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惠》治小兒疹痘瘡出盡后,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銼碎,微炒) 黃芩 黑參(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萬全方》同。
《疹痘論》若瘡毒出盡后,宜服黃芩散以解余毒方
黃芩 大黃(各半兩) 山梔子仁(三分) 元參(六錢)
上件為粗末。用末一兩,水二升,煎至八合,去滓。量大小服。嘔吐當先定。
《疹痘論》瘡毒出盡,服黃芩散以解余毒,嘔吐先定。尚口赤有瘡,下部亦有瘡,自下利者服黃連散方
黃連 濃樸(炙。各一兩) 陳皮 杏仁(去皮,炙) 枳實(麩炒) 麻黃(去節) 干葛(各半兩)
上件為銼散。每服藥一兩,水一升,煎至半升。量大小與服,一日三服。下利后,別看形候用藥。
《疹痘論》瘡疹出后,煩喘,小便不利者,宜進燈心湯主之。
燈心(一把) 鱉甲(醋炙黃,秤取二兩)
上為銼散。每服用一兩,水八合,煎取四合。量大小溫服。
董汲甘露飲方解胃熱及小兒瘡疹已發后,余熱溫壯,齒齦宣腫,牙痛不能嚼物,饑而不欲食,煩熱,身面黃及病瘡 ,乳母俱可服之。(方見瘡疹攻咽痛門中,錢乙方同。)
董汲調肝散敗肝臟邪熱,解散斑疹余毒。(方見瘡疹已出未出門中,《圣惠》犀角散同。)
《劉氏家傳》治嬰孩小兒斑瘡,余熱不退。槐花散方
槐花 赤小豆(各炒,二錢) 麝香(少許,研)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用蜜湯調下,不計時候。
《王氏手集》治痘疹出欲盡便服之。如入眼即自退。凈心散方
蛇蛻(一條,燒灰) 不 皂角(十挺,燒灰) 甘草(生用,為末。各半兩)
上研細。每服一錢,熱水調下,小兒半錢。
《王氏手集》牛黃生金散 解利瘡子。
虎杖 滑石(各一兩) 甘草(二錢五分) 藿香(一錢,頭高)
上為細末。每服一平錢,水八分,煎至三分,去滓。通口服,兒大增之。
《吉氏家傳》牛蒡散 治小兒疹痘不出,或用藥發出后余熱未退,發渴飲水,乃下血斑疼痛,用此藥解。(方見瘡疹攻咽痛門中。錢乙消毒散同。此以薄荷湯調下一錢。未出者紫草湯。)
長沙醫者鄭愈傳黃 散方
黃 柴胡 干葛 甘草(各一錢半)
上為末。每服半錢,薄荷三葉,湯水五分,煎至三分,作三呷,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