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夫一切眾生,恒以心三口四為造業之本;諸勝薩埵,悉以六度萬行為成佛之因。我大薄伽梵,悲愍末法比丘,去佛漸遠,設教彌深,告示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先當戒淫,次當戒殺,又當戒盜,以淫、殺、盜,名為三毒業。若不永斷,云何修證無上菩提?若不戒淫,必落魔道,縱修禪定,如蒸砂石作飯,終不可食。若不戒殺,必落神道,斷眾生命,犯根本罪,入大地獄,永無出期。是故佛說:婆羅門地,草菜不生,我令比丘食五凈肉。奈何如來滅度之后,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清凈比丘及諸菩薩,于岐路行,不蹋生草,況以手拔?若不戒偷,必落邪道。欲修三昧,本出塵勞,偷心不除,塵不可出。如來滅后末法之時,非謗出家具戒比丘為小乘道,由是疑誤無量眾生墮無間獄。已上三種大戒,悉是大乘經中金口演說。先佛世尊,清凈明晦,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是說。即波旬說:若諸比丘,修行梵行,受持梵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于所受中,但有毀犯,隨其所犯,自墮惡趣。孟子曰: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東坡先生大悲閣記云:齋戒持律,講誦其書,而崇飾塔廟,此佛之所以日夜教人者也。而其徒或者以為齋戒持律不如無心,講論其書不如無言,崇飾塔廟不如無為,則飽食游嬉而已,是為大以欺佛者也。山谷黃太史嘗作發愿文:今者對佛發大誓愿,愿從今日盡未來世,不復淫欲,不復食肉,不復飲酒。設復淫欲,當墮地獄,住火坑中;設復食肉,當墮地獄,吞熱鐵丸;設復飲酒,當墮地獄,飲洋銅汁。經無量劫,一切眾生為飲酒食肉淫亂殺生故,我皆代受。又說決定偈:不能止酒,不能斷肉,不斷貪欲,又不知足,齊佛知見,亦入地獄。誠哉是言也。考千古圣賢之用心,即諸佛菩薩之行事。今者總統雪堂禪師發菩提心,發大悲心,發金剛堅固心,發圣功德不思議心,遂于大都創建天慶禪寺,重修開泰禪寺、洛陽發禪寺、鄭州大覺禪寺、豐州法藏禪寺、汴梁開寶惠安禪寺、滁州瑯瑘禪寺、通州勝覺禪寺、大名臨濟禪寺、嵩陰靜慧羅漢禪寺,十大名剎,俱有欽奉。
御寶圣旨:
太后懿旨:
晉王令旨護持,悉皆增崇殿宇,修置田園,塑造佛像,建立經藏,飯僧數萬,種種功德,無限勝因,遂感皇帝圣旨,特賜田五千畝,至江南印造大藏經二十藏雕造。
佛壇一十二堂,并諸經咒板,于中創刻善財五十三參變相圖經,注釋梵網菩薩戒經,擬續如來末法之壽命,仍酬壽峰未滿之心緣。斯經尊妙,是蓮花臺藏世界,百億萬紫金剛光明宮中盧舍那佛,為千花中千佛,千百億釋迦言千佛。諦聽,略說百千恒河沙不可說法門中菩薩心地品。一戒光明金剛寶,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佛法中,戒藏波羅提木叉。若犯十重波羅夷罪,四十八輕垢罪,或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戒成正覺。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故此施戒殊勝功德,遍滿百億四天下,百億日月宮,百億須彌山,百億閻浮提,不可說,不可量,不可窮,不可盡,上報皇帝晉王檀施洪恩,下為率土普天布薩黑業。蠢動沾濡,離四生之苦報;見聞解脫,證十地之殊勛。
圣躬享億萬之遐年。
晉王登八千之睿算。
皇太后,皇后倍膺天福,太子、圣孫咸躋壽域,內外宰臣利樂康寧者矣。
大德二年七月望日,前監察御史郭天钖盥手焚香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