五兩燒令變赤入醋淬如此七次)黑豆(二合熟炒)上為細末。不拘時候。以溫酒調下一錢。

  敗蒲散

  (出圣惠方)

  治傷折內損。瘀血不散。

  敗蒲(一兩半燒灰)牡丹當歸(銼微炒)芎赤芍藥生干地黃川樸硝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蒲黃(半兩)陳橘(各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候。

  麒麟竭散

  (出圣惠方)

  治傷折內損。血瘀不散。

  麒麟竭牡丹蒲黃當歸(銼微炒)桂心芎赤芍藥沒藥骨碎補(各一兩)敗蒲(一兩半燒灰)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溫酒調下。日三服。

  神曲丸

  (出圣惠方)

  治傷折內損。瘀血不散。

  神曲(三兩搗研少許拌炒微黃)虎脛骨(二兩涂酥炙微黃)海桐皮(銼)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皮炙)芎半夏(湯洗七次去滑)紅藍花(各一兩)白僵蠶(二兩微炒)上為末。煉蜜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二十丸。日三服。

  蒲黃散

  (出圣惠方)

  治傷損。腹中瘀血。不欲聞人聲。胸中氣塞。便利出血

  者。

  蒲黃(一合)當歸(切焙)桂(去粗皮)續斷白芷(各二兩)甘草(炙銼半兩)生地黃(二兩)上為散。空心酒調服一錢。日再服。一方有藕節二兩。

  當歸散治傷折下瘀血。

  當歸(三分銼微炒)蒲黃(半兩)蕓苔子(半兩)生姜汁(一合)好酒(五合)生地黃汁(二合)膩粉(一分)上為細末。先煎生姜、地黃汁并酒等三兩沸。然后入藥味和調勻。

  分為三服。每日空心服之。當轉下腹內惡血了。便宜服補藥。

  琥珀散接骨化瘀血。

  琥珀生玳瑁當歸蒲黃生干地黃京三棱(煨銼各一兩)上為細末。不拘時候。

  以溫酒下二錢。

  買子木湯

  (出圣惠方)

  治瘀血聚于腹中。不便。服藥多有擊。結顆塊沖心。

  買子木當歸(銼微炒)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兩)紅雪赤芍藥(各一兩半)東向桃枝(三兩銼)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蟲散

  (出圣惠方)

  治打損及傷墮。內有瘀血。

  蟲虻蟲水蛭(各三十枚)桃仁(五十)桂心(二兩)大黃(五兩)上咀。以酒水各五升煮。分五服。

  夜合枝散

  (出圣惠方)

  治馬墜有瘀血。聚于腹胃之中。不便。服藥多有擊。

  血結成顆塊沖心。

  夜合枝(銼)杏枝(銼)甜瓜子(各一兩)赤芍藥(一兩半)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酒各大半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四圣散

  (出鮑氏方)

  治傷重煩悶欲死者。用此打血利大便小便。

  花蕊石黑神散蒲黃散(各貼)當歸牛膝川芎(末少炒)白芷(醋炒)蘇木大黃(各半兩)蓮子肉(酒煮半兩)上為末。童子小便調服。或木餳湯下亦可。惡血立下。

  麻布飲。

  (出圣惠方一名牡丹散)麻布(一尺燒灰)牡丹皮子(各一兩半)桂(去粗皮)當歸(切焙)鬼箭羽敗蒲(燒灰)赤芍藥(各一兩)蒲黃(半兩)大黃(銼炒三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

  以好酒一盞半。煎至八分。入芒硝半錢。更煎一沸。去滓。空心溫服。

  敗蒲湯

  (出圣濟總錄)

  治墜撲腕折。瘀血疼痛。

  敗蒲(燒灰)當歸(各二兩)牡丹皮芎赤芍藥(各一兩)豉心(一合)蒲黃(紙上炒半兩)陳橘皮(去白皮一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

  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入地黃汁一合。樸硝一錢。溫服。

  桃枝湯

  (出圣惠方一名桃仁湯)

  療墮落積瘀血不散。疼痛。大小便不通。

  桃枝(一握中指長銼)芒硝(五分)大黃(四兩)當歸甘草(炙)桂心(各三兩)虻蟲(三十枚去翅足熬)桃仁(五十枚去皮尖熬)水蛭(一十枚熬)川樸硝(一兩半)上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內消。忌海藻、菘菜、生蔥等。一方無芒硝、桃枝。

  桃仁湯

  (一名荊芥飲子出圣惠方)

  治腹中瘀血在內。痛滿短氣。大小便不

  通。

  桃仁蟲(二十枚去皮尖)水蛭(二十枚熬)川樸硝(一兩半)桂心當歸甘草(各三兩)蒲黃(五兩)上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瘀血攻腹。令人瘦瘁。

  服此效。

  牡丹湯

  (出圣濟總錄)

  治因墜墮內損。

  牡丹皮大黃(切焙)桂(去粗皮)鬼箭羽樸硝(碎)蒲黃芍藥當歸(切焙各一兩)上粗搗。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空心午眠時。去滓溫服。

  檳榔散

  (出圣惠方)

  接筋骨。通瘀血。止疼痛。

  檳榔劉寄奴桑寄生熟干地黃龜殼(涂酥炙微黃各一兩)赤芍藥當歸(銼微炒各三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為度一兩)上為細末。不拘時候。以溫酒下二錢。

  理中膏療墮落積瘀血。主消血。

  大黃(二兩)豬脂(二斤)桂心(一兩)干姜(一兩)當歸(二兩)通草亂發(各一兩)上先以豬脂煎發。令消盡。次搗各藥篩細。一同攪勻。微火煎之。三上三下。即藥成去滓。以好酒服一兩。日二服。一方不去滓。是生膏子。

  黃湯

  (出圣濟總錄)

  治因撲墜墮。內損瘀血。及吐血日漸羸瘦。

  黃(銼)甘草(炙透再銼細)白芍藥生姜(切焙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一方無生姜。

  桂芎湯

  (出圣濟總錄)

