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1)。揣而銳之,不可長保(2)。金玉滿堂,莫之能守(3)。富貴而驕,自遺其咎(4)。功成身退,天之道(5)。
【題解】
這里表達了老子對待社會、對待生活的消極態度,這對社會、對個人都極端有害。
注釋:
(1)河上公、王、傅等通行本及《淮南子·道應訓》所引悉如此。宋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引嚴遵“持”作“殖”,謂積其財寶也。馬王堆本乙本作“植而盈之,不若其已。”甲本同,“若其已”三字損掩。景龍與龍興碑“如”亦作“若”。
今依通行本寫定。蔣錫昌《校詁》謂“持盈”連讀,蓋為古人成語,意猶執盈而不失也。甚是。《國語·趙語》:“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持盈,保持盈滿。已,停止。
(2)河上公、王弼及唐宋諸通行本悉如此。傅奕本“揣”作,“銳”作。
馬王堆本乙本作“而允之,不可長葆也。”甲本上句殘余“之”字,下句殘余“可長葆之”四字。《淮南子·道應訓》所引,句末亦有“也”字。揣,磨煉。揣,當讀為捶。《淮南子·道應訓》“大馬之捶鉤者”,高注云:“捶,鍛擊也。”從手,短聲,與“揣”音近,通假。亦“揣”之或體。陸德明說:“棁,音銳。”河上公本作“銳”。馬王堆本“允”字當系“銳”之借字。葆,保古通。諸通行本都省“也”字。
(3)傅、范皆如此、馬王堆本甲本“滿”作“盈”,無“能”字,句末有“也”字。乙本“盈”字損掩,句末亦有“也”字。“堂”釋文本或作“室”。范應元說:“室字,嚴遵、楊孚、王弼同古本。”《說文》:“室,實也。”《釋名》:“人物實滿其中也。”勞健謂此以“室”字與“守”字取諧雙聲,下二句“驕”“咎”二字亦然,證當作“室”。
(4)今通行本皆如此。“自遺其咎”馬王堆本甲乙本均作“自遺咎也”。《治要》
作“還自遺咎”,室町本作“還自遺其咎”。“驕”字。馬王堆本甲本作;開元、古觀樓、陳景元諸本作“憍”。咎,《玉篇》:“《說文》云:‘災也,從人從各,各有相違也。’”
(5)古本如此。馬王堆本乙本作“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甲本假作“功述身滿”,又“天”下三字損掩。今諸王本無“也”字。傅作“成名、功遂、身退”,“退”或作。“功遂”二字,諸本或作“功成名遂”,或作“功成事遂”,或作“名成功遂”,句末都無“也”字。惟景福、《治要》《淮南子·道應訓》《牟子·理惑論》《文子·上德篇》《后漢書·梁冀傳》注《李固傳》注《崔骃傳》注所引有“也”字。
【今譯】
執求不止而想事事滿足,倒不如罷手。捶礪不止而使之尖銳,不可能保持長久。金玉滿堂,誰能守得住。富貴而驕傲,自己給自己留下禍根。功成身退,才符合自然之理。