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 華智冰 ? 17分鐘前 ? 漢語字典 ? 閱讀 11 部首 心部 總筆畫 16畫 部外筆畫 12畫 結構 上下結構 拼音 xian 聲調 xiàn 五筆 PGLN 倉頡 JQMP 鄭碼 WDLW 四角 30336 統一碼 61B2 筆畫 [4451112252214544] 點、點、橫撇/橫鉤、橫、橫、豎、橫、豎、橫折、豎、豎、橫、點、斜鉤、點、點 異體字 憲 憲字拼音是xiàn 部首是心, 總筆畫是16畫, 憲字是上下結構。 憲字概述 〔憲〕字拼音是xiàn 部首是心, 總筆畫是16畫。 〔憲〕字是上下結構 〔憲〕字倉頡碼是JQMP 五筆是PGLN 四角號碼是30336 鄭碼是WDLW 〔憲〕字的UNICODE是61B2。 十進制為25010,UTF-32:000061b2,UTF-8:E6 86 B2。 〔憲〕字的異體字是 憲 憲的筆順 憲的意思 憲簡:憲 xiànㄒㄧㄢˋ基本解釋 ◎憲的繁體字。見“憲”。 詳細解釋 名 1.法令。 引證 :《韓非子?定法》:“憲令著于官府。” 例如 :公憲、邦憲。 2.典范。 引證 :《書經?蔡仲之命》:“爾乃邁跡自身,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后。”《詩經?小雅?六月》:“文武吉甫,萬邦為憲。” 3.憲法的簡稱。 例如 :立憲、制憲、違憲、修憲、行憲。 4.舊時下屬對上司的尊稱。 引證 :《聊齋志異?卷二?紅玉》:“乃詳諸憲,代生解免,竟釋生。” 例如 :大憲、上憲。 動 1.頒布、公布。 引證 :《周禮?秋官?小司寇》:“乃宣布于四方,憲刑禁。”宋?王安石〈原教〉:“藏于府,憲于市。” 2.效法。 引證 :《書經?說命》:“惟天聰明,惟圣時憲。”《文選?班固?東都賦》:“憲章稽古。” 憲簡:憲 xiànㄒㄧㄢˋ詳細解釋 1.國家的根本大法。 例如 :行憲、修憲、違憲。 2.法令。 例如 :憲令、憲章。 3.〈書〉典范。 例如 :克勤無怠,以垂憲乃后(《書經?蔡仲之命》)。 4.〈書〉效法。 例如 :惟天聰明,惟圣時憲(《書經?說命中》)。 5.姓。 憲簡:憲 xiànㄒㄧㄢˋ 憲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64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404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349頁,第25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許建切,音獻──懸法示人曰憲。從害省、從心、從目。觀於法象,使人曉然知不善之害;接於目,怵於心,凜乎不可犯也。《周禮?天官?小宰》憲禁于王宮。〔註〕憲謂表縣之,若今新有法令也。《詩?大雅》文武是憲。〔箋〕憲,表也,言爲文武之表式也。因憲爲表式之義,故人之取法,亦謂之憲。《書?說命》惟聖時憲。〔傳〕憲,法也,言聖王法天以立敎於下也。《禮?內則》五帝憲。〔註〕法其德行也。 例又,《說文》:敏也。《禮?學記》發慮憲。〔註〕言發計慮,當擬度於法式。徐鍇曰:目與心應爲敏也。 例又,《諡法》:博聞多記曰憲。 例又,《詩?大雅》無然憲憲。〔毛傳〕憲憲,猶欣欣也。〔箋〕女無憲憲然爲之制法度,達其意以成其惡也。蓋譏當時變亂舊章,創立新法。此憲憲二字,殆詼諧語,所以深刺之也。後人引訓憲字正文,以釋憲字,遂覺憲字爲表示人以惡者,其去憲字本義何啻萬里。大抵字書訓義,多犯此病,不得不辨。 例又,州名。本樓煩監,唐置州。 例又,姓。出《姓苑》。《集韻》或作?。 音又,《集韻》、《韻會》??呼典切,音顯。《韻會》:興盛貌。《詩?大雅》顯顯令德,《中庸》引《詩》作憲憲令德。《正字通》:憲有顯示之義。 音又,葉虛言切,音軒。《詩?小雅》「萬邦爲憲」,葉上原閑軒。又,〈大雅〉「無然憲憲」,葉上難。難,泥涓切。 注解 〔憲〕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憲〕字拼音是xiàn,上下結構,可拆字為??、心。 〔憲〕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xiàn] ⑴ 憲的繁體字。見“憲”。 憲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天天國學網整理。