  治傷瘀血不行。積在心腹。

  桂(去粗皮)芎荷葉蒂(燒灰或用荷葉)子大黃(銼炒)樸硝(另研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去粗溫服。空心、日午、臨臥。各一服。

  活血散

  (出圣濟總錄)

  治傷損瘀血。在內攻心。注刺痛。

  蝙蝠(炙干一枚)當歸(切焙)骨碎補(去毛)桂(去粗皮)補骨脂(微炒各半兩)大黃(銼炒三兩)上為散。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下。薄荷湯下亦可。

  地黃酒

  (出圣濟總錄)

  治傷損瘀血在腹。

  生地黃(三升半)酒(一升)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牡丹(去心)桂(去粗皮各一兩)上以后三味搗羅為末。與前二藥一處煎。每服去滓。溫飲一盞。不拘時候。

  地黃湯

  (出圣濟總錄)

  治墜墮內損。大小便下血。經久不盡。兼瘀血。不時吐

  唾出血。

  生地黃(炙銼五合)柏葉(半兩)甘草(炙)黃芩(去黑心一兩)阿膠(炒)上除地黃外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地黃三分。同煎三五沸。去滓。通口服。不拘時候。

  桂仁桂心湯

  (出圣惠方)

  治打損瘀血在臟。攻心煩悶。

  桃仁(湯浸去皮去雙仁)桂心子(各一兩)川大黃(二兩銼炒)荷葉蒂(三七枚)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入樸硝一分。攪令勻。空心分二服。以利下惡血為度。

  荊芥散

  (出圣惠方)

  治傷折瘀血在內。煩悶刺痛。

  荊芥(一握)淡竹葉(一雞子大)當歸(一兩銼微炒)地黃汁(一合)上為末。

  以水一大盞。煎七分。去滓。入地黃汁。食前日二服。

  大黃散

  (出圣濟總錄)

  治打撲內傷。瘀血在處。

  大黃(炒)當歸(切焙)芎(銼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二錢。空心、日午、臨臥。溫酒調下。

  治有瘀血者

  (出千金方)

  其人喜忘。不欲聞人聲。胸中氣塞短氣。

  甘草(一兩)茯苓(二兩)杏仁(五十枚)上咀。以酒二升煮。丸合為二服。

  虻蟲散治傷內損處。腹中有瘀血。疼痛煩悶。

  虻蟲(一分微炒)牡丹生干地黃(各一兩)上為末。每服于食前。暖酒調下二錢。

  治打損聚血腹中不散。煩悶。

  豉(三合)青竹茹(一兩)上為散。分三服。以水一大盞。煎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

  香豉散治調諸傷損血在內。

  豉(半斤略炒)蘇木(細銼一兩)上為散。每服二錢。溫酒下。不拘時候。

  二黃散治打損及傷墮。腹內有瘀血。久不消。

  大黃(一兩熬)生地黃(三兩熬)上以水酒二升。煮汁服之。或為末。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酒下。

  桂枝散治打撲傷墜。瘀血溷。身體疼痛。

  以辣桂為末。每二錢溫酒調下。或用辣桂一分。大黃、丹桂各半分。每三錢姜、紫蘇煎服。下黑物即安。或未有藥。倉卒且服米醋一小盞。亦散瘀。

  桔梗散治被打擊。瘀血在腹中。內多不消。時發動者。

  用桔梗末。熟水下刀圭。

  玉質汗方治折傷內損有瘀血。天陰則疼痛。兼婦人產后諸疾。

  以三月采益母草。一名重檐。或名夏枯草。揀去諸草及干葉。以新水凈洗。于箔上攤曬。

  令草干盡。則用手摘斷。可長五寸許。勿用刀。即置鑊中。量水兩石。以草浸。水深三二寸。

  則縱火煎。候糜爛。加水三分。減二分以上。則漉去草。取五斗汁。瀉入盆中。澄半日。以綿濾取清汁。放小釜中。慢火煎取一斗許如稀餳。每服取梨汁燒酒化之。日再。和美粥吃亦得。如遠行不能將稀。煎去即更煉令稠硬。停作小丸服之。七日內則疼痛漸瘳。二七日平復。或有產婦惡血不盡。及血暈。一兩服即瘥。其藥兼療風益心力。無所忌。按本草質汗出西方。色類玉凝血者。入以甘草、松淚、檉乳、地黃。并熱血煎成之。今以益母譯成。故名玉質汗也。

  白馬蹄散治傷折。化瘀血為水。

  白馬蹄(三兩燒令煙盡)栗子黃(一兩陰干)桂心(三分)蒲黃(一兩)龜殼(三兩涂酥炙微黃)上為細末。每服以溫酒調下二錢。日三服。

  大黃丸療被打有瘀血。

  大黃(二兩)桃仁(去皮尖熬)虻蟲(各二十一枚去足翅熬)上搗。以蜜為丸。

  內酒一升中。煎取七合。一服之。

  青竹茹散療若為人所折。舉身盡瘀血。

  刮青竹皮(二升)亂發(如雞子大四枚燒灰)延胡索(二兩)上為散。以水合酒一升。

  煎三沸頓服。日三四。一方無延胡索。

  內消散治打損內有瘀血不散。疼痛。

  生銀(一兩搗碎細研)雄黃(細研)婆娑石(研細各一分)上研勻。不拘時候。

  以溫酒調下半錢。

  延胡索散治車馬墜損。瘀血不散。攻刺疼痛。

  延胡索蒲黃(各一兩)肉桂(半兩去粗皮)上為細末。每服用瀝油半盞調下二錢。

  日三四服。

  療被打有瘀血方

  姜葉(切一斤)當歸(三兩)上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蒲黃散治被打傷破。腹中瘀血。

