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襄陽杜甫詩八
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
追餞同舟日。傷春一水間。飄零為客久。衰老羨君還。花遠重重樹。云輕處處山。
天涯故人少。更益鬢毛斑。
春日梓州登樓
行路難如此。登樓望欲迷。身無卻少壯。跡有但羈棲。江水流城郭。春風入皷鞞。
雙雙新燕子。依舊已銜泥。
原選者評。滿目悲涼。頸聯卻極醞籍。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憑高送所親。久坐惜芳辰。遠水非無浪。他山自有春。野花隨處發。官柳著行新。
天際傷愁別。離筵何太頻。
原選者評。三四比興有味。
送路六侍御入朝
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更為后會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別筵。
不分桃花紅勝錦。生憎柳絮白於綿。劍南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
原選者評。張氵晉曰。妙用倒敘法。前四句藏多少曲折。
望牛頭寺
牛頭見鶴林梯逕繞幽深。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陰。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上兜率寺
兜率知名寺。真如會法堂。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庾信哀雖久。何颙好不忘。
白牛車遠近。且欲上慈航。
原選者評。葉夢得曰。詩人以一字為工世固知之。唯變化開闔。出奇無窮。殆不可以形跡捕詰。如。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則其遠近數千里。上下數百年盡在。有。自。兩字間。而吞吐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皆見于言外也。
登牛頭山亭子
路出雙林外。亭窺萬井中。江城孤照日。山谷遠含風。兵革身將老。關河信不通。
猶殘數行淚。忍對百花叢。
陪李梓州王閬州蘇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義寺
春日無人境。虛空不住天。鶯花隨世界。樓閣寄山巔。遲暮身何得。登臨意惘然。
誰能解金印。瀟灑共安禪。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閣迥添愁。含風翠壁孤云細。背日丹楓萬木稠。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諸天合在藤蘿外。昏黑應須到上頭。
戲題寄上漢中王
群盜無歸路。衰顏會遠方。尚憐詩警策。猶記酒顛狂。魯衛彌尊重。徐陳略喪亡。
空余枚叟在。應念早升堂。
原選者評。王士正曰。一聯十字。情事可感。
仇兆鰲曰。群盜。蜀有徐知道。西京有黨項羌。東都有史朝義。無歸路。公不能歸鄉。會遠方。遇王於梓州也。
倦夜
竹涼侵臥內。野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選者評。王直方曰。東坡云。司空表圣自論其詩。以為得味外味。綠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此句最善。又云。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吾嘗獨游五老峰。入白鶴觀。松蔭滿地。不見一人。唯聞棋聲。然后知此句之工。但恨其寒儉有僧態。若子美。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才力富健。云表圣之流遠矣。
對雨
