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pltbd"></progress><cite id="pltbd"><span id="pltbd"><ins id="pltbd"></ins></span></cite><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l></strike><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
<strike id="pltbd"><i id="pltbd"><del id="pltbd"></del></i></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dl id="pltbd"><del id="pltbd"></del></dl></strike><strike id="pltbd"></strike>
<span id="pltbd"></span>
<span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span>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strike id="pltbd"></strike>
<ruby id="pltbd"><video id="pltbd"><del id="pltbd"></del></video></ruby>
<th id="pltbd"><video id="pltbd"></video></th>

《第十六章 金福又要奔波》一個中國人在中國的遭遇 凡爾納作品集

盡管王哲人沒有忘記自己的誓言,但是,要殺掉自己的學生,他還是下不了這個決心。他不知道金福的命運已經改變了,而王哲人始終認為自己應該恪守諾言,不論對誰都應如此。老孫已公開承認自己是漏網“長毛”,他會毫無顧忌地執行謀害誓言的。

那么,那份保護謀殺者不受懲罰的契約是否掌握在老孫的手中?他會不會拿那5萬美元做交易呢?

金福感到很苦惱,在房間里來回走動,自言自語地說:“我已受夠了。”他把王哲人的信遞給了克雷格和弗萊,問他們有什么高見。

他倆便問,給王哲人的那份契約上面,是否已注明了6月25號作為合同的截止日期。

“沒有,我要王先生自己隨意填寫日期。那個無賴老孫會隨時動手,他沒有一個確定的時間和期限。”

“但保險單上的限期是6月30號,”克雷格和弗萊說,“他應該清楚,如果超過合同期限一個小時,他會什么也得不到。不,他要么在6月30號之前動手,要么放棄不干。”

這個問題不值得再討論了,金福在房子里來回走動,焦急萬分。一連串的沉重打擊讓金福的情緒極其糟糕。

“我們必須盡快找到老孫,無論他在何方,一定要找到他。而且不惜一切代價將那封信贖回,哪怕是要花5萬美元,也得花。”

“當然。”克雷格表示贊同金福的看法。

“只要你愿意。”弗萊又補充說。

“我愿意?我是迫不得已,我必須得這樣做!”金福大聲叫道,越來越沖動,“難道要我一再失望嗎?”

他又焦急不安地在房子里踱來踱去。“我得再次離開!”過了幾分鐘后他說。

“隨時為您效勞,先生。”克雷格、弗萊回答說。

“我該走了,你們二位先生請便吧,我必須馬上出發。”

“我們當然是跟您一起走。”克雷格與弗萊異口同聲地說。

“隨你們便。”金福再次重復一遍。

“先生,”克雷格與弗萊回答說,“現在對我們公司的威脅比以往更大。如果我們讓你單獨行動的話,那是我們對公司的客戶的嚴重失職,我們決不能離開你!”

“好吧,”金福同意,“沒有時間啰唆了。”

要找到老孫太難了,猶如大海撈針。他是個臭名昭著的家伙,在那次運動中很積極。暴動被鎮壓以后,很少有人提起他的下落。事實上,他回到長城以北去了,到了遼東海灣周圍的一個地方,叫北直隸港港口。朝廷沒有像跟其他造反領袖那樣與他達成任何協議,但對他撤退到大清帝國邊境,**視而不見。在那里,他可以自由自在、隨心所欲,與那些偷雞摸狗之徒意氣相投,與他們為伍。而老王當時作出了明智的選擇,他毅然決然地改過自新。因此,他沒有感到良心不安。

通過調查,有人說在遼東海灣的一個小港撫寧附近見到過老孫。所以金福決定立即出發,不能再有絲毫遲疑,至少他已經找到老孫的蹤跡。

不過,首先應該去見娜娥,把自己的決定告訴她。當可憐的娜娥聽到這個消息后,她悲傷不已,眼中的淚水直往下淌。她勸他盡可能離那個殺手遠一點,要不就想辦法把他驅出國境去。老孫這時差不多要發瘋了,最好讓他滾到世界最遙遠的角落去。