憲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憲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十下反切許建切頁碼第350頁,第17字續丁孫 憲 異體?? 敏也。從心從目,害省聲。 附注按:金文憲或不從心。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從目、害省聲。秦公鎛從心、??聲,《說文》誤釋為從心、從目、害省聲。」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二十反切希建反頁碼第851頁,第3行,第2字述 敏也。從心、目,害省聲。 鍇注臣鍇按:《禮》曰:「發慮憲目,與心應爲敏。」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十下反切許建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009頁,第2字許惟賢第877頁,第13字 敏也。 段注敏者,疾也。《謚法》。博聞多能爲憲。引申之義爲法也。又《中庸》引詩憲憲令德。以憲憲爲顯顯。又《大雅》。天之方難。無然憲憲。傳曰:憲憲猶欣欣也。皆叚借也。 從心目。 段注心目竝用。敏之意也。 害省聲。 段注許建切。十四部。按害在十五部。此合音也。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朱一引申為法者,猶軒(訓明)、豁、欣、昕皆訓明,謂明章也,猶宣佈也。典章之章亦訓明,皆謂宣佈,故憲或即顯之假字。今俗語「此人甚利害」,即訓敏之憲。 朱二《禮記?學記》「發慮憲」,憲乃訓思。《周禮》號令發命曰憲,所謂懸諸象魏也。則憲章乃顯之借。 錢一敏也。訓為法者難明,軒、憲古通,軒有明意,借為顯,訓明,宣布斯明,故曰憲。○不可解,說人利害(可怕)之害=憲,憲,敏厲也,⑴訓法之憲蓋非憲可引申,訓法,言其發布也,明也。⑵憲憲猶欣欣。欣訓同昕(昕有明意,軒豁之軒亦有明意)。憲之轉訓憲法者,謂明法宣布也(典章之章亦訓明,亦謂宣布也)。憲,明也,非憲直訓法也。此猶典章之章,初並無法則意,徒因典章之為物須章明以布于天下,故可引申,古言「緩急」、「存亡」,只有急、亡意,猶今人言利害只有害義也。○此與借為憲字說又異。⑶ 錢二憲憲猶欣欣(昕有明意)。軒、豁(軒亦有明意),訓法者,謂著明以示人也,猶典章之章初並無法則意,因典章之為物須章明以布於天下,故引申訓法者,係顯之假字。古言「緩急」「存亡」只有急、亡意,猶今人言「利害」只有害義也。○逖本以利害字即訓敏之憲字。 白話解釋 憲,敏感。字形采用“心、目”作邊旁,用省略了“口”的“害”作聲旁。 字形解說 金文字形或從目、害省聲,或從心、害省聲;簡帛文字、篆文字形從心從目,害省聲。從心從目,以心目並用表示敏捷;害省聲,表示音讀。楷定作憲,隸變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憲」。 憲字的相關索引 # 書籍 索引 1 汲古閣本 第690頁,第8字 2 陳昌治本 第871頁,第2字 3 黃侃手批 第664頁 4 說文校箋 第447頁,第16字 5 說文考正 第415頁,第18字 6 說文今釋 第1502頁,第2字 7 說文約注 第2555頁,第1字 8 說文探原 第5086頁,第2字 9 說文集注 第2208頁,第1字 10 說文標整 第274頁,第1字 11 標注說文 第432頁,第18字 12 說文注箋 第3592頁,第3字 13 說文詁林 第10297頁【補遺】第17571頁 14 通訓定聲 第2871頁,第3字 15 說文義證 第891頁【崇文】第3561頁 16 說文句讀 第1443頁 17 說文新證 第791頁,第1字 18 章授筆記 第428頁,第3字 19 古字詁林 第八冊,第961頁,第2字 20 古字釋要 第979頁,第9字 憲字的翻譯 英語 constitution, statute, law 德語 Satzung (S) 法語 constitution 憲的字源字形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楚〔戰國〕 簡 新蔡葛陵 秦 簡 睡虎地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