  蒲黃(一升)當歸桂心(各二兩)上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

  又方

  劉寄奴延胡索骨碎補(各三兩)上咀。二升煎取七合。復內酒及小便各一合。

  熱令溫頓服。一方搗栗子為末。敷瘡上。

  法煉紅花散治從高墜下。腹心瘀血。

  以藍花一十兩。以好醋二升。浸二宿。漉出。火焙干。又入焙干以醋盡為度。焙干為末。

  每服用童子便調下三錢。日三服。兼治婦人月水不勻。產后諸疾。血暈悶絕。或狂語者。日三二服。便心胸通利。開眼識人。神效。

  白馬蹄散

  (出圣惠方)

  治打破。腹中瘀血。腹滿煩悶。

  用白馬蹄燒灰。令煙盡搗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

  香豉湯

  (出肘后方)

  治被打毆擊。損傷聚血。腹中滿悶。

  用豉一升。以水三升煮三沸。分再服。不瘥重作。更取麻子煎如豉法。不瘥更取豉如上法。

  又方

  (出海上名方)

  治被毆擊。損傷聚血。腹滿煩悶。

  用魚膠燒灰存性。用一錢末。酒調空心服。

  又方

  用骨碎補為末。酒調服。一方研爛取汁。以酒煎服。渣敷損傷處尤佳。數日平復。及被笞捶。身無全膚。用之大效。

  水仙散

  (出圣惠方)

  治打撲墜損。惡血攻心。悶亂疼痛。

  用未碾荷葉。陰干為末。食前以童子熱小便一小盞。調下三錢。以利下惡血為度。一方用干荷葉五大枚。燒令煙盡。細研。食前以童子熱小便一盞。調三錢匕。日三夜二。一方以童子小便。和熱酒調服。

  治撲傷損。瘀血流經絡間。成錮疾。

  (出經驗良方)用老黃茄種薄切。瓦上焙干。為細末。熱酒調下二錢。日二服。雖十余年積血。亦蕩去矣。

  治被傷損。瘀血不散方。

  (出圣惠方)用生地黃汁一中盞。煎三五沸。食前溫服。

  治撲損瘀血。

  (出本草)用芥子和生姜研。微暖涂貼。

  治折傷內損。瘀血不止。煩悶欲死者。

  (出本草)用石藥酒消服之。(石藥似碎石硼砂之類出)

  治撲損瘀血。

  (出本草)用糟罨之。

  治打損瘀血。

  (出本草)以飴糖熬令焦。和酒服之。

  治撲損瘀血。

  (出本草)用芥子和生姜研。微暖涂貼。

  治撲損傷折瘀血。

  (出本草)用小麥麩醋炒貼。

  治消撲損瘀血。

  (出本草)以菩薩石用水磨。服之。

  治主跌傷。瘀血。

  (出本草)以羊脂涂上。

  治折傷損內瘀血。生膚止痛。

  (出本草)取KT藥以乳及水煮服之。敷傷折處。

  治撲損瘀血。

  (出本草)桑葉煎汁服之。

  諸傷氣血膨脹。大便不通。腹肚筑痛。

  (出永類鈐方)雄黃膩粉(各三錢)巴豆(十粒五粒去油生用五粒油燈燒存性)真蒲黃(一錢)上為末。飯丸綠豆大。每服十丸。冷茶下。過一時未通。用水邊烏根研。服十五丸即通。

  治諸損傷。

  (出永類鈐方)草藥快捷方式毛蛇藤。有血瘀多加一兩。打破大青根半兩。化氣矮樟根半兩。熟骨草半兩。

  柞蘇七寸長七莖。住痛多加紫金藤。又名山甘草。用一兩可加姜三兩拌和。牛膝根半兩。消血瘀加用過路吳蚣即過墻楓一兩。松圊一兩。左纏接骨草一兩。上生研。酒浸開去滓。加童便溫服。體弱溫熱服。有瘀血在內。用麻油蔥同酒后。以滓盒傷處。皮破血出者不用貼。

  六神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打撲閃肭。墜車馬傷折筋骨。瘀血不出。腹脹氣滿

  。不得安臥。

  當歸(洗焙)沒藥(研)水蛭(反燒焦)附子(炮)川烏頭(炒去皮臍以上五味各一兩)草烏(二枚炒去皮臍)上件并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

  溫酒鹽湯下。如傷折筋骨。酒熬膏子。調藥攤故帛上貼之。

  治卒血攻心。被打內有瘀血。

  (出本草)以人屎煎服之。一服一升。

  治撲損瘀血。暈絕及困乏。皮膚皸裂。及蛇犬等咬。

  上并用熱尿淋患處。

  治濯瘀血。

  用青麻皮淋湯于損處濯洗。瘀血即散。(麻皮。乃今人續布麻種子也。)

  治打撲傷損。瘀血疼痛。

  用自然銅以酒磨服。散血止痛。續筋方。(自然銅出信州鉛山縣銀場。銅在深坑中。深山有銅礦。多年礦氣結成。似馬屁勃。色紫而重。食之味澀。是自然銅也。)

  治瘀血不散。變成癰者。

  用生子搗。取汁一升。服之。

  治打磕損。心腹血瘀。傷折筋骨。疼痛。金刃所傷不可忍者。

  用沒藥一味。量病輕重。溫酒服佳。

  卷三百十一 折傷門

  傷折風腫(附論)

  凡肢節傷折。皮肉破裂。久而未合。為外風所觸。則令肌肉受寒。既不得收之。與血氣相搏。不得消散。故肉為風腫。不散即變膿血敗壞之。

  方

  沒藥散

  (出圣濟總錄)

  治傷折風寒所觸。風腫不消。

  沒藥(研)當歸(切焙)芎白芷甘草(炙)椒(去目并閉口令出汗)桂(去粗皮)附子(炮制去皮臍)檳榔(生銼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續斷湯

  (出圣濟總錄)

  治因傷折風冷所傷。發為風腫疼痛。

  續斷熟地黃(焙)澤蘭葉當歸(切焙)芎烏頭(炮制去皮臍)桂(去粗皮各一兩)上為粗搗。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當歸湯