金福盡力地安慰她,他說,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他到什么地方,他的性命總是掌握在那些唯利是圖的惡棍手中,始終在這樣一種威脅之下度日,他實在是忍無可忍。金福決定追蹤老孫,找到他,設法弄回那張叫他倒霉透頂的紙條,了結這場無聊的糾葛。他相信一定能成功,然后馬上回到北京來,而且一定在朝廷規定的哀悼日結束之前回到北京。最后他大聲喊道——

“我們的結婚儀式能延長一段時間,太幸運了!我的生活這樣動蕩不定,你做我的妻子,實在太難為你了。”

“不,不,”娜娥很悲痛,“如果我能早點成為你的妻子,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與你同生死共患難,我一定能辦到。”

“千萬別這樣說,”金福趕緊說,“我寧愿面對一千個危險,死一千次,也不愿讓你有什么危險。再見,娜娥,再見吧。”

娜娥哭得更加厲害。金福的雙眼噙著淚,最后說了聲“再見”,掙脫了那雙企圖拉回他的小手。

當天早上,金福一行又回到了通州。這段時間,小宋有空就去偷偷睡覺,現在他對打擾了自己的休息非常不滿,他一年到頭總是睡不醒。他總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但又無能為力,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

金福現在該怎么辦呢?是走陸路,還是走水路?要是走陸路的話,他們要跨越一個鄉村,據說那兒特別危險,盡管還不到長城以外。他們要去的那個撫寧港是在遙遠的東方,如果能找到一條船去,走水路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全程只需花幾天時間。金福高興地打聽到駛往撫寧的船會準時在北河口靠岸,如果他們乘江河中行駛的快艇沿河流直下的話,他肯定能趕上那班船。金福感到很滿意,更何況船上還提供膳食。

克雷格和弗萊懇求金福再等一個小時,他們想去購買各類救生的器具,以防船只出事。他們的請求勉強得到了準許,于是他們趕快去買了一些舊式的救生帶,盡力避免一切可能會發生的危險。他們還購買了波頓船長最新發明的漂浮救生服。金福的性命仍然值20萬美元,所有的事都得預測到,而且一切都得準備好。

他們急急忙忙地準備之后,26日下午,大家一起上了“培塘”船,這是一條在小江小河上行駛的船,定期往返北河。

小船在航道的航標之間快速航行,雙槳劃起暗綠色的河水,船很快就過了城郊的高塔。河面狹窄,稍漲一點水,就會漫到灌溉農田的水渠中去。這條河在兩個沙丘間流淌,穿過了一個個小村莊,沿途可以看見一些果園和樹籬。

途經碼頭、黑寺窩、南汊、楊芬港等地,潮水依然可以波及至此。過不了多久就看見天津了。船到這里要停一下,因為得打開東橋閘門他們才能通過,也因為港口來往的船只很多,他們的汽船要從這些船中穿過去比較困難。船長從一些拋錨停泊的小舢板中間行駛過去,一點也不手忙腳亂。它駛過去時翻起了很大的波浪,使周圍的小舢板隨波漂動,造成一陣紛亂,船長也一點兒不感到懊悔。如果有位港口管理員在場的話,他看到這種現象一定會被嚇得驚慌失措。

整個旅途中,克雷格和弗萊比以往更加警惕,從不離開顧客半步。現在的對手不是王哲人了,如果是他倒好一些,但偏偏是老孫,一位漏網“長毛”、亡命之徒。他們從未見過此人,因此他可能藏在旅客之中,隨時采取謀殺行動。他們太謹慎了嗎?他們幾乎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什么時候能讓他們睡個覺或輕松快活一下呢?

小宋更是焦急煩躁,不過他的焦慮完全屬于另一種情況。不知怎么回事,這次水路旅行使他感到頭痛,而且汽艇離海港越近,他的臉色就變得越青。盡管河水流淌平靜,他的鼻子卻皺得老高,嘴巴收縮得很緊。

但不管怎么說,這只是狹窄海面上的小浪,小宋必須承受。浪雖不大,但船簸蕩不定。

“怎么,你以前從未坐過海船嗎?”克雷格問他。

“從來沒有。”

“你不喜歡坐海船?”弗萊問。

“不喜歡。”