莽莽天涯雨。江邊獨立時。不愁巴道路。恐濕漢旌旗。雪嶺防秋急。繩橋戰勝遲。
西戎甥舅禮。未敢背恩私。
原選者評。感時憂國。觸緒即來。非忠義根於至性者不可強為。所以獨冠千古而上繼騷雅。
王命
漢北豺狼滿。巴西道路難。血埋諸將甲。骨斷使臣鞍。牢落新燒棧。蒼茫舊筑壇。
深懷喻蜀意。慟哭望王官。
有感三首
將帥蒙恩澤。兵戈有歲年。至今勞圣主。何以報皇天。白骨新交戰。云臺舊拓邊。
乘槎斷消息。無處覓張騫。
原選者評。洪邁曰。前輩謂。少陵當流離顛沛之際。一飯不忘君。故詩有云。萬方頻送喜。無乃圣躬勞。 。至今勞圣主。何以報皇天。 。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天子亦應厭奔走。請君固合思升平。皆是心也。
幽薊余蛇豕。乾坤尚虎狼。諸侯春不貢。使者日相望。慎勿吞青海。無勞問越裳。
大君先息戰。歸馬華山陽。
原選者評。趙次公曰。左傳。吳為封豕長蛇薦食上國。今言余蛇逐於幽薊。蓋史朝義雖滅。尚有未臣服者。青海。謂西羌。越裳。謂東夷。戒之以無事於彼也。
洛下舟車入。天中貢賦均。日聞紅粟腐。寒待翠華春。莫取金湯固。長令宇宙新。
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
原選者評。中原未得平安報。醉里眉攢萬國愁。以韻語攄讜議。其源固自二雅來也。
。至今勞圣主。何以報皇天。直使泄泄之臣置身無地。不過行儉德。盜賊本王臣。其識解閎遠如此。王嗣奭曰。此五詩皆救時之碩畫。報主之赤心。自許稷契。真非虛語。
黃生曰。七律之。諸將。責人臣也。五律之。有感。諷人君也。然此雖諷人君。未嘗不責其臣。以疆圉國事。敗壞至此。皆人臣之罪也。公平日諄諄論社稷。憂時事者。大指盡此。
仇兆鰲曰。此言洛都之非計也。議者謂。帝幸東都。其地舟車咸集。貢賦道均。且傳倉多積粟。春待駕臨。此特進言者之侈談耳。豈知國家欲固金湯而新宇宙實不系乎此。若能行儉德以愛人。則盜賊本王臣耳。何必為此遷都之役耶。
王道俊曰。王導。論遷都。云。能宏衛文。大帛之冠。無往不可。若。不績其麻。
則樂土為墟。公意如此。
送元二適江左
亂后今相見。秋深復遠行。風塵為客日。江海送君情。晉室丹陽尹。公孫白帝城。
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
原選者評。劉會孟曰。戒其經過論兵。豈非藩鎮節度有難言者乎。此等結語。熟味最是深者。
章梓州水亭
城晚通云霧。亭深到芰荷。吏人橋外少。秋水席邊多。近屬淮王至。高門薊子過。
荊州愛山簡。吾醉亦長歌。
原選者評。三四佳致。
玩月呈漢中王
夜深露氣清。江月滿江城。浮客轉危坐。歸舟應獨行。關山同一照。烏鵲自多驚。
欲得淮王術。風吹暈已生。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
原選者評。氣象高渾。有如巫峽千尋走云連風。誠為七律中稀有之作。后人無其骨力。
徒肖之於聲貌之間。外強而中干。是為不善學杜者。
胡應麟曰。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移。沉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者。此當為古今七律第一。遣憤聞道花門將。論功未盡歸。自從收帝里。誰復總戎機。蜂蠆終懷毒。雷霆可震威。
莫令鞭血地。再濕漢臣衣。
原選者評。朱鶴齡曰。永泰元年。郭子儀與回紇共破吐蕃。前后贈賚無算。所謂論功未盡歸也。京師解嚴。魚朝恩統神策軍軍勢浸盛。誰復總戎機。蓋諷中人典兵而任子儀之不專也。
送陵州陸使君之任
王室比多難。**皆武臣。幽燕通使者。岳牧用詞人。國待賢良急。君當拔擢新。
佩刀成氣象。行蓋出風塵。戰伐乾坤破。瘡痍府庫貧。眾寮宜潔白。萬役但平均。
霄漢贍佳士。泥途任此身。秋天正搖落。回首大江濱。
西山三首
彝界荒山頂。蕃州積雪邊。筑城依白帝。轉粟上青天。蜀將分旗鼓。羌兵助井泉。
西南背和好。殺氣日相纏。
辛苦三城戍。長防萬里秋。煙塵侵火井。雨雪閉松州。風動將軍幕。天寒使者裘。
浸山賊營壘。回首得無憂。
子弟猶深入。關城未解圍。蠶崖鐵馬瘦。灌口米船稀。辯士安邊策。元戎決勝威。