  (出圣濟總錄)

  治傷折皮肉破裂。風毒攻。腫痛不消。

  當歸(切焙)大黃(銼炒)白芷防風(去叉)烏頭(炮裂去皮臍各一兩)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荊芥散

  (出圣濟總錄)

  治傷折風腫。

  荊芥穗當歸(切焙)續斷芎(銼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地黃散

  (出圣濟總錄)

  治傷折風冷所侵。皮肉不合。腫痛。

  熟干地黃(焙)當歸(切焙)獨活(去蘆頭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不拘時候。

  黃蠟膏

  (出圣濟總錄)

  治傷折風腫疼痛。

  黃蠟(五兩)桂(去粗皮)吳茱萸(炒為末各一兩)鹽(一分火燒)上搗羅三味為細末。熔黃蠟并麻油五兩。與藥末同煎數沸。攪勻傾出。瓷合收之。每用看所傷大小攤貼。頻易之。

  玉真散

  (出永類鈐方)

  治破傷風。及打撲傷損。

  天南星(湯浸去皮臍)防風(去蘆)上等分為末。如破以藥貼瘡口上。后以生姜自然汁少許。溫服調一錢。如牙關緊急。角弓反張。用藥二錢。用童子小便調下。或打傷損。以二錢溫酒調下。傷重至死。但心頭溫。以童子小便調二錢灌下。并三服可活。

  杏仁膏

  (出圣濟總錄)

  治傷折風腫。

  以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三兩。細研如膏。涂腫處。外以帛縛。頻易。

  大豆膏

  (出圣濟總錄)

  治傷折皮肉裂。風傷成腫。及被打擊。頭眼青腫。

  以大豆略炒去皮。不拘多少。搗羅為末。姜汁調如膏。涂傷處。頻易。一方用水調涂。

  荊芥子涂方

  (出圣濟總錄)

  治傷折皮肉。破裂腫痛。

  用荊芥子細研。不拘多少。酸醋調涂腫處。頻易之。

  治諸風折傷損。

  (出永類鈐方)干姜(洗一兩半)僵蠶(生水洗二兩)木鱉(水洗去殼二兩)獨活(三兩)本(三兩)乳香(水浸半兩)沒藥(水浸一兩二味別研)撫芎枳殼(制)赤芍藥破故紙(炒)續斷(酒浸炒)黑牽牛穿山甲(灰炒各二兩)白芷肉桂良姜凈細辛當歸(酒浸)川牛膝(酒浸焙各一兩)羌活(半兩)草烏(去皮尖三兩半)骨碎補(炒去毛三兩)海桐皮(酒浸炒三兩)附子川烏(炮各一個)后二味看虛實加。上為末。每藥味一斤。

  用面二兩。水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壯實加二十五丸。如臂肩頭痛。生姜、酒細嚼吞下。兩脅腰腿疼痛。茴香、姜、酒空心下。腳膝痛腫。木瓜、姜、酒下。四五月加荊芥。春月去破故紙。夏月去牽牛。

  羌活飲

  (出圣濟總錄)

  治傷折骨諸瘡腫者。慎不可當風臥取涼。為風濕所傷。

  則發痙口噤殺人。若已中風。覺頭項強身中拘急。

  羌活(去蘆頭一兩)竹瀝(三錢)上將羌活粗搗篩。以竹瀝同煎。去滓分三服。溫服。

  若口噤者。掘口灌之。作竹瀝法。可將十余莖新竹青。每莖一尺五寸截斷。用火炙逼中央。

  使兩頭取其汁瀝。另作數束。燒取汁亦可。救急立驗。

  治諸風損傷折。疏風順氣。勻血住痛。(出永類鈐方)

  當歸(一兩半)川芎(一兩)白芷杜烏藥木瓜牛膝(各一兩半)赤芍藥牡丹皮凈陳皮凈細辛延胡索(炒)川續斷茴香(炒)破故紙(炒)石菖蒲淅泔穿山甲蚌粉(炒各一兩)交趾桂(七錢)桃仁(炒去皮半兩)粉草(一兩)五加皮(二兩酒浸或加丁皮)檳榔枳殼(制各一兩)上咀。姜酒浸沒藥、乳香各半兩。或加老松節、炒烏頭、老姜煮酒服。

  當歸散

  (出永類鈐方)

  治諸風損傷折。或加癰疽。或因損中風KT。或役所

  損。

  澤蘭當歸牛膝續斷(各十兩)細辛芍藥白芷川芎肉桂(各五兩)桔梗甘草(各四兩)川烏川椒白楊皮(三兩或不用)上為細末。酒調下。

  乳香散 

  (出永類鈐方)

  治癥同上。

  干姜肉桂(各三兩)牛膝羌活川芎杜細辛姜黃芍藥草烏川烏(各四兩)骨碎補當歸蒼術木鱉肉(各六兩)沒藥(五兩)何首烏(十四兩)桔梗(十兩)乳香(半兩)赤小豆(一升)白芷海桐(二兩不用亦可)上為細末。酒調服。

  治諸損紅黑二散。

  (出永類鈐方)當歸川芎白芷陳皮赤芍藥牡丹皮茴香桂枝(各一兩)嫩松香(蒸過去毛)杜當歸(各四兩)生地黃(三兩研細末)草烏(酒醋炒)自然銅(酒醋淬各一兩)蒼術良姜骨碎補(炙各二兩)杜獨活(四兩)柘木灰松香(紅藥加倍各作黑末)隨病輕重打和。茴湯或姜蔥酒調。常合和劑。石南丸兼服。

  又方

  (出永類鈐方)草烏細辛羌活獨活白芷牛膝白膠香五靈脂本川芎甘草茴香藿香(各三兩)石南藤木瓜自然銅骨碎補干姜當歸肉桂(各等分)上細末。

  酒調過用。如傷重去石南藤。加杜當歸。腳腫傷加木瓜。傷重加木鱉子。腰傷重加茴香、牽牛。

  夏月減姜桂。加百藥煎、石南藤。秋用接骨散、姜黃、骨碎補炒、無名異、生地黃、生姜各自然汁一兩為末。酒調。外用生姜、癩蝦蟆一個研如泥。敷貼。

  卷三百十一 折傷門

  頭傷腦髓出(附論)

