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吳濁流著。初載1944年4月臺灣 《民生報》。后收入1977年9月臺北遠行出版社版 《吳濁流作品集 (卷二)》。小說描寫日據時期 “皇民化運動”中有可貴民族氣節的母親和奴性十足的兒子的沖突。先生媽的兒子錢新發出身貧寒,畢業后娶了有錢**為妻,依附妻家和當地官紳發了跡,就不擇手段聚斂財富,成為愛錢如命的守財奴。在日本殖民統治者推行“皇民化運動”中,他趨炎附勢,迎合日本人心意,成了新的暴發戶。他喪盡民族氣節,成為徹頭徹尾的日本人豢養的走狗奴才。他要把自己的家建成模范的 “國語家庭”,受到了來自母親先生媽的堅決**。她至死不過日本式的生活。平日里講臺灣話,睡臺灣床,吃油條燒餅,親手用菜刀剁爛兒子為她買的日本和服。對兒子甘當走狗的無恥行徑十分憤恨,并時常加以斥罵和責打。先生媽為人正直善良、樂善好施、她身上有著崇高的民族氣節。這是一篇揭露、抨擊“皇民化運動”的力作,是討伐民族敗類的檄文,也是歌頌民族精神的贊歌。它用對比的手法塑造了母子兩個形象:一個是凜然剛毅,永葆崇高的民族氣節;另一個則嗜錢如命,奴性十足,辱沒民族尊嚴。作品美丑對照,褒貶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