今朝烏鵲喜。欲報凱歌歸。
原選者評。仇兆鰲曰。公抱憂國之懷。籌時之略。而又氵存逢亂離。故在梓閬間。有感於朝事邊防。凡見諸詩歌者多悲涼激壯之語。而各篇精神煥發。氣骨風神并臻其極。熟復長吟。方知為千古絕唱也。
絕句
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風起春城暮。高樓畫角悲。
城上
草滿巴西綠。空城白日長。風吹花片片。春動水茫茫。八駿隨天子。群臣從武皇。
遙聞出巡守。早晚遍遐荒。原選者評。用周穆。漢武為喻。立言得體。
王嗣奭曰。敘景言情。真堪痛哭。詩之不愧風人者也。
傷春五首
天下兵雖滿。春光日自濃。西京疲百戰。北闕任群兇。關塞三千里。煙花一萬重。
蒙塵清露急。御宿且誰供。殷復前王道。周遷舊國容。蓬萊足云氣。應合總從龍。
鶯入新年語。花開滿故枝。天青風卷幔。草碧水通池。牢落官軍速。蕭條萬事危。
鬢毛元自白。淚點向來垂。不是無兄弟。其如有別離。巴山春色靜。北望轉逶迤。
日月還相斗。星辰屢合圍。不成誅執法。馬得變危機。大角纏兵氣。鉤陳出帝畿。
煙塵昏御道。耆舊把天衣。行在諸軍闕。來朝大將稀。賢多隱屠釣。王肯載同歸。
再有朝廷亂。難知消息真。近傳王在洛。復道使歸秦。奪馬悲公主。登車泣貴嬪。
蕭關迷北上。滄海欲東巡。敢料安危體。猶多老大臣。豈無嵇紹血。沾灑屬車塵。
聞說初東幸。孤兒卻走多。難分太倉粟。競棄魯陽戈。胡虜登前殿。王公出御河。
得無中夜舞。誰憶大風歌。春色生烽燧。幽人泣薜蘿。君臣重脩德。猶足見時和。
原選者評。無窮悲憤。一片忠懇。大雅之后。絕無而僅有。論詩至此。可以表乾里坤。
與天地終始。求之於風容色澤之間。無以涉其藩籬。況堂奧乎。
仇兆鰲曰。此與。有感。皆記時事。纏綿悱惻。發於忠君愛國之誠。當與。洞房。八首并傳。
。通鑒。廣德元年十月。吐蕃陷京師。上幸陜州。官吏奔散。無復供擬。扈從將士。不免饑餒。乃幸魚朝恩營。是時下詔征兵。諸將畏程元振讒構。莫有至者。及至行在。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請斬元振以謝天下。乃削其官放歸田里。郭子儀合眾軍擊吐蕃。復長安。
放船
送客蒼溪縣。山寒雨不開。直愁騎馬滑。故作泛舟回。青惜峰巒過。黃知橘柚來。
江流大自在。坐穩興悠哉。
原選者評。頸聯語極作意而不傷巧。
吳子良曰。錢起詩。山來指樵火。峰去惜花林。不如此詩頸聯。
奉待嚴大夫
殊方又喜故人來。重鎮還須濟世才。常怪偏裨終日待。不知旌節隔年回。
欲辭巴徼啼鶯合。遠下荊門去益鳥催。身老時危思會面。一生襟抱向誰開。
奉寄高常侍
汶上相逢年頗多。飛騰無那故人何。總戎楚蜀應全未。方駕曹劉不啻過。
今日朝廷須汲黯。中原將帥憶廉頗。天涯春色催遲暮。別淚遙添錦水波。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使君高義驅今古。寥落三年坐劍州。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
路經滟滪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
原選者評。通體響亮。
申涵光曰。王李七子全學此五六句法。
泛江
方舟不用楫。極目總無波。長日容杯酒。深江凈綺羅。亂離還奏樂。飄泊且聽歌。
故國流清渭。如今花正多。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黃家亭子
山豁何時斷。江平不肯流。稍知花改岸。始驗鳥隨舟。結束多紅粉。歡娛恨白頭。
非君愛人客。晦日更添愁。
原選者評。次句寫物甚工。楊慎以為求工反拙。不及李群玉樂府及巴渝竹枝詞。何乃妄加軒輊。
春遠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唯鳥雀。春遠獨柴荊。數有關中亂。何曾劍外清。
故鄉歸不得。地入亞夫營。
原選者評。黃生曰。寫有景之景。詩人類能之。寫無景之景。唯杜擅場。此詩上半當想其虛中取意之妙。
百舌
百舌來何處。重重秪報春。知音兼眾語。整翮豈多身。花密藏難見。枝高聽轉新。過時如發口。君側有讒人。