  凡腦為物所擊。傷破而髓骨出者。制藥宜速。蓋頭者諸陽所會。腦者物所受命。若擊破髓出。稽于救治。斃不旋踵。宜速以藥封裹。勿為邪所中。調養營衛。宜定精神。庶幾可活。

  若其證戴眼。直視不能者不可治。

  方

  豚血灌方

  (出肘后方)

  治頭為物所擊。腦破髓出。悶絕但有氣在心者。以豚子

  血一合。無豚子豬血亦得。每用少許。灌腦中立醒。

  水銀方

  (出肘后方)

  治腦破髓出欲死。宜服。

  以水銀二錢。每用一錢許服之即活。須臾。未覺再服。

  大豆酒

  (出圣惠方)

  治頭破腦髓出。中風口噤。

  以大豆汁一斗搗碎。安甑上蒸之熱。以酒一斗淋下。每服一盞。連三五服。取汗為效。

  卷三百十一 折傷門

  墜墮致傷吐唾出血(附論)

  凡墮墜打撲。內動心氣。營衛氣血不至。為患多矣。若暴損胸脅。氣留肩膜。損血入胃。

  停積不去。甚者唾吐血。治法當調其榮衛。緩其中。逐去損血。

  方

  阿膠丸

  (出圣惠方)

  治從高墜下。傷折損。內傷五臟。微者唾血。甚者吐血

  阿膠(三兩搗碎炒令黃)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白芍藥當歸(銼微炒)芎延胡索熟地黃桂心川大黃(銼碎微炒)黃(銼各一兩)艾葉(一兩半微炒)牡丹附子(炮治去皮臍各一兩)牛膝(去苗一兩)上為末。先用酒一升煎三五沸。將一半藥末入酒內。調面糊。以慢火煎令稠。入余藥末。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以豆淋酒下三十丸。日三四服。

  雞蘇湯

  (出圣濟總錄)

  治墜馬跌損。內傷吐血。暴渴。背上煩熱。心中欲吐。

  喉內先覺血腥氣者。

  雞蘇(二兩半)地黃汁(五合)桑根白皮(銼各一兩)生姜(五合)葛根(銼)小薊根(切)淡竹茹(各二兩)上除生姜、地黃汁外。粗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

  煎取一盞。去滓。入地黃、生姜汁各半合。更煎三五沸。去滓溫服。每食后煎服。

  消血散

  (出圣濟總錄)

  治從高墜下內損。吐唾出血。兼腹中瘀血。

  蒲黃當歸(切焙)干姜(炮)桂(去粗皮各一兩)虻蟲(去足翅炒一分)大黃(蒸銼一兩半)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下。不拘時候。

  阿膠湯

  (出圣濟總錄)

  治傷折血滯在內。吐唾中血出不止。

  阿膠(炙令燥)熟干地黃(焙)赤芍藥當歸(切焙)芎(各一兩)干姜(炮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艾葉湯

  (一名艾葉散出圣濟總錄)

  治墜墮顛撲。內傷臟氣。吐唾出血。甚者吐

  血。及金瘡傷流血不止。

  艾葉(炒半兩)白芍藥(三分)熟干地黃(焙一兩)干姜(炮半兩)阿膠(炒令燥一兩)甘草(炙一分)一方有竹茹(一分)上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蒲黃湯

  (出圣濟總錄)

  治打撲一切損傷血瘀。時吐唾中出血。

  蒲黃(二兩)當歸(切焙)桂(去粗皮)人參檳榔(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

  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加味芎湯

  (出醫方大成)

  治打撲傷損。敗血流入胃脘。嘔吐黑血。或如豆汁

  。因墜墮閃挫。致傷五臟。損裂出血。停留胃脘。臟熱則吐鮮血。臟寒則吐瘀血。此各

  內傷。

  川芎當歸白芍藥百合(水浸半日)荊芥穗(各等分)上為銼散。每服四錢。

  水半盞。酒半盞。煎七分。去滓。不拘時候。

  甘草湯

  (出圣濟總錄)

  治墜撲傷損。肺氣咳唾出血。

  甘草(一兩炙)白茯苓(去黑皮一兩)人參(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三分)上除杏仁外。粗搗篩。入杏仁拌勻。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桂心湯

  (出圣濟總錄)

  治墜墮內傷。吐唾出血。兼腹中瘀血。

  桂(去粗皮)當歸(切焙)蒲黃(各一兩)大黃(切焙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臨熟入地黃汁少許。攪勻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一方用淡竹葉切。代竹茹。

  黑神散

  (出朱氏集驗方)

  治傷損大吐血。或因酒飽低頭胸損。吐血至多。并血

  妄行。鼻口俱出。但聲未失者。無不有效。

  百草霜蚌粉(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二錢。糯米飲調下。側柏枝研汁尤效速。鼻衄搐一字。皮破灸瘡口。舌上出血干摻之。

  治墜損傷內。或時吐血。心煩疼痛。

  (出圣惠方)蒲黃(一兩)生地黃(四兩)上將生地黃入童子小便三合。爛研絞汁。于銀器中入蒲黃相和。慢火煎一兩沸。分為三服。食前服之。

  胡粉散

  (出肘后方)

  治從高墜墮。吐唾出血。面青氣短。及瘀血搶心。

  以胡粉一兩研細。每服一錢。溫水或酒調下。

  治墜落車馬間。心腹積血。唾吐無數方。

  (出圣惠方)取干藕根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如取新藕汁服之尤佳。

  治從高墜下傷折。疼痛煩悶。啼叫不得臥。及腕折四肢骨破。或筋傷蹉跌方。

  (出圣惠方)上取鼠屎燒為灰細研。以豬脂和涂痛上。即以物急裹之。搗地黃一把。須以酒漬之。稍稍飲之即愈。

  黃湯

  (出楊氏集驗方)

