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十七日
午刻壽祺來,云景韓帶來《吳兔床日記》三冊,索值百金,約余同往一觀,因同至永保棧訪之,不值。酉刻,景韓招韻齋、蓉峰、壽祺及余在順源樓晚餐。繼至永保購《兔床日記》三冊自嘉慶元年至十七年,值九十元。景韓又帶來乾隆初年拓本《孔褒碑》,有張叔未跋,索八十元,因有缺字未購。自今日起發愿為日記。
十八日 始雪
鈔南陵碑三種。
十九日
鈔南陵碑二種。晚飯后以朱筆迻錄嚴修能校《彈指詞》。
二十日
校《彈指詞》訖,并鈔補序文二葉。倪崑甫來,因以《兔床日記》屬其錄副。晚晤子敬,知明訓以四千五百元購得世綵堂柳文。先是,八月間敦保來,云有全部柳文,口上有“世綵堂”三字,尾有朱竹垞跋,約壽祺往購。壽祺約余同往一觀,始知其書在紹興吳家,蓋留邨之后裔也。主人至黠,初索價一千四百元,繼改為二千六百元,其實胸無成竹,不自知其書之究值幾何也,遂不成議而還。其書以三種刻本配成,行款皆與濟美堂本同。口上有“世綵堂”三字及刻工姓名,每卷后有“世綵廖氏刻梓家塾”等牌子,篆隸不一,有一種僅兩三卷,紙校薄,精彩最好。其馀二種似高麗翻刻,全書封面皆宋藏經箋,首尾有項子京、宋牧仲等藏印,后有竹垞跋。子敬云,朱跋及藏印均真,世綵本韓柳二集,皆項氏物。韓集為汪閬源所得,由郁泰峰而歸持靜。柳集則為商丘所得,而轉入吳留邨家。子敬又以濟美本略一對勘,知行款雖同,而注實不同,蓋明人取宋本增刪其注,去廖氏刻書牌子而重刻之,非宋本面目矣。又卷首凡例五頁,濟美本亦已刪去。牧翁《有學集》有《高麗本柳文跋》,至此書究竟是否宋本,尚須與韓集對校,方可論定。
二十一日
鈔南陵碑二種。
二十二日
午后與文霞、疏兒至邑廟。夜飯后至古墨齋購曹氏《吉金圖》兩冊,價十二元。
二十三日
鈔南陵碑一種。遇山東碑賈,購《張遷碑》、《石夫人志》各一,晚間在古墨齋購《李超志》。
二十四日
鈔南陵碑一種。下午訪倪崑甫,借得《古錢考》八冊。金彥云撰。彥云為檜門子,衍宗之祖。
二十五日
鈔南陵碑一種。
二十七日
訪頌清,蒙贈雪堂翁《殷墟文集聯》一本。立炎贈《知不足齋叢書》、《古書叢刊》丙丁集及薛《鐘鼎》各一部。《懷米山房吉金圖》印成。
二十八日
培孫、連城午餐于禪悅齋。申刻訪積馀,商《南陵志稿》,復同至來青閣。積馀約予及壽祺、陳一甫會餐于大新樓,為予祝戒殺也。
二十九日
母難日。培孫約功德林午餐,同座者福渠、連[城]。從今始茹蔬戒殺。
十一月
庚申朔
夢坡贈新刻《兩浙詞人小傳》,覆信道謝。往晤駿聲,商印《金剛經》事,即函告積翁。晚晤景韓、瑞祥。
初二日
午后至邑廟,購得《道光己酉同年錄》,復與文霞、疏兒至大世界。
初三日
鈔南陵碑一種,晚至來青閣借得初刻《明史稿列傳》。
初四日
校《明史稿》。積馀送來《鄧析子》書衣。
初五至初八
校《明史稿》,未出門。
初九日
以《明史稿》校記付鈔。積馀來,適余已先出,未晤,晚間遇于來青閣。
初十日
鈔南陵石刻文字,今日訖。
十一日
晚至蟫隱廬,見蘇戡近書《蛻隱山農墓志》,絕似隋碑。
十二日
偕壽祺赴蘇,寓共和旅館。
十三日
上午到桂芳閣晤學南、念慈。下午訪佩錚,獲觀玄妙觀石畫拓本及石芝西堪同人赤牘數百通,相與縱談金石甚歡。晚車回滬。
十四日
下午菊卿來。
十八日
積馀約晚餐于功德林,同座者李木公、陶希泉、姚文敷、王雷夏。
十九日
由立炎處轉到沅叔函及手錄澗題跋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