原選者評。運古如己出。然亦露卻色相。
地隅
江漢山重阻。風云地一隅。年年非故物。處處是窮途。喪亂秦公子。悲涼楚大夫。
平生心已折。行路日荒蕪。
游子
巴蜀愁難語。吳門興杳然。九江春草外。三峽暮帆前。厭就成都卜。休為吏部眠。
蓬萊如可到。衰白問群仙。
原選者評。末句比也。謂遠思蓬山者失之。
歸夢
道路時通塞。江山日寂寥。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雨急青楓暮。云深黑水遙。
夢歸歸未得。不用楚辭招。
原選者評。極沉郁逸宕之妙。
滕王亭子
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春日鶯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間。
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人到於今歌出牧。來游此地不知還。
原選者評。伊兆鰲曰。末二句一氣讀下。正刺其荒游。非頌其遺澤也。
玉臺觀
中天積翠玉臺遙。上帝高居絳節朝。遂有馮夷來擊鼓。始知嬴女善吹簫。
江光隱見黿鼉窟。石勢參差烏鵲橋。更肯紅顏生羽翼。便應黃發老漁樵。
原選者評。純從空際形容。秾郁之中。彌見格力。
滕王亭子
寂寞春山路。君王不復行。古墻猶竹色。虛閣自松聲。鳥雀荒村暮。云霞過客情。尚思歌吹入。千騎把霓旌。
渡江
春江不可渡。二月已風濤。舟楫皀斜疾。魚龍偃臥高。渚花兼素錦。汀草亂青袍。
戲問垂綸客。悠悠見汝曹。
送韋郎司直歸成都
竄身來蜀地。同病得韋郎。天下干戈滿。江邊歲月長。別筵花欲暮。春日鬢俱蒼。
為問南溪竹。抽梢合過墻。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四首
得歸茅屋赴成都。直為文翁再剖符。但使閭閻還揖讓。敢論松竹久荒蕪。
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五馬舊曾諳小徑。幾回書札待潛夫。
處處青江帶白。故園猶得見殘春。雪山斥候無兵馬。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兒童延俗客。不教鵝鴨惱比鄰。習池未覺風流盡。況復荊州賞更新。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過客徑須愁出入。居人不自解東西。
書簽藥里封蛛網。野店山橋送馬蹄。豈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飲醉如泥。
錦官城西生事微。烏皮幾在還思歸。昔去為憂亂兵入。令來已恐鄰人非。
側身天地更懷古。回首風塵甘息機。共說總戎云鳥陣。不妨游子芰荷衣。
原選者評。數詩情致委折。骨肉停勻。杜詩之最近人者。末篇特用拗調。節奏極佳。
王士正曰。不作奇語高調而情致圓足。遂開玉局。劍南門戶。
別房太尉墓
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原選者評。李因篤曰。有。嘆息此人去。蕭條天地空。之感。
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
汩汩避群盜。悠悠經十年。不成向南國。復作游西川。物役水虛照。魂傷山寂然。我生無倚著。盡室畏途邊。
長林偃風色。回復意猶迷。衫裛翠微潤。馬銜青草嘶。棧懸斜避石。橋斷卻尋溪。
何日干戈盡。飄飄愧老妻。
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仆夫穿竹語。稚子入云呼。轉石驚魑魅。抨弓落狖鼯。
真供一笑樂。似欲慰窮途。
原選者評。苦調奇語。
山館
南國晝多霧。北風天正寒。路危行木杪。身遠宿云端。山鬼吹燈滅。廚人語夜闌。
雞鳴問前館。世亂敢求安。
倚杖
看花雖郭內。倚杖即溪邊。山縣早休市。江橋春聚船。狎鷗輕白浪。歸雁喜青天。
物色兼生意。凄涼憶去年。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原選者評。律法甚細。隱衷極厚。不獨以雄渾高闊之象陵轢千古。