  治傷損大吐血。或因酒食飽。低胸損。吐血至多。并

  血妄行。口鼻俱出。但聲未失者。無有不效。

  枳實(三十個研為末)黃(二兩)甘草(半兩)紅棗(三十個枳實末搗爛慢火焙焦黃)上為末。用米飲調下二錢。食后服。

  治墜損筋骨。蹉骨碎破。

  (出本草)生地黃熨熱。裹三日夜。數易。若血聚。以針決之。

  杏枝酒

  (出圣惠方)

  治墜傷及墜馬損。損疼。血在內煩悶。

  以杏枝一握水一大升。煮半升。酒三合。分再服。大效。其實多食傷神損筋骨。一方取東引杏枝三兩。細銼。微熬好酒二升。煎汁數沸去滓溫。分二服。如人行二三里再服。

  卷三百十一 折傷門

  諸骨蹉跌(附論)

  凡墜墮損撲骨節閃脫不得入臼。遂致蹉跌者。急須以手揣搦。還復關紐。次用藥調養。

  便骨正筋柔。營衛氣血。不失常度。加以封裹膏摩。乃其法也。

  當歸膏

  (出圣濟總錄)

  治骨出臼。蹉跌不復。疼痛。

  當歸(洗切焙)續斷(銼)細辛(去苗葉)木通(銼一作通草)白芷芎(銼)甘草(銼)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牛膝(去苗)附子(去皮臍生切各一兩)上粗搗。

  用豬脂半斤。先煎取油。次下諸煎如膏。以絹絞去滓。瓷盒盛。每用少許。抹損處。熱手摩之。

  地黃散

  (出圣濟總錄)

  治諸骨蹉跌。補絕處。

  生地黃(焙)桂(去粗皮)姜(炮)芎甘草(炙銼)當歸(切炒)芍藥(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下。不拘時候。

  烏頭散

  (出圣濟總錄)

  治諸骨蹉跌。脫臼疼痛。兼傷折。惡血結滯。腫痛。

  草烏頭(去皮尖微炒)細辛(去苗葉)獨活(去蘆)蛇床子(炮各半兩)吳茱萸(炒半兩)蔥(二十莖)生姜(四兩)上搗篩前五哧為末。次將生姜、蔥二味細研。后入藥末。

  同和勻。令乘濕攤絹帛上裹傷處。日一易。

  羊腦膏

  (出千金方)

  治四肢骨碎。筋傷蹉跌。

  羊腦(一兩)發灰胡粉胡桃脂(各半兩)上搗和。調如膏敷上。生布裹。

  大豆湯

  (出圣濟總錄)

  治諸骨蹉跌。血瘀腫疼痛。

  大豆(炒去皮)大黃(炮)生干地黃(焙)桂(去粗皮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

  酒水共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地黃敷方

  (出圣濟總錄)

  治骨節蹉跌。內傷疼痛。

  生地黃(一斤洗研)芥菜子(研四兩)上細研和勻。入酥四兩煎服。乘熱敷損處。

  或以帛子系之。旦易。

  療腕折。四肢骨碎破。及筋傷蹉跌方。

  (出本草)上搗大豆末。合豬脂和涂之。干即易之。

  治失欠。頰車蹉開張不合方。

  (出千金方)一人以手指牽其頤。以漸推之。則復入矣。推當疾出其指。恐誤嚙傷人指也。

  治失欠頰車蹉方。

  (出千金方)用消蠟和水敷之。

  沒藥膏

  (出御藥院方)

  治筋骨閃肭疼痛。

  沒藥乳香(研)虎骨(酥炙各半兩)吳茱萸白芥子白芨白蘞米粉(各一兩)生姜汁酒(各五合)上為細末。生姜汁并酒同煎至七合。旋入藥末調勻。乘熱攤紙上。

  敷貼痛處。一日一換。用綿裹護。

  鯪鯉甲骨貼膏

  (出御藥院方)

  治閃肭疼痛。

  桂(去粗皮)當歸(切焙各一兩)面一匙(秤九兩)鯪鯉甲(醋涂炙三兩)附子(生去皮臍一兩)生姜汁生地黃汁上除汁外。搗為細末。將地黃汁生姜汁各拌和勻。暖酒調藥如膏。攤于軟緋上。乘熱敷貼患處。用綿系衛。每日一換。

  乳香丸治閃肭。腳氣疼痛等病。

  白膠香(四兩為末)草烏(二兩)赤小豆(半斤)白芍藥(二兩)木鱉子(三兩)乳香沒藥(各二兩)上為細末。醋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丸。溫酒任下。或木瓜湯亦可。

  隨病服。

  松節散

  (出御藥院方)

  治閃撲筋骨腫痛。

  松節桑白皮蠶砂香附子樸硝(各等分)上為粗末。每用藥一兩。水二碗。煎至一碗。熱淋痛處。

  輕體丸治一切閃肭。筋骨疼痛。并宜服之。

  乳香沒藥(各一兩)草烏山梔子芍藥(各二兩)上為細末。用酒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酒送下。

  生熟地黃散治閃肭腫痛。

  生地黃熟地黃桂白芷上等分為末。酒調服。

  紫金膏治腿腳閃肭。

  紫金皮(六兩)乳香(一兩)木鱉子麝香(少許)上為末。生姜自然汁。調成膏攤紙上。貼患處。

  應痛散

  (出傳信適用方)

  治身體偏兼無力。主宣通經絡。使血氣和暢。

  延胡索(炒)當歸(去蘆)桂(去皮各等分)上為細末。以酒調下。不拘時候。

  每服三錢。或四五錢。量病如何。用藥多少。頻進些酒。亦隨人量。以和為度。尋常閃著筋力。挫氣疼痛。一服即效。

  壯骨丹治閃肭。筋脈無力。不能卒事者。并宜服之。

  赤曲蕓香(各二兩)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用酒任下。

  壯骨散治一切諸氣閃肭。腰腳不能轉側。

  杜仲(二兩去粗皮銼碎生姜自然汁浸一宿慢火炒)蒔蘿(一兩微炒)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閃挫氣痛。陳皮湯下。心氣脾痛。煨姜湯下。婦人血氣。艾醋湯下。小腸氣。

