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孔疏”。詩文注。唐孔穎達撰。四十卷。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今屬河北)人。歷任國子博士、司業及祭酒。貞觀十六年(642)奉唐太宗詔命與諸儒共撰《五經正義》,穎達為主編。此為其中之一種。原出王德韶、齊威等人之手,而穎達總其成。其書乃是對《毛傳》及《鄭箋》的疏解。“箋”曰注,“正義”曰疏,合稱《毛詩注疏》。“其書以列焯《毛詩義疏》、劉炫《毛詩述義》為稿本,故能融貫群言,包羅古義,終唐之世,人無異詞。”(《四庫全書總目》)蓋以吸取兩晉南北朝學者研究《詩經》之成果,更以皇家組織編書隊伍,披覽宏富, 自能有所發現。如對《史記》孔子刪詩說之質疑,則不拘于成說。訓詁、注疏均持慎重態度,以“疏不破注”為原則。故亦難于超越《毛傳》、《鄭箋》范圍,缺乏批判精神,而疏解亦嘗流于煩瑣。有《四庫全書》本,《十三經注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