葉夢得曰。七言律難於氣象雄渾。句中有力而紆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錦江春色。五更角鼓。等句后。常恨無復繼者。
申涵光曰。北極。西山。二語。可抵一篇。王命論。
春歸
苔逕臨江竹。茅檐覆地花。別來頻甲子。倏忽又春華。倚杖看孤石。傾壺就淺沙。
遠鷗浮水靜。輕燕受風斜。世路雖多梗。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復醉。乘興即為家。
原選者評。仇兆鰲曰。螢雪叢說。云。老杜詩好下。受。字。東坡尤愛。輕燕受風斜。句。以為燕迎風低飛。乍前乍后。卻非。受。字不能形容。
楊德周曰。微風燕子斜。正與此同看。詠之不盡。味之有余。歸雁
東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原選者評。自寫心事。與王勃。九日。一絕正堪對照。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往往雖相見。飄飄愧此身。不關輕紱冕。俱是避風塵。一別星橋夜。三移斗柄春。
敗亡非赤壁。奔走為黃巾。子去何瀟灑。余藏異隱淪。書成無過雁。衣故有懸鶉。
恐懼行裝數。伶俜臥疾頻。曉鶯工迸淚。秋月解傷神。會面嗟黎黑。含凄話苦辛。
接輿還入楚。王粲不歸秦。錦里殘丹灶。花溪得釣綸。消中祗自惜。晚起索誰親。
伏柱聞周史。乘槎有漢臣。鴛鴻不易狎。龍虎未宜馴。客則掛冠至。交非傾蓋新。
由來意氣合。直取性情真。浪跡同生死。無心恥賤貧。偶然存蔗芋。幸各對松筠。
粗飯依他日。窮愁怪此辰。女長裁褐穩。男大卷書勻。漰口江如練。蠶崖雪似銀。
名園當翠巘。野棹沒青。屢喜王侯宅。時邀江海人。追隨不覺晚。款曲動彌旬。
但使芝蘭秀。何煩棟宇鄰。山陽無俗物。鄭驛正留賓。出入并鞍馬。光輝忝席珍。
重游先主廟。更歷少城瞛。石鏡通幽魄。琴臺隱絳唇。送終惟糞土。結愛獨荊榛。
置酒高林下。觀棋積水濱。區區甘累趼。稍稍息勞筋。網聚粘圓鯽。絲繁煮細蒪。
長歌敲柳癭。小睡憑藤輪。農月須知課。田家敢忘勤。浮生難去食。良會惜清晨。
列國兵戈暗。今王德教淳。要聞除猰犭俞。休作畫麒麟。洗眼看輕薄。虛懷任屈伸。
莫令膠漆地。萬古重雷陳。
原選者評。明凈整齊。佳語霏霏。如吐玉屑。
張氵晉曰。卷收舒放一一如意。具有仙氣。
寄董卿嘉榮十韻
聞道君牙帳。防秋近赤霄。下臨千雪嶺。卻背五繩橋。海內久戎服。京師今晏朝。
犬羊曾爛漫。宮闕尚蕭條。猛將宜嘗膽。龍泉必在腰。黃圖遭污辱。月窟可焚燒。
會取干戈利。無令斥候驕。居然雙捕虜。自是一嫖姚。落日思輕騎。高天憶射雕。
云臺畫形像。皆為掃氛妖。
過故斛斯校書莊二首
此老已云歿。鄰人嗟亦休。竟無宣室召。徒有茂陵求。妻子寄他食。園林非昔游。
空堂穗帷在。淅淅野風秋。燕入非傍舍。鷗歸秪故池。斷橋無復板。臥柳自生枝。
遂有山陽作。多慚鮑叔知。素交零落盡。白首淚雙垂。
原選者評。黃生曰。借古敘事處見筆之老。寫景寓情處見筆之靈。二種筆法俱難到。
朱鶴齡曰。斛斯即斛斯六。乃草堂之鄰。公所謂。酒伴。者。
立秋雨院中有作
山云行絕塞。大火復西流。飛雨動華屋。蕭蕭梁棟秋。窮途愧知己。暮齒借前籌。
已費清晨謁。那成長者謀。解衣開北戶。高枕對南樓。樹濕風涼進。江喧水氣浮。
禮寬心有適。節爽病微瘳。主將歸調鼎。吾還訪舊丘。
原選者評。三四殊有靈氣。勝謝月兆。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之句。
奉和嚴鄭公軍城早秋
秋風裊裊動高旌。玉帳分弓射虜營。已收滴博云間戍。欲奪蓬婆雪外城。
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
幕府秋風日夜清。澹云疏雨過高城。葉心朱實看時落。階面青苔先自生。
復有樓臺銜暮景。不勞鐘鼓報新晴。浣花溪里花饒笑。肯信吾兼吏隱名。
原選者評。張璁曰。此公有不樂於幕府者也。明年正月遂行歸草堂。