  茴香湯下。

  沉香丸

  (出圣惠方)

  治腕折損傷。落馬墜車。蹉跌筋骨俱碎。黯腫痛疼煩悶宜

  服。補筋骨。益精髓。通血脈。止疼痛。

  沉香(一兩)肉蓯蓉(一兩浸酒一宿刮去粗皮曬干)牛膝(一兩去苗)當歸(一兩銼微炒)虎脛骨(二兩生酥炙令黃)栗子(二兩去殼炒黃)木香(一兩)骨碎補附子(炮治去皮臍)膃肭臍(酒刷微炙各一兩)甘草(一分微炙赤銼)續斷(一兩半)熟地黃獨活白芷黃(銼)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牡丹敗龜(涂酥炙微黃)劉寄奴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時候。以溫酒下三十丸。

  黑散子

  (出圣濟總錄)

  治腕折。筋骨疼痛。

  香墨(半兩火淬三次)烏頭(燒灰存性)芎敗龜(醋炙各一兩)赤芍藥(酒浸焙銼)沒藥(研)自然銅(火醋浸七次)地龍(去土炒)乳香(研)當歸(片切酒浸焙)骨碎補桂(去粗皮)白芷(各一兩半)上為散。每服二錢。熱姜酒調下。不拘時候。

  乳香膏

  (出圣濟總錄)乳香(三兩)沒藥(一兩二味銼如皂子大用生絹袋子盛黃米內蒸如膠候冷另研)銅錢(四十九文火醋淬七次搗末)密陀僧雄黃(各半兩)甜瓜子當歸(切焙)骨碎補虎骨(酥炙)狗頭骨牛骨人骨木鱉子麒麟竭(各一分)上為末拌勻。入絹袋子內。

  蒸如餳。以瓷器內盛。如有傷折者。旋取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

  琥珀丸

  (出圣惠方)

  治傷折損。及理血補骨髓。

  琥珀(一兩)鱉甲(一兩涂酥炙令黃去裙)牛膝(三分去苗)白芍藥(三分)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子(三分)鹿茸(三分去毛涂酥炙微黃)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當歸(一兩銼微炒)黃(一兩銼)附子(三分炮制去皮臍)桂心(三分)上為末。

  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時候。以溫酒送下三十丸。

  黃散

  (出圣惠方)

  治腕折。筋骨傷碎。瘀腫疼痛。

  黃芍藥(各三兩)當歸干地黃通草(各二兩)大黃(一兩)桂心附子續斷干姜(各二兩)蜀椒(一合)烏頭(半兩)上制下篩。先食酒服五分。日三。千金方無大黃。

  芍藥散

  (出圣濟總錄)

  治腕折疼痛。

  赤芍藥黃(銼各二兩)附子(炮治去皮臍)當歸(切焙)續斷(銼)桂(去粗皮)羌活(去蘆頭)虎骨(酥炙)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大黃(生各一兩)烏頭(炮制去皮臍半兩)上為散。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一方無大黃。

  延胡索散

  (出圣惠方)

  治腕折。筋疼痛。

  延胡索橘皮蒲黃蕓苔子當歸(切焙)虎脛骨(酥炙各一兩)桂(去粗皮半兩)牽牛子(三分一半生一半炒)上為散。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沒藥散

  (一名虎骨散出楊氏家藏方)

  治閃挫折傷。及風濕客搏。筋骨疼痛。

  沒藥(研)麒麟竭丁香(炒)虎脛骨(酥炙各半兩)乳香(一分銼研)骨碎補(一兩)桑白皮(銼焙)赤小豆(各二兩)上為散。每服二錢。熱酒調下。一法蘇木、當歸酒調下。

  空心、臨臥乘熱服。

  骨碎補散

  (出圣濟總錄)

  治腕折。手足熱腫疼痛。

  骨碎補(去毛)當歸(切焙)芎(銼)桂(去粗皮)蒲黃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各一兩)澤蘭葉沒藥(研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二錢。溫酒調。不拘時候。

  槐子膏療折腕。傷筋骨。

  槐子中仁秦艽白術續斷(各一兩)桂心(六分)巴豆(十枚去皮心熬出汗)大附子(一枚炒)上咀。以醇酒、苦酒漬一宿。以煉成豬脂二斤。同煎三上三下后。膏成絞去滓。溫酒服杏子許一枚。日三。并涂敷。忌蔥、冷水、蘆、筍、桃、李。豬雀肉物。

  止血散

  (出圣惠方)干蝙蝠(三枚燒灰)代赭石(一兩燒令紫色飛過)頭發(四兩燒灰)紅藍花(一兩入鹽一分炒令黃)皮(一兩半燒灰)上為細末。敷瘡上。其血立止。

  青金散

  (出圣濟總錄)

  治腕傷骨折。

  生龍腦(別研)麝香(別研各一兩)丁香(炒為末)虎脛骨(白者燒灰各一兩)鯪鯉甲(燒灰二兩)上將鯪鯉甲、虎脛骨灰、丁香末同研極細。次下龍腦、麝香和研令勻。

  瓷合盛。每服半錢。用小黃米一合煮。再入醋少許。攪勻。又取藥隨所傷多少。用帛子攤裹。經宿一換。

  接骨膏

  (出圣惠方)

  治腕折傷。筋骨疼痛不可忍。

  獼猴項骨(二兩)水獺骨(一兩)貓兒項骨(二兩)龜殼(二兩)上細搗。入瓶子內。

  不得透氣。燒為灰。碾為末。入膃肭臍末半兩。每用二錢。以小黃米粥相和。攤在油單紙上。

  裹傷折處。一日一易。

  三灰散

  (出圣惠方)

