裊 華智冰 ? 4小時前 ? 漢語字典 ? 閱讀 12 部首 衣部 總筆畫 13畫 部外筆畫 7畫 結構 半包圍結構 拼音 niao 聲調 niǎo 五筆 WVGE 86 、 QYEU 98 倉頡 HAYV 鄭碼 RZSR 四角 27732 統一碼 88CA 筆畫 [3251115413534] 撇、豎、橫折、橫、橫、橫、橫折鉤、點、橫、撇、豎提、撇、捺 異體字 ? 裊 褭 裊字拼音是niǎo 部首是衣, 總筆畫是13畫, 裊字是半包圍結構。 裊字概述 〔裊〕字拼音是niǎo 部首是衣, 總筆畫是13畫。 〔裊〕字是半包圍結構 〔裊〕字倉頡碼是HAYV 五筆是WVGE 86 、 QYEU 98 四角號碼是27732 鄭碼是RZSR 〔裊〕字的UNICODE是88CA。 十進制為35018,UTF-32:000088ca,UTF-8:E8 A3 8A。 〔裊〕字的異體字是 ? 裊 褭 裊的筆順 裊的意思 裊簡:裊 niǎoㄋㄧㄠˇ基本解釋 ◎見“裊”。 詳細解釋 形 ◎柔軟美好。 引證 :漢?王延壽〈王孫賦〉:“緣百仞之高木,攀窈裊之長枝。” 例如 :裊娜、裊裊婷婷。 動 1.搖曳、擺動。 引證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風裊篆煙不卷簾,雨打梨花深閉門。”明?陳子龍〈訴衷情?小桃枝下試羅裳〉詞:“風乍暖,日初長,裊垂楊。” 2.繚繞。 引證 :宋?柳永〈雪梅香?景蕭索〉詞:“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 例如 :裊繞。 裊簡:裊 niǎoㄋㄧㄠˇ詳細解釋 1.(姿態)輕柔優美。 例如 :裊娜、樹裊游絲上。 2.(草木)柔軟細長。 例如 :柳枝裊裊。 3.搖擺;搖曳。∥也作“嫋”、“嬝”(陸?今均不用)。 例如 :芍藥裊殘葩、灞橋斜日裊垂楊。 4.〈書〉繚繞。 例如 :裊繞、漁市孤煙裊寒碧,水村殘葉舞愁紅(宋?柳永〈雪梅香?景蕭索〉詞)。 裊簡:裊 niǎoㄋㄧㄠˇ 裊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75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16頁,第3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92頁,第15字 例《正字通》:俗褭字。《韻會》:褭,或作裊。《漢書音義》:騕裊,神馬。又,《前漢?百官公卿表》:爵三級曰簪裊。〔師古註〕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言飾此馬也。 注解 〔裊〕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裊〕字拼音是niǎo,半包圍結構,可拆字為??、衣。 〔裊〕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niǎo] ⑴ 見“裊”。 裊的康熙字典解釋由天天國學網整理。裊的解釋內容參考開放康熙字典。 裊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卷別卷八上反切奴鳥切頁碼第274頁,第30字續丁孫 褭 以組帶馬也。從衣從馬。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卷別卷十六反切彌了反頁碼第704頁,第3行,第1字述 以組帶馬。從衣馬聲。 鍇注臣鍇按:秦封爵,三曰簮褭。《漢書》注謂:以組帶馬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卷別卷八上反切奴鳥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588頁,第4字許惟賢第696頁,第4字 ?組帶馬也。 段注《百官志》注曰:秦爵二十等。三曰簪褭。御駟馬者。按於本義引伸之。因以爲馬名。要褭,古之駿馬也。 從衣。從馬。 段注衣馬,以組帶馬之意也。奴鳥切。二部。 褭字的相關索引 # 書籍 索引 1 汲古閣本 第541頁,第9字 2 陳昌治本 第692頁,第6字 3 黃侃手批 第526頁 4 說文校箋 第353頁,第10字 5 說文考正 第333頁,第21字 6 說文今釋 第1205頁,第1字 7 說文約注 第2063頁,第3字 8 說文探原 第4219頁,第2字 9 說文集注 第1780頁,第3字 10 說文標整 第215頁,第6字 11 標注說文 第345頁,第11字 12 說文注箋 第2861頁,第1字 13 說文詁林 第8479頁【補遺】第17268頁 14 通訓定聲 第1237頁,第1字 15 說文義證 第727頁【崇文】第2905頁 16 說文句讀 第1136頁 17 古字詁林 第七冊,第624頁,第2字 18 古字釋要 第808頁,第1字 裊字的翻譯 英語 curling upwards; wavering gently 德語 zierlich 裊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