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原選者評。多少心事於無聊中出之。字字沉郁。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
白水魚竿客。清秋鶴發翁。胡為來幕下。秪合在舟中。黃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老妻憂坐痹。幼女問頭風。平地專欹倒。分曹失異同。禮甘衰力就。義忝上官通。
疇昔論詩早。光輝仗鉞雄。寬容存性拙。剪拂念途窮。露裛思藤架。煙霏想桂叢。
信然龜觸網。直作鳥窺籠。西嶺紆村北。南江繞舍東。竹皮寒舊翠。椒實雨新紅。
浪簸船應坼。杯乾甕即空。藩籬生野徑。斤斧任樵童。束縛酬知已。蹉跎效小忠。
周防期稍稍。太簡遂匆匆。曉人朱扉啟。昏歸畫角終。不成尋別業。未敢息微躬。
烏鵲愁銀漢。駑駘怕錦幪。會希全物色。時放倚梧桐。
原選者評。黃生曰。公與嚴武始終睽合之故具見此一首。蓋公在蜀兩依嚴武。其於公故舊之情不可謂不厚。及居幕中。未免以禮數相拘。又為同輩所譖。此公所以不堪束縛往往寄之篇詠也。
送舍弟穎赴齊州
岷嶺南蠻北。徐關東海西。此行何日到。送汝萬行啼。絕域惟高枕。清風獨杖藜。
危時暫相見。衰白意都迷。
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沲江畫圖十韻
沲水流中座。岷山到此堂。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直訝杉松冷。兼疑菱荇香。
雪云虛點綴。沙草得微茫。嶺雁隨毫末。川霓飲練光。霏紅洲蕊亂。拂黛石蘿長。
暗谷非關雨。丹楓不為霜。秋成玄圃外。景物洞庭旁。繪事功殊絕。幽襟興激昂。
從來謝太傅。丘壑道難忘。
原選者評。甫心系國家。往往因題闌入。今為嚴武題畫而不及此。蓋志將遠引。故語不旁及。其詩精嚴流麗。點睛在。虛。字。讀者宜細玩之。
胡夏客曰。起聯莊重。接聯精警。收語穩足。此最入格之篇。
仇兆鰲曰。昔人論此詩為宋人詠畫之祖。但其分寫山水。亦本謝靈運。過始寧堡。詩。
用以詠畫。更較詳細精工耳。
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諸公
野外堂依竹。籬邊水向城。蟻浮仍臘味。鷗泛已春聲。藥許鄰人屬刂。書從稚子擎。
白頭趨幕府。深覺負平生。
原選者評。王嗣奭曰。自是衷語。
春日江村
農務村村急。春流岸岸深。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茅屋還堪賦。桃源自可尋。
艱難賤生理。飄泊到如今。
原選者評。李因篤曰。頷聯十字。縱橫八極。俯仰千秋。有鳶飛魚躍之意。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原選者評。雖非正格。自是絕唱。近人以四句皆對為截律詩中四句。是不知古人兩句一聯。四句一絕也。
哭嚴仆射歸櫬
素幔隨流水。歸舟返舊京。老親如宿昔。部曲異平生。風送蛟龍匣。天長驃騎營。
一哀三峽暮。遺后見君情。
原選者評。劉克莊曰。老親如宿昔。二句極其凄愴。李義山。過舊府有寄諸椽。詩云。莫憑無鬼論。終負托孤心。猶有故吏之情。可以矯俗薄。
渝州候嚴六侍御不到先下峽
聞道乘驄發。沙邊待至今。不知云雨散。虛費短長吟。山帶烏蠻闊。江連白帝深。
船經一柱觀。留眼共登臨。
禹廟
禹廟空山里。秋風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云氣生虛壁。江聲走白沙。
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
原選者評。龍蛇橘柚。宋人亦知其用本事。不知其妙在無跡。極鏡花水月之趣。學者悟此。乃得使事三昧法。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
忠州三峽內。井邑聚云根。小市常爭米。孤城早閉門。空看過客淚。莫覓主人恩。