  治傷折骨碎。割刺皮肉。有瘡出血不止。

  茅根灰(三兩)牛皮膠灰(二兩)麻灰(二兩)上為細末。敷瘡口上。止血。

  大黃散

  (出圣惠方)

  治腕折瘀血。

  桃仁(四十枚)亂發(一握)大黃(如指節一大枚)上以布方廣四寸。以繞亂發燒之。

  咀桃仁、大黃。以酒三升。煮取一升盡服。血盡出。或作米酒調服。肘后云。仲景方用大黃三兩。緋帛子如手巾。亂發如雞子大灰。用炊單布方一尺灰。桃仁四十九枚。敗蒲席一握長三寸。切甘草一根如指大。以童子小便量多少煎湯成。內酒一大盞。次下大黃。分溫為三服。別銼敗蒲席半領煎湯以浴。衣被重覆服藥。須通利數行。痛楚立瘥。利及浴水赤。勿令驚。即瘀血。

  又方

  (出圣惠方)桃仁(六十枚)大黃(六兩)桂心(二兩)上咀。以酒六升。煮三升。分三服。

  當下血瘥。或為細末。以酒調服。

  夢授方

  (出圣惠方)

  治腕折。傷筋損骨。疼痛不可忍。

  生地黃(一斤切)生姜(四兩切)藏瓜姜糟(一斤)上都炒令勻熱。以布裹罨傷折處。

  冷則易之。曾有人傷折。宜用生龜。尋捕一龜將殺。患人忽夢見龜告言曰。勿相害。吾有奇方可療。于夢中授得此方。

  又方

  (出肘后方)

  治腕折。瘀血在腹久不消。時發動者。

  蒲黃(一斤)當歸(二兩)上制下篩。先食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腕折瘀血。及人宿血在諸骨節。及外不去方。

  (出千金方)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上制下篩。酒服方寸匕。血化為水。備急方云。治久宿血在諸骨節。

  萵苣散

  (出圣濟總錄)

  治腕折。疼痛不可忍。

  萵苣子(一兩黑色者炒)乳香(半兩研)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服訖。向痛處臥。

  白礬湯熨方

  (出十便良方)

  治腕折。先用止痛。

  以白礬一味為細末。每用一匙。沸湯一碗泡化。以手帕子蘸。乘熟熨傷處。少許痛定。

  排整筋骨。次用貼藥。

  雄鼠糞(尖者是)桂(去粗皮為末)上等分研勻。量傷折大小。以冷水調藥末。攤軟帛上裹之。須臾如火暖。三日后。損處極癢。是筋骨生長。切不可搖搔。其藥力常如火暖。如一兩日后。覺藥力不暖。即換新藥裹之。

  麻根汁酒方

  (出圣惠方)

  治腕折骨損。痛不可忍。兼打撲損。或墜墮瘀血。腹

  滿短氣者。

  以**根及葉搗取汁。飲一升。無生麻酒煮干麻汁服。或溫酒服。

  地黃膏

  (出圣惠方)

  治腕折四肢骨碎。及物傷蹉跌不歸臼。疼痛。

  以地黃不限多少熟搗。用敷所傷損處。或熬之以裹傷處。以竹片夾裹人遍縛。令急勿轉動。一日可十易。三日瘥。若血聚在傷處。以刀子破出血。一方用好醋熬。乘熱攤于所傷處。

  以帛系定。

  鹿角散

  (出圣惠方)

  治四肢骨碎筋傷蹉跌。或從高墮下。被重物頓軋得瘀血

  者。

  以鹿角不限多少。用桑柴灰汁煮。令微熱。漉出曝干。搗羅為末。以暖酒調下二錢。日三服。

  治閃肭腰痛。不能轉側。

  用神曲一塊如拳大。燒通紅。酒二大盞淬酒中。覺酒溫。便飲盡仰臥。少頃取效。

  治折。

  (出本草)以通草煮釀酒飲之。

  治閃肭及傷折。

  (出本草)用蔥白入鹽擂爛炒。乘熱敷。

  治閃肭著。

  (出百一選方)用米醋糟加平胃散罨患處。一方用冷水調涂。

  治閃出臼骨。即拽入之后。

  (出百一選方)以一色KT黃土。似成蒲黃。生姜不曾擘開者。同搗成泥。罨損處。甚妙。

  治男子婦人閃著腳手。

  (出本草)用羯羊糞燒灰為末。用豬脂攪和搽痛處。立效。

  治筋骨傷。或被打瘀血在腹不消者。

  (出千金方)以馬屎敷之。或燒水煮熱敷。一方用肥豬肉炙令熱。以拓上。

  又方

  (出圣惠方)

  治腕折瘀血。

  取草汁飲之。子亦可為末。以酒調二錢。日三四服。

  又方

  (出千金方)凡被打及產后惡血。及一切血瘀。煮續筋骨木汁三升。飲之。

  專治閃肭。擔閃挫腰。痛不可忍者。不可行動者。及治陰冷陽虛腰痛。

  破故紙(二兩)上瓦上炒香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不拘時。一方酒浸一宿炒。酒煮為丸。更用破故紙少許。炒為末。酒調下。

  妙應散

  (出家藏經驗方)

  治閃肭動骨者。

  黃柏(一片如掌大)草烏頭(兩個)赤小豆(一合)上為細末。以生姜自然汁調敷。頻換。勢退疼止為度。此方得于謝守伯任。渠云。昨有僧因監修造撲損。用此十數次遂安。又有李亨沖者。溺水挫腳膝。后漸愈。而損處極熱痛亟。兩易之遂涼。亦向安好。仆亦屢試之。

  五白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打撲閃肭。及風熱攻注。一切腫痛。

  白芨白芷白蘞白僵蠶(炒去絲嘴)白芍藥天南星(上六味各半兩)赤小豆(一合)上件為細末。以生姜汁調敷腫上。干即再敷。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