“乘船時你應該抬著頭。”克雷格說。

“閉上嘴。”弗萊繼續說。

這可憐的家伙好像生來就不會閉嘴,小宋用悲哀的眼光望望遼闊的水面,他立刻感到頭昏眼花,想嘔吐。他沒有回答,只在船的中間找個地方坐了下來。

河兩岸的風景不斷地變換,河流的右邊明顯比左邊高得多,左岸低是因為浪濤拍岸沖打的原因。河岸以外是一望無際的高粱、玉米、小麥和粟谷,中國有幾億人口要吃要穿,不能留下一塊荒地。大地上,水渠縱橫交錯,到處架著竹筒抽水機,把渠中的水抽上來,送到四面八方。黃泥小屋周圍是一片片蘋果園,看上去并不比諾曼底大平原遜色。沿岸還可以看到許多老漁翁趕著鸕鶿打漁。鸕鶿看見魚就鉆進水里,再冒出水面時,嘴里便叼著一條魚。鸕鶿的脖子上帶有一個環,以防它們把魚吞下去。水鴨、烏鴉、喜鵲和麻雀,聽到汽船的汽笛聲后驚恐萬狀,在岸邊那稀少的草叢里四處飛躥。

盡管河岸兩邊異常寂靜,但河面上很熱鬧,各種各樣的船在江面上穿梭。有打仗用的大駁船,前面的炮臺用帆布頂篷遮蓋著,有的靠劃動船身兩旁的槳向前推進,有的靠用手搖動蹼輪前進;有收稅用的大帆船,船上有兩根桅桿,船頭、船尾都裝飾得像只奇特的動物,船頭為動物的頭,船尾為動物的尾;有大噸位的商船,裝載著全國最豐富的產品,冒著近海臺風襲擊的危險,乘風破浪;有一些客船,或劃槳,或拖著行駛,根據江上的風浪大小而定,這種船一般是給那些不慌不忙的人乘坐的;還有大游船,是供人兜風用的,由幾只小船拖著前進。

除了那些大帆船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小舢板,這種小舢板兩頭尖尖,體積很小,行駛起來相當快。婦女一般都劃這種船,許多婦女還背著一個小孩。有時也看到有人劃著大木排,這是滿洲伐木工制作的,原料是從樹林里砍伐來的原木,將它們拼在一起就像一個漂浮的小村莊,木排上面搭有茅棚,有的甚至還建有花壇。

江岸上的村民住得比較分散,從天津到塘沽港口大約有20多個村莊。河岸邊瓦窯里吐出濃濃的白煙,螺旋上升,與汽艇放出的煙霧攪在一起,嚴重地污染了空氣。夜幕降臨,6月的黃昏會持續一段時間。很快,岸邊出現了接二連三的白色沙丘,排列井然,消失在黃昏的暗光里,這些白色的沙丘是一塊塊鹽堿,是從附近的鹽堿盆地聚集而來的。

第二天,也就是6月27號,太陽還沒升起,他們就到了塘沽港。就在這地方,兩岸各筑有一個碉堡,一個叫北碉堡,另一個叫南碉堡,現在已變成了廢墟。1860年由英法聯軍占領,同年8月24日柯林將軍在這兒打了一仗。炮艇駛入河道,拓寬了稀疏的河岸,并將此地改為法國租界。當時那些陣亡的官兵就葬于此地,現在,這兒的墓地仍清楚可見。

大磚窯里放出來的煙霧與汽艇噴出來的水蒸氣混雜在一起,不時地籠罩大地。到了傍晚,一些高大的白色垛堆排列對稱,隱隱約約可以辨別出是從旁邊鹽田里運來的鹽,成堆地堆放在那兒。

根據德波伏娃先生的介紹,這個地區既干燥又潮潤,可以說是一片沙堿或鹽堿地,到處是黃泥和灰塵,這里是北河流域的出口處。

由于“培塘”船不能駛過河流的沙洲,旅客們不得不在塘沽上岸了。相對來講,塘沽是一個重要的港口城鎮。去撫寧的船——“三葉”號,當日就要起航,沒有時間耽擱了。金福也覺得沒有必要再留在岸上,便招來了一條舢板,立即送他們上了大帆船。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