淹泊仍愁虎。深居賴獨園。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原選者評。小市常爭米。孤城早閉門。寫荒涼之景如在目前。若此孤舟夜泊。著語乃極雄杰。當由真力彌滿耳。李白。山隨平野。一聯。語意暗合。不分上下。亦見大家才力天然相似。
劉會孟曰。等閑星月。著一。涌。字。夐覺不同。
十二月一日二首
寒輕市上山煙碧。日滿樓前江霧黃。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郡郎。
新亭舉目風景切。茂陵著書消渴長。春花不愁不爛漫。楚客唯聽棹相將。
原選者評。借拗調以遣懷。鏘然可聽。
即看燕子入山扉。豈有黃鸝歷翠微。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
春來準擬開懷久。老去親知見面稀。他日一杯難強進。重嗟筋力故山違。
原選者評。朱鶴齡曰。詩作於冬而有燕子。黃鸝。桃柳之句。蓋逆道其事。所謂。他日一杯難強進。也。
長江二首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朝宗人共挹。盜賊爾誰尊。孤石隱如馬。高蘿垂飲猿。
歸心異波浪。何事即飛翻。
浩浩終不息。乃知東極臨。眾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色借瀟湘闊。聲驅滟滪深。
未辭添霧雨。接上過衣襟。
原選者評。王嗣奭曰。詩以長江命題。乃寫其朝宗之性。以警盜賊之背主者。兩章同意。
王道俊曰。江流之大。不辭霧雨。雨接江流而上過人衣襟之間。所謂。波浪兼天。者如此。
。通鑒。永泰元年夏嚴武卒。以郭英代之。漢州刺使崔旰攻英。英奔簡州。為
韓澄所殺。楊子琳等起兵討旰。蜀中大亂。
承聞故房相公靈櫬自閬州啟殯歸葬東都有作二首
遠聞房太尉。歸葬陸渾山。一德興王后。孤魂久客間。孔明多故事。安石竟崇班。
他日嘉陵涕。仍沾楚水還。
丹旐飛飛日。初傳發閬州。風塵終不解。江漢忽同流。劍動親身匣。書歸故國樓。盡哀知有處。為客恐長休。
原選者評。陳師道詩曰。丘園無起日。江漢有東流。為后人傳誦。故當本於此詩。
懷錦水居止
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層軒皆面水。老樹飽經霜。雪嶺界天白。錦城曛日黃。
惜哉形勝地。回首一茫茫。
原選者評。葛常之曰。公作草堂。經營上元之始。斷手寶應之年。始終四載。而其間往梓閬三年。公詩所謂。三年奔走空皮骨。也。其起居寢處之興。不足以償其經營往來之勞。可謂一世之羈人。然自唐至今已數百載。而草堂之名與其山川草木。皆因公詩以不朽矣。
子規
峽里云安縣。江樓翼瓦齊。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眇眇春風見。蕭蕭夜色凄。
客愁那聽此。故作傍人低。
原選者評。申涵光曰。頷聯爽豁。如彈丸脫手。此太白雋語也。
立春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原選者評。俯拾即是。純用本色。讀者當得其自然之趣。
漫成一絕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凈。船尾跳魚撥剌鳴。
老病
老病巫山里。稽留楚客中。藥殘他日里。花發去年叢。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風。
合分雙賜筆。猶作一飄蓬。南楚
南楚青春異。暄寒早早分。無名江上草。隨意嶺頭云。正月蜂相見。非時鳥共聞。
杖藜妨躍馬。不是故離群。
原選者評。寫出閑曠之致。如見沂水春風氣象。昭明所云。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老杜有之。
寄岑嘉州
不見故人十年余。不道故人無素書。愿逢顏色關塞遠。豈意出守江城居。
外江三峽且相接。斗酒新詩終日疏。謝朓每篇堪諷誦。馮唐已老聽吹噓。
泊船秋夜經春草。伏枕青楓限玉除。眼前所寄選何物。贈子云安雙鯉魚。
原選者評。脫去排比之跡。絕無雕飾之痕。何等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